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慧,空有不二,中道思想。你不能说,我不要佛,但又不能执著;止中有观,观中有止,它是不可以分开的。就像释迦牟尼佛有32相,80种好;止者,心清净故;观者,32相者;你不能说32相是真是假的呢?此相是化身,化身是了不可得,但是了不可得是什么?就是实相;实相就是了不可得。不可以说,我把这个相去掉,再找个了不可得,就是头上按头。了不可得就是妄,你在动这个妄念的时候,那个是了不可得;如来实相了不可得时,是32相80种好的这个念没有,叫了不可得;没有这个念,哪来的32相80种随形好呢?它是一种福啊,福从哪里出来的,他从止从观里面出来的,有止就有福,有观就有慧;观是32相80种好,止中有观,必定有慧;观中有止,必定有福;止观是一体的,你不可以舍这个取那个,舍那个取这个。如果你舍一个取一个都是错误的。所以32相80种随形好,这是不住自己的妄想而已,妄不生而已。释迦牟尼佛32相80种随形好摆在我的面前,是真的是假的?这无非是我们动妄念而已;妄念不生的时候,你跟他是不二的。你有一天32相现前的时候,就是你的止观不可思议的境界;它是一个化身。佛陀的化身就是报身,报身就是法身;法身就在报身里面,报身就在化身里面;三相一体。所以你不能说这个化是假的,化是假的报身就是假的,报身假则法身假。但也不能执有,否则法报化就变成偏执;法身是无相的,报身是无住的,化身在众生心中。
如何直接契入文字背后的实相?如何与实相相应?而不是与文字相应?舍妄即无我吗?有妄能无我吗?有我能与法相应吗?
这部经典是化佛所说,不能说是文字,难道化身佛不是报身佛吗?难道报身佛不是法身佛吗?文字、观照、实相是一体的,不可以说断灭相;“花”不可以断灭的,断灭的是妄识妄见。说断,嘴巴上说也是方便说,事实上它本来就是了不可得,怎么断呢?断什么呢?妄的就是妄的,怎么断呢?所以说降伏妄心,这个很重要。以名言,观实相。名言是化佛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无非说实相故;这部经典里面有实相故。说什么呢?就是跟实相相应的这个体,什么是跟实相相应呢?就是除妄。妄就是你的观照;因为除妄,无妄可除,实相现前啊;实相现前,全部是实相的体,也就是心经里讲的“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也就是六祖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金刚经里面讲“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后面加上:“众生以为一合相”,众生取对立,跳出来了,以为是讲别人不包括自己在内的;他自己不是到里面去,他认为一合相是山河大地的一合相,其实这是个比喻的说法,你是其中的一个分子而已啊;如来在讲的时候,已经把我们讲在里面了,但是我们众生以为我们在外面看一个东西似的,执指为月,本来是讲你的,你执着指头或以为还有另外一个月亮可求;不是把自己融进去,而是这个一合相的体里面,已经将你放进去了,我们众生以为有一个妄可舍,不知道妄舍之时,就是无我之时。
一切是佛对吗?一念觉的不可思议之处何在?
一切是佛对吗?其实还是一妄念,我对立的时候就不是了。以为我见是佛,我见是个妄的体。一盆花叫一,一个一个的花叫多,多即一一即多,有相与无相哪有差别呢?佛是个多还是个少呢?是一还是异呢
说是一它又多,说多它又是一盆花,哪个是佛哪个不是佛呢?执那个一多又不是,你执那个多一又不是,总是两边执着,众生就是妄执。佛是个什么呢?是个无住之体,不可以用定相来见佛,佛陀是一念是一体的,在无相之中。化身说法是从哪里来呢?你说是在有里面,我们的烦恼痛苦难道是佛吗?不可以用一来决定于佛,不可以用多来决定于佛,不可以用你的妄识来定相。只要你的妄去了以后呢,全体即露,那个就是不可思议之妙法;也就是现前的体,也就是六祖大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体。所以这个一念觉是不可思议的。
刚刚发心的人,还有很多的妄心存在,很难降伏;其实闻到这部金刚经一念就可以去相,你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可不可以呢?因为你有这样的心态,是故佛陀有方便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相名言,这个名言起什么作用呢?方便故令我们摄心故。不然的话,我们发无上成佛的心,无众生可度,无佛可成,空有不二的体当体即显,你就是佛了。但是我们无始以来习气太重,有很多执著;佛陀以种种方便来安立,我们的习气不是一下子能够放弃的。
打坐时如何思维妄能够让真心现前?何谓止观?舍妄后将会是怎么样的状态?打坐如何能进入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刚才讲了,我们在一念觉悟的一刹那,这里的一念其实也是妄心,我们只要存有一念就叫妄心。众生“但尽凡情,别无圣解”;要把自己的妄情断尽不要求有圣解,你妄心断即圣义现前。你坐在这个地方不断的思维这个妄,一切外缘屏掉,什么事情也不做,然后就不断的想,在一切法里不断观察我这个妄,没有诸法,一切法不在我妄里面,我就没有了,这个时候还有你自己啊?这个叫做止观,知道吧;这个止观还是个妄念,这种妄念的方便可以见到我们的真心,真心显露的时候,舍妄很容易。但是你不可能一下子舍妄的,如果一下舍掉,你就证入三昧了。顿时整个世界是空寂的,这个世界非常轻安。那你的行住坐卧完全可以变样,真正悟了金刚经,那你就吃饭、穿衣、睡觉,非常的独立、无私、无事,“断四相,解百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都没有了,一切是非都没有了。此时正所谓“寂照现前”,寂静妙心,照即湛然;这个世界就变成你的光所照射一样,一切法与你心相应故,完全是与心法不二的体相应的一种微妙状态;你不是用识用妄来相应的,完全是用你的心,就是你那个清净体来显现的,没有一个独立妄见存在的时候,外面一切法给你的清净体相应的那个一刹那,整个世界都变样了,从一相三昧来讲,就是你的实相,就是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都是很自在;从一行三昧来讲就是自在体,就是大圆镜智,你心里面如如不动,没有任何妄起的存在,如如不动;自在的体住在你心中。有人住在这边住寂静地,视一切万法犹如墙壁;有人住在那边与一相三昧相应,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都相应。
打坐时如何修金刚经?进入诸佛现前三昧?众生动念何以如来能悉知?妄念断为何即能契入佛性?如何现量获得妄念断刹那契入佛性的体验?
我们修金刚经还是适当找一个空缘,找一个房间,自己在那个地方打坐,把所有的攀缘、妄心断掉;然后因为法已经现前了,山河大地虚空都在我们面前,这些东西可以说已经够多了,能够在这个体里面除妄,然后外面的实相与你的心完全相应,中间无妄故;你那个真正的心就显露出来了。原来这个心就是法身就是报身就是化身;法报化现前的时候,法身就是不可思议的那个体,和你的报身及现前的化身,三体合一之时的一刹那,你可以进入诸佛现前三昧。大家坐在房间里可以观察一下,以这种心态来观察,坐在那里不断的除妄,观察到我的妄里面没有所看到的一切东西;眼耳鼻舌身意一切皆无。我的妄念里有色吗?有声音吗?有香味触法吗?如果有色,我看到的与你看到的是一还是二呢?如果是一,那我看到的应该就是你看到的;如果是二,难道佛陀的法身能分出二吗?如果是二,不是有来有去吗?有来有去还叫如来吗?无来无去证明我的妄念里面肯定是没有色的。同理,也是没有声音,没有香味触法的;那么妄念是什么呢?妄念不是色,如看到房子,房子只有一个,房子不是色;但是我们这么多人心中所看到的房子,有无量个,这个心中所看到的房子一定是妄念;好好的想一想,如果是一,我看到的一定就是你看到的,我看到的一定能够印在你心里面去;因为你是妄啊,为什么诸佛能够会一切众生呢?如来能了知一切众生心是怎么回事?他没有妄啊,你看到的都是如来看到的,如来看到的全是你看到的,他是不二故;这个房子能印一切众生的心。但我们看到这个房子却不了真相。为妄所迷。如来和这个房子绝对是不二的。因不二故,所以这个房子印到我们心中去的时候,就是如来印到我们心里面去。难道如来是二吗?是三吗?我们每个人心里面都有一个房子的概念,如果你成佛的哪一刹那,那我看到的房子就是你看到的房子,你看到的房子就是我看到的房子,为什么呢?众生动念如来悉知。所以如来能映众生心,众生看到的如来都知道,为什么呢?如来与法界是不二的,他是一;一能分多相,多相它是一相,一相多相。说多相是每个众生的妄见,因妄见建立凳子桌子房子等等名相,那都是依我们妄见而显现的名相;当你会到一的时候都是一如来啊;都是一个体。众生心中是多体,在佛陀看来是一体;一体能化无量身,无量身是众生的心在化。当有一天你彻底的妄念没有的时候,化就没有了,就变成一体了,但一体又是众生心中的无量体;那我们得度的体又是什么呢?你不能取断见啊。他不度众生,实际是在度众生的;他的果德上面是不度众生的,他的因地上是度众生的;我们的果德上面成佛了,果上面是没有度众生的体,但因地上面还是在度众生。所以如来以法身现众生心中,如来度无量众生,但还是如来一心;所以众生心就是佛的心,因为众生心有差别故,认为自己的心不是佛心。一旦你断了妄念的一刹那即可契入你的佛性。
所以你不断的思维,一刹那时间可以出来,如果你把我话听懂了,然后你住茅蓬去,你要是闭关,到终南山去住上几年出来,我保证你会见道的,有不可思议境界出来,你到终南山、五台山去住茅蓬,摒除万缘,断一切妄念,你看看后来是什么效…
《《金刚经》系列开示 3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