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39▪P4

  ..续本文上一页样。你往车上面一坐,往哪边开呢?两边都有头,你不知道往哪边走,开这边头就往这边走,开那边头就往那边走,你坐在那个地方你根本不知道往哪里去。所以我们一坐上这个车子,无明生起来的时候,就跑到那边去了,无生生起来的时候就跑到这边去,你现在当下这一念,看你往哪里生?往哪里跑?这个叫做愚痴。愚痴这个体跟贪嗔这个体是分开来的。贪和瞋两个有共有不共,痴完全是一个无明。无明长惰性啊。如果对于世俗的人来讲啊,无明就是一个堕落的心,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你已经在堕落了。就是这个意思。一旦到痴里面去的那一刹那,你就堕,堕什么呢?堕三界。就是妄心生起来的时候,三界就显现出来了。在三界哪个地方去六道轮回的生死呢?这个里面就造业。造贪嗔痴的生。有那个贪瞋的体出来了,地狱饿鬼的这个根本就出来了。有无明出来,有痴出来,无明出来以后你就自私啊,她自然会自私的,为什么?无明它不了法啊,在一刹那在那里面你的贪嗔一定会出来。首先出来的是贪。比如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你千万不要拿手去救他,你要拿竹篙子去救他,为什么呢?一个人掉到水底下的时候呢,抓到什么是什么,因为救命要紧,所以任何人手给他的时候他就抓得死死的,把你一齐带下去。所以你把竹篙拿给他,你就放下竹篙就可以了。所以痴就生贪心,抓住它,因为救命要紧啊,瞎摸。无明就缘行,它是妄心里面出来的行为,一定是妄识,出来了种种的境界出现。所以呢,十二因缘讲得很清楚,因为痴故,起贪,有贪就有瞋,就有得失,生种种烦恼。然后在里面造种种业,有业障、报障,还有苦障。重者沉者就堕,轻者善者就升,上升下堕。都是因为这个痴,无明。在这里面呢增长无明,贪嗔痴越重的人,他的无明就越重。就像网跟网,就像船跟船,越缠越紧,越缠越紧,所以一般讲的这个贪嗔转化的话,是对于我们众生来讲的。你的贪心转了可以变为清静法身,瞋心转了可以变为报身,是对于我们这些人讲。真正的贪心和瞋心很难度的,像地狱饿鬼,为什么难度呢?瞋恨心生起来的时候,哪晓得什么自度啊,还有度他啊?是不是?在五盖里面可以说,你必须要有善法,你必须要有贪必须要有瞋。但是呢,真正的堕在那个贪嗔痴的体上面,就是说人家打你一锤子,你正在骂别人的时候,骂的体,你能骂人的力,非常的珍贵,但是呢,这个力在冲击别人的这个相啊,会把你迷惑,所以你这个力老是用在这个相上面,不会用在法上面,但是呢这种力本身是非常好的东西,但是你用错了方向。就像说,你有心思跟人家打架,为什么不有心思去学佛呢?你有心思在外面跟人家讲大话啊,跟人家讲是非啊,我看很多的女众啊,跟人家讲是非讲的声音非常的大,她在念佛的时候一点声音都没有。她为什么会这样呢?所以她念佛一点声音都没有,她跟人家打架特别有劲,叫她做善事她一点力量都没有,叫她做恶事她非常有劲。为什么呢?她用在相上面,她这个力用错了方向。所以我讲这个贪嗔痴转,是转这个力,知道吧?这个力有无上的妙用,用在好的地方可以有无量的功德,用在不好的地方有无量的过失。所以呢我们要借助这种力,来把你这个真心给它显落出来。愚蠢者没有什么法可讲,就像畜生一样,给它打一个皈依放了就算了。还有很多的众生你没有必要去跟他讲那么多。外面很多的众生,你跟他讲那么多有什么意义呢?一点力量都没有。

  所以呢,这个降伏妄心,能度我们的贪嗔痴,而贪嗔痴转过来就是法身、报身、化身。我们的智慧就是化身啊,叫智身啊。痴转过来就是无量的化身,而无量的化身就是智身,智慧之身。你现在可以转为智身啊。你现在了解了生灭的体,无住之心,在一切处的话,你的智慧之身就出来了。不会用这个妄心来做事了。

  发大心,依缘生幻,有觉四相不生。我们这个缘起幻有的这个体,我们必须要依缘生,就是说,我们现在生灭的这个体,我们离开生灭,就找不到一个无住之体,必须要依生灭,这个幻有的体,能够觉悟到四相不生,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为有妄见,妄见一生出来的时候呢,叫我相,我相进入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现在我相叫妄见,没有这个我相,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妄见呢?知道自己是妄见就无住,知道无住即无生,是故我现在无生。没有这个生,就没有这个觉,没有觉你就继续灭。所以呢,我们依这个缘生幻有的体,觉悟到四相不生。我们要内心里感受到你这个觉悟的体,就是我们四相。我们现在一刹那就是四相。现在有个我在,叫我相,就是我建立一个妄见,这个身体是我。我现在站在这个地方,我站在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妄。我现在本身就是一个妄。有妄就有我,我见生起,那就有你,好的坏的善的恶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这个对方存在,有众生,有我有人,有这个人对立存在,有善的有恶的,有无记的,有种种的类比,叫分别心,分别心就是这个众生相,众生的这个心,就是大家叫众生,每个人都叫众生。众生是一个体,每个众生都有众生相。并不是说我们大家坐在一块叫众生相,如果大家坐在一块叫众生相,那是错误的,那不就没有无生了,还有众生的体存在吗?我们有我相,这个我见,都是我们心里面的识的活动,知道吗?有这个我见以后呢,我见的这个识,这叫妄,一妄全部妄,这个妄是一个,所有的妄都在我这个识里面,这个识里面呢出现了一个对立的存在,就是人,对方的人,这个人见,人见并不是说有一个独立的人和我存在,是我们心中有一个人存在。所以呢,你是我心中的一个对立,在我意识之中,有一个对立的人存在,其实你心中有一个人见,我心中有一个人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人见,这个人见叫做妄见。也属于是妄,是你独立的一个妄识。有了这个人见就有众生见,分别哪个善恶,你们是善是恶,我们怎么知道呢?但是我有这个妄见。众生见并不是说,大家在一块叫众生,是我心中有众生之念。如果我认为是众生之见,你已经是佛了,能这样讲吗?如果你是佛我是众生,如果真的你是佛他是众生,其实还在众生见。一旦觉悟了,没有众生的。如果你是佛,没有众生的。怎么有资格说你是众生呢?因为我的分别心在,所以呢,你是佛,在我这个地方还是个众生。所以众生是看不到佛的。佛陀在这个地方,有我见的时候,佛在他心里面也是妄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天天吃饭、穿衣、睡觉,那个众生没有度的人呢,在看到释迦牟尼佛相好庄严,佛陀为什么心那么清静呢?三十二相那么具足呢?四大威仪那么健全呢?度无量的众生,他为什么誓成佛道?众生这样念。这个念叫什么?叫众生念。佛陀呢没有的。佛陀不以相,不以色见我,不以音声求我,你认为这个佛是这样的,佛在你心中还是一个众生。所以呢,一众生一妄全妄,就没有佛存在了。知道吗?哪有佛呢?所以呢,一旦你妄了,就是阿弥陀佛在你面前你也不认识。为什么?全是妄见。一旦你觉悟了,你妄见没有了,全部是佛,所以呢,没有一个独立的佛存在。知道吗?所以呢,这种道理大家要用心来会。所以我们往往说,这个泥巴像是佛啊,菩萨像是佛啊,这叫众生之见。立众生像就有人见,寿者见,就有佛可成,有众生可度,都叫众生之见,都叫妄见。就阿罗汉有余涅槃都是妄见,有余还有名相啊,有名相就有识啊,有识就有妄见啊,他无明还没有断啊。有人见就有众生见,有他是佛,他不是佛,有这个众生见,就有分别想。众生见也属于是妄的范围,有了众生见就有等待,就等待我要成佛啊,我什么时候成佛啊,我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啊。这叫寿者,有寿的想法。有的我要一念成佛!我要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一念、三大阿僧祇劫,都是叫念,这个念,在我们心中建立的那个念,叫妄念。所以对众生来讲,你有一个妄念啊,所以佛陀讲你修行啊,要三大阿僧祇劫。所谓的三大阿僧祇劫就是众生之妄啊。如果你妄一除,你不当体即佛吗?所以呢,说成佛快,非常快,因为本来就是佛。说不成佛吧,全是妄见,那你就三大阿僧祇劫。讲西方极乐世界,说远,全是妄见,就很远。如果你要是妄见无生,无住进入无生,那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所以呢,说西方极乐世界很远,其实啊,就在我们当下而已啊。所以我们老是呢,以为要很远的地方到西方极乐世界,那里面建立妄见,叫做寿者见。有识相续的这个东西出来,一妄全妄。你有一念,我说明天往生,都叫寿者见。我有等待的心,都叫寿者见。一点都没有等待,丝毫都不能等待,有等待,一妄全部都是妄啊。你一旦妄了,全部是妄啊,所以呢,这个中间是直心见道场。你的直心就直接见佛啊。如果你有等待的这个心,就等于妄,一妄全部妄,有走错了全部错了,没有什么客气的。在这里面不讲客气的。所以呢,有寿者见,就是计量出来了,回忆一下,就是我们意识中有一个记忆力,这个记忆力就是寿者。把记住了,然后老是在挂念着,牵挂着,就不知道活在当下,老是在记。在计划,有计划叫寿者。只要你生活有计划,就是寿者。你想一想,计划明天,不是寿者是什么?所以人要学会不要计划。计划了,寿者即生。知妄即舍,知道这个妄,妄无生故,无生即是不住,因不住故就无计划。你不能说我这边是无住,那边在计划,那不是自己在骗自己吗?就是学问上面是在无住,但是行为上面还是在计划,那不是没有观照吗?没有观照没有实相现前,那你怎么进入到法性呢?是不是?你怎么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吃饭、穿衣、睡觉啊,内心寂照现前。什么叫度众生啊?你每秒钟都在度众生的时候,就叫无尽众生誓愿度。如果你每秒钟,总认为,现在度众生,明天不度众生,都不叫无边众生誓愿度。所以我们刹那刹那的时间,都在度众生,我们吃饭、穿衣、睡觉都在度众生。为什么呢?自性众生啊,自性众生就是跟外面是一体的。自性众生不障违缘啊,就是外面的违缘的境界,和我们的自性是没有障碍。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色无色,有想无想,它是一体的。你不能说我们的自性三宝跟外面的三宝没有关系。遍圆一切情与非有情种啊,也就是说不管有情的无情的,有色的无色的,有相的无相的,还是器世间看到的看不到的,这里面不可以分别,知道吧?所以菩萨戒里讲,有想与无想,莫作分别想,不要去分别,知道吧。所以呢,我们不要进入到寿者,这个计量里面了。我们往往出现一个什么样的过失呢?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观照,和我们这个文字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差别。我们的行为上面完全是一个妄体,我们的观照上面完全是自己的知见,我们在实相上面呢,也懂得一些东西。也懂得这个道理对,但是行为上面完全是在妄见里面,相违背,就是等待的过程。比如,这个凳子在这个地方,我们明天再坐吧?在明天坐的那一刹那,全是妄见了,你已经在妄的体里面了。第二个,我看的经典是对,但是呢我在那边看的那个经典又不一样,我去学那个去。它的那个当下的体啊,他不知道这种般若的观照在一切处,所以呢,在这边读的是金刚经,在那个地方做的是人天福报,他以那个心来顾这个心,这个心不能相续,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今天修这个法,明天修那个法,修得乱七八糟,不知道一悟全悟,一明全明,一转弯全部是真,他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呢,我们现在众生就有三种分别,就叫做身口意不一,我们的口是经,我们的行为是俗,我们的意念攀缘于法,身口意都分开来了,不能够相合故。我们这样的修行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仔细的观察一下啊。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39》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