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90▪P2

  ..续本文上一页

  “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此人以是因缘”,什么叫因缘呢?缘起性空的因缘,“得福多不?”须菩提说:“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他并没有否定这个福德,为什么不否定呢?因为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本身是佛陀圆满报身所具足的,七宝是个比喻的说法,其实就是报身的庄严,但是我们执著于七宝。其实每个众生都在用,他是有因缘的。从小乘来讲,苦空无常无我,如果你能认识到苦空无常无我,那你的福德亦不可思议,这里面已经破除了人我相,苦空为我,无常为法,无常是对立着的,一切法无常是生灭的,生灭就是了不可得;空苦无常,这个苦的本体是空的,代表它是如幻,无常代表了不可得,一切法生灭他是无常的,是了不可得的,因为无常了不可得。

  了不可得即是无住之意,不识就有常了,如果你不了解他的无常,你就有住,有住就常,常就是凡夫。不管是任何一件法,都是无常的;以无常而修法,得心清净,破人我空,我就寂灭了,你能识得这个道理,那你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以是因缘必有以是因缘的福德。像世间人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做善事必有善报,是有住之福德,不是如是了。如是是跟解脱相应的,不如是者是跟解脱不相应的;所以万法从因缘上讲,缘起性空任何一个缘起都是性空的。也就是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是因缘法,所谓不来就是性空,所谓不去就是缘起,缘起性空叫不来不去,叫因缘法。像舍利弗、目健连他是闻十二因缘而开悟的,十二因缘就是缘起性空。所有宗教里面唯佛教才有此缘起性空之理。外道里包括婆罗门教都是没有的,当下缘起性空的这个当下体,在所有宗教里面都没有,只有佛教才有。一切法是建立在缘起性空上面的,缘起性空度一切众生无众生可度;誓成佛道无佛可成;因性空就是成佛,缘起就是度众生;无众生可度,无佛可成就是菩萨道。当时舍利弗在街上走路的时候,看到马鸣大士持锡杖威仪具足,舍利弗一看,啊,这是哪位圣士啊,是哪个的弟子啊,怎么这么威仪啊?问汝师是谁?答:悉达多,就是释迦牟尼。其实释迦牟尼四个字就是缘起性空:释迦就是能忍,牟尼是寂灭,寂灭就是性空,能忍就是缘起。能忍是以众生而能忍,佛为寂灭,佛陀他住在世界本来是寂灭体,但是有众生的妄想,而起能量,就像光一样,有众生我们就有光亮。又问师何言?答: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舍利弗闻此即悟,见释迦牟尼佛而闻十二因缘法,当下证阿罗汉;领五百弟子归佛,并劝目健连领五百弟子归佛;佛经上的千二百五十人俱,其中的一千人由此而来。

  印顺导师为什么推崇十二因缘法是一代教法?

  印顺导师讲:佛教的一代教法是十二因缘法,缘起性空,上通于诸佛之心,下通于众生的心。十二因缘者: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一断一切俱断,十二因缘看似有,如果你一个连上了,所有就连上了;中间有一个断了,所有的都灭了;从一个根上面断掉,所有的都断掉;不管是断过去,还是断现在,或是断未来;它叫三世因果啊。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主要是破除无明,我们的无明在障碍着,所谓的无明并不是眼睛看不见叫无明,无明就是没有智慧,有了智慧大光明藏开显出来了,十二因缘就空掉了。为什么呢?十二因缘是缘起,它性就空了;缘起即性空,性空即缘起,缘起性空是不二的。

  缘起性空的福德?

  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你的福德就不可思议:声闻人闻到此理,安住此世界,威仪俱足,为什么呢?因为缘起性空啊。你吃饭穿衣睡觉所有都是缘起啊,没有佛可得没有众生可度啊;那你在这个里面我也没有了;我也是缘起性空了;所有空是一体的,所有缘起是一体的,哪有什么众生?这种信心俱足的时候,你就相当于缘觉菩萨,但是还有习气在。你就这样住着,你当生可以升到须弥山,见弥勒菩萨。为什么呢?你把这种思想固定在自己的意识当中,非常固定,认为这个就是大七宝聚,认为这个就是福田,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这个就是出世因缘;这个可以见到弥勒菩萨。可以当来下生,证果德非常快。我们悟到这个道理,事实上你在此世界就有大轻安。

  你做任何事情都曾有缘起性空的观照吗?

  所以做任何事情你都应该有缘起性空的这种观点。你在街上走路,在任何地方走路,因为缘起是一体的,我跟你讲话,我俩坐在一块是缘起,我晚上睡觉是缘起,我吃饭是缘起,这个缘起是一体的。不管到任何一个地方,缘起是一,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无住体,叫心,心与法不二故,没有一个独立的我存在。其实在这个世界走而无走,睡觉没有一个我在睡觉,吃饭没有一个我在吃饭,为什么呢?性空哪有我在吃饭呢?缘起,哪有个我在睡觉呢?是个缘起吗?我们坐在这个地方是缘起,没有对立了,哪有个我还存在呢?这个不是个独立存在的,如果独立有个我存在就不叫缘起了,还有我在这个地方那是凡夫的知见;有你有我才叫缘起。我俩个共同产生的叫缘起,缘起他性空,缘起就是性空;在缘起里面就找不到一个实在的我,哪个有我吗?这个有我吗?哪个地方有我?这边那边都消失了,独立的我会存在吗?眼睛看不到色,耳朵听不到声音,鼻子闻不到味道,嘴巴吃不到寒酸苦辣,我们这个身体摸不到春夏秋冬,意里面想不到长短高低,我在哪里?外面所有的相和我们这个肉体啊,他都是一个缘起,没有外面的相就没有里面的相,它是一体的,叫缘起。

  所以众生执著以为这个缘起为真,实际上是缘起性空。每个众生的缘起都是一,因为它是性空的;性空是大同;缘起是大相,此相此体不二故,你跑遍世界都是个缘起相,都离不开我们现在这个心。你跑到北京去了,我在这个地方,大家都在那个心里面;连佛都离不开我这个心啊,我能离开吗?就是说我们执著了,相小;佛陀没有执著,相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也在众生心里面,我们现在这个小也还是在这个心里面,你跑到北京不还是在心里面吗?所以北京也是心,上海也是心,还是那个心;都在缘起性空里面。我们都在一个体里面,你不要以为你跑到北京就可以离开我们的心了。所以我离不开你,你离不开我;这个叫做心心相印。心是一体的,这个才是。过去观音菩萨在打坐的时候,听海潮音,水哗啦啦哗啦啦,他就看到缘起性空,而直接证到初地;闻到这个道理,他猛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哗的就融到法界里面去了;然后闻大悲咒证八地菩萨。

  我们闻到这个缘起性空为什么没有反应呢?是因为你不信。你不相信我跟你这个心是一,你走到沙河九江跟这个无量寿寺是一,你不相信;你认为九江就是九江,南昌就是南昌,沙河就是沙河,这个心不可能在一块,你不相信。你心中不能离心故,所以你心中就在寻找心,心在哪里呢?你以为你能找得到吗?除此心之外,你再找心能找得到吗?所以心在一切处。第二个我们心中无始以来的习气很重,这边是缘起性空的道理,你听到了你也知道这个道理了,但一出大门就有自己个人的习气了,又在争吵。你不认为我心即是你心,大家都是一个心里出来的,我们的法是一个法,我们的心是一个心,我们在吵什么呢?所以你我相比,哪个好看哪个不好看呢?其实都是我们心里面的法,都是无住之相,都是缘起体,缘起性空都是像七宝一样珍贵,我们对它尊重。如果要分别南昌钱多,九江钱少啊,沙河更穷啊,你要是这样的分别你就完蛋了;那不就住到相上面去了吗?一住到相上面去,你的分别心俱生,境上有四相,你就俱生四相,内外都是四相,那不是彻底的凡夫吗?

  受用金刚经是你的信心?是熏习的力量?还是观照的力量?何谓受用金刚经中的“揉功”?

  说修行就是当下一念信而已,你说这个事情很简单很容易修行的东西,但是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修行很困难呢?就因为平时熏陶法的力量太弱了;不愿意安住在上面。智者一闻七日不忘,愚痴者闻到即忘,智慧的人一闻即明,愚蠢的人跟他讲七天还一点反应没有。我们讲金刚经其实很多都是原话,事实上是不断的熏陶我们信心。我们在这么长的时间每天都讲每天都讲,你心里面还不断的有个反思,想到今晚讲法,想到无住,想到无相,哎,思维一下;思维这么多天毕竟还是有一点力量的;所以我们不在乎金刚经讲多长,在乎你每天都有一个心相应,每天都想一下这个问题。千万不要说我讲金刚经讲得太长了,你要是如是想,一定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你心不清净故;证明你不思维般若,在文字上下功夫不与实相相应嘛?你不知道讲般若如法修行如实修行,讲法的人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法修行,与实相相应如是思维观照即是修行啊;你在一天中都有实相的心显现出来;这个才是讲经的目的。所以为什么每部经典讲到最后都有多少人开悟,这就是讲经的利益。不断的熏陶不断熏陶,把你心里面不断的揉不断的揉,唰的一下打你的心打开了。听说过去讲一部经典要几年时间啊,但我们现在人速度太快了,飞机啊、宇宙飞船啊,火车提速,刹那刹那的,快的很;车子快了,时间观念也快了,我们的意识也快了。电视说有人七分钟了解一本书,用七分钟时间,全部了解一本书,因为根本就没有熏习,完全是表面文章,自欺欺人。所以出家绝对不是这个问题,不是一个速块的问题,出家修行是一辈子的事。有人还没出家就想到我要证到果位了,我告诉你啊,修行这件事情,那…

《《金刚经》系列开示 9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