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讲深信因果,你不信因果怎么行呢?只有到佛的究竟位才没有因果了,但是我们在菩萨位怎么会没有因果呢?因果不空是对于众生来讲的,因果究竟空那是对于佛来讲的,如果你是佛那当然究竟因果了。
其实众生不了实相,在网上到处骂这个法师,那个法师。我们不可以骂别人,但是我们可以给他定向;我可以定你讲的这个东西在哪个地方,我很清晰;但是你绝对不能骂别人,如果你骂别人,那你就诽谤因果了,诽谤因果的过失是非常大的;那不就是狂见吗?
修般若智慧也好,修无量寿也好,都应该有个包容之心,般若里面包容力太大了;完全是自性中的解脱,如果你通达佛性的话,因果同时此因即果的时候,你看那个地方不是圆满的呢?如果你是佛了,还有什么不圆满的呢?因为佛心里面没有众生了;哪还有这个错和对呢?如果你真正的会于佛心的时候,没有因果了,那还有众生的存在呢?没有众生了,此法就是我心法,骂别人就是骂你自己,骂自己的相不就麻烦了,不管是哪一个不就是相吗?此相是心相啊,见到你是我心中的相,法界之相,此色法界之色,此香声味触法皆法界之声香味触法。你把色声香味触法拆开来,哪有众生呢?你把四大分开来后,哪有人见呢?你把五蕴分开来后,哪有我见呢?你把分别撇下来了,哪有众生见呢?你把计量舍掉了,哪有寿者见呢?哪有现在过去未来心呢?你过去的东西还在思量着,哪个人坏啊,坏后变好,哪个人好啊,好后是不是会变坏?好与坏是相对而言的,说他坏的时候,坏后面可能就是好。那个人骂人,你说他不好;可是他骂人之后变好了,你说他不好的当下他是好的。人不可能老在坏的体上面,坏的体上面还有微细的波动呢?那个人已经是好人了,你就更不应该说他了;所以我们不能说别人,说别人家都是错的。
在计量相上面来讲,现在过去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早晨吃饭现在已经没有了,你骂人家吃饭不是骂虚空吗?骂虚空的过失有多大啊!因为它是虚妄的东西,它本身就是法身啊!那个东西已经没有了你还在那里骂,就等于是骂圣贤啊,骂圣贤的过失有多大啊。所以别人家已经过去的事情千万不要再说了。因为这是寿者之计量,在你计量过失的时候,它本来已经进入空性了,它这个有已经变空掉了,它既然已经空了,就进入圣贤相了,既然是圣贤相你怎么敢骂它呢?未来的事情还未生,没有生的东西你来计量什么呢?没有生你自己安排一个生,你骂未来是你三界之心,你骂过去是造恶业之事,骂过去也错,骂未来也是错,你就不骂好了,那么你的当下心就停止了。现在过去未来三心不可得,什么叫三心不可得,就是三世诸佛啊,现在过去未来都是佛,你要悟到这个道理。世界一切皆是空相,你骂别人就是骂空相,就是骂圣贤,过失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这里面一定要知道这个道理,你把这个道理搞懂了,你心中会有极大的解脱,极大的安心,极大的智慧的观照。你就知道你现在在骂什么东西,在干什么?一切圣贤皆由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就是圣贤;所以骂无为法就是骂圣贤;圣贤安住在一切善里面。人苦的时候,你骂他就是在骂观音菩萨,苦里必有观音啊,观音大悲心就在苦的体里面,在你对他的苦烦恼的时候,漫骂的时候,你不就是在骂观音吗?你不就是骂普贤吗?你不就是在骂地藏吗?你想一想,人家在烦恼的时候,你骂他,你不就在骂地藏吗?能忍就是地藏啊,地藏菩萨就在忍的体里面,众生在苦的时候就代表忍在那里,在你用刀枪口意业在骂他的时候,就等于你在骂地藏菩萨啊。在心法里面一定是这个样子的;相法上面我们是骂别人,在心法里面真正是菩萨安住的地方。为什么人人能生大功德啊?为什么人家骂你一下,你忍一下就能生很大的功德;证明骂人的这个体里面,有无量的大功德啊;看你能不能得到。如果你骂他,就失去了;不但你失去了功德,你还对大功德升起了恨之心,大家想一想,可怕吧?所以我们平时做了很大的过失的。所以呢我们现在不要管他人事,把自己的心守好,你就不犯过失。要认识到外边现在到处是大德,唯我自己是凡夫。现在外边很麻烦,动不动就犯这种过失。
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涕泪悲泣含泪给众生讲,我走了以后众生又还复到恶道里面去了,在这个末法时代众生哪有不回的呢?释迦牟尼佛圆寂800年后,众生就容易诽谤佛法了。然后这个时代斗争坚固,我说你不好,你说我不好,你一派我一派互相斗争,所以我们一定要守住自心,不管他人非。怎么守住呢?守住般若;守住实相;守住空想,你的心同法界同为一体,无住,善恶无住,跟般若相应,不断的安住在那个地方。每天笑迷迷,不要哭着脸;每天不要把眼睛瞪得大大的东看西看的,要四大威仪俱足,如如不动;吃饭穿衣睡觉如如不动;不管别人杂事,只管自己修行;我们就这样的安住下去;你就不会造诸恶业。
信解受持,此人是第一稀有。什么叫第一呢?不是说我很伟大。第一是无取无舍的如来之见,究竟之觉和真如之体。得到真如之体是谓第一。是不是说有一个另外的真如之体可得呢?真如在如来体上面,无取无舍,无大无小,无广无狭,无离无弃。不离不舍就是当下体,即佛知见,与佛相应。我们平时讲对一切万法生起阿弥陀佛的信心,叫不离不弃,不取不舍;看的是法,生的是心,生出无住之心,就是佛的心,佛心就在当下,对一切万法生起佛的这种信心。不要说这个是业障,那个是业障,那个是对于方便来说的。我们只要对一切业障生出无住之心,那是真实的忏悔。无住即无心,无心即忏悔。“心若灭时罪亦亡”,所以我们于一切心不住的时候,则罪自灭。罪灭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什么“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说第一,不是这部经典是第一,是般若之意能信解受持,是谓第一希有。不信不解,不信般若之真实,不解而意不受。在涅槃经里面讲,读经不解,实为畜生无疑?有人现在耍小聪明,这部经典诵就可以了,不要去解了,这也是邪见之人。就是说不去观(观察),观而能解,闻到这部经典,要观察它的意思,然后解开落实,即是文字、观照、见实相。现在人懒了,不乐意观照,好像动你一点心就那么难过。我们讲法的目的,就是要令众生心能解故,能起观照行,由观照就能见实相。如果经典每天看每天看,但是跟实相不能相应,这种修法不仅不能增长智慧,还会增长愚痴;涅槃经上讲与畜生无疑。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讲,你就诵就可以了,不要解了,叫人家不要解,只要诵,这个话是他自己讲的,佛陀绝对不会讲这样的话。净空法师讲诵三千遍就能懂其意,懂其意就是要解,三千遍是众生心中的妄执,你不断的诵不断的诵,到后边还是要解啊。解其意,三千遍你要是能解也就不错了,如果你读三千遍不解的话,你不还继续读下去。不如我们现在就解。三千遍有加持力,密宗叫加行。密宗为什么要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要念十万遍呢?为什么磕大头要磕十万个呢?为什么修佛像要修一百万尊呢?这叫加持力。加持力令我们舍除我见,顺从法意,把我给舍掉;完全的融到空里边去。你把我空掉了,不断的把自己空掉,跟法相应;到时有个法师来稍微一解,马上心开意解;但是现在众生很难做得到。众生磕十万个大头,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哇,我出家二十年三十年了,他认为自己出家年数多,是谓了不起,或者我拜了多少万遍,或者读了多少多少经,固执己见。还有一种方法非常麻烦的,本来他是个泥巴,自己知道是个泥巴;后来念经念多了以后,把自己外相变成个金子了,他心里面是个泥巴,外边是金子,把自己罩住了,内心里什么也没有。我念经念了多少遍了,出家出了多少年了,拜佛拜了多少拜了,苦行如何如何了,变成金刚罩了。我常福什么时候给你们说过我夜不倒单了,从不说我三步一拜了,讲到现在我也没有讲过。为什么不讲呢?不足为奇啊,我要执著那个东西,不就成金刚罩了吗?我心里边是污垢的,外面是大罩罩着有什么用啊。现在人把它罩住了以后,自认为自己有点本事了,然后自己真的觉得了不起了,这就麻烦了;这个东西是非常容易出来的。
现在的人稍微有点修行,功夫上来后就变成我执,就生出我见出来。因为我们心比较怯懦,稍微看到那么一丁点光,就生希有心;然后就抓住那个光不放,我见到佛光,我见到佛光了,到处喧耀自己;他确不知道,那是个金刚罩很麻烦的。所以我们见到佛象要知道是舍啊,这个佛像是怎么见到的?是在无为之中才能见到的。有执就无见,无执才有见啊;就是说你没有执著的时候才能真正见得到。你发现你自己修行的功夫是怎么来的?都在无为之中才能得到;只要你有为有执,你都得不到。你执著于这个,我要见到佛像,天天躺在床上,这样子你永远也见不到了。你思维一下,会发现原来你在无意中见到的,只要我们不发出意识就能见得到。所以我们不应该对他生出妄见;你想见,越想越是麻烦。一切在无意之中,不要有意去做,有意就有住,就有烦恼的显现。
你看“此人与无量劫前在诸佛面前种植善根”这种善根和你现在闻经不二故,持五戒能到西方极乐世界,持八关斋戒能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八关斋戒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相,不然的话你持八关斋戒为什么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呢?为什么持五戒、孝敬父母、做善事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为什么会有这个体呢?因为这个相就是那个相,我们迷了我们有住,就不知道此相即是彼相,那么我们对此相生起佛的这种信心,当下就是。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至心信乐乃至十念就能往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呢?因为乃至十念的这个体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体。如来本智会本觉,众生有本觉,如来有本智,我们这一念心叫本觉,如来本智就在这一念觉上面。我们本觉本来是俱足的,因为我们有住,本觉就不能现前。如来本智这个智安立在我们有住的这个相上面,令我们以相而立入本觉,就解脱了,本觉即佛。持戒是无住之心,修福是法界之相,此法界之相与无住之心是不二的,是因果同时的本来体。我们本觉就在当下,但是我们有住有执著故,好像当下不是佛。因为你以为不是佛,所以讲西方极乐世界,讲净土法门,把你的有住之相变成他的无住之智,在无住之智上面建立无住心的时候,然后你信佛,或者信阿弥陀佛,或者信无住,在这一刹那就是解脱体,令我们从此相里面趋入,这个叫做第一稀有。
你闻到般若这一念,与尽未来际无量诸佛是相应的,这一念般若不可思议,叫做稀有。稀有就是当下,说小小之又小,小到我们心根本察觉不出来;说大,尽虚空遍法界无量诸佛。后面讲“离一切相则名诸佛”,无量诸佛会于一念,是故这一念无相则会于诸佛。我们无量劫以来为什么还不能成佛呢?不闻般若故。因为不闻般若故,便执著于相,所以我们现在见不到佛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执著和有住了。无住就是诸佛,无住就是无相,因为无住故是尽未来际,也就是说你闻到般若,不是一佛二佛,是无量劫前在诸佛面前种诸善根。而是在很多佛面前,是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和地藏菩萨一样。尘尘刹刹无量个地藏菩萨全部会到一块变成一个地藏菩萨,就是我们色声香味触法报身的体,化身里面一切生灭相续的份里面就是众生,而菩萨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的法里面本来和诸佛是同体的,又跟一切菩萨是同体的,又跟一切众生是同体的;众生生灭在地藏菩萨安住处,菩萨一切色声香味触法六度波罗蜜是地藏菩萨安住处;十方诸佛一切大悲心平等性是一个地藏菩萨。一个地藏菩萨就是诸佛,一切相会于一相。我们无量劫前在无量无边的佛面前种的这个善根,会于我们现前闻般若的一念,是一体不二的。所以无量即一,一即无量;现在过去未来无非现前一念而已,不但通于过去体,还会于诸佛尽未来际。这一念称为稀有。你观察这一念稀有心,哪个众生又不具足呢?
稀有就是对一切众生生起信心故,对如来生起信心故;不是说你稀有的时候显示出贡高我慢的体,不是说拿到金刚经之后,这个是天一第一,不是这样的。是你信解者,能了知众生能得解脱故能得般若故,一切众生安住在般若体上面;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你安住乐业,你非常的安定,降伏其心故。你心不能安抚,就不为稀有了。从法上讲,第一稀有会于华严境界53位法身大士,一念菩提心,即成等正觉;第一稀有会于佛,住是佛之住,行是佛之行,所谓第一希有,回向是诸佛之回向,所谓第一希有,就是菩萨法,菩萨有52位法身大士,就是十住十行十地十回向十信加等觉妙觉;都称有希有,希有之无量诸佛,所以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见五十三位佛即得八地菩萨。这五十三位佛就是华严五十三地;地位上讲有十地,十一地,十二地,十三地。阿弥陀佛叫毗卢顶上法,就是超越毗卢遮那佛顶上之法,属于十四地十五地十六地。
所以我们要知道他这个第一希有,第一就是佛的知见,这里面还有一个强烈的次第,因为须菩提毕竟不是佛啊。后面还有一个“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这个稀有跟前面的稀有它又不一样了,前面是第一稀有,后面是甚为稀有;比第一稀有还有甚者是什么?那就是真如之见,如来之见,那就是真正的佛啊!彻底的超越了第一稀有之法,这个第一稀有就是佛所赞叹,前面的第一稀有是因地上的赞叹。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这个第一是如来所赞叹的体。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闻是经,为什么第一希有呢?这个人要是闻到了,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什么叫无我相呢?后面须菩提说:“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这个诸佛就是一切诸佛,就是五十三佛。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69》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