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74▪P3

  ..续本文上一页圆满在众生心中。也就是说你能够对此一念获得信心圆满,没有任何的缺,也就是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自利利他念念圆满,没有佛可成,没有众生可度,无始以来成佛度众生,也就是法报化现前,也叫做自利利他圆满。这里面其实我们平时讲的法是这样讲的,什么叫自利利他圆满?自己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要成佛,到了八地菩萨的时候,不但我要成佛,像阿罗汉,我要达到解脱,这就是叫正觉心,成佛;第二个,我要修得功德圆满,到八地菩萨;八地菩萨他的功德是已经圆满了,其实他也就是佛了,叫做菩萨安住的佛;阿罗汉其实也是佛,相似佛。

  菩萨叫分证佛,而菩萨发愿把自己现前的这一念功德,要把他的功德修到众生心中去,令众生心中的一念得圆满。

  比如众生一念阿弥陀佛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其实只要一念就去了,我们只要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到西方极乐世界了。我们为什么念那么多念还不能去呢?就是你没有闻到。其实你不知道在阿弥陀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成佛的那一刹那,叫做圆满。什么叫圆满呢?你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一念功德,是在众生心中所有的圆满相,阿弥陀佛令你的持戒的一点微浅之功德,能得到十方诸佛所安住,他有这么大的能力,令我们持戒;为什么呢?他把他的功德回向给众生;令众生在此世界修微浅之功德,能得成佛故;这叫自利利他圆满。

  为什么一粒沙子也是究竟的圆满?

  释迦牟尼佛在自利利他里面也是圆满体,他成佛了,不圆满,他就不能成佛。释迦牟尼佛,他把他的功德在众生心中,在我们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的好像是不圆满的。但是释迦牟尼佛在众生心中是圆满的,他没有众生可度,我们现在就随便的拿一样东西出来,一本书拿出来,如果你到报身里面去以后,你就可以看到,我拿在手上的这一本书,是非常的圆满,都是释迦牟尼佛因地所修而来。所以你现在拿到这本书,是释迦牟尼佛无量劫兆载的修行,他的功德聚在这一本书上面,因为你有住故,不能获得他的果德,事实上你不知道,这个在报身庄严里面他是非常圆满的,他是圆满体。他自利利他得到圆满了,所以你现在每一尘每一刹每一粒沙子,对于佛陀究竟上来讲,他已经圆满了;所以这个叫做自利利他圆满体。如果还有自利利他不能在众生心中建立圆满的话,就不是圆满了。

  像观音菩萨、文殊菩萨这些人圆满了没有呢?这些人是倒驾慈航,因为我讲过这个古佛再来的菩萨,是倒驾慈航,从果位上过来的菩萨,他们已经圆满了,示现方便的。但是我们要从因地上,自利利他达到圆满,是很困难的;但是从果德上来的人,非常容易。所以观音菩萨这些人他都是一个圆满的佛,是倒驾慈航而来,从果位上来的,他在此世界示现于众生,实际上不存在圆满不圆满体。那我们不是果位上功德的人,我们只有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不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到某一个佛的报身土里面去,你才能够得到圆满。因为阿弥陀佛是圆满十方的果德,所以十方诸佛都在阿弥陀佛的果德上面圆成圆满;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最为稳当。我们这个果德,在众生体里面,有二个体:一个是未成佛的众生,就是菩萨,菩萨正在众生心中修,现在我们在这个大悲体里面,对如来说他是圆满的。

  所以我们信佛,就要信你的当下就是圆满的佛的国土,你要相信你现在所有看到的这个体都是圆满的果德,是释迦牟尼佛是十方诸佛的果德,因为他的果德正好是应众生的心,如果不能应众生心,十方诸佛都不能成佛。阿罗汉不能应众生心,菩萨还没有圆满,只有佛圆满了,佛陀的圆满了,证明我们众生的心地就圆满了。如果你一念会到了,你就不可思议。也就是掉过来我们讲般若的时候,还是这个意思:叫我们相信当下这一念就是我们究竟的心。有人在讲金刚经是这样讲的,有人讲佛陀的果德是那样讲的,这样讲一下,那样讲一下,无非是让我们承当,释迦牟尼佛说这个世界一尘一刹都是阿弥陀佛光明,他到东方世界,南方世界、北方世界他的空间,他理事无碍和事事无碍。

  什么叫理事无碍呢?理是心,事是法界,他能够一念之间,与十方世界是相应的,并且事事无碍。什么叫事事无碍呢?就是说这边的光与那边的光都是遍满十方,这叫做事事无碍。不会说我们从这边就不能到那边去,只要你在这个光里边,既能印到他那个光,比如来讲吧光光互摄不可思议的境界,他是说这边光照到那边光,那边光又照到那边光,每个光只要你一念到那里边去,只要你把这个世界拿起来,大千世界就都拿起来了,任何一个世界都可以把三千大千世界拿在手上。就一粒沙子拿在手上,都可以把十方诸佛国土拿在手上,为什么呢?他这一念光摄取十方诸佛国土,他方世界所有的光里面都有十方诸佛的国土,都在一念刹那时间在我们心中所建立。所以我们在这一念里面叫做事事无碍。这叫事事无碍。

  我们这一念心是一样的,这个是在阿弥陀佛那边讲。因为阿弥陀佛有法身有报身,有化身呢;菩萨也依此而安立,十方诸佛也依阿弥陀佛而安立,那十方众生不是依此而安住吗?所以他应十方众生心不是一方的,即十方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六道众生,只是众生能悟而已,地狱饿鬼畜生他不能悟而已。但是有根性比较好的人,他也能悟到这个道理。讲金刚经他是从这边讲,不是从那边讲。法身报身,一念无住即法身,无住之相即报身,此相是无住之相,此心是无住之心,一念觉就是化身,有法身有报身就有觉,我们的一念觉心是由法报而生,所以说法身报身就是我们从这里面一念承当,当下这一念承当的体,就是无念无住,妙用现前。

  所以告诉你会于金刚经,确实是比较难一点,讲金刚经大家很难听得懂,如果讲阿弥陀佛,大家一下子就听懂了。因为讲阿弥陀佛他有愿力的方便,所以我们一听就知道,原来阿弥陀佛这个现在过去未来,十方诸佛在阿弥陀佛佛光里面。这个禅宗里面他是心光,以心来受,所以金刚经我们信好难信的,为大乘者说,无量寿经也是为大乘者说。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要我们生起无住就是毗卢遮那佛的心,无住即毗卢遮那佛,理跟现在这个无住平等之相,那么我们会于相,彻底的舍妄,叫觉之心就是化身,所以此化身、此法身、此报身一念相应,刹那时间法报化,就现前了。所以我们立即对此世界生起如幻如化的心,没有我了,这个世界没有个我存在。然后你安住在这个体上面,一定在当下生起无上的信心。如果我们要是菩萨,就应该如是法,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对此世界生起无住之心,生起无我之心,就是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法相和非法相,就是不离此不离彼。所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种菩提心,大家一定要清晰。三心在一念之中,不要只发一个小心,十方诸佛出世,要令一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果你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可能就不是菩萨,有住故。菩萨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相应的。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观察到,我们修行的得,我们修行的失,我们修行的无得无失,我们修行的真实体与虚假体。后面讲:此法无实无虚啊,无有一个实的体也没有一个虚的体,众生有实就是执著的相,虚就是心中常常不能安住。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74》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