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品《圆觉经》之二十三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
“各位善男子!如果结三期,进行安居实修的众生,选择修行奢摩他法门,那么,首先应当安住于最寂静的内心深处,不要生起任何思虑念头,当内心的寂静,到达了极点的时候,就会觉悟净圆觉心。”
“像这样,最初的静心觉悟,从觉性遍满自己的这个色身,继续深入静心,乃至于,会实证到,整个娑婆世界,都在自己的觉性当中。”
哎,虽然在结三期实修以前,咱呢,还没有开悟净圆觉心。但是,一旦咱通过实修止念静觉的奢摩他法门,到达了最寂静的内心深处,此时,自然就会悟净圆觉。
——为啥呢?嘿嘿,因为呀,净圆觉心不在别的地方,它就是咱的无念真心呀!只不过呢,平时,咱大家的心思太混乱,根本就无法明了它而已。哎,在奢摩他的深入静心当中,犹如“水清明月现”一般,咱的净圆觉心哪,就会自照自明了。这里呀,没法多说,咱得踏踏实实地去实践,息心静虑,功到自然成。
——需要说明的是,咱大家是在学习了《圆觉经》的基础上,来安居实修奢摩他法门的,所以,会比较容易开悟净圆觉心。
而对于那些非学佛者来说,他们也有可能会实修止念静心的法门,也可以得到禅定,或许,比咱大家静心的功夫还要深。但是,即便如此,他们在寂静的心境当中,还是很难悟净圆觉,为啥呢?嘿嘿,因为呀,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啥叫做净圆觉心,即使无意当中发觉了,嘿嘿,也往往会视而不见,或者,又把它错认成一个清净的我相了。哎,所以说呀,修行当中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修行本身,而是要懂得怎样修行,要选对老师才行啊!
——能够以大慈大悲、大智大觉的佛陀为老师,是咱大家无量劫的福祉,咱哪,好好珍惜吧。
像这样,在咱最初静心,而觉悟净圆觉心的时候,咱的觉悟境界还很狭小,其范围呢?被咱的五蕴束缚在了色身之内。就好比呀,黑屋子里的一盏烛光似地,哎,只能明照屋子里不大的范围。
这是最初最初的觉悟,其受用呢?大约可以身心畅快,执着轻微,少有烦恼,明达大乘根本法义,具足正知正见,乃至于慧解无量,等等,可谓是“得少自在吧”。而这,也就相当于本经当中,清净慧菩萨所问章里面,所说的“凡夫随顺觉性”。
咱哪,既然已经初步觉悟,浅尝法味,哎,切切不可得少而足,还是应当一门深入,继续静心实修奢摩他法门。这样的话,随着咱内心第七识当中,细微妄想的平息,哎,自我的身心执着逐步消融,嘿嘿,色、受、想、行、识之五蕴浮云呀,就会逐渐烟消云散了。
——抱歉,到这里,俺也只能是“说食数宝”啦,哎,纯粹从经教当中学来的,这辈子还没经历过这状况呀。
倘若真能够如此实修的话,依据世尊所说,咱的觉性呀,随着寂静心的不断深入,将会透过五蕴浮云的束缚,乃至于,最终涵盖和包容咱这个世界——整个娑婆世界。这时呢?嘿嘿,就会有不思议的妙用发生,啥妙用呢?咱听世尊的解说:
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各位善男子!如果修行人的觉性,超越了五蕴身心的束缚,而遍布盈满一个世界的话,那么,在这个世界当中,任意有一个众生,生起任意一个念头的时候,他都能够了知。”
“如果他的觉性,遍满了无量百千世界呢,也是一样的,其中一切众生的心念,他都能够了知。”
“虽然能够了知,但是,对于那些自己实修法门之外的,一切不宜的境界,都不可以观察证取。”
——这就是奢摩他法门的最初修行方法和境界。
——当咱大家实修到了如此地步的时候,就叫做在奢摩他修法当中,获得了初步成就。
哎,仅仅是初步成就,就已经如此不可思议了,佛法之广大,由此可见一斑呀。
——有人问了,如今这时代,还有人能够修行到这地步吗?
嘿嘿,肯定是有的,因为呀,比这厉害的还有呢。谁呢?比如大迦叶尊者、屠钵叹尊者、宾头卢尊者和罗睺罗尊者,以及他们的同修,许多位大阿罗汉,等等,本来都是释迦如来座下的弟子,奉世尊的嘱托,不入涅槃,就以真身留在咱这个娑婆世界,护持如来正法,一直到佛法灭尽的时候,他们才示现入灭。
其中呢,大迦叶尊者还是不入灭,一直要等到弥勒佛出世,把释迦佛的袈裟敬献给弥勒佛,并奉弥勒佛的敕令,向大众讲述释迦佛的教法以后,这时呢?尊者就示现火光三昧,全身星散而入灭了。有兴趣的同修呢,可以参阅《弥勒三经》,里面有详尽的讲说。
哎,所以呀,每到有人供千僧斋的时候,就会有一位真身大阿罗汉前往应供,通常,是宾头卢尊者,化身前往,这呢,是圣者们的慈悲愿力,前去为众生种福田的。
这些大阿罗汉们,并不仅仅是阿罗汉,多数都是菩萨们的方便显现,比如大迦叶尊者,既是阿罗汉,也是大菩萨,哎,所谓传佛心印的禅宗第一代祖师,所传承的,正是如来涅槃妙心呀,乃是无上佛乘,绝非声闻境界。
因此,就其实际证量来说,这些大阿罗汉们,其神通智慧不可思议,不仅仅能够遍知一切众生的心念,还能够显现无量神通,予以方便教化,等等。问题是,哎,有人说啦,我都学了半辈子佛了,咋就从来没得到过圣僧们的指点呢?
——嘿嘿,因为呀,有三个原因:第一、缘分太浅。哎,毫无疑问,菩萨圣者誓愿度一切众生,乃至于有求必应,可是,在人世间,就必须要遵循人世间的规律,那就是因果,这个世界上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所以呢?咱与圣者们缘浅的缘故,难遇难逢啊。
第二、咱哪,还没修行到那个地步。哎,您连基础的基础,出离心和正知见,等等,都还不具备,嘿嘿,就想得到圣僧的指点,来它个一下子开悟或证果,说好听点儿,这叫做贪心;说邋遢点儿呢,嘿嘿,不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嘛。
第三、您哪,可能太粗心了。哎,菩萨或者圣僧们,给予您指点的时候,通常,并不会直接化现在您的面前,以圣者的面目出现,而是呢?要么,借用他人之口,给予您提醒;要么,显现为平常身份,甚至是贫贱低微之人,给予您帮助啊。
除了这些真身罗汉之外,还有很多示现入胎,来到人世间度众生的菩萨们,如《楞严经》第六卷当中,世尊这样说道: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哎,菩萨或者声闻圣者们,奉世尊的慈悲命令,同时也是奉行自己的无始大愿,会以“应身”的方式,也就是入胎的方式,来人世间广结众生缘,以身作则,示现修行,乃至于解脱、成就,等等。所以呢?其中,有一些人,会显现出不可思议之成就的,因为,宿世根基殊胜的缘故啊。
但是,其中的大部分人呢?都示现的是凡夫境界,哎,罗汉有入胎之昏,菩萨有隔阴之迷。就好比呢?十五的月亮,虽然圆满光洁,不过,当它落到江波浊浪当中的时候,嘿嘿,就只剩下一片星星点点啦,丝毫也没有了原来的样子。虽然如此,月亮,又何曾随着月影而破碎呢!菩萨们也是一样,纵然投身于生死苦海,混了个灰头土脸、身心杂乱,不过,其本来心性,又何曾有丝毫变异呢!
所以呀,如果有人能够明了不变异的本来心,即本经的圆觉妙心,就叫做见性成佛。这样的人啊,虽然没有得到禅定,而常驻心性不乱;虽然尚未具足神通,而六根无非妙用。嘿嘿,若到此处,但常行自利利他之菩萨道,更无有生死轮回可出,也没有清净涅槃可证得呀!哎,这样的菩萨呢,所实修的就是三摩钵提法门,也就是如幻三昧呀。
下面,世尊就为咱讲说,三摩钵提法门的修行方法,和最初的成就之境界: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薰成种。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各位善男子!如果结三期,进行安居实修的众生,选择修行三摩钵提法门,那么,首先应当忆念观想十方世界的一切如来,和十方世界的一切菩萨们,在无量劫当中,依止于种种法门,按照次第,勤奋刻苦地修行各种三昧,同时广发菩萨清净大愿,向内熏习自己的心,成为道种。”
“于是,安居实修的众生,也应当发愿效仿诸佛菩萨们,像这样去实修种种三昧,并广发菩萨清净大愿,通过向内熏习自己的心,成为道种。除此之外的一切境界,都不可以观察证取。”
——这就是三摩钵提法门的最初修行方法和境界。
其中,“广发大愿,自薰成种”,就是一切诸佛菩萨,实修三摩钵提法门,所获得的最初成就。
咱大家呢,也应当如此实修,哎,以诸佛菩萨们为榜样,既要实践修行种种三昧,又要用无比广大的菩萨清净大愿,向内来观察熏习自己的心,就会逐渐种下菩提道的种子,而获得最初的成就。在此过程当中呢,开悟净圆觉心,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
——为啥呢?嘿嘿,因为呀,当咱所发的菩萨清净大愿,深入自心的时候,咱的心呢?就显现为清净的菩提心了。而清净的菩提心,也就是因地的净圆觉心呀!它呀,也正是成佛的种子,这就叫做“广发大愿,自薰成种”。
修行到这里,在《起信论》上面称之为“信成就发心”,相当于大乘菩萨的初住位,也就是“初发心住”,已经超越了普通凡夫,得到了菩萨三不退当中的“位不退”,可以开始行菩萨道,广度众生了,而不会再沉沦于生死轮…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