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消灭啦。在四大分解以后,终究没有一个独立的六尘缘影之心,可以被找到啊!”
在这里,世尊帮助咱们进行观察,咱的这个虚妄心,也就是六尘缘影之心,也就是思维分别之心,它是对应于六尘境界而有的,哎,心和境界相互依存呀!
——有人说啦,不对吧?我的心是独立于外界的呀!它自己没事儿就会胡思乱想啊!
——嘿嘿,您心里头胡思乱想的那些东东哇,不管是啥道理,还是啥景象,等等,都叫做法尘呀!法尘里面的内容呢?就是前五尘的影子组成的呀!离了这些,您的思维心,还有啥用啊?它不就空了嘛!它也找不到了呀!
好,咱再来看看,六尘境界是由啥组成的呢?对,四大呀!那么,四大特性各有归属,这就叫做分解,不是说刻意要把它分开,而是呢?进行一下分类,观察一下各自的来源,就清楚了:坚凝之性归于地大;浸润之性归于水大;暖热之性归于火大;动转之性归于风大。
——除此之外呢?啥六尘都找不到了。
——六尘尚且如幻不实,它所对应的,那个相互依存的六尘缘影之心,也就是那个思维心,随着四大的分解,也根本就找不到了。
所以说,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观察,清楚了,咱的色身,咱的妄想心,原来都是如幻不实的呀!既然如此,咱又何必执着于它,何必把它当真呢!
哎,这样的观察,也就帮着咱,消灭了对于身心的执着,于是呀,身心幻相,随念而亡啊!当然呢,不是说它死了,而是说呀,它,不再障碍咱内心的自在啦!它,回归它本来的如幻了。不再被咱呢?错认为是实有的啦。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在大体破除了对于身心的执着以后,咱就明了了,身心的如幻不实。哎,这时,不再需要思维观察,要当下明了才行啊!于是呢?清净智慧就显现了。
咱哪,继续聆听世尊的开示:
“各位善男子!像这样进行思维观察的众生们,当如幻色身寂灭以后,他们如幻的思维心也就随之寂灭了。当如幻思维心寂灭以后,所对应的如幻六尘也就随之寂灭了。当如幻六尘寂灭以后,一切生灭的幻相也就随之寂灭了。当生灭的幻相寂灭以后,那个不属于幻化的,也不属于生灭的,本来之性,它向来如此,没啥好寂灭的了。”
“这就好比啊,镜子脏了,只要用抹布一遍遍地擦磨,当污垢除尽了以后呢,镜子本来的光明就重现了。”
——哎,就这样简单,您哪,初步开悟了。
——如果您真地肯进行如此观察的话,反复闻思修之,坚持不懈,一念离相,“垢尽明现”是早晚的事呀!
在这一段经文里面,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灭”,并不是一定要把它消灭,而是指的“寂灭”。啥叫寂灭?本来不生,叫做“寂”,有而非有,叫做“灭”。当咱们远离了对于一切事物的执着之时,不再错认为它是实有的,那么,一切事物,本来寂灭;一切事物,当下寂灭。
是的,这不好理解,不仅不好理解,也难以讲说呀!《法华经》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嘿嘿,不过呢?如果心已离相的话,说也无妨啊!所以,经文里接着又说:“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世尊如此,沙门如此,一切佛弟子们,皆当如此啊!为啥呢?常随佛学嘛!
好,在这一连串儿寂灭当中,就是咱通过思维观察,把混乱的思绪收摄起来,先变成清晰有序的正思维,再逐渐远离幻化,最终,一念离相,开悟清净觉性的过程。
——哎,要在佛经的引导下才行啊!要依照经文老实学修才行啊!最上品的佛弟子,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而一定是最踏实的。不要自己没事儿,总要胡乱搞些花样,胡乱搞些发明创造,总要显示一下,自己很了不起,出类拔萃呀!嘿嘿,那您就永远在幻化当中呆着,慢慢享受您那粗重的我执和我相吧。
所谓的“非幻不灭”,就是指本性不灭,当然,您也可以叫它清净觉性,圆觉妙心,真如,佛性,等等。
——它在哪里呢?
——您看,当您远离了对于幻身的执着,那么,虚妄的六根,就寂灭了。当您远离了对于幻心的执着,那么,虚妄的六识,就寂灭了。当您远离了对于境界的执着,虚妄的六尘,就寂灭了。
这时,在六根、六尘和六识,都寂灭的时候,您呢?该干嘛呢?您死了吗?哦,还活着,还明白着呢!
——哎,真到了这时候啊,您的心里就没啥好想的了,没啥好分别的了,没啥好牵挂的了。内心极为平静,没有了波澜起伏。最终,甚至没有了念头的起灭,哎,这就叫做“幻灭亦灭”,连如幻的生灭念头,也寂灭了。
——然而,就在此时此刻,在念头寂灭的那个地方,有一个东西,它不曾灭,也不需要再去寂灭。它,就是咱的觉知性,已经全然离开境界沾染的觉知性,它,朗然独觉,明明白白呀!
——当它赤裸裸地跳出来的时候,您呢?吓了一跳!但是,您却非常清楚,就是它!因为呀,在此之前,它一直伴随着您的妄想心,只不过,一直被您忽视了而已呀。
虽然说,就在生活里面,觉知性无处不在,但是,由于分别、牵挂与执着,无形的它,几乎没有显露的机会。人们对于它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思维推理的阶段。可是,一旦,当咱的心离开境界沾染以后,它就赤裸裸地出现了。虽然没有任何形相,但是,当您观察到它的时候,您清楚地知道,毫无疑问地确信,就是它!它就是您,您就是它。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更为真切的东西了。
——除此以外,都是虚妄。
——有人问,为啥会有如此的确信呢?
——嘿嘿,难道您来到了大街上,无意中,和您一起生活了多年的亲爹,出现在了您的对面,您会不认得吗?您会不确信嘛!
——所以说,这件事儿啊,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呀。觉知性也罢,佛性也罢,清净觉性也罢,本来心性也罢,妙圆觉心也罢,等等,它们都是一回事儿。
——认识它的方法,就是“幻灭灭故,非幻不灭”,也就是说呢,如幻的生灭念头平息之际,非幻的清净觉性,它,当即朗然独存了。
——在这个修行经验,真切地发生的时候,那一刹那,您的心境是异常明朗的,您比谁都清楚,它,没有生灭;它,超越无明;它,是一切的源头。
——此时此刻,您,真地开悟了。而且,它,给您带来了一系列修行的收获,哎,硕果累累呀:
第一、从此以后,您真正开始有了降伏烦恼的能力,烦恼也会迅速减少;
第二、从此以后,您不太会被境界迷惑了,是的,您还有一些攀缘和分别习气,但是,它们越来越没有力量啦;
第三、从此以后,一切佛经、祖论当中的法义,您都可以轻易地通达,是的,字和词还是需要查阅的,知识,还是需要学习的;
第四、从此以后,您知道以后该如何修行了,因为,您的智慧眼已经打开。
第五、从此以后,您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会自然增长,不再需要刻意地观察,您的心境会越来越宽广;
第六、从此以后,您不会再畏惧死亡,您,已经看穿了生死的假相。
哎,如果具有这些功德,至少是大体具有,那才叫做开悟觉性呀!即便如此,通常,您也还只是一个凡夫,嘿嘿,一个开悟的凡夫菩萨啊!
最初的开悟觉性,可能还不够广大,也还不够透彻,那么,经过如下的进一步观察,悟境会得以拓展。世尊继续说道: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各位善男子呀!这时,你们应当知道,一切身心境界,都是幻化的尘垢而已。当你们彻底远离了,对于身心境界的攀缘和执着以后,一切境界相就随之消融了。于是,十方虚空,乃至于十方世界,完全显现为清净觉相。”
哎,刚才咱说了,虽然您已经开悟觉性,但是,还是有不少攀缘和执着习气的。在这里呢,世尊引导咱们,继续进行思维观察,继续消融幻觉尘垢。
文字虽然很短,修行的时间可能需要很久。哎,经过了开悟后的反复观察实修,您呢,彻底放下了攀缘和执着习气,于是,如幻三昧初步成就,清净觉相得以显发。您哪,开始了转凡成圣之路。随喜您!
《趣品《圆觉经》之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