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66▪P4

  ..续本文上一页寿命无量代表法身,法身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所有众生的寿是阿弥陀佛的无量寿,我们所有世界的相是阿弥陀佛的法界相,所以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但是在这个世界,在你心中印进去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彻底的究竟觉,那个境界就是佛。

  后面为什么说“离名说相”呢?有人说念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去另外找一个什么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另外找一个阿弥陀佛,心里建立一个名作为定向;定住了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就又一个名“定”住了;那么跟这个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根本不能相应,就是说不能离名说相,不能够把这个名字变成我们的实相。所以我们不要离开这个世界、离开这个当下,知道这个世界体是无住体就可以了。只要你不住跟金刚经相应,净土法门特别讲“以念阿弥陀佛名号感召于德”,就是说称念阿弥陀佛闻到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所以执持名号就是持德,持德就是执持名号。不管是禅宗也好净土也好,都是开般若智慧的。

  有人讲阿弥陀佛慈悲救度一切众生,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把我们救走呢?还要我们来闻阿弥陀佛名号呢?还有人讲,阿弥陀佛平等救度一切众生,阿弥陀佛最慈悲了,阿弥陀佛有大神力,大智慧,大慈悲,大力量,救度众生还在乎我们怎么修行?那这样的想,我们就可以随意的怀疑,阿弥陀佛为什么不一下子把我拿走呢,还要我现在来闻呢?阿弥陀佛有这么大的神力来救我还不容易啊,为什么到现在还要我来修行呢?还在乎我来修行呢?是不是!有人说,我们现在就是因为不信,阿弥陀佛不救我们。难道阿弥陀佛还要我信他才来救我吗?那不完全是个胡扯吗?我要信我就直接去了,我要不信就不能往生,阿弥陀佛也太没有本事了吧?你想一想,我如果不信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不能救我,那阿弥陀佛还有什么神通啊?阿弥陀佛应该有神通,我不信应该也可以把我拉走啊,但是我为什么不能往生呢?所以讲净土也好,讲禅宗也好,讲金刚经也好,讲到最后面还是要开我们的般若智慧。他一定是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使我们悟到一个什么东西。所以净土法门是通过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令我们进入到究竟觉里面来,然后建立离言说相;进入真如;它一定有这个意思在那个地方。佛法到究竟的时候,一定是这个样子的;如果你把阿弥陀佛当做一个神来救助我们,当作一个上帝来救度我们,那就是把佛陀全部弄错了,完全是个邪见之说,千万不要这样说。

  也就是说不管是净土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有方便,方便的目的是令我们开智慧,所以为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全凭佛愿,念不念阿弥陀佛全靠我们呢?为什么“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证明说要求我们有个无住之心,即使是果位上,也不要住。因为我们一直认为自己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此果也不可以住。如果此果可住,既然有一个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果可得,它不应该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句话。“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就是要我们在此世界念阿弥陀佛,但不要有佛住,不要有众生住。佛之不住,众生不住,就是不取不舍,佛不住就是不取,众生不住就是不舍,不取佛不舍众生就是真如之见了,这不是与真如相应了吗?这也是跟金刚经相应的,所以不要把净土法门认为是与禅宗分家的,或者说金刚经跟般若不相应,或者说金刚经跟无量寿经不相应,这都是邪说。

  特别是金刚经完全是直说,阿弥陀佛他有方便说;方便说,直接说,他的目的是要我们开般若智慧,了知实相;并不是把它变成迷信的状态。特别是金刚经它非常非常相应于无量寿经,无量寿本身就是金刚之意,无量代表超言辞,代表不可思议,不可思是断思,断思即超越思维;不可议是超越言说,超思维超言说是什么?金刚经里面也是讲不可思不可议啊!禅宗里讲“不立文字”,不立文字即超越言词。断说,即断口上言词,心里思维。无念无住,无念是断口,无住断心。 念是对口来讲的,断口叫超越意,故无念超越我们的意;断心是指思维来讲的,断心叫超越思,无住超越我们的心。不可思不可议是名无量。什么叫无量呢?无量就是无对,无量就叫做究竟觉。,所以阿弥陀经讲十方如来现前,没有讲十方众生现前;十方菩萨所依止,十方如来所赞叹,就是所有诸佛来赞叹阿弥陀佛,众生是没有资格的。在这个地方已经没有我相了,谁去赞叹,只有佛在赞叹。所以金刚经他直接是佛的知见显现出来的,无量寿经也是直接是佛的知见显现出来的,所以佛在赞美于佛。所以讲金刚经其实就是讲佛,就是我们佛跟佛心相印;不是菩萨心相印;菩萨在这里面也不可住。菩萨在这里面也只有如法修行。

  三十二相是众生之相,众生本来具有的。所以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就是看到你自己的心相,是你心中本来具足的,是我们自性中的法身相报身相化身相,也就是本来具足之相。是故看到此相就是看到真如,就是看到如来。

  无所取无所舍,不舍是众生相,不取是诸佛相。你不能说佛跟我们一样是凡夫,他也有烦恼痛苦,不可以这样讲的,为什么呢?他是无住,我们众生是有住。他无住是实相、是真如、是如来,无住即佛。但是我们众生有住,有住就取妄。妄在哪里呢?妄是了不可得;他没有一个真实的体。既然了不可得,那我们时时跟真如是相应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但是我们现在要相信,相信什么呢?三十二相与众生心相应,又不舍众生故,三十二相不取,也就是说跟诸佛法身报身是相应的。所以对此相生起他是我心相,也就是诸佛清净之相;对佛要生起他就是我的心,是我本来的心。

  但不能说是我本来的心,就舍掉佛了。为什么呢?因为不取,看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能生起我自性的心,能观到实相。因为他不舍故,就是我们现在的相,以观察此三十二相,来观察到我们所有的众生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离相故,离言说相。三十二相就是众生相,众生相就是三十二相。没有众生相就没有三十二相,就没有化身相,因众生会见化生相。故三十二相就是众生相,它是不二的。那么看到如来,就是看到十方众生,看到十方众生就是看到三十二相,为什么要这样看呢?因为后边讲离名说相,就是说因为众生认为三十二相是跟佛相应的,跟如来相应,跟真如相应,就是如来;认为跟众生不相应,跟我们绝对了、对立了。你有这个言辞可说了,就变成抽象的东西了,跟抽象相应。因为你跟抽象相应,你把三十二相建立的一个看不见的东西上面,就不知道三十二相是众生的这个体;你认为只为佛才有三十二相,不能够依这个名言,观察到实相。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个真如的体里面,了知三十二相不离此相,与如来不取不舍的这个相要相应。既然不舍,就是众生相;既然不取,就是如来相。所以如来相之不取不舍,又是众生又是诸佛。只要众生看到三十二相,心生无住,就能清净,就是诸佛之体,。那么当你观察到你无住的时候,就是八万四千相好,就是报身相就是法身相。我们虽然现在见不到的报身相,但是不离此相生起无住之心,见一切众生都是三十二相,你心中无住。

  你有住,三十二相就遮住了,就变成对立的三十二相了,如果你心中无住,三十二相即现前。佛陀的三十二相是怎么成就的呢?打个比方,我现在得到人身、出家,但是执著于我的出家相是错误的。我应该如是修行,因为我过去做了十善或者我有愿力,或者是个在家人,发了因地心大愿成就了这种出家相;但是我们看到这个相,要了知他应该有因。此相此因是一体不二的,我们知因为体,叫愿体。此相是愿之相,此相即体,此体即相。不识体而执著于相,就像识波不识水一样,不晓得波就是那个水,把水失去了,执著于这个波。所以三十二相就是众生无住之心,无住才能生三十二相,你不无住怎么生出三十二相呢?以三十二相见如来,那是见不到的;因为只有如来才能见到如来;菩萨也没有资格见到如来。菩萨见释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他也不能见得很清晰啊,真正的三十二相,如来是非常清晰的三十二相。但是我们以三十二相来见如来是不可能的事,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住。怎么样的才能无住呢?就是离名说相。了解宇宙的真实面目,才能无住生心。只要你无住生心,就生如来相,能见到三十二相、见到如来相,见到智生。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就是不舍此三十二相;他是从无住的体里面出来的,所以呢你不能说三十二相跟如来不相应。

  前面讲“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这肯定是有问题的。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你不是建立一个离名说相了吗?离言说相如来不现前,此为有舍之心。假如说不以这个三十二相见如来,但明明这个相是来自于如来,不以这个相见如来,那以什么相见如来呢?不是有取有舍吗?你有取有舍就错了,跟这个如来是不相应的。所以应以无住之心现当下的体,以无住之心去见三十二相。如来和这个究竟觉,好像看似是二个东西,但它一定要相应,不可以把他拆开来讲。所以要想究竟觉,必须要知如来。以如来之实相观照,以三十二相无住之心,就能够见到如来;见到如来自性三十二相,你自己就会见到真实的三十二相,你也可以变成三十二相。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66》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