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学▪P2

  ..续本文上一页

  *四祖道信,六十年不倒单禅功极深,住在破头山,山里有一种松老人对四祖很是仰慕,并要从他出家,四说:“你现在老了,出家无用,必欲出家,可俟再世。”多年後,有一天四祖去黄梅县的路上,遇到一小儿。

  祖问小儿何姓,小儿说:“性即有,非常性。”又问何姓,小儿说:“是佛性!”又问:“你没姓吗?”小儿说:“性空故。”因此,四祖以圣看小儿,知小儿为是种松老人转世。原来那老人,离开四後,不久就去世了;他死时在一条河边上,向一位洗衣服的处女“借宿”。那位女子不知她的用意,便说“要问父母。”老人请求说:“您答应一声便可。”处女糊里糊涂地答应了,老人死後就投胎於处女。数月後,女子的父母看出她的身子有异,就亦糊里糊涂地把她赶出了家门。於是乞讨为生,生了小孩,这便是四祖所遇的小儿。四祖了知这小儿的来历之後,请他的母亲让他出家。他的母亲因感於行乞和生活的不便,所以就很慷慨地许他出家了。四祖给小儿剃度,取法名为弘忍。待其长成时,付与衣法,传法偈说:“花种有生性,因地花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四祖的肉身仍在破头山上。四祖另有一个门人叫法融,住在牛头山,有伏虎狼之功,世称其禅为牛头禅。

  *五祖弘忍,住黄梅县东山即五祖山,立东山禅风,座下常有数百人,因其为达摩正统,所求法者多去黄梅。五常劝人诵《金刚经》。广东新州卖柴养母的卢慧能,因听人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忽有领悟,遂安其母,至黄梅参五祖。五祖问他从何处来,来此何事?他说:“从岭南来,唯求作佛。”五说:“岭南人无佛性。”他说:“人有南北,佛性岂然!”五观他是个利根人,便让他去米厂工作。某年八月正是秋高气爽,准备秋收之时,所以五祖叫门下学人,各作一首表现心得的偈子,得旨者便传衣法。不久禅院的墙壁上先後出现两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对於前者,五祖的批论是:“後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对於後者,则说:“亦未见性!”但让後者的作者慧能叁更到丈室受衣法。叁更时,慧能见了五祖,五祖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慧能则大彻大悟的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付衣法偈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复无种,无性亦无生。”并让六祖传法莫传衣。

  *六祖慧能因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而大悟,他的教学内容皆收在《六祖坛经》之中。他的第一个学生应是慧明(後改为道明),慧明向六祖求法,六祖则教以“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一日印宗法师请问:“黄梅付嘱如何指授?”六祖则说:“指授即无,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六祖教人念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多,直提即心是佛悟心成佛的宗旨。唐中宗的内供奉薛简,一日问六说:“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师意如何?”六祖说:“道在心悟,岂在坐耶?仁者明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湛然常寂,妙用恒沙!”一日六祖对怀让说:“只此不染污,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谶汝足下出马驹,蹋煞天下人”後来怀让居南岳,世称南岳怀让,其门下果真出了一位马祖道一。

  一日,六祖告众说:“达摩禅宗,自此周遍沙界。”於众中说付法偈:“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明顿悟自心即成菩提的宗旨。时得法者叁十叁人,杰出者有青原行思和南岳怀让二位。青原门下有石头希迁。相传《六祖坛经》为法海禅师记录。法海初见六祖时,问如何是即心即佛,祖说:“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此语与《金刚经》中之无相和心无所住说同。

  南岳以磨砖作镜引导道一修行,并为说法要:“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叁昧花无相,何坏复成。”道一於言下悟道。因他俗姓马,所称他马祖道一。马祖在江西大弘禅宗,有一百叁十九位得法弟子。他的付法偈为:“心地随时说,菩提亦只宁,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其弟子中以百丈怀海为上首。

  百丈怀海示大众云:“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空常,不拘名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语义简中肯。还值得一提的便是百丈立清规的事。百丈以前僧众依律寺而住,寺中别设禅院以供参禅。到了马祖才开荒山,另建丛林,但是尚无一定规矩。百丈始立清规,有人问为甚麽不用菩萨戒规?百丈说:“吾所宗不局大小,非异大小乘。当博约折中,设於制范。”百丈所立的清规,确实简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寺主称长老,住处叫方丈,是方圆一丈的房子,内设一张床,坐卧而已。不立佛殿,以表“当代为尊。”特重法堂的设立,长老说法,两序雁行立听。自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以後,禅众有“如法依处”,禅宗遂卓焉兴立。

  禅宗六祖以前,禅法上尊重师承,并在传法方面较为单一,这也可从他们的传法偈中,看出相承法印之相继性。请你会悟如下的师承法偈:

  达摩祖师说:“吾本来此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二祖慧可说:“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本来无有种,花亦不曾生。”

  叁祖僧灿说:“花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若无人下种,花地尽无生。”

  四祖道信说:“花种有生性,因地花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五祖弘忍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复无种,无性亦无生。”

  六祖慧能说:“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中国唐未时代,祖庭顶盛,禅德踵兴,皆以活言句奇动作,逗机接人,或以棒或喝,立令行者情断眼明,所以用不着一切经教,免落知解而塞自悟之门,亦不立长坐禅定之功课,无有一法可常情,以免执有定法。此为中国禅宗盛时之独特宗风。

  以後学人根钝,开参话头之方便,教人离心意识参。话头本质亦为活言句,即此一话头便直送成佛。自明代多参“念佛是谁?”,至今禅堂仍以“念佛是谁”一句而普应群机,於不知不觉中,待机缘成熟某时顿悟。然念佛是谁为话头参禅方便,微失禅宗活泼的祖风。因师传渐失,禅法乃成为修净之方便,有成就者难为人知了。现代的禅师少得可怜,依修而有指导性着述者,在中国大陆也仅有正果法师的《禅宗大意》和《止观研究讲义》流通於世。

  怪言怪事

  在中国禅的历史上,有许多令人寻思的怪言怪行,这是印度禅中难以寻见的。略举如下:

  *马祖论射与石巩

  *丹霞天然—烧佛

  *隐峰飞锡—倒立而逝

  *庞蕴居士一家四人甘贫乐道。庞作诗为“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法。”一日庞说:“难难,十石油麻树上摊。”庞婆则说:“易易,百草头上西来意。”女儿灵照应声说:“也不易,也不难,来吃饭困来眠。”

  *太守李翱问道,药山则有:“何得贵耳贱目?”“云在青天水在瓶”等语。道吾问药山:“大悲千手眼,那个是正眼?”药山曰:“如无灯时,摸得枕头。”-通身是眼。

  *黄檗做虎:百丈问黄檗何处来?檗说:“大雄山下采菌子来”。百问:“见大虫麽?”黄檗作虎叫。黄檗打唐武宗:武宗为沙弥时,见黄檗礼佛,就问:“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要礼拜作麽?”黄檗突打他一掌说:“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常作如是礼。”沙弥说:“是则是,只是太粗。”黄又给一掌说:“这是甚麽地方,说粗说细。”後唐武宗封他为“断际禅师。”保唐无住所传的的禅广说无念,“无念即戒定慧具足。”

  *“道因声故起”为印度的大天说所,但用声引人入圣悟道者数中国的禅师为妙,如临济义玄的四喝:“有时一喝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师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这些有用於截断学生的意识,引发学者的悟入,是非常有效的。【未完待续】

  刊载于《澳门佛教》25期

  

  

《定学》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