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来体上面讲,你看到的佛的三十二相,不可以舍,又不可以取。
三十二相是什么?就是众生的相,八万四千相是菩萨相,如来是清净相,是诸佛之相。如来是无取无舍,就是告诉我们三十二相是无住之体,你一观到三十二相,就了知他的实相,所以对这三十二相生起法界的信心。一想到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我们现前的微尘,尘就是我们心中的尘,心中的尘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所以此境此尘是一体,叫如来,就是无所取无所舍,这一念尘就是一念大千世界,这大千世界就是一念尘,这就叫做离名说相。
所以这二个东西又是一,又是二,要观察到的。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不离三十二相,又不能执著于三十二相,但是呢对三十二相还有无上的恭敬心。为什么恭敬?三十二相就是什么呢?就是无取无舍;无取无舍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无所住”故,你心不住,心不住即法身相;“而生其心”,其心是平等之心,即报身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法报化身一念之间就具足了,不可思议啊!所以这个思维非常的紧密。一般要是年纪大了,根本没有办法想这个问题。大家很多人念金刚经,心里面有些感应,晓得一切不要执著啊,但是我们一般不执着就是舍弃放弃的意思。我们真正的不执著是在了知实相、了知真如、了知如来,然后修究竟之佛。你不能不了解真如;不了知此相即法界相,不舍此相即法界相;不了知没有三十二相之名,但有三十二相之相。比如常福,在你没有说常福这个名字的时候,其实已经看到常福了,没有这个名字相,但是能看到他的体;但不离开此相,离此相另外有攀缘心,就执着了。所以我们众生看到如来的三十二相,你应该生起阿弥陀佛的报身想。三十二相也是如来,报身相就是法身相,三相是一体,等你见到这三十二相不住的时候,是立即见法身了,在无住的时候,你的报身也就圆满了。因为你以无住心见法身佛,你报身佛随着法身佛一起圆满了,你就是菩萨。所以在此世界你只要不住,你的后生可以说是报身庄严,也就成就了;若人精进故,不断不断地这样无住,一切时中你都可以见到报身的;现量上可以见到报身。
现量上见到报身就是根尘脱落,你的根跟尘脱落开来了,上无住体跟诸佛心相应,下无住相跟众生心相应;中间我已经无所得,这个时候报身就现前了。那个报身现前,你就可以看到报身佛了,看到报身佛的时候,哇,大千世界无量的大菩萨在你空中显现,很多的报身菩萨都会显现,跟他们心都是通达的,有人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定的时候,也可以。但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你真正要这样的去观想,修行金刚经,现生中你可以见到无量的报身庄严。就是说你要是不断的静下来,然后观察这个实相,以这种心态观察,离言说相,离名说相,你跟真如二相合一,这二个合到一块就叫真如,如果二相不合一就是凡夫。所以三就是一,一就是三;二个相合到一块,就自然真如就现前了。如果这个真如不现前,就证明说你这二个相不能够合一。
二相你选择一个不选择这个也是错的,为什么呢?实相就是如来,观察到如来就是究竟觉,你没有观察到如来,就不是究竟觉,你不是无为法,不是无为法,你肯定是有攀缘心,比如“我要成佛我要成佛啊”,叫攀缘心。就是说你离开相有另个一个相可得,还叫攀缘心,一定在此相上面无住。就是说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立个标志,我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是个标志而已,这个标志放在那个地方,在经典上面讲得很清楚,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往生的事情全是佛的事情。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十念很重要。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佛发的愿,跟你没有关系。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句话很重要。你现在就是一个“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前面整个愿里面告诉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怎么样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呢?“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这句话你得到了你已经决定往生了。“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佛发的愿,你不能往生,阿弥陀佛就不成佛,所以往生的事情是佛的事情,跟我没有关系。
但是我们现在吃饭没事干,“我能不能往生呢?”天天都在疑惑当中,你能不能往生,全在你现前的一念啊,能不能成佛,佛来成办。你要管他干什么呢?就是不要我们管过去现在未来之事啊,现在过去未来是个攀缘心,那你跟“离言说相如何相应呢?就是说,不能离开相,如来就在当下的这个体里面;离开此相就有名,就有个西方极乐世界之名了。离名说相,“说相”就是说我们现在这个相,而离开这个名。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不离开这个世界,另外有个所得。因为此世界就是此心。离开此心,说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没有心,你把这个世界毁掉,就把我们的心给毁掉了,把我们心毁掉了,我们拿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呢?
但是你没有心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成就了,你说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不能带着尘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是我们的心本来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体的,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体,我们的尘是不可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到底是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如果非要说带业障往生呢?带这个尘往生呢?西方极乐世界还有我们这个尘吗?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摄取十方诸佛微妙庄严吗?没有摄取尘的庄严吗!没有摄取尘垢的东西啊,九界都没有啊,完全就是佛的境界啊!也就是报身佛、法身佛啊,连化身佛都没有。化身佛在十方世界啊。你看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化身佛?西方极乐世界全是报身,没有化身;化身都在他方世界里。
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故,无所障碍;他的光明在他方世界,示现十方诸佛;东方世界,西方世界,南方世界,北方世界,化无量诸佛;西方极乐世界里面没有佛,只有一尊阿弥陀佛;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报身佛。报身佛里面全是菩萨功德,只有菩萨才能去的地方;菩萨住的地方是直接跟佛相应的,他要度众生,他必须要到十方去,在西方极乐世界里面没有众生可度,那个地方是报身佛。报身佛是无住心而去的,不是有住心,你带着有住心不是边地疑城吗?所以能不能往生全凭自己的念佛,能不能往生全凭佛的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句话已经决定了我们的往生;那么说我们现在抓住当下的这一念很重要。
你当下这一念都不重视,难道临命终时就能够重视吗?就是说,你现在都不重视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说临命终时那一念重要不重要还有必要的去思维吗?你说临命终时那一念非常重要,既然这么重要,你现在都不重视,难道能于临命终时重视吗?你想一想,不管临命终时那一念重要不重要,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讲,从现在开始,当下的这个心很重要。如果你讲临命终时那一念很重要,那更要现在下功夫。你现在这一念都不重视都不能把握,我口上说等我临命终时,你临命终时怎么把握的住呢?有一个人在我博客上面写了一句话,常福说临命终时不重要,现在这个才重要,意思是说是不是有问题。既然说临命终时重要,你现在不下功夫,你临命终时的那一念能够把握得住吗?我们现在当下一念的清净,无住之体非常重要。你带着一个执著的心,带着一个有住的心,有住就有生有灭,你临命终时会能把握住吗?所以临命终时那一念重要不重要已经无关紧要,最重要的你现前的这一念,你是不是抓住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不断的思维于阿弥陀佛,思维于金刚,对于佛,对于法性生起无上的信心。要舍去世俗的妄念。所以讲对佛陀生出真实的信心,要建立无攀缘之心,建立无为之心,建立无有定法,这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以在此世界,现在当下很重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发心的一个体,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一样的,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其实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了以后怎么去修?你无住心啊!你无住心的时候,其实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了,他报身已经成就了。所以我们当下的无住心很重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非常的重要;对这个心重视的一刹那,跟金刚经都是相应的。
如前面我讲过见不见文殊菩萨,我发愿一定要见文殊菩萨,但是怎么去呢?在东方世界。
什么叫东方,东方就是无住,东方叫法身;法身的地方,就是我们自性的初期。东方是个比喻的说法,释迦牟尼佛说法都是比喻。为什么有东南西北?东方是空,无住体;南方属于有,是有的体;西方是德,是报身成就;北方是大涅槃寂灭处。要到东方去,你必须要无住才能到东方去;因为东方是法身;我们本来就是从法身里出来的,因为执著于有,就落在南方了;如果你要是无住之相,就跑到西方去了,大涅槃就现前;阿罗汉呆在北方,北俱泸州,住在大空里面,那个地方没有佛法;东南西北释迦牟尼佛是个比喻的说法;哪有什么东南西北?我们心中都有东南西北,都是我们心里面的计量;东南西北是个抽象的东西,我们把他当成真实的有个东南西北。
阿弥陀佛成佛了,阿弥陀佛成佛后叫什么名字呢?谁都不知道;一般人认为说叫阿弥陀佛;其实是错误的;阿弥陀佛成就的这个名字的阿弥陀佛是为了度众生而成就的,阿弥陀佛成佛了没有名字。他的法身佛是没有名字的,到西方极乐世界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什么叫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连阿弥陀佛名字都闻不到,你看到的就是阿弥陀佛,全是光明之像。阿弥陀佛第一个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就成就了法身,常寂光土,没有名字的,所以阿弥陀佛第一个成佛,阿弥陀佛名号是在这个地方度众生的。
什么叫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呢?你听到这个名字就应该离言说相,一看到这个名字就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你就进入到一种究竟觉的境界。究竟觉是什么呢?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就是没有法界,…
《《金刚经》系列开示 6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