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要般若慢慢在胸中揉啊揉啊,非常微妙的,要揉个几十年,才会见效,你不要认为我听到法马上见效;很多的习气,我慢,世俗的东西在心里面根本就还没有化掉,你以为你听到经后就开悟了啊?事实上还要不断的揉和,在禅宗来讲叫保任,在净土法门叫恭敬谦虚,不断的培养谦虚的心恭敬的心,把你的心变得很低下。所以要仰头看佛,不要低头看佛。
从缘起性空上面可以观察到,如来讲法不离:一真法界,三法印,一法印,所以释迦牟尼佛讲法不能离开三法印,也不能离开一法印,一法印就是三法印,三法印就是一法印。什么叫一法印?以佛陀的一真法界来印我们众生的心,你讲法与一真与了义相应否?如果不相应就是邪法。我们讲法时或交往时,你就随时的观照:此与三法印是否相应?是否跟苦空相应?我们做善事,以为福德很大就执着了,不知做善无相是大福德,跟一法印是不相应的。执著都不能跟佛经相应;也就是不能印理;在经典上面一对照就知道你是魔。所以我们讲法有时候不小心就会变成魔。所以我们不要乱开口,要讲就与佛相应。缘起性空,福德广大,得福是谓多,福德多是因为你缘起性空才福德多。如果你不是缘起性空,就是虚妄,你在虚妄中生出的福德,是一种渴望的状态,一种梦幻泡影的状态;是不能让自己安心的,而这个福德多,是安心的;为什么呢?如来说福德多,是因为缘起性空。如果不安心的福德,如果说我有很多钱在银行里面安心,这是一种感官上的安心,实际上“一地震”你就完了。而缘起性空,永远不会伤害别人,那才叫做福德多。
如果你知道缘起性空的道理,那你的福德是不可思议了,犹如须弥山般圆满的功德啊!须弥山就是圆满报身的功德,此功德足可以让你升到须弥山去见弥勒菩萨,并且不会随意迷惑。若你有执著,对缘起性空没有一个强烈的认识,你每天都在贪著,你有贪心修大功德;就这么一点贪心,使你所有功德不能相聚。过去三位禅宗大德,都修弥勒菩萨往生兜率天,第一位去了一去不回,第二位去了数年后回来,问:怎么才回来?答:我刚去点个卯就回来告之。又问:他呢?答:根本就没入兜率内院,外院声色(美女七宝宫殿庄严)已迷而忘返。你看看一点点贪心,入兜率内院之功德也只变成一点点人天福报而已。一定要经常以缘起性空的观点来观照自己的内心;要认为这个就是七宝,一切七宝从此而生;你这种强烈的观点在心中不断的安住,你融到法界里面去,以这样的心态,到天上就是看到那些七宝,也知道缘起性空。就像我们堕到地狱一样,你平时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啪的到了地狱知道很苦啊,有一天你不小心一念嗔恨心还是掉到地狱下面去了;但一下去,怕苦啊,自然念一声“南摩阿弥陀佛”,一声阿弥陀佛!!,哎!就出来了;因为这里面有念啊,是不是?这就不可思议,念佛的功德大啊!你有出离苦之心,了知此世界苦,不再贪著此世界了。但是如果你不了缘起性空,还有贪著在那个地方,你到了天上一看啊很美啊;你彻底的为环境所迷。就像你们在外面逛商场一样,在这个地方听经好像都很清净,很安祥啊,但到外面就不一样了,喜怒哀乐全部解放出来了;这个花布好看啊,那个商店真棒啊,那个怎么样怎么样啊;到处去找东西啊。
缘起性空的训练
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特别在家人要训练自己:走在大街上面要认识到缘起性空,好也好,美也好,丑也好,我看一下可以,但是知道缘起性空,不生贪著不著取舍,不断的如是训练自己。我们出家人还没有训练的机会是不是,走在大街上还不好意思?儿子孙子,大事小事,喜事烦恼事,缘起性空啊;黄布花布缎子,缘起性空啊。你得到好的,那是你过去修福报而来,你得到差的,过去没有修福报啊。差的好的都是有住之心,都是虚妄的。你穿好衣服心不一定好,你有一百万不一定有好报;为什么呢?你心不好啊,有住有妄之心借一百万之力造恶何止亿万,你有住有妄之心又何来安乐?你看很多人有钱,心不快乐啊;越有钱的人越是烦恼;因为他钱多增加的缘起就多,增加的坏缘起也多;没有钱的人只是没钱而已;未必有多大的烦恼。这个世界上,钱越多,烦恼越是众多。你看有钱的人一个厂子不过瘾,三五个厂子还不过瘾,一个厂子就够忙的了,如是辛苦为谁忙啊?我想一个寺庙就如此事多,再做一个怎么办啊,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神”力啊;二个寺庙我都没信心管,三个四个怎么管啊。社会上人就这样,有一百万想做一件事情,有三百万他想做五件事情,有五百万他敢做五十件事情。
你看**师刚做了一个寺庙,人家给了点钱,他就又想再做一个寺庙了,有钱他就作怪吗?还有的出家人一个人接四五个小寺庙,初一十五到处去收钱都忙不赢,我就想什么力量会搞成这个样子呢?就是名利色的力量,把他变得那么操心。这人有了点钱后,有点气力啊,不是用在办道上面,用在更多的劳累世俗之事上面。钱是麻烦,按道理年轻正好修道,现在人年轻好修庙,修庙是老和尚的事,你年纪大了,坐在那里,怎么修怎么修就可以了;你有德,还怕别人不给你修吗?可你年老了如何办道啊;年轻不修,年老实在是难啊,气力不够;再者说人到四十后,你的气力没法跟上,你到五十六十再修,那真太迟了,你一定要现在修道。我以前讲法一讲就是四五个小时,一天讲三次,每次都四五个小时;一讲七天,想想看我怎么讲下来的;现在一天讲一个多小时都感觉累啊,你让我再讲四个多小时,力不从心没有办法去做的;像打坐,我就发现有时候我不愿意坐得太长,感觉到自己比较懒,你想一个人年轻时候如果没有功夫的话,你这个时候一定完了。所以一定要乘年轻把这个功夫修下来;到年老了,你多少也有点本钱了;做一些佛事,做点水月之事。如果你没有本钱,你哪里是在做事,不是在做水里的月亮,你是做水里的石头,一放进就扑腾掉下去了,甚至连个泡也不会冒起来了。
总之修福德一定要修因缘法,识得缘起性空的道理。所谓因缘法,也就是如来无取无舍之法,如来之实相、宇宙法界之实相,于实相相应故,因为缘起性空即如来体,即法界体。整个法界体是什么呢?法界之相叫做无舍,无取此妄心,无舍是法界,法界是无住心,叫如来心。如者是无住体,来者是法界体,无来无去是故如来;无所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其实法界本体就是如来。你觉悟到如来,如是观照见到实相,这个时候我相已经空了;我念空内四相空;内外四相皆空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佛。也就是说三千大千世界即七宝聚,我们的净土法门讲三千大千世界皆如来光明,三千大千世界即是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是七宝聚成吗?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七宝,周匝围绕。你一定要相信这种利益,千万不要认为人死了就没有了;我们意识中世俗的这个贪嗔痴的心,令我们对佛法不能产生很大的力量,往往视这个佛法为副产品,我们生活的贪嗔痴会令我们认为修行没有意义,还不如去吃喝嫖赌享乐一下,他有这种心思出来。年轻人想玩,中年人想名利色,老年人玩也玩不动了,就想着吃,如果你对佛法没有信心,一定是会想这些东西,一定在想这些东西,你做这些非常无聊之事,你从这里面要想到要意识到。
福德无实随心变,无住之心真福田
“如是世尊,是人以是因缘”;因为须菩提在前面听了那么多,他已经知道无住之理无念之体,内四相外四相,都已经在断之中,他释迦牟尼佛问他,他马上就知道,“如是世尊,是人以如是因缘得福甚多”如是因缘就是缘起性空,“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教众生不要对福德执著,要知缘起性空,这个福德它实在是没有,如果要是真实的,它不就住着不变了?这个茶杯子如果是真的,它就不变了。故福德无实故,它由我心变,抓住了心,福德就聚,抓不住心,福德就没有;而福德实在是空,如果不空怎么会随我心走呢?如果你离开我心去抓住福德,你就有住心。就告诉我们千万不要住,是断我们这个住的见,有住福德的心。当众生执著于有的时候,他就说福德不可以执,不可以住,心住不可,法住也是不可;当众生执著于无的时候,又说福德并不是无,如是信者,福德广故,福德多故。如来说得福德就是不离相,不离心;如来者离名说相,就是离“福德”之名,说如来实相。我现在讲的福德多,是故你要对无住于福德多生起信心;而不是我说福德多,你就抓着福德去修,没有福德就不做了。所以福德多是无住体,应该住此体,福德一定是多,如果你不住此体,抓住福德去求果报,那就麻烦了。因为因果是同时的;佛因就对佛果。
《《金刚经》系列开示 90》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