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62▪P3

  ..续本文上一页

  所以呢往生心就是菩提心,往生心就是一切不住,你打我骂我诽谤我污辱我,乃至于杀我,我都不计较,反正我是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了;好的坏的善的恶的大的小的我不起分别,反正我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了;什么儿子女儿孙子,凡正我要往生极乐世界。我既然做一做,但是我无住,我心中没有一点住念,我就是要到极乐世界,就是念一声阿弥陀佛,只要你无住就可以了,你就是不念阿弥陀佛,只要你无住,你这辈子不住了,只要你念一声阿弥陀佛,你必定往生。如果你念一辈子阿弥陀佛,念得水泼不进,但你并没有真正发出菩提心,还是照样不能往生。为什么讲一念乃至十念就可以往生?十念只是代表十法界所有的众生而已。你能不能往生问题在于你有没有往生的心。

   所以呢,这个发菩提心很重要。念阿弥陀佛你就能伏住,里面清净的心就出来了,因因感果,它是感召出来的。清净心是来自于无住体,只要你无住了,清净心自显,清净心则生实相,信心清净故则生实相,没有我执、无住就是清净。在金刚经讲无住,在净土法门讲往生,无住就是往生,往生就是无住;何谓往生?往而无生,生而不住,是谓往生。往是与不住相应的,生是跟无生相应的,往是净土的往,不住是金刚的不住;生是净土的生,在金刚经中讲无生。如果西方极乐世界有生的体的话,那西方极乐世界肯定不圆满;西方极乐世界是无生体啊,是无住相啊,无住相才能有无生体才能有庄严,才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庄严之相,如果有生有灭还叫庄严吗?所以跟金刚经是完全吻合的。金刚经果上圆则因上圆;从因地上的修行,因上有修就有住,有住果上就不得;果上无住,因上就无住,果上的无住心在你跟前现前的时候,你因上自然无住,自然清净了。只要你无住的果现到你当下来了,你的因就是无住体,就是清净相,所以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叫果位修行;金刚经也好无量寿经,全部是讲果位。

  讲菩萨法门都叫因位,金刚经是直接说果,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发菩提心才有伏住菩提心的清净心生出来,有了清净心才能够闻到般若,但是你闻到般若本身是从清净心里面出来的,如果你闻到般若不能生清净心,等于一点善根而已。我讲金刚经你不懂不能生实相,我用法布施,此人没有善根,他就得不到;得不到的人,听到金刚经就像看到空中之花一样,没有用。

  伏住菩提心,然后才是明菩提心;明菩提心是圣贤之德;后面才是出菩提心;还有无上菩提心,无上菩提心是独立的是佛。

  我们前面讲的无非是让我们了知实相,了知无生,了知无住而已, 16品之后就讲到实相修行,完全是进入到细品里面除我见问题;这个地方还是给我们讲一个道理讲法。“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世上第一希有之法”说这个人呢,福慧具足。何以能俱足?尽:彻底的无我了,彻底的接受诸法空相,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样的人他就福慧俱足。当知是人,一切德具足,法身清净,实相已经建立,福慧已经圆满。

  人有勇猛力,必有大智。能够安住在祖师面前的人,都是不可思议的大福德之人。

  金刚经乃成就果德之法,能闻到心里并受持金刚经的人,当下一念,是人为果位上的人,是人福慧具足,法报化都已具足,是人不是因位上的人,最上,只有佛就是最上。

  社会上有三种塔:化身塔,报身塔,法身塔。化身塔就是我们现在的分别心所做的。报身塔要靠你的智慧来开显,一切相都是一个宝塔,这叫做报身庄严,报身庄严也从清净中生;清净能生报身,能见报身佛;我们只要清净了,这个世界就变成一个宝塔,这个宝塔是恒沙世界。法身塔是无相的,无住之心就是法身相。法身塔在报身塔里面,报身塔在化身塔里面;所有的十方世界,所有的塔变成一个塔,叫报身塔,到最后一个塔也没有了,叫做法身塔。法身塔是无相,报身塔是一相,化身塔是多相,多相一相和无相皆是三轮一体的,所以法报化都叫塔,佛身法身报身。

  舍利也一样的,化身舍利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人烧了以后的舍利叫做报身舍利。还有法身舍利不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不能用意识来看,彻底的超越了意识。报身塔就是我们烧出来的舍利,是清净心里面出来的,是智慧里面,无我相里面出来的,为什么世俗人烧不出来呢?因为出家人达到无相故。如果你不断地念金刚经,你将来一定能烧出舍利,因为你不断地会在上面啊。念阿弥陀佛也能烧出舍利。那些没有念几天佛的老太太为什么能烧出舍利花呢?因为他念佛而无住啊,他是无住体。如果你这边在念阿弥陀佛,那边在牵挂儿子孙子等等,你就是寺院大和尚不生智慧也烧不出舍利;有些人,这边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着,那边追逐名利,到社会上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甚至还是唱歌跳舞什么的,什么行“菩萨道”“恒顺众生”等等,全是虚幻的东西,他不是无住啊。念佛生清净心才是无住啊,不是嘴巴上能说出来无住的,也不是嘴巴上能流出来清净的,其实他的行为都在有住之中。

  所以一定是以念佛无住而往生的,你不能这边念佛,那边有住,那不是变成日本净土真宗了吗!

  只要你无住就跟实相相应了,无住即清净,这个世界已经无住了,完全跟我没有关系了,你打我骂我都可以,这你就生实相了。你无论如何我都不烦恼了。不烦恼就根除了恨,根除了怨,怨恨没有了,就生功德吗。生功德,则这个世界就生清净相吗,清净相则生实相,这个都是有逻辑的。

  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这个叫做契机,我们认为看不到佛,其实佛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当下,佛法僧都在。

  无住之心,无为之相,本来的自性。

  从开始讲到现在,重点还是讲一个信,由于我们心很粗,我们只能闻,还不能解,闻信后只能得到一些粗枝名相,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在后面有一个总持:就是这部经典“何名此经,云何奉持

  ”说心,众生没有心;法,这个世界非法,非心非法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真是假的呢?如果有这个名字存在,肯定也是假的,所谓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无量寿经中“立名无量寿”立名,名字是总持之意。把所有金刚经的本义,总持在一个名字上面,般若波罗蜜。般若表智慧,什么是智慧呢?心非心,相非相,非心非相这个体即是。般若有文字般若,建立文字以达闻思修,闻到以后,要达到思维。就像一个东西摆在这里我们要把他解开,解开以后,法界就现前。比如色,整个法界就是个色;声音,整个法界就是这个声音;香,整个法界就是香。你把心解开之后,色声香味触法全是一体,以后你就不会说这个相是相了,你会觉得法界就是这个相,这个相就是法界;以一相而现万相。这个佛像是干什么的,叫总持;总持是非相,不是名,如果要是名,要是真的话,那就变成实相,就是把妄变成真的了,你抓住这个东西不放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失去了,那你就完了。

  为什么呢?因为不能解故;你不解,你闻法偏执;执著了一法,就失去了一切法;立名,它是个总持之意。释迦牟尼佛分三段讲:第一段是信品,第二段是解品,第三段是证品。解是把这个般若从心里面帮我们解开,并不是从外面解。此三就是一,一就是三;你不能说这个我有次第,次第法中无次第,无次第中有次第。你只有闻,而不去思,不能落于心故,就不能解;不能解,不能生清净,不能生清净,不能生实相,那就果德不能现前。从果修因呢?果上圆满,因上就圆满;果上不圆满,因上就不圆满;果上与因上同时进入圆满体。如果在相续的过程之中,证量上会得到一切法的清净,如果你不相续,法不清净,相续的体里面它叫次第;次第里面又无次第,所以呢,你不能说真的有次第存在,思里面是在闻的体里面,就是说信而相续,信达到我们的心而变成解,信就能解;信而无解不叫信,就像太阳出来了可以把冰给化掉,如果冰化不掉,那出来的一定不是太阳。讲解的时候,其实就讲信的体。信是解,解信就是行证,信解行证,信必有解,解必有行,行必有证。证的体呢?证而无证。你不要以为有证可得;证的体又是信的体,就是佛陀刚刚开始说的那个东西。所以此三就是一,一就是三。

  为什么呢?证的体是通达于信解行的,我们信解行那是我们的心,但是证的体里面没有我了;它完全是果德,果德里面它具足了信解行。信解行和证又是一回事。证的体就是菩提,而菩提通达于信、解、行。信是有解的信,此信又能令解;解是因信的解,此解又能观信增信。无信不能生解,不解非是真信。而行是信解之行,非独立之行,信、解的过程本身就是行的过程,是行的组成部分。当信、解、行达到无我时,即达到无行而行。又因行能生实相故,行必有证,即得无证而证,因为证的体里面没有我了。信解行是三,它又是一体不可分。所以我们要记住,如果你认为我已经信了,你一定则生实相,生实相的体就显现出来了,大功德聚就显现出来。但是呢我们显现不出来,证明你信未解故,那个冰块还没有化光,还在过程之中,你被化掉过程中我执习气慢慢被化掉,则生实相;但你看太阳是不变的,你又不能离开他,这叫解。所以你一定要解,一定要闻到心里面去;解、修然后再证

  从这个信的体里面来讲,佛陀讲从前面第一个众生本空,度一切众生实无众生得度,哪有众生好度呢?众生本来就是空的,胎卵湿化三界,有想非有想,有色无色。什么叫色呢?是我们心想的,什么叫有无想呢?还是我们心想的。识为三界想为次第。外面的境由我心想,所有的境界都由我们的心想,心不想外面的境界就不存在;境由心想,种种差别,一切法唯心所生,哪有众生存在呢,都是我们妄想而已。妄想生出二相,就对立。什么叫二相呢?这边跟哪边叫做人相,我跟你叫人相,少了一个人就不成立,所以佛陀讲众生互相依赖,互相残杀,人跟人之间就像二个叉子,少了一个东西你就会倒下去,因为人不可能独立存在。我跟你之间,是因为二个互相依赖,如果一个东西没有了,另一个也就倒下去了,这个叫做人相;人相从哪里来的呢?我相是妄见,人相是境界,有我跟你的这个境,这人境从哪里来?从我们心里面出来,认为有人个你存在,有个我存在,没有你就没有我,都是互相对立的。

  什么叫众生呢?今天我靠着这个东西,明天我靠着这个东西后天我靠着哪个东西,互相靠,你靠我,我靠你;我靠昨天,我靠明天,我靠今天,就是你一个思维,你意识一断了,哪有什么众生呢?众生是意识里面的,不是身体真的有众生存在;我们心里面有个众生存在;众生在我们心里面出来的,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的心。什么是众生呢?今天我给你讲话,明天给他讲话,都是我们心里面的众生。少了你我给他讲话,少了化我跟另外一个讲话,如果什么都没有呢?自己也就没有了;众生没有了,人就没有了,我相也就没有了;所以我人众生寿者相全部没有了,有寿者相就计量,你不好我就喜欢他,有计量就产生寿者,一直找一直找,找就变成时间了,寿者就是计量出来的,所以我人众生寿者都是我们的一个心是一体里面变化出来的,一体生二相,二相生三相,三相生万相。如老子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都是一个心上出来的东西。我们不知道,闻性中生出万法,都是我们心中之法而已,明了的人就知道,原来一切都是我们的心而已,只是你心中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为相生。所以你骂别人其实就是骂自己,打别人就是打自己,说别人就是说自己;说别人好就是说自己好,真正的是一个人啊!

  佛陀在比喻经中讲:众生众生互相依止啊,互不离身,是一个身体,是共一生命。一个生命里面共出了好多枝,当时看了以后我以为佛陀是安慰我们,叫我们互相不要吵架;现在我才真正清楚,从唯识里面讲得很清楚:真正的是一个人;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你无始以来伤害自己,你有恨有怨,恨怨原因来自于何?因为伤害自己才注入六道轮回,我们悟到这个道理后,不管是见到出家或是在家的任何人,都应该生起共一身的心,看到世界无非四相,人相我二个是对立的,众生相,我在选择;寿者相,我在计量;计量、选择、对立、我皆由一心显现,这一心就是四相,四相皆由一心;一心就是妄心,妄心一断,四相就断。所以我现在不要去找众生解脱的问题,只要你把我执我相给断掉了,所有的都断了,是不是?因为人相是依止于我相的,擒贼擒王,抓住了一心的问题,哪有贼不灭的呢?只要我们抓住无生了,哪会有贼生出来呢?贼就自灭;所以呢众生本空。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62》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