趣品《圆觉经》 之九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
这段经文,也包括后文在内,世尊呢,既是在深入地开示如幻三昧的具体修法,也是在回答普贤菩萨最后那个,总结性的问题:“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
——哎,普贤菩萨替咱都总结好了,所谓以幻修幻,就是要通过不断深入地观察修行,让咱的心哪,一步一步地远离幻化,最终呢?从一切幻化当中获得解脱。哎,大家必须要知道,这所谓的解脱呀,首先是心的解脱,其次呢?
——还是心的解脱!
各位兄弟姐妹,有些人哪,总想着要转变自己的色身,总想着要打通气脉,哎,弄他个五眼六通,等等。
——这是极其危险的事,想不着相都难啊!
所谓的转变色身,并不是在色身上面下功夫,恰恰相反,而是“化色归心”,咋化?您哪,深深地知道,色身就是空花,就是圆觉妙心的显现,也就是自性的显现,既然是自性的显现,咱哪里还有必要执着它呢?咱用自性去执着于自性?那不有病嘛!完全多余呀。更何况,它,还是如幻的呢。
于是,咱就完全消融了对于色身的执着,也消融了色与心的对立,丝毫不再认为它是实有的,不再错认为色法是心外之物。哎,渐渐地,咱就把自己的执着心,还有执着习气给化了——于是,色身呢?也就如同夏天的冰块一样,自然消融了。为啥?维护色身的那把保护伞——也就是咱自己对于色法的执着,没有啦!哎,那就是说,咱呢,从根本上,把色法给解决了,把它的幻相彻底地给消灭啦!
——难道,它变没有了吗?
——非也,它,也就是色身,乃至于一切色法,都融化而回归于心性了,哎,它本来就是心呀!但是,色法的样子呢?还是会随缘显现,您长啥样,还是啥样,不会说,您证圣果了,您的脸一下子就变成十二面观音啦,要么,变成济公啦!嗨,您娘胎里没带那基因哪!
所以,达摩祖师在《悟性论》里面说:“是以蛇化为龙,不改其鳞;凡变为圣,不改其面”呀!但是呢,色法虽然仍旧显现,却已然如幻不实,了无障碍。哎,粗重色,自然转变成了微妙色,微妙色与心又密不可分,这就叫做“化色归心”。
——此时,全色即心,全心即色,牵一发而动全身,运一念而用无穷。菩萨于色法得到了无碍自在,被称为“色无碍地”,具足无量妙用神通,这就是八地菩萨的境界啊!
——哎,同样是八地菩萨,名字有所不同,在大部分佛经里面,把它叫做“不动地”。关于八地菩萨的境界,《楞严经》是这样说的:“一真如心,名不动地”,嘿嘿,也就是说,色法都已经“化色归心”了,尽虚空,遍法界,完全是清净一心如如不动,所以叫做不动地呀。
其中所蕴含的法义呢?就是告诉咱们,只要亲证“一真如心”,色法自然也就会随之解脱。所以说,一切修行解脱的根本,都在于心。如果忽视了心的实修,而去专门修行气脉等等,实际上,已经陷入到了“空花相”当中,能解脱才怪呢!
好,咱看这段经文,具体应该咋修行,应该怎样逐步深入观察,才能彻底远离幻化呢?世尊是这样解答的:
“各位善男子啊,一切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首先应当发愿,要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这样呢?也就树立了一个“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的信念,同时也是心念,也就是大乘出离心。从本质上来说,它呢?当然也是幻化的,但是目前,它就是正念,需要用它来带动实修,来逐步减少自己对于境界的攀缘心和执着心,这就叫做以幻修幻。”
“其次呢,在修行离幻的过程当中,随着自己对于境界,攀缘心和执着心的减少,那么,前面的那个“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的心念,也就是大乘出离心,本来是正念,但是,到了现在呢?它已经有些多余了,变成了另外一种执着,于是,我们就应当把它舍弃。况且,它本来就是如幻的,现在,我们放弃它,远离它,让它不要障碍修行的进一步深入。”
在离幻修法当中,这一段经文是最最重要的,因为,它是基础。如同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般,扎实的地基,尤为重要哇!
所以呢,各位兄弟姐妹,咱哪,首先要从内心深处,发起真实的大乘出离心,哎,发愿要“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并且呢?咱得落实呀!咋落实呢?
——哎,美女帅哥是“幻化虚妄境界”,咱要远离,行为上远离,情感上远离,交往上远离,桃花美梦更要远离呀!
——哎,财富与事业是“幻化虚妄境界”,咱要远离,追求上远离,拼命上远离,折腾上远离,朝思暮想更要远离呀!
——哎,父母兄弟和朋友,是“幻化虚妄境界”,咱要远离,纠缠上远离,爱恨上远离,期望上远离,牵挂思念更要远离呀!
——哎,这个世界,乃至于一切众生,乃至于万事万物,都是“幻化虚妄境界”,咱要远离,贪恋上远离,痛恨上远离,取舍上远离,分别执着更要远离呀!
各位兄弟姐妹,您要是大体做到了这些,至少,能够时常这样观察的话,那才叫做大乘出离心呀!才算是做到了离幻的第一步啊。
——有人会说了,这和小乘出离心,没看出啥不同呀?
——嘿嘿,您看仔细啰:小乘出离心,也就是普通的出离心,它是以为呢?生死轮回是实有的,苦、空、无常是实有的,所以呢?哥们儿,赶快逃啊!抓紧时机出三界去,快出离吧!哎,这就是小乘出离心,它并没有看破事物的虚假性,不知道一切都是幻化虚妄境界呀!
——哎,《圆觉经》所显发的:“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这种出离心呢?它是以“知是空花”为前提的,是以大空性智慧为基础的,即便是出离,也是比较自然的,比较轻松的,比较自在的呀!哎,咱知道它们是空花,那出离它,就顺理成章啦!
——小乘出离心就不同了,因为它没有法空的智慧,所以啊,出离得就比较痛苦,比较生硬,哎,行话叫做“心境角立”,就是说,心和境界,总是顶牛啊!您想想,心要出离,而境界呢?又都是实有的,于是,离来离去,处处碰壁。嗨,简直没地儿好逃哇!
好,当您大体做到了“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大乘出离心已经运用得比较纯熟,可以说,也就成就了离幻的第一步修行。哎,您做到了“离境”。
——这个“离境”可不简单,它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扔掉,而是呢?就在生活修行当中,您的心,已经离开了对于境界的攀缘和执着。咋做到呢?哎,就通过前面咱对于美女帅哥,财富事业,父母兄弟和朋友,乃至于整个世界和一切众生的种种观察,时常进行观察,时常读念大乘了义经典,就比如这部《圆觉经》,心与法逐步相应,就会渐渐“离境”。
“离境”的心,其实就是清净心,就是菩提心,它呢?大体是没有烦恼的。六祖大师说得很清楚“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哎,这也就是所谓的“烦恼即菩提”,“着境”也罢,“离境”也罢,都是咱那当下一念心呀!
那么,当咱在“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这个心念的指导下,大体做到了“离境”和“离幻”的时候,咱当下这个“离境真心”,它是否就是“圆觉妙心”呢?
——可能还不是,因为,它还死死地抱着一个东西,抱着一朵狂花,哎,那就是“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这个心念呀!
所以,世尊告诉咱:“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哎,咱的那个“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之心,也是如幻的呀!所以,也需要远离。
如果说,“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是“离境”的话,那么,“心如幻者,亦复远离”,就是“离心”。这样,咱就初步完成了“离幻”的前两步修行:一是“离境”,二是“离心”。
第三步是啥呢?咱继续聆听世尊的教诲: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
在“离境”和“离心”的基础上,世尊继续为咱开示“离幻”法门:
“还有,那个“心如幻者,亦复远离”的心,也应当远离啊。”
——哎,在前面“离境”和“离心”的基础上,必须要知道,咱的那个““离心”之心”,它也是幻化的,也是虚妄心呀!所以呢?也应当远离。
这实际上也是第三重的“离心”,因为,所谓的“离幻”,最终,都是“离心”。为啥呢?因为呀,一翳在眼,空花乱坠;一事挂心,烦恼无边啊!
虽然说,“离幻”的第一步修行,是“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是“离境”,可是,境界有啥好离的呢?难道咱不吃饭了吗?难道咱不睡觉了吗?难道咱不工作了吗?难道咱不说话了吗?
——都不是的。而是呢?咱照样吃饭,只需要放下贪吃和挑食的心;咱照样睡觉,只是不要贪睡,适当少睡,保持心的清醒;咱照样工作,只是不要痴迷于其中,应当明白它的如幻;咱照样说话,只是要少说,没必要就不说,对于大家所说的内容呢,也不必太过在意,因为,它如幻嘛!
哎,这样的“离境”修行,其实质,正是“离心”呀!离啥心呢?就远离把境界当做了真实的,咱的那些分别与执着心呀!
可是,当咱坚持要远离“把境界当做了真实的,那些分别与执着心”的时候,咱又产生了一个心,哎,也就是前面这个“坚持要远离”的心,它呢?毫无疑问,也是空中花,也是幻觉,因为,它把“把境界当做了真实的,那些分别与执着心”,又当做真实的啦!
——所以,这个“坚持要远离”的心,也需要远离才行啊!哎,这就是“离幻”的第二步修行。
不仅如此,这“离幻”的第三步修行,还是要离心,这回离啥心呢?就远离上面那个:远离“坚持要远离的心”之心呀!
——啊?有点儿像绕口令?是啊,重重远离,重重无尽,没法不绕口呀!
咱再来看,“离幻”的第四步修行,那就更绕口啦!世尊继续说道:
离远离幻,亦复远…
《趣品《圆觉经》之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