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国际交流本怀▪P6

  ..续本文上一页基本人权尊严”会议,邀请来自世界主流的宗教代表、外交体系代表、常驻联合国大使、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代表共同研讨“宗教信仰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保护人类基本宗教尊严”以及“一个顶级的跨宗教咨询组织在联合国所应该扮演的角色”等议题;包括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Frederico Mayor Zaragoza执行长、印度尼西亚常驻联合国Makarim Wibisono大使、菲律宾常驻联合国Erlinda Basilio大使、前日本Toshiaki Otsuka大使、和平联合会欧洲执行长Heiner Handschin、日内瓦灵性促进会总裁威廉麦孔密斯博士、国际Daen Mahamongkol灵修中心总裁Bongkot Sitthipol博士、和平联合会秘书长Thomas Walsh博士、世界和平妇女会驻联合国代表以及佛光山日内瓦会议中心监寺觉彦法师等逾一百二十名国际人士与会发表与讨论未来在联合国正式设立跨宗教理事会的重要性。

   在“联合国下设立跨宗教远景”的议案中,世界宗教、政治、社会社群代表们热络地讨论与表达宗教对世界和平的影响力,会议主席Heiner Handschin指出:我们不仅活在自己的宗教信仰中,我们更应进一步扩大个人宗教信仰的生命价值;知名泰国佛教Bongkot优婆夷表示:世界是透过心得以净化,人们有了慈悲心与清净之心则将可带给国际社会更多纯美的正面力量;伊斯兰教Hafid Ouardiri指出:我们是多么希望能让世界了解伊斯兰教不是世界的敌人,希望能透过跨宗教的交流与认识以化解彼此的敌意与误解;Thomas Walsh博士说:所有的宗教都传递着慈悲、爱人与互相体谅的本质,这都是维护世界和平所需具备的条件,唯有透过世界各宗教的智慧、各宗教领袖与世界政治领袖共同互敬与合作方有维护国际和平秩序,因此,在以和平为目标的联合国创见宗旨中,跨宗教理事会的成立有其必要性。

   针对“联合国、自由、与宗教”的讨论议题中,印度国会Ali Anwar Ansari议员赞成宗教是解决世界冲突的方法;国际伊斯兰研究中心Mohamed Mestiri表示:透过跨宗教教育与交流可促进多元宗教与文化的认知并重拾回维护世界和平中所应具有的互爱互敬;犹太教祭司Alpha Ayande博士指出:人类具有心理和平与灵性和平的同等需要,因此,宗教在维护人类和平上扮演着重要不可缺的角色。

   此会议中,主办单位并特别邀请来自世界主流宗教包括佛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锡克教、基督教、统一教的青年代表以模拟“联合国跨宗教理事会”的方式,共同研拟出“和平与人权的跨宗教宣言”,表达多项跨宗教条款,包括:主张各宗教尊重联合国宪章以及世界人权宣言,身为宗教领袖代表正面地促进世界和平、尊重所有人类灵性价值、对所有宗教,互敬互容并与联合国所属单位共同为世界的美好而努力、促进青年宗教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推广与提升、提升环保意 识、促进跨宗教的对话与交流等。

   此份由跨宗教青年代表所发布的宣言与相关提案并于会后送至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人权理事会等相关联合国正式组织,国际佛光会日内瓦青年团副团长赵囡以唯一佛教青年代表出席此“联合国跨宗教理事会”青年会议,以精简的幻灯片简述佛光青年团创办宗旨与远景、佛光青年在全球各地的主要参与国际关怀事务以及佛光青年在跨宗教活动的经验与贡献,并传达出佛光青年在国际事务参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热诚与支持。

   佛光山为全球化的需要,不但加强国际佛教交流,促进宗教间的合作,尤其以人间佛教宗风思想为理念,帮助佛教徒拓宽视野,充分借助国际舞台及学术成果倡导和谐,为人类带来极大的启发,摄化世人以个己正见思维去影响及净化行为,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实质体现出解决现代人心需要问题的一个重要精神皈依处。

   佛光山以佛教力量发挥佛教救世功能,密切与国际社会取得各方面的联系,为我国及佛教发展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与缔造了良善的因缘,促进宗教间的和谐与文明对话,亦大幅度地提高了国际佛教地位和世界宗教的影响力。

   四、国际交流和谐世界

   “和谐与和平”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二十一世纪是地球村的世纪,宗教之间,更应彼此交流,和平共处。

   世界需要和谐,和谐需要交流、沟通,不同种族、人我之间,国与国之间,不同的社会文化等都需要交流、沟通、对话,透过国际交流能够让彼此更加认识了解,国际交流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国际交流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化和风俗民情,克服语言障碍,沟通彼此,互通有无,建立良好友谊和因缘,让关系更加密切和谐。国际佛教交流的目的,在凝聚佛教徒的力量,以促进世界的和平。在进入“地球村”的现今时代,科技、信息、交通皆非常发达,让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缩短,因此各国之间更需要相互交流、访问、联谊。

   2005年四月,星云大师应邀参加海南岛“海峡两岸佛教圆桌会议”时,曾提出佛教要“以共识来团结,以包容来统一,以会议来交流,以政策来整合”等建议,当时获得与会大众一致的认同。同年十月,师参加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举办的“世界宗教领袖座谈会”,大师举出“要达致世界和平,应先建立平等的观念;要推动生态环保,应先重视生权的提升;要消除种族隔阂,应先发扬慈悲的精神;要体现共生智能,应先提倡缘起的思想”四点意见,提供与会大众参考;这四点的意见和上述的四个建议都是佛教国际交流的具体目标。

   总之佛教的“国际交流”,应依循融和与和平的信念,以“佛教为缘,以融和为本”使宗教成为全球性化导的力量为前提所成,不但凝聚佛教徒的力量,甚至促进宗教间的和谐与文明对话,以促进世界的和平。国际交流能提升人类的进步和净化,人类自有历史以来,被公认最和平的宗教是佛教,佛教提倡“慈悲、平等”的精神就是各国和平的基础,以佛法真理的内涵就是国际交流最好的基础和媒介,因此加强国际佛教组织的联系,积极阐扬佛教教义,推展世界佛教交流活动,促进国际和睦,增进僧信之关系,共同建立自由、平等、和平、幸福的世界,和谐世界需要提倡国际交流,国际交流需要以佛法慈悲平等为基础来共同创造人类的和谐世界。

   佛教的国际交流不单只是佛教的国际化、现代化,星云大师认为佛教的弘传须迈向人间化、生活化、现代化、社会化、大众化、艺文化、事业化、制度化,甚至国际化、未来化。大师曾说:“国际化是佛教必然的趋势,现代化是佛教进步的关键,僧伽教育是佛教万年的基业,净化人心是佛教向来的目标。”因此国际交流可透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都能促进国际间的交流沟通,未来希望举世公认最和平的宗教-佛教的弟子们在世界各国各角落都能够本着佛法慈悲与智慧,以“和谐与和平”精神从事文化、教育、慈善、共修上的国际交流,则和谐世界不远矣!

  “七不衰法”(出自《中阿含第一四二雨势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一册 No. 26 ):

   一、经常聚集开会。

  二、在会议中上下一心地共同处理大众事务。

  三、遵循既有的制度,不轻易更改。

  四、不侵犯妇女。

  五、尊崇照顾老人,借重耆老的经验。

  六、勤于维护既有的寺庙。

  七、都能拥护供养阿罗汉圣者。

  

《佛教国际交流本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