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相跟如来不相应啊。所以你跟持戒修福的这个体不相应,跟众生心不能相应,跟我们当下不能相应啊。那个如来肯定就犯了毛病。金刚经是直指,它这个修是如来所证之修,如来所证即是我所证,如来证而无证,是故我无证;如来所修无修,是故我无修;无修之修,无证之证,是个当下直指,没有什么次第,直接的,所以皆不可取。我们应该把金刚经背下来,好好的思维一下。
不可取,不可说。不可说是口,不可取是思,叫做不可议不可论,论为说,叫议。不可取是心,心为思,可取叫思。不可思不可议,叫不可思议。什么叫不可思议?无量义。什么叫无量义?它就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量寿佛,无量,就是不可思议。佛跟佛在一块,叫不可思议。不是我们说的不可思议就是不见了,这个是错误的。不要想了,还是可思议;想,还是可思议;想与不想,都是可思议。不可思议是不可议,不可思,不能用自己的心思不可以用口来辩。用心来会,不可思议自现前。因为每个众生本来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是你会如来义,不可思议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呢,不可说不可取,就是不可思不可议。
分别心是什么呢?分别心就是生灭心,生灭心就是无住心,无住心就是释迦牟尼佛,就是十方诸佛,就是毗卢遮那佛,都在这个体里面。有为之相里面有无住之心,他的报身就是圆满的。报身能建立化生度众生,我们这个化身就在他报身里面,报身就在法身里面。所以呢我们有执,就是要度众生。我们没有执着的时候呢,就是众生已经度尽。本来没有众生,生灭无生,生灭的本体是无生的,哪有什么众生可度?但是我们妄执,执指为月。一空全空,一旦空了所有的众生本来就是妄,一解脱全部解脱。
所以菩萨哪有可得呢?众生在行大悲心的时候就是菩萨。证量上不一样,有八地菩萨、七地菩萨……这是他证量上的神通不一样,但是还属于是众生之类,或做大梵天王,菩萨不可能离开三界的。离开了三界就离开了众生,还叫菩萨吗?因为大悲心在三界之中啊离开了众生哪还叫菩萨呢?离开了众生因找不到佛果。离开了诸佛还叫菩萨吗?因为大悲心就是佛身啊。而众生的大悲心就是佛的身。佛身里面必有佛心。佛心在哪里呢?在众生这个大悲体里面。这个菩萨是究竟无所得。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不可能离开这个相,在这个相体了知无住就是诸佛,所以呢,下度众生,大悲心是;上成佛道,无住即是。所以呢,佛已自显,佛已自成,众生已自度,大悲心圆满故。无有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个佛里面光秃秃的,真正的显现在我们当下的体里面,不可思议的这个体。真正你悟到了,在外面找不到佛了,当体即是。那是不可思议,不可取,不可说,我们一取就麻烦了。不可说。释迦牟尼佛把如来这个心意给它解出来。不可取就是我们的心的住,心有住叫取。不可说,我们自己说,对别人说,自己心里想,也叫说,心里有想即住。一念错全部就皆错。
有种烦恼叫寻思烦恼、四不定烦恼。寻思烦恼就是自己在思维、在想,产生一个不定烦恼,不定烦恼就是业未定。就是你在想一件事情,但是还没有决定,你到底是做呢还是不做呢,若你常定不下来,只能靠你临命终时那一刹那去定。如果你不断的思维,今天听这个法这样思维,明天听那个法那样思维,老是有不定在显现,心中没有定解,常常没有一个决定性的抉择,你执着于这个金刚经真实的般若的话,就像我现在跟你讲,你现在不定下来,你的思维里面或者定或者不定,都叫寻思烦恼和不定烦恼。持戒里面有不定罪,就是还没有定下来你到底犯了什么罪。比如你到外面去把一个人杀掉了,但是你内心中是慈悲心呢还是嗔恨心呢
自己有罪还是没罪呢?你心中想到底是犯了还是没犯的这个罪?比如我们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取呢还是不取,你思量的时候一取就定果,无论你得与不得或得与不得都不住,都是罪,你思量里面一旦定下来了你的罪就定了。这是个微妙的体啊,所以一般人不会随意的动这个决定意,他要绞心脑力的把它想通,因为他决定以后就立罪福啊。我们众生往往不知道罪在哪个地方。比如在五戒里面就有这样的思维,喝酒,从相上讲,我想喝这个酒,或者我想你喝这个酒,然后把手伸过去拿这个酒杯子,只要你没有挨上去,罪不定,一挨上去就完了,就定罪。所以我们有些思维在不定的时候,一旦你定下来了,罪福就成立,还在寻思之中,你觉悟了就没有关系。一旦这个罪建立了,你想把它灭掉,很困难,就像人走火入魔一样,一旦走火入魔就麻烦了。比如你不断的做一个小偷,你将来就是一个大偷,因为你那个小罪,时间长了以后就变成大罪。平时没有显现,不断的积累不断的积累,越变越大。因为你一旦定了以后,不可能马上就变了,你还有很长时间的熏习啊。越来越坚固,到后来你想改变它很困难。比如我喜欢吃糖,后来我要断掉很困难,如果你吃白粉就知道,就算你戒掉,你稍微吃一口马上就回复,很快的。定业罪一旦定下来,想改变很困难!就像瓶打破了,很难再把它拼在一起的。所以我们生活中不要轻易地就把这个瓶打破了。我们修行就像一块白布一样,不要随便的在上面搞污迹,一旦有了这个污迹,洗就非常难洗干净,所以我们要把握住自己,不要随意的让自己犯过失。否则这个东西在你心中会产生现量的。你现在隐藏在很深的地方,显现不出来,但是你对这个佛又没有定解,那你这个罪在里面是不断的翻滚的。因为人在恍恍惚惚的这个过程之中,那个东西是提前显现出来的。比如一个乞丐讨饭,他知道某一个人给他饭吃,他一定会到他家里去讨饭吃,因为他的意识里面有那个人有饭吃,如果别人家有饭他就不会到他家去,但是如果别处讨不到他立即就会想到他家。所以人很多的藏在内心中的过失,这种罪啊,在你心中,如果你在恍恍惚惚没有定解的时候那个东西是提前出来的。如果你对法上面有决定的知见,与金刚经般若相应了,你心中生出强大的定解,后来很多的过失不会现前。就像一个太阳一个月亮,要找亮点一定会找太阳的。月亮就是我们的过失,但是太阳太亮了,所以你在这里选择的时候你一定会选择太阳,所以那个过失就很容易销毁。所以我们闻法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对法上面不感兴趣,就等于你这个太阳没有立出来啊。你恍恍惚惚的有错误的知见,有舍和取在,不可取的你变成取的体了,在相上抓,或者在空上打转转。
非法非非法。非法就是心,就不可住;非非法,不能离开法而有另外的无住之体。说法不可住,不可以不住;不可以离开法另外一个非法可得。佛说法不可说不可取,所说法是非法非非法,非法是断见;非非法是有见。非法非非法是一个同体之说,两种解释。所说法是一,非法非非法是二,它是以二相解一义。你不能分开来说,非法放在一边,非非法又是一个体,执有执空,众生就是这样的。人就怕在黑暗之处啊,人在阴暗的地方全是执着,人在光明的地方大家都不执着了。我们要像关公一样,夜里带着刘备的妻子在暗处不生妄想,君妻不欺啊,君子就是君子啊,不会说啊我可以偷偷的去爱她一下不可以吗?他没有这个偷心。但是我们这个偷心不死就很麻烦了。在这边嘴巴上说,啊这个很好;在背后呢,很多那些污垢的东西,很多不清静的东西在内心中爆发出来,有跟空互相有冲突,在菩萨戒里叫亦自欺狂,亦欺狂他人。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55》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