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法门与大势至念佛圆通章

  念佛法门与大势至念佛圆通章

  圆慈法师 

  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国土,乃释尊“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有情,依斯径登不退。”此一法门之殊胜,历代诸师,赞叹备至。尤以永明大师称?“万修万人去。”益大师则谓“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又叹为“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过去的祖师大德们,修此法门而现前见佛报尽生西者,史不绝书。我国大乘八宗,最能普遍社会深入人心者,亦惟净土。这是有其必然的道理的。所以,有人人弥陀佛,家家观世音的说法。

  自晚清以来,外道猖獗,邪说横行,大大的影响了我国人心。而原在社会上广泛代表佛教的净土宗,随之发生叁种障缘,而大受打击。叁种障缘是:一、不信。二、信而存疑。叁、迷信。第一不信者,为外道邪见之徒;诬念佛拜佛为迷信,为拜偶像。故毁寺兴学,侵夺庙产之恶行,屡见不鲜。致多数优秀青年,相率走入外道邪说之门,而扼杀了佛教新生的原素。第二信而存疑者,则不仅教外人士为然,即教内学者亦且有之。归纳约有以下数类:

  1、稍具文字知识者,以为念佛法门太浅,只是老太婆的佛法,不能接引上根奇特之士。

  2、怀疑念佛法门太简单,太容易。谓佛法如大海,以上智之士,穷毕生之力,尚难窥其涯际。只是一句阿弥陀佛,即能究竟成办,似无此理。

  3、有谓求生西方,乃逃避现实的弱者。只图自利,似与以普度众生为宗旨的大乘佛法不相应。

  4、有谓念佛法门最大的成就,止于生西,而不能现生开悟。不如其他法门之现生求悟,为直截了当。第叁迷信者,一味的,虔诚的,“念佛、拜佛”。但他的“念、拜”的目的,是求人天福报。根本不明佛教的教义。不知道甚么是“了生死”。更不知道甚么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了。以佛法来讲,就是“颠倒”,颠倒就是“迷信”。以这种迷信之心来念佛,不过种些善根而已,与佛陀悲愍度生之本怀,相去太远了。

  以上叁种障缘,除外道邪说之因素外,在佛教自身,亦有其应负的责任。

  一、道德学行兼备的大法师们,不肯深入社会基层去弘扬佛法。致一般国民乃至初机信众,对佛法尤其念佛法门的义理和行事,茫无所知。才发生误解和歧见,而易受外道邪说之蛊惑。

  二、念佛方法,既觉笼统又嫌分歧。这种矛盾现象,实在是普遍的存在着。本来佛说阿弥陀经,仅示“执持名号”。至于“执持”的方法如何?则经无明文。历代祖师们,见仁见智,各订各的“执持方法”。皆有其得力处,亦皆有其成就。惟于后世学者,则有契机或不契机。致念佛人难获实际利益。甚至念了几十年,还不能与佛法相应。求其最简单易行而普契群机者,则莫过《楞严经》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一法了!可谓法门中之法门,开示中之开示。然而“六根”怎样“摄”法?又成问题了!竟使学者,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上述这些疑难,都是事实。例如“信而存疑”那几种罪过,如不急予解答,彻底纠正,则信心无从生起。信心不生,即无从发愿;修行就更谈不到了。尤其为求人天福报而念佛的迷信者,更可怜了!

  常随佛学发心念佛

  一般的念佛道场多会打念佛期,学净土的人本来天天念佛,为什么还要打念佛七呢?这有两个意义:一为纪念阿弥陀佛诞辰。一为加行精进,要在这七天里克期取证。所以多数念佛道场定在农历十一月十一日起七,至十七日弥陀诞辰圆满。

  谈到阿弥陀佛诞辰,大家不免要发生疑问:像释迦牟尼佛生在我们娑婆世界,他的生灭日期,是有考据的;阿弥陀佛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受生,而且成佛已有十劫了,怎?知道他老人家十一月十七日诞生的呢?这是有段公案的,十一月十七日原是永明延寿禅师的生日,为甚么把延寿禅师的生日当作弥陀的生日呢?

  延寿禅师生于五代末叶,深受吴越王钱的礼敬。一日,王欲设斋供僧,问师现代有无高僧?师答:“高僧太多了,惜无人识得,长耳和尚即是定光佛再来,你若能供养他,必得大福报”。原来长耳和尚不修篇幅,韬光同尘,衲衣敝垢,踯躅街头;因两耳甚长,大家都叫他长耳和尚。王闻言,生大欢喜,即备盛筵延长耳和尚居最上座,长耳和尚询悉原委,即说:“弥陀饶舌”,就座后即圆寂了!钱王忆长耳和尚言,悟知延寿禅师是弥陀再来,迅即赶往延寿禅师道场永明寺,刚到,延寿禅师亦已坐化去了!佛教规矩,必至化缘届满,方可说出来历,说明后应即离去。因此,确知寿师即弥陀化身。所以后人就以寿禅师的生日当作弥陀诞辰了!这就是打佛七的因缘和弥陀诞辰的公案。

  念佛法门有五部经,即:《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和《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楞严经》之一章。《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第二十四,即大势至菩萨根大圆通。根大圆通之意义,本文后段再释。所谓二十五者,即:眼、鼻、舌、身、意五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及最后耳根,共为二十五法,即是二十五圆通。但此耳根圆通,应在阿那律陀尊者眼根圆通之后;因此经当机阿难尊者,于大?众中为多闻第一之人,欲令彼易入而易行故,乃俟二十四圣略陈圆通之后,即由观世音菩萨广陈耳根修证法门,以示阿难入门下手工夫。

  若按观音,本是古佛,号正法明如来,现为观世音菩萨。此二十五大士,各说一法,答佛所问,由一法通达其他二十四法,乃至一切诸法,无不通达,故二十五位,皆称圆通。如火头金刚云:“我过去贪欲心重,值空王佛,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光。”是以由火大悟入。又如持地菩萨云:“我过去于普光如来时,专修平地苦行,为人修桥铺路。后值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开。”是以由地大悟入。大势至菩萨根大圆通,按二十五法次序,应在第二十叁位;今在第二十四位者,正显菩萨念佛圆通,微妙甚深,已与第二十五观音大士耳根圆通,不相上下,故由二十叁位,超列二十四位。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世尊,命文殊菩萨抉择圆通;文殊选此耳根,其目的在对阿难当机说法。因阿难常乐多闻,而不知返闻闻自性,故不免受摩登伽淫女所摄;今欲得成菩提,不必改弦易辙,正好就路还家。“日日向东走,回头便是西;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此乃所谓觉性本周遍,无内亦无外。但能一念回光,立地圆成,可转邪境而为佛境,何为彼所摄耶。文殊为对阿难之机,故选耳根圆通。

  若对今人说法,则势至念佛圆通,最为契机。何以故?因今末法众生,根性钝劣,不能圆悟自性,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是故世尊于大集经中,叁千年前,早经道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惟依念佛法门,得度生死。”今按势至圆通,纯是念佛法门,正合我们时机;假如来之果觉,显自性之圆通。若由耳根悟入,利根行人,方能修习;钝根行人,不能得益;惟此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上上根莫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若按理体而言,九界众生,昔在弥陀果觉心中;若据事相而论,四土九品,高下虽殊,究竟同归净土,一也。是以上至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远公、智者、永明、莲池,诸大菩萨,诸大祖师,悉皆念佛,发愿求生极乐;下至愚夫愚妇,五逆十恶,乃至猿猴猩猩、鹦鹉八哥,若肯发心念佛,求生极乐,亦能带业往生,临命终时,瑞相昭着,载诸典籍,难尽数述。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跋致。”梵语阿跋致,此云:“永不退转”。所有一切念佛?生,生到西方,则永不退转,一生成佛,直至圆满佛果而后已。故知势至念佛圆通,成就之速,圆顿直捷,等于观音耳根圆通,无少相殊;而摄机之普,或且过之。何以故?耳根圆通,但摄利根;念佛圆通,叁根普摄,利钝全收。《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文字简短,容易念诵记忆。文字虽短而意思周详,教、行、理具备。大家能把它背熟了,再了解它的意思;然后行解相应,必能获得大利益。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体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叁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叁摩地,斯为第一。”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叁昧。”

  本段经文显示,共修共同礼佛和意念佛在世时的诸圣因缘和教导,回味佛的教法,可以帮助后学进步,如大势至法王子等所为。

  佛子即应学佛

  大势至菩萨,最初也是薄地凡夫,因发心学佛,才能与佛无量光乃至超日月光相遇,得到念佛叁昧。我们也是佛弟子呀!要以同学伴侣菩萨作榜样,学佛念佛;发心要得到念佛叁昧,才不愧作一个佛弟子。

  要知道佛也是修习成功的,古人云:“无天生的释迦,无自然的弥陀。”释尊成就佛果,是经过多少难行苦行才证得来的,并不是什么天哪、神哪给他的。

  学佛的第…

《念佛法门与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