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杭州西湖断桥边放生。事毕,仍骑车回肖山。中途一辆吉普车迎面而来,自行车被撞坏,人倒于地。汽车前轮从脚上滚过,留下明显印迹。司机见状,惊恐无措。居士立起后,毫无损伤。怡然一笑,长揖而去。
杨钦芳
杨钦芳,浙江省普陀县沈家门镇人,家住西大居委会。生于一九○七年,于一九八三年十月廿八日西逝,年七十七岁。居士初不信佛,七十五岁时,其子暴病死亡,因感人命无常,遂发心吃素念佛。每念佛时,其音恳切,邻居皆闻。由初发心直至往生,为时尚未满两周年。一九八三年九月末,患感冒,十月四日开始卧床。自见有一白莲花苞落于胸前。当时家人皆闻室内异香馥郁,半日始散。居士病中了无痛苦。至十月廿八日,农历九月廿四日傍晚,忽嘱家人:“你们快助我念佛,我要跟阿弥陀佛去了。”家人问:“见佛否?”答言:“见!”随即双手合掌,作礼佛状。家人请净侣助念,居士止之曰:“夜间不要去叫人家了。”又大声云:“让开些,佛来了!”继又以指书其子之名。其妹已信佛多年,见状即正言告之曰:“汝今临终时至,宜一意西方,从此了生脱死。你要放下万缘,怨亲都不思量,惟念阿弥陀佛,随阿弥陀佛去,却不可思念儿子。”居士点头应诺。时有多人在室内齐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居士随声默念,未几即微笑而逝,时初夜七时二十分也。逝后二十四小时,举身柔软,头顶犹温。
戴汉文
戴汉文,原籍湖南,迁居苏北阜宁后,定居无锡南门。幼时家贫寒。兄弟多人,唯居士称独秀,遂被送入大学。毕业后,进入政界工作。一生奉公守法,以廉洁著称。抗战时期,不及后撤,留在沦陷区。但未肯变节,接受敌伪一官半职。淡泊自甘,不慕荣利。其子甚孝敬,早逝,因赴苏北泰州海安镇,依女而居。居士本来对佛法毫无所知,五十多岁随同数友往游苏州灵岩,晤见印公老人。印老赠与每人文钞一部,居士将文钞携归家中,一搁数年,未曾阅读。后因偶而翻看,觉得颇有道理。由此经常取出阅读,遂发生坚固信心,吃素念佛,非常精进。离其女家不远,有一大河,河水清沏,芦苇丛生,朝霞暮霭,景色极佳。居士每晨净课毕,常散步其间。当九十三岁时,一日照例在河岸散步。忽听到河内发生巨响,猛吃一惊。见西方三圣伫立空中,急趋而返,谓其女言:“我见到佛,就要走了!”当即交待一切,沐浴更衣。转身回房,将房门掩上,并说:“等过了三十六小时,再开门见我,一定要听从我的话,不要忘记。”女如其言。历三十六小时推门入房,已泊然坐化矣。
韩华忠
韩华忠,浙江萧山县人。油坊职工,二十四岁迁居绍兴。居士本吃花素,未断荤;六十岁时,梦中见观世音菩萨,嘱持长斋,才开始吃长素。担任绍兴佛学会会长,达十余年之久。宏法利生,始终不懈。当六十九岁时,将职位辞去,专修净业,一心念佛。八十三岁,无疾坐化。临终前七日,对人说:“我将往生。”即不进饮食,专持圣号。临命终时,教人就佛前从速燃香,即趺坐念佛往生。往生后,面容含笑,见者叹为稀有。
方志鹏
方志鹏,上海人,住溧阳路常乐里十五号,佛教居士林职员方振亚之子也。六岁与邻儿嬉戏于门前,有一行脚僧过其家,见之曰:“此是谁家儿?是儿是老和尚转世而来也。”其母此时尚未信佛,不以为意。年十岁,进圣芳济外语学校读书。该校学生每晨需背诵圣经,志鹏对之不感兴趣,而心慕佛教。见丐者,恒贝周给之。常不惜忍饿,节省其母给与之早点费,捐献与学校倡办之孤儿院。其乐善好施,异于常儿。志鹏好学中国文学,每见古文,阅读一遍即能领会其意。十六岁时,外祖母病重,志鹏焚香礼拜,愿减己寿以益之。外祖母病果愈。年十九时,当腊月一日,忽背人书一纸条,藏于枕下,云:“母亲!我要去了,请你不必悲伤。”其母发现后,问将何往。答曰:“我写写罢了!”七日后,晚间,其母闻香气满室,作烥檀味。次晨又闻木鱼之声。而志鹏即于是夜,无疾终矣。临终之夜,志鹏仍读书至九时就寝,夜间一无动静。次晨其母呼之起床,志鹏不应。右胁而卧,盖已逝矣!时一九四八年也。其母痛子早逝,到法藏寺,见兴慈老法师。法师开示曰:“父母夫妻子女,有缘则会,无缘则散,不须悲也。”其母因此而悟,亦信佛矣。岂非其子度母也。□
往生女居士
邹妙顺
邹妙顺,居士华融海之母,无锡后宅镇人也。住上海新闸路福康里四十八号。四十六岁后,因右臂风瘫,不能举动,经中医治疗无效。翌年,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圣诞,一素信佛教之女戚,邀同至局门路净土庵敬礼大士。时兴慈法师卓锡是庵,见妙顺在炎暑中,犹臂缠大毛巾。问其故,具告所患。法师说:“有僧善治斯矣,但略有痛苦,何妨一试。”遂诣僧求治。经细察病情,数施针灸,果获痊愈。从此发心皈依兴慈法师,赐名妙顺。因不识字,由好女戚教诵大悲咒及弥陀经,早晚功课无间。归心净土,念佛不辍。至五十七岁,忽患胃癌,冶疗无效,但无甚痛苦。时值夏季,天气炎热。忽告其子:“三天内将别。”嘱在家住宿,不可远出。次日深夜,神态如常。索水沐浴更衣,说:“明日九时,我欲去矣!”翌晨,子女齐集。妙顺端坐念佛,并嘱家人,去时勿哭,可齐跪下念佛,于是家人遵嘱环跪,称阿弥陀佛。己欲随念,已而音渐低微,准时往生。时一九二九年农历闰七月初二日。净友竟觉为之赞曰:“十年精进一朝归,不念弥陀更念谁?莫笑庸愚无所识,预期舍报赴莲池。”
张莲觉
张莲觉,名静容,广东新安县人。生而窈窕,有宿慧。父某,任榷署象胥(注),故莲觉亦娴译事。幼信佛教,善根宿植。既长,嫔同里何晓生,精懋迁术,成陶米业。鸿案相庄人,人以福禄鸳鸯目之。富而不骄,孳孳为善。每值饥馑兵燹之年,辄请于夫,斥资巨万,广济灾黎。其用于佛教也,数亦相埒。锓梓释典,建筑梵刹。创建香港之东莲觉苑,绀宇金容,备极庄严,为诸净侣研学之所。育材甚盛,远近闻风,多负笈从之。莲觉丰神隽朗,颀颀玉立,雅慕吟咏。于归后,慎苹蘩而疏铅椠,故平生以德称,而不以才显。其著作《名山游记》,文笔遒宕,为众所称。莲觉学佛,锲而不舍。临终瑞相彰间,有足述著。东莲觉苑,旧例,每年于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始,念佛七日。岁丁丑,莲觉忽嘱全苑净侣,是年佛七展缓十日,于十一月廿七日开始。佛七甫圆满,莲觉竟以微疾逝世,恰值礼诵藏事半时之后。盖预知时至,从容计算以就之也。弥留之际,一片红光,起于足下,旋变为白,笼置全身,向西而灭。百余人在侧,目所共睹。莲觉生于乙亥,殁于一九三七年丁丑,享年寿六十有三。生三子七女,多卒业瀛黉,赝学士位。
【注】榷署象胥:即约今税务署之翻译员也。
赵李氏
赵李氏,河北省邢台人。一生专修净土法门,深信功愿,念佛精诚。一九三八年仲冬示疾,全家念佛相助,求生西方。弥留时,谆属其子修德:“好生念佛,三年之内,勿拂勿辍。”嘱毕,吉祥而卧,泊然化去。三时后,体软顶温,面露红光,盖已如愿往生。其子修德,能遵母命勿替。三年后,亦得生西。时人皆称道之。
朱智馥
朱智馥,江苏崇明人。年十八,于归宋氏。宋本不裕,助夫经营香业。含辛茹苦,勤劳不倦。事姑以孝,处妯娌以和。亲邻中有病者,辄为求治,馈送饮食,寒暑不辞。济人之急,无分彼此。中年后,感于人心习染,遽怀归佛之想。一九三七年春,专赴吴垣,皈依印公,自后,辟静室为佛堂,长斋念佛,礼诵不衰。仍不废世事,终日栗碌,处理家务不稍息。人或止之曰:“我因业受生,当事劳苦,以消宿愆。”暇则普劝戚属邻里,止恶行善,斋戒念佛,广行功德,息除贪痴。一贯以身作则,被化者甚众。一九三九年,与地方善信创设祟明佛教居士林,以资弘化。并邀请法师,于当地寒山寺讲弥陀经。劝众参与法会,一时佛声,闻于道路。更就草创之林宇,募化巨金,装塑大士像。昕夕督工,劬劳佛事,鞠躬尽瘁,卒底于成。释迦如来诞辰,大开法会,缁素咸集,盛极一时。而香积厨中,馥独任之。内外杂务,丛集一身。心虽怡悦,体力已疲。农历八月十一日自林归,即感不适,略患吐泻。医言无虑,但馥自知不起,对人言:“余将与尔等诀别矣!”及中秋节,时当正午,起床正坐,于念佛声中安祥而逝。存年五十有六。
方圣照
方圣照,居士方子藩之母。三十余岁,发心学佛。皈依谛闲法师,法名圣照。又皈依印光大师,法名德裕。平生待人以仁,临财以义,心甘淡泊,不慕纷华。境缘顺逆,不动其心。但思己失,不见人过。凡弘法利生之事,皆尽力赞助,一掷千金,略无吝色。慈溪名刹净圆寺及放生园,主要由圣照布施兴建。印送经书,周济亲友,乐之不倦。晚年,维护道场,更为殷切。有发心写经者,恒随喜助成,供给纸笔。每日未明即起,精勤课诵。卧铺长不过四尺,未能伸足。衾薄,则和衣而睡。问其故,答说:“被暖榻宽,当然舒适,但易令人贪睡,不肯早起。榻小被薄,卧常不安,利于早觉,不致影响课诵。”其精进有如此者。曾手书大方广佛华严经二部,以及法华、楞严各数部。平时以华严、法华、楞严诸大乘经为常课,余则轮珠念佛不绝。又尝燃手灯供佛,所有功德,悉以回向西方。六十一岁秋季,腹部病淋巴腺瘤。八月初,尚能强起礼佛。后因延及肺部,不克支援。迨九月二十三日,病势陡重,请兴慈法师就病榻开示。师至,圣照即合掌致敬,并向师说:“病逾数月之久,为何业障如此深重?”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当观此身如空。身为无始以来业障所生,业障由于妄想而起。正念生,妄想灭,业障除。身且不实,病从何来?故当提起正念,忆佛念佛。忆佛以能观想最佳,或单观“佛”字。念佛六字好,四字亦好,乃至一字亦好。”更为说道:“以前金山寺有一僧,习禅定,后…
《近代往生随闻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