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90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会”金刚经的心法

  讲金刚经你心要静下来啊,你不静下来心是狂躁的听不下去的,为什么?金刚经是破相的,破境上的相,破心上的相,破念上的相,最重要的是破我执破法执,以及我法俱破。破法必有我,破我必有法,我法俱破就离念,这个思维比较紧密的,所以金刚经最后面部分全是讲破念的相,与前面讲的不一样,前面是破我执法执,直接讲相上面不生心就可以,在法上讲他已经是圆满了,其实菩萨已经悟到这个道理了,并不是要我们去学什么东西,也不是叫我们得什么东西,它是要我们离念。

  如何于善法之中破福德之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对于迷惑的人和一些开了小悟的人,往往认为说这个世界做善事,有很大的福德,所以对做善事特别的执著,世间很多人都在做善事,不管是在哪个团体里面,都以善来摄持我们的心,摄受我们众生。没有善的那个地方,肯定是没有团体的,只有善法才能够积聚大众。也有人说,我们做善事是一种执著,其实这都是假的都是我们的心而已,只要你守着你自己的心就可以了;何必去做善事呢?孰不知我们的心就是真正的大善事,他对这个心产生一种执著,跟我讲这种话的人非常的多。比如菩萨戒里说,建佛像建塔建寺院,有人说我们心就是,何必要持呢?也就是不要造佛像不要供佛了,乃至于连皈依都不要,他说我自性皈依就可以了,与这个相不能够相应,好像皈依体就不要了。我们自性就是佛,还要皈依干什么呢?我们心中有戒干嘛要持戒呢?难道我们这个心还不是戒吗?我们心就有六度了,何必在外面行六度呢?认为我们的心就是,所以佛像不要了,寺庙不要了,什么都不要了,只要他的心就可以了。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念头,也是一种执著。非法非非法,所谓的心和法,非法本身就是一个法,后面还有非非法,其实就是法了;所以法到非法,非法实在就是法,所有的法事实上他不离心,心不离法,非要独立去一个心出来,认为心外的法跟心呢没有关系,持心就可以了;然后舍去了法。

  我常打的比喻:维摩诘生病时文殊菩萨来看病,哪些阿罗汉很多都片面执著,所以被维摩诘居士呵斥,这一天文殊菩萨率众前来探病,维摩诘知文殊菩萨系大智慧者,不敢轻视,文殊菩萨说:我来了就是没有来,没有来就是来了,是故我来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这个世界的一天,你一定是说“我来了”。因为法是没有法可说的,如来的体是不言辞的,是言辞道断的,只要你开口讲话,一定是来,我来就是不来,说我来的体就是我不来的体。这个相上的体一定是没有来的这个体,所以叫做体相一如;我们众生如果真正明了了,在众生面前开口讲话的时候,一定是来的体,因为来的体才是众生相,来的体正好是不来能说他一个人病了的体,在法身里面是断言辞的,开口讲话就是来,所以文殊菩萨并不说“是故我不来”,维摩诘居士说“我病是众生病,是故我病了”他说:我的病并没有,是众生有病,是以我才有病,你问他“到底有没有病呢?”他病也是真病,但是是众生的病,所有众生是同一个病,这个病跟法界的病是一个,不是二个,你不能说他的病是假的,但是不,所有众生的病就是无住体,他现在病了是一相体,相上跟众生的性上,因为一切众生病,他病了,他现在是病,病即是无病,无病即是病;说众生病他是无相的,他现在是病,是有相的,他病是众生病,我们众生不通达于法性,以为说这是维摩诘居士代众生受苦,这个是错误的,不是代众生受苦,它实相就是病了;他悟到了他这个病是所有众生的病。我们一生出来这个体就跟他的病是无二无别的,所以他这个病跟外面的病是大同的,他悟到大同的时候证量上讲他悟到所有众生的病,是故他很清净。所以维摩诘居士身体有病,但心无住故。是故他的病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障碍,而我们众生往往误认为他是代众生受苦。这种想法是你测量出来的。在实相上面不是这样说,那是你用一个善良的心来思维问题,其实这不是一个善良的问题,这是实相,文殊菩萨说:我来了就是没有来,我没有来就是来了,是故我来了;他这个来是代表众生相,他不来是代表无住相,无住相跟法界相,他是一不是二。他来了是代表着相,相即无相,无相即相,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只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以相而示现的。过去达摩大师问各弟子所得,只有慧可大师站起来不说话,礼拜,如迦叶尊者拈花微笑一样,时世尊拈花微笑,所有的大阿罗汉都不明所以而茫茫然,只有迦叶尊者微微一笑;与释迦牟尼佛心心相印啊;释迦牟尼佛笑曰:我有妙法传于摩诃迦叶。这里的心心相印并不是我们夫妻之印,不是情见上的心心相印,不是名利上的心心相印,是法与法上的心心相印,中间没有任何猜疑,你坐在一块不讲话,几百年都没有事,心都是通的,他是一体不二的,此相是一相,此体是一体;此体此相相通故,实在是一个人,不是二个人。

  七宝及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真意

  “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这里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个很圆满的意思,其实就是一个大千世界,重重无尽的它是一体的,是一个非常圆融的说法;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在印度的时候,地球上有很多宝,身上有金银铜铁锌,每样宝都有的,没有金也会危险的,多了也会死掉的,少了会精神无力;我们身上铜锡,不要认为外面有铜锡里面就没有啊,其实铜是在宇宙地火风水里面,我们身上都有,也都含摄在法界里面,这都是宝,但我们分别心太重了后,这些宝贝不能现前,在椤严经里面讲叫“精体”。为什么天人看此世界是琉璃七宝组成呢?其实天人看这个世界确实就是七宝,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呢?烦恼障碍了,分别心太强了,其实我们这个世界都是七宝组成的;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你像我们闻到的香味,香有香精,分别心出来了,我们执著了,所以就看不到精体,我们闻到的就是臭香,又臭又香,是我们的分别心太强了以后啊,再好的东西也不香了;就是金子摆在你面前也一样,很多人百万富翁为什么要坐牢呢?有一百万存在银行里你为什么不快乐呢?因为你没有获得哪个钱的精体,因为真正得到钱的精体,你一定是解脱的,但是你的妄心很重,你没有得到,就是得到了你也得不到;妄心把他给覆盖了,所以真正的七宝显现不出来;如果把我们的妄心、执著心去掉以后呢,法界的真实体就显现了,不讲我们成佛了,就是世界可以转为金地了,大地就皆由黄金铺就了;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整个世界都是这些东西了。

  我们的妄心如何摄取这个世界?为什么说三千大千世界只系我们一念所成就?一念亦可成就三千大千世界七宝?

  大家想一想,我们坐在这里干什么?人死了就没有了,坐在这里干什么?如果我们胡思乱想的话,我们不就是一个肉身吗?将来有没有还搞不清楚,干么要学佛呢?糊里糊涂跟猪一样狗一样过一天就算一天就算了吗?死了不就没有了吗?干么要来修行呢?其实诸佛所证悟一定是真实的,不是假的,这个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的妄心才摄取了这个世界的山河大地树木丛林,我们怨心重就有高山,我们恨心重就有大海,都会影响到这个世界,贪嗔痴在我们内心中灌得满满的了,所以这个世界就变成这个样子的了;观音菩萨不是讲吗:功不唐捐啊,修行实在是不会唐捐的,你内心一定要真正认识到你的修行一定是不会白废的,我现在修行我现在死我都愿意,为什么呢?我现在一念能得长久故,就是不讲长久,到天上去也比此世界快乐啊;把这个世界转为琉璃世界也比此世界快乐啊;何必贪于此世界呢?这种大的快乐马上就要现前了,你为什么不要呢?还要贪恋这个世界的臭皮囊呢?贪著于这个世界的狠呢?怨气啊,烦恼啊,缠绵着我们的心,我们要尽快地把这个烦恼给它舍掉,何况地狱饿鬼畜生,这个世界堕地狱饿鬼畜生也很快的,因为在此世界若人做善法果报也不可思议,此世界大悲心重故;造恶业也是很厉害的,若人作善法,你在其中破坏他,反而堕到地狱,比他方世界还堕得快。所以在此世界再不要贪恋那么一丁点福报了,这个世界几十年一下子就过去了;但是我们到了这么大的年龄,都已经快要死了,我们为什么不很快的发起出离心,来好好地去修行呢?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无非是我们的心念而已

  说实话讲到这个地方我心里都感触啊,叫我现在死我也足矣,为什么呢?我已经感觉到我这一生的修行肯定不是一般的,我知道我有一种福德是不可思议的,何况我现在对般若上面又生起信心。但是我们为什么不马上就生起这种信心呢?我要修行啊,还贪著于这个世界一点小小的福报呢?还什么儿子孙子七七八八的东西,什么名啊利啊色啊小家啊。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要紧紧记住,佛菩萨不会骗我们的,你所修的功夫是不会唐捐的,一定是在可以帮你的;我们在这个地方就应该感受到,你种福必有福报。三千大千世界无非你一念心而已,只是心量大和心量小的事,有人能看三千大千世界,有人能看一千大千世界,有人能看一个地球,有人能看我们现在小小的空间,但是不管在里面还是在外面,大家都是在一念里面;诸佛能看三千大千世界,诸佛也在这一念里面;阿罗汉可以看一千大千世界,他也在这一念里边;我们众生可以看到这个小小的房子里面看不到外面,但也在此一念里边;这一念本来是七宝俱足的。所谓三千大千世界无非是我们的心念而已。说多说少无非在我们一念心。所以说“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就是佛的境界,就是佛陀的报身啊,三千大千世界是代表一个圆满的报身,但是我们众生有这种报身福德的执著,前面讲是破我执、破法执,此世界是破心执、破念。…

《《金刚经》系列开示 9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