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56▪P4

  ..续本文上一页量全部出来了,那就是佛了,你就是大菩萨了。三种布施现前,佛陀就是这样的境界,那我们有没有呢?照样有。如果你勇猛精进故,你现生中依众生心可以建立这个体出来,可以达到这种境界。我们众生不需要的东西,你不需要去显现出来。但是你没有显现出来,不能代表你不俱足。佛陀的神通,就是你的神通,无住之体没有障碍啊,佛陀的自在就是你的自在,佛陀的戒就是你的戒,你的戒就是佛的戒,你布施就是佛的德,佛陀的德就是你的布施,你的忍辱就是佛陀的忍辱,佛陀的忍辱就是你的忍辱,它是不二的。所以六度就是佛陀的六度,慈悲喜舍就是佛陀的慈悲喜舍,只要你无住了,佛陀的神通就在你那儿。当下没有我了,你的神通都俱足了。只要没有我住,我现在跟你讲话也是佛陀的神通,这种俱足的这个体就在当下。如果你真正安住了,就怕你不是安住,是假安住。因为你假安住,这个地方是神通,过一下你又跑去我执去了,一我执,这种力量就没有了。如果你一直这样的维持着,生老病死没有障碍,一切烦恼不会现前。就算现前了你就放在一边,就像把痛苦放在这个地方,让它看着,但是对你来说无有障碍。但是你一住,烦恼就现前,就挨在你身上了。所以过去祖师修到一定的时候啊,把痛苦可以放到门上面,放到地里面,放到虚空里面那我们就不能了,我们把生老病死放到自己的心上面去住了(生老病死原我妄执故,岂不天大的冤枉?我心住故岂非世纪之玩笑?),所以呢你就有障碍。

  你看六祖大师,他生前不坐,死后不卧。(无相之坐是谓真坐)人家生前从来不打坐的,死后他不卧。那我们练打坐到死时想坐还坐不下来,生前在坐,死后就卧下去了,一点病就卧下去了。六祖大师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神力呢?你看他生前不打坐,死时坐在那个地方死,变成全身舍利。为什么他能做到这样的状态?证明他是无住之心安住在这个世间。所以我们闻到金刚经,不能是一个侥幸的心态来信佛,不信因果的这种信佛,不信真正的有大力啊,真正的能够把你的病苦转移到某一个地方去,把你身上的生老病死转到别的地方去,你对生老病死无所牵挂,跟痛苦烦恼一点都不沾边。人家说你有生老病死,没有啊,生老病死只是我树上挂的一个东西而已,你感觉到只是树枝上挂的一件衣服而已。它的生老病死很正常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哪有什么生老病死?哪有死?无住是无生无灭的,哪有生老病死呢?觉此“哪有生老病死”将是如何受用呢?闻到金刚经你就要突破这种心态,要敢于突破啊!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跟前面是相应的,这个经里面出来的是无住之体是无极之体,就是诸佛之体。并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是种种布施的功德,有相无相皆是诸法。有相之法跟无相之法,无住而有住有住而无住,也就是十方诸佛刹那这一念而已,是诸佛之母啊,是一切法之母,一切法皆从此经出。跟前面是相应的:“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受持就是一切诸法,四句偈等就是能生一切诸佛,就能受持戒和福。四句是什么呢?无住之相就是受持,无住之法就是受持。前面的受持是有相,后面的受持是无相,有相变无相,所以有相无相是没有障碍的。

  过去也是从这里出来,只是不知道,现在闻到以后,过去有相现在无相。过去找诸佛不知道佛在哪里,不知道在哪里去成佛。佛陀有无量的大布施,有无量的智慧,有无量的无畏布施,种种圆满体,啊我想得到佛陀最圆满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但是我得不到啊。没有关系,闻此经者自得!但是一定要有想得到的愿望。就像我这个宝库里面有无量的金子银子,那跟哪些人讲呢?你跟猪讲有什么用呢?那你跟那些毫不相干的、不皈依三宝、不信佛的人,你跟他讲我这里有很多很多经书,你跟他讲有什么用?他不会听的。如果有人跪在那里求,佛啊,师父啊,你给我经书啊,你给我皈依三宝,在求着痛哭流涕的,我想成佛,我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没有关系,我把这个仓库打开,你进去拿就可以了!般若之法能满于众生得愿望啊。所以这句话就告诉众生,你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吗?你想上成佛道下化众生吗?这个般若里面就有啊!除此经之外,就是除这个宝库之外,再能找得到吗?没有了!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找得到,离开此地就找不到了。这些跪在门口的人,马上就想得到了!除非对它不感兴趣的人。那我问你你感兴趣吗?你感兴趣自然想要。般若之法是什么呢?就是无住之心,无为之相。无为法,一切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个体是不可思议的体。所以金刚经要会到此意。

  总的来说,金刚经和我们发心很重要。不发心金刚经得不到,真正的得不到。一个不发心的人,真正的没办法得金刚经。就像一个人你不求我,我为什么给你讲呢?所以为什么经典上讲,要须菩提去求呢?在菩萨戒里讲,如果众生不求不可以给他讲法的。菩萨戒里法师高坐,弟子下坐,然后问求我才跟你说。没有求给他讲没有用啊,所以你们内心中发起有求的心,想成佛的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像过去一个祖师讲:不想做大和尚不是好和尚;大和尚是什么?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是谓大和尚,叫看沙门。你不想熄灭贪嗔痴吗?我们要把这个意思搞懂了,就是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要做大和尚。不要说我做大和尚是不是有名利之求啊,你一定要讲名利之心那就没有办法了。你要做大和尚,要利益无量众生故,那你就做好了,其实不过是要你破名利之见,破名利之心,并不是名利本身有什么问题。现在社会上好多我好奇怪,不要名利就不要名利吧,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要告诉别人“我不要名利啊”,其实不要名利就是一种“名”啊。只要你真正利益众生,又何惧什么名呢?人家说你“名利”又有什么关系呢?人家说你有名利之心,你就有了吗?怕人家说你的这个心是个什么心呢?小人往往在名利的相上面做文章,自作轻高,认为自己如何了不起,“我不要名啊,我不要利啊”躲在房间里不肯出来,还认为别人在争名夺利;大勇猛之人不是这样,敢作敢当内心有定,不惧名利,才是真正没有名利之心。

  有些人四面都圆,非常圆滑;生怕别人说他有名利心,有佛法也不敢大胆说,他在照顾别人的名利心。照顾别人有什么好处呢?这是错误的。

  为什么单单强调“即非佛法”而不说“是名佛法”?

  后面讲,“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一般经典讲所谓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这里面不这样,只说“即非佛法”,这句话的深意何在?非佛法本身即名佛法了,但是如果讲个名佛法就多余了;即非佛法就是佛法;他这个非佛法就是佛法的这个体,我们众生执著于佛法。三心俱足吗;有三心就有我人众生寿者,有三心:一个法一个心一个执;有心的体,有法的体,有心法可取的这个心,就是说心也不是,法也不是;那你心里边还有住,有是和不是的这个取,都是属于非法即非佛法。佛跟法他是一个什么东西呢?不能够把佛当作佛,把法当做法,一个佛有无住之心可得,法有无相之无为可得,有单独的相可得,有单独的无住可得,就是我们把他分开来,就变成单独的有佛存在,有佛在说法,好像佛法不是一像是二,那个不是佛法了即非佛法。你看不是独立的佛存在,也不是独立的法存在。有独立的法有独立的佛,无住生二相,无住是法身就是十方诸佛,法就是七宝就是报身,法身跟报身二个是一不是二;如果你把佛跟法分开来说,他就属于是非佛法了。说是非佛法了,是跟众生讲的,因为众生在听的时候,以为还有个佛法可得,原来佛是这个样子的,无住就是法,无住就有无尽的宝藏现前……,就像我们现在在听的一样。他告诉你:你现在在听的那个东西不是佛法。如果要是佛法,那你不就大三昧现前了吗?你不就进入空的境界了吗?那个不是佛法;我现在给你讲,你好像懂了,我都懂了;这个不是佛法;

  你要认为那个是佛法,还有我见在那个地方;还是用识在听;那什么是佛法呢?那个无住之体是你真正的我啊,就是十方诸佛所依止啊,你现在的三界,看到的那个法的七宝庄严,那个才是真正我的法啊,非佛法就是否定了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有非和不非的这个取,有这个取的心舍掉以后,那个就是真正的我,就进入到法界里面去了。所以我们现在听法的时候,听懂了,然后这样的去行持,如果你不受持的话,那就不叫佛法了。你现在听的这个体,还是用意识在听。然后你听慢慢的进入到三昧里面去了。

  受持才是佛法

  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后面他不是讲:“以清净心”,比如你念佛、打坐可以进入到里面去,你必须要行持。念阿弥陀佛,前面无住,后面无生,过去不得,中间不住,没有生和灭,当下即空,一直在哪里念啊念,刹那时间跟金刚经相应,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金刚经了。如果你要跟这个心不相应,你用意识来思维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还是要下功夫的,要受持才行;

  持门是什么呢?对我们众生来讲,叫般若之门。你现在闻到金刚经,只是已经找到这个门了,你可以进去了。阿罗汉从此而发心,他一念就可以趋入,菩萨以此门而出,进入般若,能于三千大千世界行走,跟众生打成一片,菩萨闻此经典,可以进入众生心里面去。你认为菩萨好做啊,菩萨以众生为自己的心啊,那我们现在般若之门还没有进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首先要进入般若之门,般若之门你定得到了,你慧现前了,你佛现前了,然后你福慧具足了,才能救济于众生啊!你以无住之心快速而已,你一旦得到了无住之心到众生面前的时候,你没有我的空荡荡的;你救度众生就像作画一样,你很自在的。你现在利益众生没有般若之体,到外面去就是我执,众生对你好就帮助,对你不好就不帮助甚至生嗔恨,一天到晚烦恼分别,那跟金刚经相应吗?你一点点基础都没有,如果你不是大菩萨再来,你必须要有一个从般若下手的渐修,叫顿悟渐修啊;就是渐修的体。六祖大师还经过十五年呢?马祖大师还三十年的薰习般若不是一天二天啊,还一个祖师闻了般若,二十年的薰习般若,然后利益众生。我们还没有闻到般若,你就想得到受用了吗?你现在在听法,所以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你现在能听的那个心是假的,是非佛法;你听到我所有的言词都是假的,那是在头上转,没有落于心呢!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用心去做。所以还是要老实的去念阿弥陀佛,然后把这个般若落到心里面去,然后你的智慧无住之心已经具足了;无住之心法界无住之体里你就没有我了,无住之相无为之相现前,这个世界如幻如化了,吃饭不知道吃饭,睡觉不知道睡觉。般若之体,不断的薰习变成惯性,随起即用,不可思议的,你的福德无量智慧无量,不可思议之妙体!所以这个般若要去如法受持。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56》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