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忍辱又三种,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无我故生忍,无法故法忍,我法不住故,无生法忍,就是生灭无生,寂灭现前,叫无生法忍。小乘阿罗汉小乘无生法忍,还有大乘八地菩萨所证无生法忍。你一念无住生忍而行布施,得忍辱波罗蜜,忍辱是对于瞋恨来讲的。你有恨就有忍,忍跟恨是相应的,你一切法不住的时候,你的无生法忍辱是绝对的,成就于忍,小忍都是世俗的办法,世间的忍算什么忍啊?都是虚妄体。如果有这个无生般若,才能通达于无生法忍。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即无生法忍呢?因为念阿弥陀佛即不退转啊,因为阿弥陀佛名号本身同般若的体是相应的。你一念无住而行布施,跟禅定相应,一切禅定都会现前。一切不住,不就是禅定?
如何得说法三昧?观像三昧?坐禅三昧?念佛三昧?禅悦三昧?如何得内波罗蜜?无住布施如何通达六波罗蜜?
我们讲法不住,就得说法三昧,就禅定。如果有住,就不叫三昧了,讲法得说法三昧。现在众生本身是假的,是妄体,妄就是无住体,大家一散开什么都没有了,四大也是这样,我们这个房子也是散开的,都是无住体。我讲话的声音也是无住体,我们现在本身就是无住体,这一切都是无住体,就没有我一个说法的人,没有一个能听法的众生,没有一个说法的这个法,都是无住体。而这个无住就是无生,这个无生是我故身,上已成佛,下众生已经度尽,说法因无住而得说法三昧。观佛像,无住故,就观像三昧。你打坐,无住故,就坐禅三昧。只要你无住,就三昧相应。走路心不住,就经行三昧。你念佛,前后不住,就得念佛三昧。一切都是这样的。你念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名号,你能念所念都空掉了,那个阿弥陀佛就是无住,就是念佛三昧。只要你无住,在念佛三昧里面。多闻无住,也成就多闻三昧。神通三昧,目犍连那叫神通三昧,神通不住故。智慧第一的,智慧无住故,得智慧三昧,因为无住就得三昧,得定才能得到这个体,就得三昧。所以定在一切处。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无住故,就成佛了,无法可得故。眼耳鼻舌身意无住故,你眼耳鼻舌身意就空掉了,叫身定了,你就定下来了。如果你有住,你就有烦恼,你身体就不会得到清静。你眼见色,你有住,就有分别,就有妄见。见一切色不住故,就得色三昧,就得色定,本来无住体跟你无住心相应的那一刹那,色就变成三昧。声音无住故,得声三昧。鼻子闻的香味无住故,得香三昧。嘴吃的咸酸苦辣不住故,得禅悦三昧。身体的接触,摸任何东西,不住故,得身三昧。一切法不住故,得意三昧,都得定。所以呢,我们不住法,应无所住而行布施,能得五波罗蜜。从这个般若来讲,一切法不住就是般若则生实相,无住生心啊,就是佛心啊。所以呢,你一念无住心,这个六度波罗蜜全部相应,这叫内财啊,你的内波罗蜜。
六度波罗蜜如何成为佛身?佛心如何就在六度波罗蜜当中?离开六度波罗蜜没有另外的佛心可得?
第二个,法上的布施。我跟人家讲法,令众生行波罗蜜故。一切众生听法的目的,就是要行六度波罗蜜。行六度波罗蜜一定要以无住布施通达于六波罗蜜。只要你无住布施,六波罗蜜自然现前。因为六波罗蜜,般若为性啊,布施为行啊,五种波罗之实行,五度之实行,全看布施。布施具足了,五度自然具足。我以法来布施,你把这个布施就度一切众生。上已经成佛,下度化一切众生,你可以天天在度众生,这就是给众生的法,这就是给众生的利益。法上布施要令众生解脱,那我跟你讲般若,我跟你讲六度波罗蜜,一切众生都要行六度波罗蜜,才能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呢?六度波罗蜜是法,而无所住是佛。这个佛身跟法报身是一不是二,所以不能离开六度另外有佛身可得,因为六度波罗蜜就是佛的这个身,而佛的心在六度波罗蜜无住清净体,所以,六度波罗蜜它的体就是佛性,它的相就是六度,无住而住,住而无住。所谓无住呢,就是佛;所谓有住呢,就众生,众生就有相。一切众生要成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话,必须要行布施,行布施的意思就要行六度波罗蜜,才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相应,通达般若。所以呢,讲般若经,就告诉我们要无住行六度波罗蜜。
六度为何以布施为首?金刚经中六度中为何单讲布施?舍跟布施最为相应,跟六度最为相应?可否说“能舍是六度的灵魂”?最究竟的舍是什么?
这里为什么专说布施呢?不讲那五度呢?因为布施为首啊,行之首。如果没有布施,五度波罗蜜不可能产生实际的行为。比如你禅定,你一定坐多少天,你没有布施,布施就是你的禅定,你只要无所住布施就是禅定。布施是一个法,是一个实际的行动。跟般若相应,布施立即就会显现出来。比如我们持五戒,也是布施,因为持是舍犯啊。忍辱可以把这个瞋恨心和散乱心舍掉。忍辱、持戒,都是舍去一个相对体。忍辱舍瞋恨,布施舍悭贪。般若舍愚痴,禅定舍散乱,精进舍懈堕,舍跟布施是相应的。所以我们把好的东西把它舍掉,我们什么东西好呢,大家想一想,把你好的东西舍掉,把你贪着的东西舍掉,究竟舍,就是舍去妄念,妄念一舍,诸法皆舍。
可否说大乘舍心、小乘舍身?修小乘要在禅定功夫,修大乘要在发菩提心?心的超越与身的超越如何的不同?
我们从小的方面,有的说我把我的肉割下来舍,舍不掉是吧?其实舍身难舍,舍心好舍啊。大乘菩萨,我们最重要是在心上面相应,心上面相应了,你身体慢慢就淡泊了。小乘教法在身体上面下功夫,大乘佛法在心上面下功夫,心上面首先从般若上面下功夫,如果没有般若的话,你心上面也舍不掉啊。小乘在身体上面,就是说持戒,要把你最好的东西布施掉,舍身啊,舍肉啊要把它舍掉,对我们来说太困难了,但是呢你叫我把我的妄念舍掉,你坐在那个地方,妄念舍掉,你就进入禅定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都跟法相应了,这个东西都变成法了,不舍而自舍了。三界一舍,什么东西都舍掉了。你在里面拿东西舍,很难的。你用一个口袋起来一起舍掉多容易啊,是不是。大乘的菩萨呢,就是一舍全舍,就是舍去妄念,自然获得清静。所以大乘菩萨跟小乘的差别建立在慈悲的体上面,小乘是建立在空性上面,以自为解脱的体里面,所以大乘跟小乘的这个舍法,大乘好修,小乘是非常难修的。为什么呢?大乘以利益众生来舍,比如布施,按照我们平常的观点,布施我要得到一种福报,我们现量上面要修证到八地菩萨很困难的,所以大乘菩萨的修法一念就达到了,最重要的,就是发菩提心很重要。小乘里面不发菩提心都可以成就,只要你禅定功夫就可以达到,但是大乘佛法里面全靠菩提心(大乘修法其实难点在于发菩提心,没有根性一定不能真发,不在于舍;小乘修法难舍能舍身亦能舍,但其实还是以妄在修行,住空性而心难舍之、心不空之)。如果你菩提心不能生起来,你不感兴趣啊。
布施这一念可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只要你无住生清净心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感兴趣,那就没有办法了。所以大乘里面非常强调菩提心,大家紧紧记住,小乘里面全靠自己的禅定功夫,这个要搞懂。有人说,小的不舍还能大舍?一般人都是这样讲,你连一块肉都不敢割下来给别人,你还想说我要成佛,作大菩萨?这句话是有毛病的。大乘教法全靠你发菩提心,小乘里面全靠你的禅定。禅定功夫可以做到,我坐在那里进入禅定的时候,达到无相,你把我的肉割下来没有关系的。但是在大乘的教法就不一样了,大乘的教法不是割肉、割身的问题,它是一种行菩萨道,是一种利他的这种精神,是让你心超越,不是让肉体超越,肉体的超越和心的超越是两回事,这个要搞清楚,知道吧。大家从这个上面好好的思维一下。大乘又是个易行道,又是难信门,知道吧?最重要的,发菩提心很重要。你看无量寿经里面三辈都叫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是大乘的最基础最基础的东西,所以我们对菩提心要彻底的重新的认识一下。最重要的是什么,菩提心!如果你要不修这个菩提心,那你就修小乘禅定功夫。因为你只有两条路走啊,不走小乘就走大乘,是不是?你菩提心又不真实,你小乘也不肯修,那就麻烦了。这个很重要啊!南无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44》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