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三界都是因识成就的。阿罗汉都是还有妄识的,到了菩萨那个境界还有习气,七地菩萨还有习气,八地、九地、十地菩萨还有度众生的习气,还有供养的习气,普贤菩萨、等觉菩萨还要回向十方,建立一切智,还有这个习气。到等觉、妙觉菩萨,彻底的成佛了,下至于九法界的众生,全部妄,有识才有九法界,九法界里面才生识,超越了九法界就没有识了,菩萨还有一分识,就是还有一分习气,这个习气就是识。彻底的成佛,习气全断,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我们无始以来习气,知道这是习气就可以了,所以我们要断习。等觉菩萨、妙觉菩萨还在识里面,彻底的超越识就是佛的境界,彻底的不要相信你的识,识就在我们的当下,识能立九法界,九法界不离一识啊,识里面有九法界的众生住在里面,超越九法界就是佛的法界,那个识就转为智。
佛陀的智身是怎么来的?如果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心安住在这个世间,就像释迦牟尼佛他为什么叫智身,成所作故。我们的这个身体叫识身,不叫智身,有识身就有污垢,有智身就没有污垢。所以清静的,他的身体可以不洗澡,可以不穿衣在外面走路都是很庄严的,人家看到都很舒服,不要洗澡他身上永远是香味,因为他是智慧之身啊,他不要吃饭也饿不死。毒药毒不死他,因为他不要动念了,不像我们说要忍啊,他没有的,他是智慧之身,所以他身体百毒不侵,所有的业障在他面前都不起作用,所有的众生在他面前都不起任何伤害,所以叫智慧之身。
成所作智是平等的。如果你有一天成所作智现前,你也是这样子的,所以有人修行啊,他常常无住啊,像虚云老和尚,他常不住啊,身体放香,他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发,他为什么身体还有香味呢?他就是无住心里面得出来的。他无住故,他了知无住故,所以他坐在那里一天两天他也不着急,他无住啊着什么急呢?无住就是佛心啊,当下就安住了,他就坐那如如不动。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他坐在那儿如如不动,他无住啊,无处不是佛心,他觉得东南西北都是一样的,都是无住体啊,就是一个佛性嘛,哪有什么动呢?因为众生动他从动,众生不动他就不动了,他等待因缘,他在等待着一个机缘而已。他本来是无住的,他有什么住呢?佛陀也是无住,他行住坐卧都是无住。达摩大师的不动,坐在那里面壁九年和释迦牟尼佛的行住坐卧,你说有什么区别?他们心心相恋,他们心心相应,所以对他来说,他们坐在那里一点事都没有。他动也好不动也好,没有一点障碍。但是我们说他做了我不做就不对,你一定要像我一样,我一定要像你一样,互相争执。我修行,我在打坐,你要跟我一样打坐,你走路呢,我要跟你一起走路,你拜忏,我要跟你一起拜忏,都是互相争执。但是达摩大师的坐和释迦牟尼佛的动,没有任何障碍。就像虚云老和尚一样,他跟达摩大师在一块,也是很清静的,我是这样想,大概是清静的,但最起码,他一年洗一次澡是真的啊,但是他身上还有香味,人家都亲证,都看到的。为什么你两天不洗澡你身上就会有臭味呢?证明你有住嘛,证明无住之体里面,它一定有这种德出来,肯定是这样的,知道吧。所以我们安住无动的这个觉性要出来。无住,是一切法无住,你意念是不动的,无动即无生,没有生了没有我了,哪有我修我不修呢,哪有愿不愿呢?无愿即有愿,有愿即无愿。是不是,一切都已经相应了。这些人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所以呢,六祖大师也好,虚云老和尚也好,还是我们现在也好,还包括等觉菩萨也好,他只要不是古佛再来,他有一品无明没有破。除非他古佛再来,故意示现。我们要以进入到无住体为根本,获得释迦牟尼佛一样的智身,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光明遍满十方,他也是智慧之身。为什么从西方极乐世界出来的众生与佛无二呢?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光中化无量佛到东方世界、南方、西方世界接引众生呢?他为什么能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他是智慧之身。到西方极乐世界他的色身香味触法都是无住之体,一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在无住体里面,你的法身现前,报身现前,报身现前化身就现前,到他方世界,或现等觉、妙觉,或现共法,示现众生,或示现于佛。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的人他是不可思议的人。你是不是西方极乐世界来的?你身上肯定就有香味。如果你没有香味,那你就是从地狱、饿鬼、畜生那个地方来的。如果你身上都有香味,做什么事情都是无住体,用种种方法引导众生,或做菩萨或做什么。但是你一定菩萨示现的,就是身上脏兮兮的,但是眼睛他是非常透明的。那个乞丐,你看他很可怜吧?有修行的人可以看得出来,他的眼睛没有浑浊,他眼睛透出的是一种光明,可以看得到的。真正的修行人在无住体里面,从西方极乐世界来他示现的是一个乞丐,可是他所讲的话,他所做的事情,他的眼睛印堂上都放光的,他都不是一般的人,而不是说眼睛无光,脸色无光,讲话出来都是愚痴的状态,还吃喝嫖赌杀盗淫妄,更不会做这些事情。所以呢,从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就是现凡夫像,一定透出来都是这种体。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搞错了,不要说我是凡夫这样,某人是佛菩萨再来怎么样怎么样的,这个不是说你想说是就是,这个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不要去猜测,也不要去问。最重要的呢,我们看人人是佛,当然是我们觉性里面可以这样看,因为无住之体,本来众生无住。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智身,一定是来示现凡夫,你要想得到这个身,你必须要无住。所以呢,我们要常常无住,自然有这种体出现。
所以呢,我常常自己观察自己啊,有没有一个真实纯洁的心,有没有一个真实无住的心,有没有一个真实对外面产生信心的体,我讲法有没有疲倦感,有没有讨厌感,有没有不想说感,对众生有没有无住感。就是说我在这个地方有没有说我认为无住的这个体,我应该在大众中,有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在我们现在没有住在实相之前,我们有一个强烈的观照,以文字来观照,然后安住在体里面,不断的把我们习气除掉,我们的习气就是我执、我相,这个习气不断的除掉,就证明你已经有事情干了。这件事情够我们忙碌的了。
所以佛陀的四身叫成所作智,是以无住相而建立。还有一个叫妙观察智,是众生,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都在化土里面,都在我们这个此世界。而平等性智在报身里面,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个差别,没有说功德大,功德小,没有说我好你坏的,这个报身是无相的,无极之身,虚无之体,像虚空,有没有相呢?极乐世界有大地,大地有相吗?大地是法身,虚空叫报身,它是一个方便的言辞。其实极乐世界大地平整,什么叫平整啊?是法身遍一切处叫平整,报身是什么呢?空中楼阁。空就是报身,里面现种种楼阁,是幻境,是报身里面现的,它是无相的,无住的,所以才现这个相。无住才能现相,现相就是无住,无住跟法身相应,现相是跟报身相应,有相而无住,有住而无相。所以此相在无住体里面显现出来,是故有无量的变化,有变化故,是无相,所以无相呢,是平等故,不管现什么相,都是平等的,你不要以为无相就是什么都没有,不是这样的,无相是无住之意。无住能变化故,变化故就是无相。像因果就是无相,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因果,生和灭,生灭就是无相,生灭无生,生灭的本体无住故才无相,才有生灭,如果有住它就不生灭了,你有住那生就是生灭就是灭,生灭怎么会同头呢?比如这个花会败掉,它无住故它才会败,如果有住的话它就不会败永远是这个样子的,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本来就是无住嘛,我想不败就不败吗?法性就是这样的,它是无住体,有不败的话是我们的执着,是我们的妄见,有住就有烦恼执着。如果住是解脱自在的,那我们现在应该是解脱的啊,证明住是不对的。因为无住体是解脱的,我们现在不解脱,证明这个有住的体肯定是错误的,所以生灭有住一定是错,是住在妄境里面,要知道你现在已经在妄境里面,所以我们现在要建立觉,知道这个无住体。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平等性智,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那叫做妙观察智,妙观察智不离平等性智,平等性智不离妙观察智。妙观察智是大悲心利益众生的体,但是呢,利益众生无众生可住,就是报身体,法身体。所以法身、报身是无相的。所以呢,佛陀的法身、报身、化身都是一体的,不离开的。所以呢,西方极乐世界的报身在哪里呢?在平等性智里面,即报身。我们众生呢,在化土里面叫做平等性智。真正的平等性智没有的。心经里不是讲,无智亦无得,哪有智呢?所以法身无智,无智又在哪里呢?又在智里面,离开智又没有一个另外的智可得呢?所以此世界又讲智,智里面是对化身来讲方便立名。但是呢,你不能说释迦牟尼佛的四智不在法身、不在报身、不在化身里面,怎么可能离开法身,离开报身呢?释迦牟尼佛的法报化三身是一体而显现出来的,不离智而入智,他这个智是无相智,没有相的这个智慧,名之为智,后面讲了,所谓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为般若菠萝蜜。在法上面讲,在心经里讲,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就是说,没有智的可得。所以在化身里面才有智的体现,叫四智。在众生讲,叫平等性智,一切平等故,无所作故,它就建立平等性智,就是无所住。无所住的心叫平等性智。后面叫大圆镜智,含在这个众生这里面。大圆镜智在哪里呢?不是另外建立的,就是我们无所作的那个心,无所住的那个心。这个法界无所住,有相而无所住,无所住就是法身,叫大圆镜智。无所住,一切境本不立故,立一切智故。从这里面我们要悟到一个什么东西呢?知道这个智在我们当下,四智现前,所以法身、报身、化身互不对立,互相不会有障碍。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如是,就是如法的布施,是不住于相的,不住于相的功德是非常的大。菩萨戒里讲,不住相布施的福德,你住相布施,啊,他是菩萨,我要供养这个菩萨,他是大和尚,我要供养这个大和尚,这不是有住吗?我要供养佛,我要供养释迦牟尼佛,都是有住之心。以有住的心,供养五百大阿罗汉,不如次第供养僧人。比如我到寺庙里去供养出家人,你不要找某一个人供养,住相布施就犹如畜生无异,就是说,要选择、有住的心,就是愚痴的心,妄心。以妄心做,以妄心来供养佛菩萨,因为你有住啊,供养给佛,有住的心供养佛的功德,和无住的心供养一个凡夫的功德,它差别太大了。释迦牟尼佛过去,大长者以有住之心,我供养佛,佛把他供养的饭倒给狗吃了。佛问阿难尊者,长者供养佛的功德和我供养狗的功德,哪个大?长者在疑心啊,我供养给佛的,佛为什么供养给狗呢?心里不高兴啊,他心里在想又不敢说啊。阿难尊者就答佛啊,他说以我观之,应该是佛供养狗的功德大,因为佛是无住之心,长者是有住之心,有住跟无住的差别太大了。无住的心供养狗的功德,和有住的心供养佛的功德,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别!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还有执着吗?我们还执着于哪个是佛哪个是圣人,应该以无住心行于诸法。在一切处都应该以无住,色声香味触法里面都应该以无住心安立,有住相就麻烦了。所以菩萨戒里面讲,以有住心犹如畜生无异。
我们在讲金刚经的时候,一直是无住体在心里安住,越在这个时候你心中越是如如不动,这种实相会显现出来,一种出家人的这种气质就会生出来了。所以外面的这些俗人讲得话根本就不会住在心里面,他们讲的时候他们生烦恼。有的居士觉得我怎么不理他了,其实我对所有走的人我从不留他,除了极个别的,但是所有人来了,我从来没有一个不欢喜的。我没有说对哪个居士不欢喜,一直都没有过,你来了我跟你讲法,如法的跟你讲,你走了我也不会牵挂。大家往往用俗心来测度常福啊,大家想一想,我们讲阿弥陀佛讲了这么多年,讲金刚经讲了这么长时间,不会随意的去动这个妄心,或者瞋恨心,或者烦恼心,最起码的有一点点相应。所以呢,不要用这个凡夫的心来测度别人。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45》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