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当代佛教修学体系的实践与展望▪P2

  ..续本文上一页交流将佛法“和谐世界”的理念普传,将宗教“爱与和平”精神形成搭建共识平台。在资讯爆炸、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接引心灵失根、逐潮漂流的人们走出困境,发现宗教与生命的价值意义。由此出发,转化冲突、创造和平,令地球平安、世界和谐。这是诸佛期待的大事因缘、菩萨翘首的菩提本愿,更是灵鹫山为使佛法在当代振兴的使命因缘!

  佛法为什么会衰微?!就是变了调!我们要老实修行,认清佛祖西来真谛,对佛的法教要真心实践。在这个认知原则下,我们学习完整的世尊法教,并且认识到一切的学习都是为心境宽阔、接纳众生,且能利益无量的众生。所以,不管是世间学中的人类学、心理学,或是出世间的三乘教法,都要学习。因为接引不同的众生而学习不同的法门,然而,不管任何法门都要把它放入佛法的觉性大海中。

  僧众离不开修行与弘法,人人都是弘法师,处处都是说法台。随时随地观照我们的心念,转化我们的心念,转识成智、自觉觉他。我们希望培育出优秀的寺院管理人才,或是各宗派的专才,还有真正禅修体验的法师,或是对密教、南传佛教有兴趣,且能用心修行的佛弟子。

  在当今全方位生命教育时代,从多元文化的论坛与对话化中,相互了解、相互学习,觉醒到不惑而没有执着的生命。期待在多元文化对立的时代中,得以事事无碍周遍含容。我们期许一套适应这个时代需求的佛教修学体系,来引领众生离苦得乐,点燃众生幽暗错乱的思想,回到本来的自在光明。

  二、以菩提心为修学体系核心的四期教育

  灵鹫山无生道场成立以来,由参悟本来的禅心与“缘起成佛”的菩提心,到利乐有情的慈悲与“悲心周遍”的行愿,辅以戒定慧三学。以“禅与慈悲”为宗风,依“修行与弘法”行解并进方针为僧俗教化根基,以“缔造华严世界,共创爱与和平地球家”之愿景,接引各界有缘,共同成就清净佛土。

  因为我是出身在战乱中的孤儿,从小体会到生命的苦难与无常,所以出离心油然而生。曾在坟场冢间苦行、断食闭关,效法世尊从华严证量到阿含教化,个人依止如是佛法教育之常轨来建立教团弘化四方。就此,灵鹫山无生道场在这个时代弘化使命中,建立修行弘法的四期修学体系:

  (一)培养初学者如何成为一个出家人、成佛法器的“阿含期”;

  (二)建立佛法根本见地,学习如何运用于生活职事的“般若期”;

  (三)实践菩萨道弘法利生的“法华期”;

  (四)成熟为具足世界观,能住持一方的“华严期。”

  每一期都有经典依据,如阿含期落实四部阿含的精神;般若期是般若中观经论为主;法华期以法华经为依;华严期以《华严经》统摄。虽分四期,然而整体的学习跟修行,都不离开当下的真心与菩提心!

  三、四期教育体系的内涵与意义

  (一)阿含期:阿含期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发心者养成僧格道念。

  (1)安立身心、清净修道:从安立身心开始,学习感念四重恩,依上师心、报常住恩而安住,建立清净的修道生活;

  (2)却除习气、建立僧格:学习如何面对身心业习,依佛法因果,培养僧格品德;

  (3)依四念处、奠出离心:学习了别身心本空、世法无常,奠定出离道心。 

  依佛陀《阿含经》的圣谛法教,在生活经验里观照,发现佛法与生命的本质关连。由此,建立学佛基础,养成能成就修行的出家僧格。阿含期的学习目标即是:基础修道生活的建立,基本僧格的养成,世法苦空无常的出离道心。清楚如何从僧格的养成到如何进入圣位,在解门与行法都具足信心。在这期学习中,首重佛门五堂功课及出离心的坚固,并熟练佛门行仪,展现清净祥和、慈悲安定的出家威仪。

  (二)般若期:般若期的学习,着重于引导修行者的“僧伽慧命养成”:

  (1)止观修学、立般若正见:如何学习止观与观照空性,建立觉观正见;

  (2)解行并重、起观照般若:寺院学院化、学院寺院化,以般若行观照生活中的处处解脱;

  (3)处众伦理、重协作承担:如何处众利生的协作承担,培养僧伦与职伦。

  依佛陀《般若经》的中观慧见,在生活日用中观照,由发现佛法的存在,进而渐次能将佛法理念贯通融会,并学习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来体认佛法本质,焠炼为能承担如来的法器。以“生活即福田,工作即修行”的般若理念来实践“生活禅”的教化。灵鹫山教团也依循佛陀结夏安居传承精神,每年四季僧众精进闭关就是灵鹫山僧伽慧命养成的充电场、陶炼炉。

  (三)法华期:法华期的学习,注重“发起菩提行愿”,引导修道者:

  (1)发菩提心:学习将般若性空的观照与大悲心相互连结,明白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发起清净菩提心;

  (2)巩固菩提心:历练度生行仪,了知诸法如幻,觉醒轮回苦趣的妄执,回照佛性觉观的安住,执持愿力转化业力;觉观娑婆自他众生的顽强无明,以忏浣清净业识垢染,坚定菩提道念,回护不退之菩提行愿。

  (3)成就菩提心:学习诸佛菩萨的空悲善巧,发掘自他的潜能特质,发愿深入无为法的修持,成就自他无二的利生志业。

  法华期的学习实践,最重要的是能善巧地向大众推展戒定慧三学的修习:耐心、爱心的对待苦难的众生;无私的接引大众学佛、发菩提心;以身作则、服务人群。而如何与时俱进、推动当代弘化,这与社会脉动保持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法华期的训练中,每年农历七月举行灵鹫山水陆法会可以为这期教育成果的验收。因为,此法会是以当代众姓水陆的法会平台,接引当代人们参与的水陆忏法,由打开超越时空之人我限制,发现生命的深度和广度,认识“生命共同体”的存在,体验佛法因果与轮回业报的真实不虚;并在十方诸佛菩萨加持见证下,诚心忏悔、净除罪障、发愿回向,与过现未来法界众生和解恩怨、广结善缘、发心学佛、悟道成佛。而整个水陆法会坛城,也是佛子精进修道、落实行愿的重要关期,由净心行愿、护念利生、成就佛道,具体印证法界整体就是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修道成佛的生命教育场所,也印证法华经“一佛乘”的大教场。 

  (四)华严期:华严期的学习,是培养具有世界观、能住持一方的优秀僧才

  (1)实证修行力:对于实相修证方针能具体把握,禅定功夫、修心法要能有所体悟。

  (2)佛学专业力:于三藏十二部具有完整的基础理解,并专精于一经一论。

  (3)宏观弘化力:对正觉之法是不是平等弘扬、对众生是不是平等度化,就是能于一切缘起,悲心平等;不但具有世界观,且能圆融无碍、住持一方。

  培养决择正法的观照力,依佛教真实义的思辩,建立中心思想,成为一方住持人才,并能受用佛法,且以诸法实相自利利他。

  此期教育,期许学人能担荷如来家业,融合时代需求,受用佛法于当下,转化一切对立于法界和谐之中,令世、出世间无有差别,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例如:因应全球化多元社会,如何以一念真心,关爱地球、推动和谐世界。

  二十多年来,灵鹫山推展不同宗教与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在实践过程中转化宗教间之冲突成为和谐。世界宗教博物馆提供全球各宗教人士对话的平台,站在善的起点,实践“尊重、包容、博爱”的精神。用持续不断的对话,勾勒和谐社会的图像。除了肩负起教育大众平等互爱的精神,并显现佛法的慈悲与智慧解脱的无碍世界。

  四、结语

  世间缘起的一切法,本来即变动不居,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人心显得烦躁不安,而佛法本来即以降伏、止息内心无明烦恼为其旨趣。世界的真正和谐平安,是从每个人的心念来转化,所以第一届的世界佛教论坛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理念来展开,这是一个非常切要而美好的开始。今年是第二届的世界佛教论坛,主题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

  如同上述所言,佛法的真正修学实践,根基始于发菩提心。发心之后,要好好落实于实践,以戒定慧三学确立当代佛教的修学体系,作为南北传三乘佛法的共同基础和总持,再以悲心行愿来缘起成佛。

  个人从出家闭关到弘法利生三十余年,在顺应此全球化时代中,体会到佛教的修学应有它一定的次第性,但也要有其灵活性。可以三乘相互圆满地修学,所谓内罗汉、外菩萨,内罗汉代表佛法扎实的修学次第,一步步来,把根基扎稳,迈向涅槃的无漏果;外菩萨代表灵活性。

  《华严经》说:“此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5]菩萨运用一切世间的知识学问来利益众生,以一切方便善巧来度众生。灵鹫山结合四期教育体系,并体现于生活日用与历年举办的水陆七、万人禅修、宗教交流等活动,主旨即在接引众生一起来参与佛法修学,让他们有机会来扎实修学“内罗汉”次第历程,也可以学习“外菩萨”慈悲度众生,两者构成无限的良善回圈。

  

  

《当代佛教修学体系的实践与展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