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82▪P2

  ..续本文上一页实相,宇宙的实相。你行住坐卧安在那个体里面,你一出门发现尽虚空遍法界大三昧摄取世界,你说感到这个世界有强大的定力,强大的能量,含摄了你自己,在一念觉里面,你现在就可以感受到。心是非常非常的细,定力非常的强大,这种东西生起来以后,有很大的力量。在二六时中,就是说你吃饭穿衣睡觉走路,你心定在那个地方。如果你闭关,这个就是关,叫初关。如果你得到这个东西以后,你出关闭关皆同一如,你在关里也好不在关里也好,没有关可闭。一切诸法不一不异,不一不异即真如故,安住真如即是实相,此实相即是无为,无为即是真如。这一念住的时候,你感觉到真正是叫无事道人,天天在做事,没有事情可做。因为不一,在做,不异,没有做,所以做而无做,无做而做。就是说,吃饭穿衣睡觉,无非般若,没有一个吃饭穿衣睡觉的人,因为你不异啊,不异一切诸法,吃饭就是睡觉,睡觉就是走路,你把吃饭穿衣睡觉变成大同了。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会到此意?

  释迦牟尼佛讲法啊,为什么过去禅宗大德堵住你的话头,不要你开口呢?什么是佛法?刚刚一开口,一棒子打过去。又问什么是佛法?刚刚一开口,又一棒子打过去。他要你说什么?就是要你把那个东西显现出来。如果你把那个东西刹那时间显现出来,那就没有话说了。

  如何从法界从佛陀处得到最究竟的受用?信就可以?

  你会于此意,我现在讲话和你坐在那个地方有什么区别呢?我现在讲话和你听法是叫不一,叫诸法。不异呢,它体是一个,你发现跟我同体的那一刹那,你心会到的时候啊,这是我们的实相,你一定能会得到。就像你手本来就是你手,你怎么会拿不到你的手呢?如果那个手不是你的手,你要抓那个手一定抓不到。因为这个手在实相上就是你的手,你一定能抓到,你要坚信不疑。除非你不信如来,不信因果。相信实相一定是跟我们当下这一念相应的。但是你在相应的那一刹那,实相会显现出来,这是你信佛的那一刹那,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显现出来了。为什么呢?无始以来不信佛(不受用)的原因,就因为你不跟它相应,或者怀疑。释迦牟尼佛不诳语不异语,不会欺骗我们,那我们现在这个实相一定是假的。就像我用竹篮打水一样,都是空的。唯有此一念跟实相相应,你不要怀疑你这一念。这一念相应的时候,一定有不可思议境界显现,此是真故,不会虚设。争名夺利都是虚设,都会给你带来烦恼,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会给你带来烦恼,不实故,不是真实的。此真实,只要你稍微修一下,你就会跟它相应,你不修它不能相应啊。相应跟真实相应啊。你不是要找妈妈吗?因为我们心中还有怀疑,认为不是妈妈,所以你不愿意修啊。你只要跟妈妈相应,你这一念确实就是妈妈了,一定会得到感应的。所以呢,你这一念相应的一刹那,它就不可思议,你就会感受到,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己在扰自己,其实你这一念相应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取恶取善,无非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空取相。本来我的性是空性,不一里面是空的,此空非有啊,此空能舍一切相,一切相体即空。在你舍取的时候,一切相体都在里面了。看诸相即知空,空有不二,即是我自性,即是我大觉,即是我实相,即是我真如,你就在这个体里面安住着,不可思议境界。

  所以,人不明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分别想,众生的妄想,没有修行之前,你是你我是我,看得很现实。修行过程之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此山是空性故,不一不异故。后来修到成熟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捻手即来。你出了三关就不可思议了。我们初关还没有过怎么过三关呢?所以初关要知道诸法如义,你现在闻到这一刹那,就是初关。然后你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你就在二关里面了。再出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吃饭穿衣睡觉,搬柴运水无非是道,这个时候你无处不在道里面,那个才是大自在,大清凉,大快乐,大安心,那个才是叫做修道啊!你才感觉到我在修道了,感觉出来了,无时无刻不在享受之中。所以呢,要把这个诸法如义要搞懂,把金刚经搞懂。

  所以我们不要把这个修行啊变成一个戏论,玩一玩吃吃喝喝。我们现在在末法时代,现在的佛法是什么佛法,都是做生意,做交易我们这个地方还是有一点实相。虽然我们没有沿海一带那么富裕。在北京就不一样的,北京当干部和老百姓是不一样的,越往上面走越空洞,但是越认为自己了不起。其实啊,我师父讲得很清楚,他说我们这些土和尚实实在在,那些洋和尚就是空洞而已,他讲话比你会讲,讲得天花乱坠的,其实与实相不相应。你觉得他很有修行一样的,那我们什么都不懂却是实实在在的,因为我们是在最低层。最低层其实是最实在的时候,所以不要轻看我们现在这个最实在的修行。为什么过去的出家人在深山老林里,或者在苦的地方呢,越是苦的地方越是感受到佛法的珍贵。江西这边寺庙为什么大家修行呢?因为没有名啊,没有利啊,没有色好看的东西。有这些东西衬着以后呢,他说的就头头是道。这些说法,包括我现在在说,都是天花乱坠的,如果我不如法,心里没有一个实在的体在修行,那我说法没有用,说得再好也没有用。这个说法不光我能说,很多人都能说,说法的人多的很,但是有几个人真正解脱呢?非常非常的少。所以不要轻看我们现在当下,我们现在穷和尚土和尚正好跟实相相应的这个体。所以把这个当下一定要照顾好。所以在平淡中才能显出道来。现在的音乐会啊,好像在弘法,其实在凡夫体里面,出来以后看他内在有什么东西呢?有的人什么都会讲,但是确实肚子里一点东西都没有,因为他不能诸法如义。诸法如义实在是离相离念的体,我们一定要在这上面下功夫,才能够进入真实体。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面诸法如义,若有人言,是前面讲的,如来有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不与我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还有一个“得”字吗?因为这个“得”字,不是还是有念吗?这里面他解释,若有人言,很细的去解释,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者无所来无所去,无取无舍,为什么加个“得”字呢?那是众生之言,“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是众生以为得,破他这个“得”之见,就是离念。“须菩提,实无有法”,实无有法就是无得之意,无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法可得啊。得而无得,无得而得,所以呢,这个无得呢,是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得,实在是没有得的得。所以呢,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是中无实无虚,这里破众生的知见。须菩提马上就问,既然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不是破了因果了吗?你想一想,如来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须菩提就问啊,那释迦牟尼佛成佛,都空掉了,念也空了,法也空了,那我们现在就没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这个样子了?这个是破微细的念。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实无虚,与是中无实无虚,无实就是无住体、无念体,无虚就是法界体。就是说啊,如来真实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体是真实的,真实语。因为众生不了解实相故,叫无实无虚。无实是如来真实之觉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众生转到觉的一刹那的觉念。你悟到这一刹那的时候,无有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家用觉性来仔细观照一下。

  佛陀为什么用“舍妄对治我们的迷,舍相舍念对治我们的执著”呢?

  释迦牟尼佛讲这个法的时候,实在是并不是在讲法,是在堵住众生的念头。我们迷的时候他叫我们舍妄,在我们执着的时候还是叫我们舍相舍念。只有舍相舍念是名真觉,跟真如相应。什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我们迷,在闻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那一刹那,你的真如觉性就出来了,就跟真如相应,跟实相相应。这个法界的实相,如果你不觉,你不觉悟,你这个实相就不叫真如,那叫做妄生,就是六道轮回。如果我们不生这一念觉念,那就六道轮回,而六道轮回是妄有,就像水里的月亮一样。众生取妄念,好比水摄月。大海、所有的江河,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月摄千江,千江月实一月,就是说,所有的众生的月都是一个月,众生由一心中显,哪一个众生不是从一佛性里面显出来呢?哪一个众生又不是佛显现出来呢?所以众生如水里面的月亮一样互摄,众生迷了执相为体,不知月故,有分别差别相。但是这种差别相是妄见,是我们的妄见,事实上是一个月,只是不了知而已。一旦觉悟了,所有的月都变成这个月。你觉悟了一月印千江月的时候,哪一个众生又不是佛呢?当你悟到这个月的时候,这个叫做真如。一相现万相,不一亦不异。不一就是诸法,很多月亮,因为众生不一样。不异,就是一个月亮。你悟到了法就不一不异。不一不异是如来,是实相。但是悟到的那一刹那,你觉了以后叫真如,也叫做无为,就是我们众生从佛性中生出来一样的。

  只要你抓世间的东西,一定皈依了烦恼的体。

  无实者,觉性空寂是无实。如果你在这个法界里面,不认为这个世界没有实,就是一月,就是一觉性里出来,都是我一个心出来,一个自性里面出来的,叫做无实。什么叫无虚呢?觉性圆彰,觉性里面的光明就是圆明,你看法界都是我们觉性里面的一个光明,叫圆明,所以叫无虚。无虚就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看到的这个实体。在这个世界有实有虚,如果你不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没有大觉现前,那就有实有虚。什么叫有实呢?不了自性故,执着于相,一念之差别啊。实性者平等故,无实就是觉性空寂,你就寂灭了,那个就是法性。一但无虚就是法界,就是实实在在的看到这个光明照耀,一切众生含在上面,就是众生即佛,佛即众生,是不二的,叫做无实无虚。你一旦迷了,失去觉性,空寂不能现前,你远离了,你这个无住体就是有住里面了,失去月亮抓住水月。水里的月亮是生灭的,是有住体。只要你抓住世间的东西,都属于是烦恼体。我们现在抓住世间所有的东西,都属于是有住体,而这个有住呢,叫做有实。你有实必有虚,你看到这个世界必生烦恼,虚就叫做六道轮回。你无实它必定无虚,无实者照而常寂,无虚者寂而常照。楞严经里面有的。

  什么叫无虚?照就是外面的相,在我们念头里面的哪个象,里面看到的时候,常常是寂的,我你他遇照常寂,就是说看到大千世界,立即就寂灭了,为什么呢?这叫做无实;如果你不能常照,不能够寂灭,就不叫无实;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在寂灭里面常常照,一切诸法平等故,常照就是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是一样的,叫双遮双照;其实叫福慧具足,大福大慧就显现出来了;后面会讲的,所以这一念心寂照同时,不可能有差距的,其实在我们目前讲,叫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叫常寂,一相三昧叫常照。“一法不生,实无有法,故无实”,一法在不生里头,一切法不生一念,为什么呢?一切法是我常寂之体,一法不生;我们现在妄想生起来的时候,当下就妄,生即觉,妄不障性,我们的妄想并不障碍我们的性;妄想出来一照,一寂即灭,寂住的时候,虽然有妄想在哪里,昨天明天今天所有的都叫妄想,在妄想常寂当中,就不叫妄想了,所以呢随处不住啊;此妄,你了知实相就不住,不是说你不动念头,坐在哪里不动了,吃饭穿衣睡觉,还在动,知道吧。你一天到晚吃饭、走路、睡觉;但是呢常在定中,在寂灭里边;并不是说要叫你在哪个地方什么都不念了,那是错误的;哪个不念是在你心上不念,还有不念住呢?是在无住而住,就是说,法界里面寂灭了,哪个叫做无住而住,如果你要是坐在哪里不动,什么都不想,谁都做不到;而且跟般若也是不相应的;就是说你坐在哪里不动,什么都不想,然后见法就生心,那不是具生烦恼吗?见境生相,你不是境上烦恼吗?境上四相,心上四相具足了,那不是彻底的大凡夫吗?

  在相上建立常寂还是在心上建立常寂?

  为什么在末法时代一念般若,能超越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用身口意种种布施供养无量诸佛的功德呢?为什么要闻般若啊?闻般若这个力量令我们在法上得到解脱故;其实它叫信门;它也是信;持金刚经说难呢,是你不用一念心,说易呢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不是叫我们坐在禅定里面,是叫我们在相上面常寂;并不是在心上面常寂;是在相上面建立常寂,那你吃饭穿衣睡觉才能显得自在;如果克制身心,绑着自己的心,我定着不动,啊!时间久了之后,你就会累啊;那个叫做难行道了;不但叫难行道还有我住相生呢?住相就是内里面有四相生出来,有住啊;相里面寂照的体,可以看出来,如来体相上常寂,寂上常相,双遮双照,寂照同时,这里面显自在相,显安乐相,显无为相,显无人相,你看无为相,在一切外无为,无缘相:在一切处不攀缘,当体就是;

  不攀缘的要意真意实意?怎样达到无缘清净?此世界“如何能常常以此无缘清净心安住”?

  我们吃饭穿衣睡觉,不攀缘,不攀缘舍离烦恼故;不攀缘舍除六道轮回故;不攀缘你就舍除你无始以来六道轮回生死的有住心;只要你不攀缘就可以;不攀缘你发现很清净;只有不攀缘才有清净啊;你想一想,在当下你有任何一念攀缘就是烦恼啊,只要稍微动出一念攀缘就是烦恼。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任何动念攀缘的时候,就生烦恼。所以呢在一切处不攀缘是无缘相;在净土宗里不是讲吗:唯观无缘,是谓正见;以无缘光才能进入正见;以有缘光即谓邪见;在十往生论里面不是讲吗:唯观无缘。在一切处唯观无缘体;寂照体;大家听了这个话就知道,闻般若就是开无为之心,闻般若是开无缘之心,无缘得清净故,无为得无事故,无事心安故,没有缘没有攀缘体,他就清净啊;有清净有无事,清净无事,为什么叫无事僧人呢?我们一出家第一天……,我们出家不了此道,要学会无缘清净;这就是我们出家的本份;我们要荷担如来家业,怎么荷担如来家业?就要无缘清净;无事无缘,这个体;一旦你明了了,真是无事啊;所以在这个世界,常常以这种心安住;

  

  

《《金刚经》系列开示 82》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