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76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世尊为什么要开显般若?闻般若之力会得何妙用现前?不依般若之力会怎么样?以般若之力如何得性相圆融?

  世尊为什么要开显般若?因为众生无始以来,流转三界,不了知实相故,安住在妄心之中,不显般若不能显无住之心,如来自显,如来自己显出来的无住之心,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在世间行住坐卧四大威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果不开显般若,众生也没有办法认识到众生本来无住之心,就是我们现在的出家人再有大的智慧,如果你不说般若,众生见到你这个相,也不能够了知实相,因为众生妄执故;执著于妄见;不能开显;说般若的目的,就是起令众生生起无住之心一刹那时间就能够信受佛语,能得刹那时间供养无量诸佛,因为对无住生出信心故;刹那时间能出离三界苦海,为什么呢?因为无住能生诸法故,无住之心能生佛法,闻般若的目的,就是令众生起正确的知见,闻般若无非令众生进入正见;正知见,不要进入邪知见里面,因为众生无始以来,一个是贪嗔痴慢疑一个就是知见,我们无始以来的知见很重,一个就是贪嗔痴很重,闻般若令无住,刹那时间能离开贪嗔痴慢疑,无住进入佛的知见能离我见,顺存法意,顺存佛陀于法修行,如果你不了解无住,就有住之心,一旦有住就我见生起有我见没有办法进入正见。

  闻般若之力现生中能证无生,能亲见无量诸佛,能生无量净土,闻般若之力能除二边执著,就是空有执著;众生或执著于有,或执著于空;闻般若之力,一切法无住之心,是空有不二之法,因为不住有,因为你无住故不住空,不舍法故,不舍法是不住空,不住心是不舍有,不住空不住有,不离二边执法,闻到般若之力,令众生的心不会建立二边空有之法,令众生乘这个无住之念,无住之心上面建立的一些法成就,令众生得大福;得大慧,因为无住得大慧之力;无住之相得大福,有大福有大慧,大福大慧现前,则名诸佛;因为无住则生实相,无住则生清净,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无相,无相实相,所谓实相非相,非相即是实相,如来说实相即非实相,名实相,什么叫名实相呢?有大福故,有大慧故,什么叫非实相呢?无住故,因为没有住的心,是故你相大,你福大,你慧大,如果你有住,你相就小,慧就小,实际上没有慧。为什么呢?有住就生妄心,妄心里面哪有慧存在呢?哪有福存在呢?哪个福慧,有住就是妄见,有妄见就有四相,有四相就有三界,三界的本体本来就是虚幻的,如果你有住了,三界就生;三界一生,就无福无慧;无福无慧,只生妄见;所以我们一刹那时间,能信般若之力,能离开二边,进入佛慧,闻般若之力得体上,现量上的受用,因无住得清净故,因无住于法得法上……破法执故;得无住之心破心执故;因破心执得清净故,破法执,得庄严故;成就报身故;破心故,能得法身清净;现量上面能起妙用。

  如果不以般若之力,现量上的妙用就是妄见,以般若之力清净来自于法身,庄严来自于报身,所以此相此心现量受用,不以般若之力,你现量上的受用都是妄见;依般若之力,此相此心能遍法界故,能入法界故,入法界是心,遍法界是相,你的心入到法界,你的心在相里面,此相就是我心,此心就是我的相,心相一如,不二;彻底的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闻般若之力能起妙用,现量上可以妙用现前;所以体用现量得到大力;而闻般若之力,令我三心不可得故,为什么?现在过去未来三心因未闻到般若之力,没有我现在过去未来,现在是无住之心,一切众生心是我佛心,无住则遍法界,一切众生心我心故,那有现在过去未来呢?以般若之力,此心没有现在过去未来,此量也就是说法界是我心故,一切法界是我心,哪有我人众生寿者呢?就是说遍法界无体,现在过去未来无心,现在过去未来只是心量,法界是指相上来讲的,遍法界是相,都是我一个相,现在过去未来是我一心,一心遍法界;横者遍法界是从相上来讲,竖者三界从现在过去未来讲;现在过去未来是对心来讲,尽虚空遍法界是对相来讲,此相此心,此相是我报身相,此心是我之本心,一切众生心是我本心,一切法界相是我本心之相,此心是相中之心,此相是心中之相,心相不二故;就没有众生,没有诸佛;所谓诸佛就是无住之心,清净之体,三心不可得故,没有三心之体,要悟到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闻般若之力,得性相圆融;性指我们的心,相指法界;如果你闻到般若之力,不是在相上另外找性,见性见性相上悟体,就是见性;而你见性识相见相即体,见体即相,就是说在相上见到这个理,就是性;依这个性而见法界,叫做相;性相一如,不二故;所以呢性相圆融;圆也就是说无住,无住即圆;融就是法界融成一心,所有法界相是我一心中显,所有众生的相都是我一心中显现出来,这叫做圆融,圆融不二;所以呢性相一如;此名此相是不二的,也就是我们的心跟法界是不二的;圆融无碍啊;闻般若这个体,我们要悟到这个道理;所以故说般若。

  般若是性,布施是行;无住布施

  “是故菩萨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色布施”;“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前面讲“若心有住,则为非住”,后面讲“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菩萨是空有不二的法,菩提萨埵,菩提心空,心空无住,萨埵法空,心空法空,法空心空,光有心空没有法空就是阿罗汉,光有法空心上不空是众生的妄见,心上不空就是有住之意,所以心空是阿罗汉,法空是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不应住叫做心空,叫菩提,色布施叫法空,叫萨埵;不住色布施二相具足;就是说我们布施的时候,我布施钱到寺庙来,这个布施的心不应住,你住了这个心叫做心住,心有住就是凡夫;因为心有住,则你布施就不圆满;就不能获得法上的圆满。不离布施而无住故,则心法…就叫菩萨体,阿罗汉是心无住但是不行布施,我心对一切法不住,但是他不行布施;布施是对于行为上来讲,般若是对无住体跟般若相应,布施因为般若是性,布施是行,此行与法相应故,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利他的,但是不住是自利,布施是利他;无住之心是自利,而行布施就是利他,叫自利利他;自利者心空,利他者法空,心空,法空是谓菩萨;

  是以不应住色布施,色里面布施已经含摄了什么呢?因为前面已经讲过:般若为首,布施为行,忍辱为用;忍辱是来自于布施体,以无住为体,以布施为相,才有忍辱为用;如果你没有前面的般若无住之体,哪你的布施就是有相,有住就有相,有相就不能得忍辱,你忍辱不能现前,为什么不能忍辱呢?因为有住故,有住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有三界四生生起,有了三界,那你忍辱就不会达到无生法忍;你这个忍只能是心忍或是法忍;无生法忍是以无住而生起的,如果你没有无住之般若体的话,不可能达到无生法忍,没有般若无住之体,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的……,色是代表一切法,布施代表行,布施是成就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如果你不布施不能获得五波罗蜜,你没有无住般若,那你持戒忍辱禅定都是有住之心,而有住就是人天福报,还在五蕴魔之中,五蕴魔里面所做的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就是五界,就五相生起,你无住色布施,那你的布施里面就没有我相生起.

  以六度波罗蜜为行,无住为性,忍辱为受用

  那你的布施一相上就能成就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无住故;在此世界做一切事情无住啊,能成就六度波罗蜜,是以六度波罗蜜为行,无住为性,忍辱为受用,你不能忍辱是由于有住故,由于没有获得般若故,“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怎么利益众生呢?也就是说令一切众生离相,真实利益是让众生生起无住之心,因为无住是成佛故,成佛三身就是法报化三身,一念无住之心成就在布施上面,因为你无住成就性故,因为布施能成就六度故,六度是对于利益众生,无住是跟般若相应,叫自利,无住行布施跟六度相应,而对忍辱。所以众生首先闻般若而行布施能得六度波罗蜜,自利利他圆满,无住是法身,六度波罗蜜是报身,现前得忍辱就是受用;法报化就现前了;忍辱就是世间呢,在这个世间才有忍辱啊,释迦牟尼佛在此世界五百世做忍辱仙人,这忍辱的受用就是化身,六度波罗蜜具足,无住行布施故,布施得菩萨庄严,那就是报身,它依般若故得无住就是法身,法身是忍辱之体,报身是忍辱之相,忍辱是化身是用,是以法报化现前故,为利益众生无非是令众生离相,如是布施。

  摄一切法只在无住

  什么叫布施呢?摄一切法只在无住,也就是说布施里面能摄一切法;布施就是利他,因为布施是舍就是空义吗?因为你能布施就是舍的意思,舍和空是相应的;所以持戒亦如是,为利益众生故,你为什么要吃饭穿衣睡觉呢?为利益众生故;你打扫卫生啊,做寺庙啊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因为利益众生,一切法止在哪里呢?止在无住;如果你有住,后面他会讲到,若你有住,则名入闇啊;则无所见吗?而你无住的话,就象见到太阳一样,可以光明遍照,所以我们在一切法,无住一切法而行布施,布施体里面布施就是无住之意啊,你想一想,持戒和不住持戒,不住持戒而持戒,不住放生而放生,不住行善事而行善事,吃饭不住而吃饭,睡觉不住而睡觉,你安住在不住体上面,你一直这样的安住着,一切法无住故,如果你真的是这样做的话,那能不清净吗?那你想一想;我们呢?住于法而行布施,持戒就住在持戒上面,忍辱就住在忍辱上面,布施就住在布施上面,放生就住在放生上面,常常对一切法生起住的心,却不知道无住之体。

  何谓无住?过去无牵挂(相)未来无攀缘(相)当下无著;何以无住是不可思议妙法?布施摄诸法,摄一切…

《《金刚经》系列开示 7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