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會”金剛經的心法
講金剛經你心要靜下來啊,你不靜下來心是狂躁的聽不下去的,爲什麼?金剛經是破相的,破境上的相,破心上的相,破念上的相,最重要的是破我執破法執,以及我法俱破。破法必有我,破我必有法,我法俱破就離念,這個思維比較緊密的,所以金剛經最後面部分全是講破念的相,與前面講的不一樣,前面是破我執法執,直接講相上面不生心就可以,在法上講他已經是圓滿了,其實菩薩已經悟到這個道理了,並不是要我們去學什麼東西,也不是叫我們得什麼東西,它是要我們離念。
如何于善法之中破福德之相?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人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對于迷惑的人和一些開了小悟的人,往往認爲說這個世界做善事,有很大的福德,所以對做善事特別的執著,世間很多人都在做善事,不管是在哪個團體裏面,都以善來攝持我們的心,攝受我們衆生。沒有善的那個地方,肯定是沒有團體的,只有善法才能夠積聚大衆。也有人說,我們做善事是一種執著,其實這都是假的都是我們的心而已,只要你守著你自己的心就可以了;何必去做善事呢?孰不知我們的心就是真正的大善事,他對這個心産生一種執著,跟我講這種話的人非常的多。比如菩薩戒裏說,建佛像建塔建寺院,有人說我們心就是,何必要持呢?也就是不要造佛像不要供佛了,乃至于連皈依都不要,他說我自性皈依就可以了,與這個相不能夠相應,好像皈依體就不要了。我們自性就是佛,還要皈依幹什麼呢?我們心中有戒幹嘛要持戒呢?難道我們這個心還不是戒嗎?我們心就有六度了,何必在外面行六度呢?認爲我們的心就是,所以佛像不要了,寺廟不要了,什麼都不要了,只要他的心就可以了。他不知道自己的這個念頭,也是一種執著。非法非非法,所謂的心和法,非法本身就是一個法,後面還有非非法,其實就是法了;所以法到非法,非法實在就是法,所有的法事實上他不離心,心不離法,非要獨立去一個心出來,認爲心外的法跟心呢沒有關系,持心就可以了;然後舍去了法。
我常打的比喻:維摩诘生病時文殊菩薩來看病,哪些阿羅漢很多都片面執著,所以被維摩诘居士呵斥,這一天文殊菩薩率衆前來探病,維摩诘知文殊菩薩系大智慧者,不敢輕視,文殊菩薩說:我來了就是沒有來,沒有來就是來了,是故我來了。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在這個世界的一天,你一定是說“我來了”。因爲法是沒有法可說的,如來的體是不言辭的,是言辭道斷的,只要你開口講話,一定是來,我來就是不來,說我來的體就是我不來的體。這個相上的體一定是沒有來的這個體,所以叫做體相一如;我們衆生如果真正明了了,在衆生面前開口講話的時候,一定是來的體,因爲來的體才是衆生相,來的體正好是不來能說他一個人病了的體,在法身裏面是斷言辭的,開口講話就是來,所以文殊菩薩並不說“是故我不來”,維摩诘居士說“我病是衆生病,是故我病了”他說:我的病並沒有,是衆生有病,是以我才有病,你問他“到底有沒有病呢?”他病也是真病,但是是衆生的病,所有衆生是同一個病,這個病跟法界的病是一個,不是二個,你不能說他的病是假的,但是不,所有衆生的病就是無住體,他現在病了是一相體,相上跟衆生的性上,因爲一切衆生病,他病了,他現在是病,病即是無病,無病即是病;說衆生病他是無相的,他現在是病,是有相的,他病是衆生病,我們衆生不通達于法性,以爲說這是維摩诘居士代衆生受苦,這個是錯誤的,不是代衆生受苦,它實相就是病了;他悟到了他這個病是所有衆生的病。我們一生出來這個體就跟他的病是無二無別的,所以他這個病跟外面的病是大同的,他悟到大同的時候證量上講他悟到所有衆生的病,是故他很清淨。所以維摩诘居士身體有病,但心無住故。是故他的病沒有給他帶來多大的障礙,而我們衆生往往誤認爲他是代衆生受苦。這種想法是你測量出來的。在實相上面不是這樣說,那是你用一個善良的心來思維問題,其實這不是一個善良的問題,這是實相,文殊菩薩說:我來了就是沒有來,我沒有來就是來了,是故我來了;他這個來是代表衆生相,他不來是代表無住相,無住相跟法界相,他是一不是二。他來了是代表著相,相即無相,無相即相,從這裏可以看出來,只要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是以相而示現的。過去達摩大師問各弟子所得,只有慧可大師站起來不說話,禮拜,如迦葉尊者拈花微笑一樣,時世尊拈花微笑,所有的大阿羅漢都不明所以而茫茫然,只有迦葉尊者微微一笑;與釋迦牟尼佛心心相印啊;釋迦牟尼佛笑曰:我有妙法傳于摩诃迦葉。這裏的心心相印並不是我們夫妻之印,不是情見上的心心相印,不是名利上的心心相印,是法與法上的心心相印,中間沒有任何猜疑,你坐在一塊不講話,幾百年都沒有事,心都是通的,他是一體不二的,此相是一相,此體是一體;此體此相相通故,實在是一個人,不是二個人。
七寶及叁千大千世界七寶的真意
“于意雲何,若有人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這裏的“叁千大千世界”是個很圓滿的意思,其實就是一個大千世界,重重無盡的它是一體的,是一個非常圓融的說法;七寶“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在印度的時候,地球上有很多寶,身上有金銀銅鐵鋅,每樣寶都有的,沒有金也會危險的,多了也會死掉的,少了會精神無力;我們身上銅錫,不要認爲外面有銅錫裏面就沒有啊,其實銅是在宇宙地火風水裏面,我們身上都有,也都含攝在法界裏面,這都是寶,但我們分別心太重了後,這些寶貝不能現前,在椤嚴經裏面講叫“精體”。爲什麼天人看此世界是琉璃七寶組成呢?其實天人看這個世界確實就是七寶,我們爲什麼看不到呢?煩惱障礙了,分別心太強了,其實我們這個世界都是七寶組成的;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你像我們聞到的香味,香有香精,分別心出來了,我們執著了,所以就看不到精體,我們聞到的就是臭香,又臭又香,是我們的分別心太強了以後啊,再好的東西也不香了;就是金子擺在你面前也一樣,很多人百萬富翁爲什麼要坐牢呢?有一百萬存在銀行裏你爲什麼不快樂呢?因爲你沒有獲得哪個錢的精體,因爲真正得到錢的精體,你一定是解脫的,但是你的妄心很重,你沒有得到,就是得到了你也得不到;妄心把他給覆蓋了,所以真正的七寶顯現不出來;如果把我們的妄心、執著心去掉以後呢,法界的真實體就顯現了,不講我們成佛了,就是世界可以轉爲金地了,大地就皆由黃金鋪就了;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整個世界都是這些東西了。
我們的妄心如何攝取這個世界?爲什麼說叁千大千世界只系我們一念所成就?一念亦可成就叁千大千世界七寶?
大家想一想,我們坐在這裏幹什麼?人死了就沒有了,坐在這裏幹什麼?如果我們胡思亂想的話,我們不就是一個肉身嗎?將來有沒有還搞不清楚,幹麼要學佛呢?糊裏糊塗跟豬一樣狗一樣過一天就算一天就算了嗎?死了不就沒有了嗎?幹麼要來修行呢?其實諸佛所證悟一定是真實的,不是假的,這個世界是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的妄心才攝取了這個世界的山河大地樹木叢林,我們怨心重就有高山,我們恨心重就有大海,都會影響到這個世界,貪嗔癡在我們內心中灌得滿滿的了,所以這個世界就變成這個樣子的了;觀音菩薩不是講嗎:功不唐捐啊,修行實在是不會唐捐的,你內心一定要真正認識到你的修行一定是不會白廢的,我現在修行我現在死我都願意,爲什麼呢?我現在一念能得長久故,就是不講長久,到天上去也比此世界快樂啊;把這個世界轉爲琉璃世界也比此世界快樂啊;何必貪于此世界呢?這種大的快樂馬上就要現前了,你爲什麼不要呢?還要貪戀這個世界的臭皮囊呢?貪著于這個世界的狠呢?怨氣啊,煩惱啊,纏綿著我們的心,我們要盡快地把這個煩惱給它舍掉,何況地獄餓鬼畜生,這個世界墮地獄餓鬼畜生也很快的,因爲在此世界若人做善法果報也不可思議,此世界大悲心重故;造惡業也是很厲害的,若人作善法,你在其中破壞他,反而墮到地獄,比他方世界還墮得快。所以在此世界再不要貪戀那麼一丁點福報了,這個世界幾十年一下子就過去了;但是我們到了這麼大的年齡,都已經快要死了,我們爲什麼不很快的發起出離心,來好好地去修行呢?
所謂叁千大千世界無非是我們的心念而已
說實話講到這個地方我心裏都感觸啊,叫我現在死我也足矣,爲什麼呢?我已經感覺到我這一生的修行肯定不是一般的,我知道我有一種福德是不可思議的,何況我現在對般若上面又生起信心。但是我們爲什麼不馬上就生起這種信心呢?我要修行啊,還貪著于這個世界一點小小的福報呢?還什麼兒子孫子七七八八的東西,什麼名啊利啊色啊小家啊。幾十年很快就過去了,我們要緊緊記住,佛菩薩不會騙我們的,你所修的功夫是不會唐捐的,一定是在可以幫你的;我們在這個地方就應該感受到,你種福必有福報。叁千大千世界無非你一念心而已,只是心量大和心量小的事,有人能看叁千大千世界,有人能看一千大千世界,有人能看一個地球,有人能看我們現在小小的空間,但是不管在裏面還是在外面,大家都是在一念裏面;諸佛能看叁千大千世界,諸佛也在這一念裏面;阿羅漢可以看一千大千世界,他也在這一念裏邊;我們衆生可以看到這個小小的房子裏面看不到外面,但也在此一念裏邊;這一念本來是七寶俱足的。所謂叁千大千世界無非是我們的心念而已。說多說少無非在我們一念心。所以說“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就是佛的境界,就是佛陀的報身啊,叁千大千世界是代表一個圓滿的報身,但是我們衆生有這種報身福德的執著,前面講是破我執、破法執,此世界是破心執、破念。…
《《金剛經》系列開示 90》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