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比丘第三之一)▪P7

  ..续本文上一页把它拿去清洗干净,然后加以缝纫修补。每到夏天天气炎热时,则脱去衣服坐在草丛之中,以自己身体的血肉布施给一切蚊虫。整日精进持念佛号,数目多得不可计算,坚定志向澄寂心念,如此地精进修行,不曾有稍微的间断中止。等到业报将尽的时候,看到诸天的天人,一一次第地来迎请,僧藏都不愿意跟随而去。不久之后僧藏告诉大家说:“我刚才往生西方净土去了,见到了诸上善人,并且看到散落的香华遍满虚空”说完即恭敬合掌,念佛往生。(宋高僧传)

  唐 道昂

  道昂。河北魏郡人,风采神韵清明澄澈,天资聪慧悟解力强,宛如宿世所成。归依投靠灵裕法师出家,专精研究大乘佛法。曾经在寒陵山寺讲《华严十地论》,一直讲到夜里,天色昏暗而没有烛火。道昂于是高举手掌,掌中立即发出奇异的光芒,光明彻照了整个大殿寺院,大众都感到惊讶怪异,道昂说:“这种光芒平日在我手中本来就时时具有,有什么好奇怪的呢?”道昂平时专意系念于西方净土,愿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后来在报应寺,自知往生的时间快到了,预先告知有缘的人,八月初当来此地告别。

  到了约定的时候,身心没有丝毫的痛苦,并且问旁边的人用斋的时候到了没?然后升上高座,这时香炉中发出奇异的香气,道昂于是引领四众弟子受菩萨戒,说戒时言词义理切中心要,令听闻的人都神情感动、虔诚恭敬。此时道昂举目向上而视,看到诸天大众缤纷繁多地居于虚空,丝竹管弦等美妙的天乐交相地演奏出来,音声清新辽阔幽远而响彻云霄。道昂因此告诉大众说:“兜率陀天的天人来迎接我升天,然而天道乃是生死根本,非我所愿也,我常虔心祈愿往生净土,为何此愿不能完成呢?”才一说完,天乐即刻向天上飞腾而去,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这时接著马上就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香华伎乐,充塞了整个虚空,犹如美丽的云彩一样,腾空飞涌而来,回旋环绕在大众的头顶上空,在场所有的大众都看得很清楚。道昂说:“大家珍重、好好安住,现在西方净土的祥瑞圣相前来迎接,我往生去了!”才说完,只见香炉从他的手中坠落,即刻在高座上逝世往生,享年六十九岁,当时为唐太宗贞观七年(西元六三三年)。(续高僧传)

  唐 智琰

  智琰。字明灿,俗姓朱,吴郡(江苏)人,梁朝散骑侍郎(官名)朱献的孙子。天生资质过人,八岁出家,奉事通元寺的璩法师而为其弟子。周遍游历各个名刹道场,开演宏扬佛教经论。陈朝灭亡时(西元五八九年),回到虎邱,居住在山林的岩洞深谷,达三十年之久。后来因为躲避兵乱才迁移到其他的地方。唐高祖武德七年(西元六二四年),被苏州总管李世嘉,迎请回到山上的寺院。智琰平日行持净业三福,修西方极乐世界的十六种妙观。总共聚集修行向善的道侣有五百多人,一起在寺院里念佛修行,每个月集会共修一次,如此共修将近超过十年。

  到了唐太宗贞观八年(西元六三四年)十月,见到一位清净的僧人手里执持宝瓶,向前跟智琰说:“我就是无边光,将来在西方净土所谓的功德宝王,就是我。”智琰于是告诉寺院的大众说:“无边光,就是大势至菩萨。功德宝王则是大势至菩萨成佛的名号,我将要向西归去极乐家乡了。”接著就在当天晚上逝世往生,时年七十一岁。(佛祖统纪。虎邱志)

  唐 等观

  等观。俗姓孙。富阳(今浙江杭州西南)人,于智者大师之处学习一心三观。居住在天台山,平日持诵《法华经》。唐太宗贞观九年(西元六三五年)冬天,浙江余杭的法忍寺,邀请等观去讲经演说。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有一位穿著王公服饰的人前来,告诉等观说:“弟子是皋亭庙的庙神,昨天法师从敝庙前的庭院经过,正好弟子出外巡视游境,没来得及奉事迎接。今日特地启程远来,专门向法师求取戒法。”等观于是燃香,为他授菩萨大戒,庙神因此礼谢而去。第二天,即初二的半夜,等观先沐浴更衣,然后面向西方跏趺而坐,称念西方三圣的尊号,以及智者大师的名号。各称百余声之后,再一次地为弟子们说一心三观的法门,说完后就命终往生。(佛祖统纪)

  唐 道绰、道抚

  道绰,俗姓卫,并州(今山西太原)汶水人,年十四岁出家,专门学习教理经论,又师事瓒禅师学禅法。后来居住在汶水石壁谷的玄中寺,这个道场是昙鸾大师过去所建立的。道绰平日非常仰慕昙鸾大师净土法门的修行功业,于是专心一意澄心观想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坐的时候常常面向西方,六时之中依时礼敬阿弥陀佛,从不缺漏,并且每天念佛七万声为固定的功课。有其他的僧人,在禅定中曾亲见西方净土殊胜的瑞相,又见到道绰手持念珠,全身赤色鲜丽犹如七宝山之高大,其他还有种种的瑞相感应,没有办法全部地叙说。

  道绰曾为大众讲《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几乎有两百遍之多。凡是听讲的人,都各个持著念珠,称念佛号,念佛的音声好像潮汐海浪一样壮大,有时等到讲完经大众都散去后,佛号的音声仍然回响充满在山林深谷之间。道绰平日激励劝发众生修行净土法门,讲说的义理通达透彻,如清泉流水般不断地涌现出来。常劝人们收摄思虑停止攀缘,一心一意忆佛念佛。著有《安乐集》二卷,远则总摄龙树、天亲两位菩萨的思想,近则贯通慧远、昙鸾两位大师的文句,言词义理切中心要,为当时的人士所推崇尊重。

  唐太宗贞观二年(西元六二八年),有一日共修的时候,大众都看到昙鸾大师乘坐在七宝船上,并告诉道绰说:“由于你精进修行,你在极乐世界感得果报的宫殿楼阁已经完成了,只是你还有一些业缘未尽。”同时又见到化佛遍满虚空,种种妙好的天华从虚空中飘散下来,大众都满怀欣喜地抬头仰望,并绝口赞叹其不可思议。道绰自此以后因精进修行感得的色身体力愈来愈强健,容貌颜色也更加光彩焕发。无论出家在家闻风向往而来的信众日益增多,一直到了年纪八十多岁时才往生。

  当时有一位名为释道抚的僧人,和道绰同一志向求生净土,两人每次相见,必定以同生净土为彼此互相的期许。道绰往生三日后,道抚听到消息则说:“我常期望能够先行往生,不料今天反而在后,我再稍加用一点气力,就可以追随道绰而去了。”于是在佛像前,叩头顶礼祝祷发愿,然后退回座位就座而往生。(续高僧传。佛祖统纪)

  唐 僧炫、启芳、圆果

  僧炫。山西并州人,是一位精进修行的出家人,凡是他曾经学习过的经论都能完全通达,所悟解的佛法和身口所行的,也都能相符一致而不违背。一直到了九十六岁时,见到道绰禅师所著的《安乐集》,听闻道绰讲《观无量寿佛经》,才回转心意一心念佛。但是由于恐怕年岁已高寿命将终,因此日夜精进礼佛一千拜,念佛八九万声。在五年的期间内,一心精进毫无懈怠。后来得病,告诉弟子说:“阿弥陀佛已经来了,亲授给我熏香的衣服,观音、势至二大菩萨,排列引导在前面,化佛遍满整个虚空,我将要去了!”说完之后就命终往生,七日之中奇妙的香气到处充满而不散去。

  当时有启芳、圆果两位法师,亲眼目睹这件殊胜的往生事迹,于是一同到甘肃蓝田县的悟真寺,以一个夏天为期限,称念阿弥陀佛。两人一起折一段杨柳枝,放在观世音菩萨圣像的手中,祈祷说:“如果我们可以往生净土的话,但愿这段杨柳枝七日不枯萎。”等到七天的时间一到,杨柳枝反而更加鲜绿青翠,启芳、圆果两人因此满怀喜悦地互相庆贺,因此更加努力地日夜观想称念佛名,专心一致精进不舍。

  经过了五个月之后,有一次在观想中,觉得自身到达了七宝莲池,见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坐在两个极大的七宝莲华之上,大莲池里有成千上万的各色莲华充满其中。此时,阿弥陀佛乘坐著一个最大的莲华,从西方而来,虚空之中充满光明,映照了整个世界。启芳、圆果两个人赶紧礼拜阿弥陀佛,并问说:“娑婆世界阎浮提的众生,依照经典所说忆佛念佛,就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这里吗?”阿弥陀佛回答说:“不要怀疑!一定可以得生我国啊!”同时又听到释迦世尊和文殊师利菩萨,称扬赞叹《法华经》。而在莲池前有三层七宝的阶梯,第一层是在家的白衣居士,第二层是僧人和在家人各一半,最上的第三层则只有出家僧人。这些人说:“我们都是念佛修行的人,如今已经往生到此极乐净土来了。”启芳、圆果两人出定之后,即详细清晰地告诉他们的弟子以上殊胜的经历。(宋高僧传)

  唐 普明

  普明。俗姓卫,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安邑人,年十三岁出家,周遍游历各个讲席,隋炀帝大业四年(西元六○八年),奉召进入大禅定道场,唐高祖武德元年(西元六一八年)居住于山西蒲州的仁寿寺。每天固定课诵戒本一遍、《金刚般若经》二十遍,六时礼拜忏悔,并将所有的善根福德,回向往生西方净土,终其一生都如此精进修行。总共建造檀木佛像佛龛有数十尊,书写《金刚般若经》,约有一千多部。讲《涅槃经》八十多遍,又讲《摄大乘论》、《胜鬘经》等种种经论不计其数。年八十六岁时,命终于所住的寺院。(续高僧传)

  唐 德美

  德美。俗姓王,清河临清人(即今山东临清县),年十六岁离家,十九岁剃度,隋文帝开皇年间(西元五八一~六○○年),在京城中观机教化众生。平时严持戒律,每天以礼拜忏悔为日常功课,并且持诵一万五千佛名。隋炀帝大业年间(西元六○五~六一八年),住在京城的慧灵寺,普遍地修行福德善业,常有许多的殊胜感应。唐高祖武德初年(西元六一八年),居住在会昌寺,在寺院西边建造忏悔堂,行般舟三昧,整个夏天常行不坐。曾经为了停止口业,因而三年不说话。有时也为了行常不轻菩萨之行,而普遍地礼拜七众弟子。断绝了一切世俗的妄想,专心忆念西方极乐世界,坚持阿弥陀佛的名号,终身奉行而不中止。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西元六三七年)十二月的某一天,忽然合掌念佛而往生,时年六十…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比丘第三之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