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58▪P4

  ..续本文上一页不了你。任何魔王他伤害不了我们的慈悲心。慈悲心不是落于情,是落于般若,才真正的叫慈悲啊。因为般若体里面,此相是佛相,此心是佛心,佛心我尊重故,无住体啊,你打我骂我我没有住了,真正的般若出来。此相是佛相,因为无住,此相就清静啊,清静的体你还有什么分别呢?无住心生出来的时候,你骂我的体是清静的,我再也听不到你骂我的声音,我听到的永远是般若之体,看到的是慈悲。因为你体会到无住法的珍贵,才显示出你内心的慈悲,慈悲是显于法的珍贵。并不是说我来慈悲你啊,我来关心你啊,不是这样的。是了解般若以后,内心自然慈颜开笑,清静生起,你的清静的法,这个法上圆满;清静的心,心地上的圆满。心与一切众生心相应,都是无住之体,法是无为之法。无为之法,无住之心,它是相应的体,哪有什么众生可度,你跟他是一体的。

  你不断的用般若来观照,想他是佛,想任何人都想这是佛,佛皆是一体,你就不会说别人家骂你了。所以呢,通达于般若,抓住般若你开悟了,悟到了,然后不断的悟了以后渐修,要有渐修体。你有渐修,有证,证到以后是什么样子的呢?悟修次第里面有一个分证,不断的去证这个体,现量上可以得遍庄严,就是可以见到报身,可以见到法身,可以见到佛的化身,你在一念的时候,就是见到佛的化身。但是呢,报身你见不到,但是你不断的修行就可以见报身,报身其实就在你的当下。就是这个相上面就有报身,绝对体就有报身,你在禅定里面就有报身,就是庄严里面就有报身。所以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自然就利他就有报身的显现,所以我们应该如是实相的修行。如果你坐在火车上、走在路上,都有这种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建立佛想或者有师的传承,有佛陀的总持,在你心中安立了,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在你心中安立了,你安住当下,无住就是戒,大福现前,清静。所以,有福有戒,在你里安住着,有戒护持你有福在护持你,那你的行为就非常正。这个时候你走到哪个地方,以戒福来安住着自己。戒就是无住之心,知道佛在哪里,你心中只要有佛就好办。

  如何能够相续受用佛的总持及师父的总持?如何能够自然放弃一切缘?

  所以我们常常要念佛。念阿弥陀佛和你心中智慧般若那个佛,要念般若里面开的那个佛才是对的,我们念那个南无阿弥陀佛。你不要嘴巴上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见到什么东西就生烦恼了,无住之心,无为之相,相跟心合一,你这个佛在一切处,相在一切处,到处都可以见到师父在总持,可以见到佛陀在总持,佛陀总持于师父,师父总持于法界,你一直在被总持着,你心中知道师父在哪里了,天天跟佛心相应,然后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念的阿弥陀佛是跟佛心相应的一刹那,到处都是这样的,你不断的这样安住着,心中没有任何取和舍。哪有取呢,哪有得呢,哪有失呢?说得吧,当体即是,它没有一个从外面得;说失吧,它尽现在过去未来,说得吧整个的空间都是。所以得失就是时间跟空间,从来没有一个得没有一个失,没有现在过去未来,当下这一念。这个时候,自然你会放弃一切缘,佛教讲叫观无缘。什么叫观无缘?就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一切处无缘,没有妄心了,哪有缘呢?没有缘起了,没有缘生,就没有缘灭,没有生灭,一切处都是平等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佛的法身、报身。

  何种渐修是错?你内心中大同是何意?如何达到?

  如果你要悟到这个道理,从这个渐修上面,渐修而无修。什么叫渐修呢?其实呢无住就是渐修,有住那个渐修是错的。无住之心叫渐修,渐修而无修,你认为有个修行可修,那就麻烦了。保持你这个心,在任何地方你一直在保持着,不断的保持着这个心,到处都是三昧,到处都是佛心,到处都是庄严之心。你一直这样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没有这个相的,实无法所得当体就是。什么叫法可得?不是另外有个法可得,当体即是,无住实相就现前了,这个是绝对的体。一切处这样的安住着,没有另外一个法可得。实在没有一个得到一个什么东西,所以叫无住之法,而这样的不断的下去,日夜的思维,思维解脱体。不是思维想啊我要记住这句话!不是这个意思。从现在开始,你悟了当下明了了,那个清虚的境界就出来了。你内心非常的清静、庄严,佛就在你身边,有大恩之心。你感受到你内心中在大同,心大同会于诸佛故,法大同会于众生故,就是众生大同、诸佛大同,大同于心啊。佛跟我们的心是大同于一体,众生是大同一体,就是报身跟化身是大同一体,没有一个我相可得,你一直这样得安住着。

  何谓般若之心?如何当下无住?

  所以在此世界任何地方抓住这个心不放,这就是般若之心。所以呢,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心安住着,不断的相续,不断的相续,你安住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不断的增加时间,安住体就是解脱体。并不是说你晚上在睡觉在思维在想在辨别,不是这个意思。是你当下无住。这个床是什么?这就是我师父的法身,我睡在师父的身上,我睡在佛身上。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佛身,就是我师父的总持,就是我们的般若之心。般若、师父和佛三者一定很重要,师父是传承、是总持,佛是般若入法界的体,般若是智慧之心,你的心趋向般若要靠师父来传承,师父传承正好是跟般若相应的这个法,所以此法跟心相应了,就跟师父相应,跟佛相应,跟你心相应,这是一个同体的。所以呢经过师父的传承,入到法性里面去了。师父、佛跟般若是一体的,你这样的感受以后呢,啊,这个床就是这样的,这个吃饭就是这样的,不要动心了。这一切处你一直这样思维,在你动妄念的时候,马上觉察到自己跟般若不相应了;一想善恶好坏,咦,我怎么又跟般若有住了,有住马上放弃,然后又跟无住体相应。就是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在一切处。应该把般若落到当下。你吃饭、走路、睡觉,就跟这个相应。你现在走出去,就要这样的,啊,原来我走在师父身上,原来我走在佛的身上,啊原来我走在般若之上。不断的安住,你不断的这样走,这样的行住坐卧,这样的住着,你做事情啊、上殿啊,一直用这样的心,从早晨到晚上,你住一天看看是什么样子的,你住一天你非常清静自在。你也没有离开过师父,你也没有离开过佛,你也没有离开过你的清静,也没有离开过你的庄严,也没有离开过你的解脱啊!你一天到晚想着儿子、孙子,想那么多干嘛呢?那不是想着痛苦的事吗?

  一讲就讲了很多,讲得很罗嗦,但是你听懂了不可思议,别的法师讲法叫深入浅出,我这里讲法叫做浅入深出,就是我讲的这个道理很浅,但是会有深的法出来,很简单的道理,但是你内心可获得不可思议的妙意,甚深之意。如果如是行者,把甚深的法、不可言谈的佛法,从你心里面显现出来,你就不可思议!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58》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