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42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人相如何顿破? 人相无非是从取舍里面出来的,有取有舍有得有失就变成人相了,这个好我就喜欢,那个不好我就不喜欢了,就叫人相;都是你众生心中的取舍得失对立而已;并不是对方有人相,完全在于你自己的对立及取舍;你取舍的体叫做人相;如果你了知无住,则取舍皆空,人相顿破。佛教中有个三轮体空的说法:不能住有我,不能住能,不能住有众生。有我有人,有取有舍三轮皆不能体空;你观察他全部是无住之体立即空掉,取舍的本体是空的,你就没有取舍了;对方本来就是空的,无住之体不是你要空,是本来空故;对面体性上是个空的,你自己不住了也就空掉了;依不住你自己空掉了,我空、法空、人空,皆已经空,空空相应;实在没有般若可得,没法可得,没人可得,没我可得,一切不可得故,一切空。

  中道者不取二边只取中间是吗?如何三轮体空?如何空掉寿者相?可以使你的身心在现量上周遍法界吗?无住之体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情况下在此世界你可以现量感受到极乐世界的金光闪闪的境界?

  中道思想是没有二边的,也没有中间的;任何东西分成二边,二边空,中间就空了,二边立了,中间就立;般若之法就是中间,等你心空了,不住了,法本来的体相应了,这个时候书也当下没有了,如果叫你有个我执在那个地方,众生也出来了,常福也出来了,四相全部具足了。所以不了人相,就是不了三轮体空故;不了三轮体空的原因,因为妄执;有妄执的原因不了知生灭是无住之体;随着分别有了我见,随着我见有了对立,对立就变成了法见,有了法就有了取和舍,有了取舍,众缘和合;众缘和合了之后,我们在一块的时候,很久的事情你都忘记不了,就变成相续而这种相续叫寿者。寿者见就是计量,我们有件小小的事情吵架,我们来讲道理,这个事情是对的,这个事情是错的,讲半天,就是寿者了。为什么呢?这中间有计量,有计量寿命就出来了,你意识中就产生相续的的这种思考,这种思考叫寿。这种思考,我要辩过你你要辩过我,互相辩论。世间上都是空的体,你要辩什么呢?缘起性空。我们现在坐在一块都是计量里面出来的,如果我们迷了,我们就是过去计量来的过去的因果而来,到现在都是在寿命里面,这个寿命都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所以我们在这里虽然是善的,但是还是没有出离生死。我们住在一块,那你们心中有一个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寿者,所以我们大家都在寿者里面。大家想一想,这个寿者的体是有是无呢?是空的体。比如来讲,走了一个人,再走一个人,最后就空掉了,你身上也不少什么东西啊,但是寿者是一个计量体,是一个现在过去未来的计量体。这个计量本来是空的,你善恶里计量的时候,继续在六道轮回啊。如果你真正的大家一走就空掉了,那你到外面去也没有人了。我们大家在这里坐在一块,是寿者里面出来的,就是计量出来的。如果你真的走空掉了,就是证量到空性了,你出了门以后没有众生,真的没有一个众生。因为没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没有众生,没有寿者见众生就空掉了。众生空了,你到外面去就没有众生了。所以你走在大街上没有一个众生可度。根本没有一个众生,都是你本来的自性,都是你的无住之体,都是你的无住之心,都是你的无住之相,所以清静无住的体都在你的当下。如果你听到这个法以后,你现在懂得这个道理,进入无住之相,你走出门去,然后你在大街上走路的时候,都是无住之体。无住之体就是你的身心,你的身遍法界故,你的心遍法界,所以大家都穿着一条裤子,都在一个光明之下,都在一条裤子里面,我们大家共在一个生灭无住之体,哪个众生不在无住体里面呢?无住体是什么样的呢?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我没有众生没有寿者。所以这里面小之又小,小之又小,小到一根针也插不下去了,就是说你根本没有我了。没有我了,那你现在坐在那里是什么?无住之体。生灭相就是无住体,无住体就是化身就是报身就是法身啊。化身就是我们觉悟的那一念,没有我了彻底的超越这个身体的那个叫化身即觉念,就是你已经佛性出来了。这个身体是无住体它又是什么呢?是报身它又是报身庄严。身体是报身,我们意才是化身,意转为智的时候叫化身,又化身必定来自于报身。报身就是生灭无住之时的无生灭之体,那生灭就是报身。如果有一天你证悟了就知道了。有一天走走走,猛然整个世界平静了,没有一个众生了,这个时候你发现这个世界金光闪闪的,获得一种清静。极乐世界讲什么金子、银子啊,事实上是一个方便而已,事实上就是如幻如化,清静的体,慈悲的体,智慧的体,大愿之体,你本来之德之体,在众生中在这个此娑婆世界所安住着。因为此世界是娑婆世界,所以我们好像是这个样子,如果你换了一个世界,又是一个样子,因为你是佛,随时可化身。

  娑婆世界的相与极乐世界的相有何区别?什么情形下,你的肉身值得供养?

  为什么我还是个肉身呢?在娑婆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呢,你这个娑婆世界的相和极乐世界的相是没有区别的,没有任何的区别。你在此娑婆世界是这个样子的,你到东方世界又是一个样子,你到南方世界又是一个样子,你到西方世界又是一个样子,随时变化,因为这个身体是生灭无住之体,是法性的本身的一个慈悲来救度我的体。我们现的是人现这个相,现在这个无住之体就是现这个相,因为我们从这里面得度的。如果你有一天到天上去,你的尸体掉在这个地方,你成佛了以后,你就会用鲜花供养。你就知道,你这个肉身虽然是生灭的,但是你因为这个身而进入到无生体,这个肉身是值得你去供养的,你可以用鲜花铺盖,这个肉身是无比的珍贵的。为什么呢?它是无住之体啊,不可思议的功德啊。你悟到无住之时,你不看这个肉身。

  我们的无住之相与佛陀的32相80随形好有何关系?何谓看相而识无相?何谓无相之不可思议功德?

  我们老是有一个侥幸,为什么我不能像佛一样变化呢?你不知道佛陀之相是无住之相,无住之体,就是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和我们现前的无住是一个相,不是两个相。释迦牟尼佛的法身就是我们无住的身心,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就是我们生灭的体相,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就是意就是我们的一念觉,他的意是无相的,他的报身还是无相的,他的法身还是无相的,我们老是执着于相干什么呢?他的化身也在我们这个一刹那时间,难道你的觉跟佛的觉不一样吗?你的生灭无住和释迦牟尼佛的生灭无住难道有差别吗?你无住之心的这个法性,这个法身难道和佛陀的法身有区别吗?你一旦悟到这个体,经典上面讲,或显不显,或住不住,或有或无,皆当现前啊。菩萨戒里面讲,我受菩萨戒,礼请十方诸佛,或显不显,或显就是释迦牟尼佛再来,或不显就是我们无住之体啊。我们现在不显的和释迦牟尼佛显的都是一个体。所以我们注重相,不知道无相的功德,注重相反而变成妄见了,看相而识无相才是大智慧者。为什么后面讲,如果只看释迦牟尼佛的观三十二相,而不了解他的无住之体,此相大梵天王也是佛啊。证明能了此相知无住者,那相才是真相。所以三十二相即是无住,这个只是一个显或不显的体,所以你说哪个珍贵?我们现在要悟的是那个心啊。你要了解这个道理的话,你就不会认为说我跟释迦牟尼佛有什么区别。看到释迦牟尼佛那么自在,那些凡夫都发愿要成佛,阿罗汉也发愿要像佛一样,但是他丢不下那个我执,凡夫说,哎呀成佛难,他那么庄严,那么自在,那么清静,凡夫就生退心啊,害怕啊。但是他们的心发出来了啊,我要成佛啊,我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要跟佛一样啊,心已经发出来了,但是他畏惧害怕啊,他说我证不到啊。阿罗汉也在发这个大愿啊,他说我要度众生,我要像佛陀要自利利他,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要利益一切众生,但是他看到佛陀平时的那种自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么多的菩萨跟随,利益众生没有障碍,阿罗汉看到以后觉得众生太多了,好难度,佛好难成,他就住在这个地方不走了,他会生起这样的心出来。

  须菩提问的时候,他的目的就是,众生的菩提心都发出来了,但是他现在又惊恐,怕做不到,所以释迦牟尼佛才讲金刚般若经,讲金刚般若经是干什么呢?就是安慰众生,不要怕不要怕,我皆当令你做佛啊。我皆当令你们做佛,就告诉我们这个无相,就是众生闻到这部经典他不是一佛二佛出世,是无量劫前在佛面前种诸善根。了知无相的道理,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解这个体的话,如来就实知实见了,这个就跟佛心相应合一啊,所以呢这个心是不可思议的。

  这一段就是解众生的迷,反正都是菩萨,大菩萨也好小菩萨也好都叫菩萨。众生有这种迷惑,佛陀已经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这些人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怎么办呢?不了解自己妄体啊,所以才在三界妄的体里面,因为众生不知道妄体无住,他感到成佛很困难。

  为什么金刚经专对发大心者说,这个发大心与修金刚心有何现量关系?你是发大心者吗?你过去世肯定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吗?你对自己一直以来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具足无限的信心吗?

  这部经典并不是对某一个人说的,这部经典是对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说的。就是你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部经典就一定会跟你相应。如果你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就没办法。也就是说为大乘者说,为最上乘者说,也就是对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说。什么样的人能闻这部经典呢?若人持戒修福就能闻到这部经典。如是信者不是一佛二佛出世,是无量劫前在佛前种诸善根,才能够发起这种心出来,可看出闻这部经典的重要性。

  众生的生灭如何与你能没有障碍?如…

《《金刚经》系列开示 4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