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慧,空有不二,中道思想。你不能說,我不要佛,但又不能執著;止中有觀,觀中有止,它是不可以分開的。就像釋迦牟尼佛有32相,80種好;止者,心清淨故;觀者,32相者;你不能說32相是真是假的呢?此相是化身,化身是了不可得,但是了不可得是什麼?就是實相;實相就是了不可得。不可以說,我把這個相去掉,再找個了不可得,就是頭上按頭。了不可得就是妄,你在動這個妄念的時候,那個是了不可得;如來實相了不可得時,是32相80種好的這個念沒有,叫了不可得;沒有這個念,哪來的32相80種隨形好呢?它是一種福啊,福從哪裏出來的,他從止從觀裏面出來的,有止就有福,有觀就有慧;觀是32相80種好,止中有觀,必定有慧;觀中有止,必定有福;止觀是一體的,你不可以舍這個取那個,舍那個取這個。如果你舍一個取一個都是錯誤的。所以32相80種隨形好,這是不住自己的妄想而已,妄不生而已。釋迦牟尼佛32相80種隨形好擺在我的面前,是真的是假的?這無非是我們動妄念而已;妄念不生的時候,你跟他是不二的。你有一天32相現前的時候,就是你的止觀不可思議的境界;它是一個化身。佛陀的化身就是報身,報身就是法身;法身就在報身裏面,報身就在化身裏面;叁相一體。所以你不能說這個化是假的,化是假的報身就是假的,報身假則法身假。但也不能執有,否則法報化就變成偏執;法身是無相的,報身是無住的,化身在衆生心中。
如何直接契入文字背後的實相?如何與實相相應?而不是與文字相應?舍妄即無我嗎?有妄能無我嗎?有我能與法相應嗎?
這部經典是化佛所說,不能說是文字,難道化身佛不是報身佛嗎?難道報身佛不是法身佛嗎?文字、觀照、實相是一體的,不可以說斷滅相;“花”不可以斷滅的,斷滅的是妄識妄見。說斷,嘴巴上說也是方便說,事實上它本來就是了不可得,怎麼斷呢?斷什麼呢?妄的就是妄的,怎麼斷呢?所以說降伏妄心,這個很重要。以名言,觀實相。名言是化佛說,說而無說,無說而說,無非說實相故;這部經典裏面有實相故。說什麼呢?就是跟實相相應的這個體,什麼是跟實相相應呢?就是除妄。妄就是你的觀照;因爲除妄,無妄可除,實相現前啊;實相現前,全部是實相的體,也就是心經裏講的“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也就是六祖所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金剛經裏面講“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後面加上:“衆生以爲一合相”,衆生取對立,跳出來了,以爲是講別人不包括自己在內的;他自己不是到裏面去,他認爲一合相是山河大地的一合相,其實這是個比喻的說法,你是其中的一個分子而已啊;如來在講的時候,已經把我們講在裏面了,但是我們衆生以爲我們在外面看一個東西似的,執指爲月,本來是講你的,你執著指頭或以爲還有另外一個月亮可求;不是把自己融進去,而是這個一合相的體裏面,已經將你放進去了,我們衆生以爲有一個妄可舍,不知道妄舍之時,就是無我之時。
一切是佛對嗎?一念覺的不可思議之處何在?
一切是佛對嗎?其實還是一妄念,我對立的時候就不是了。以爲我見是佛,我見是個妄的體。一盆花叫一,一個一個的花叫多,多即一一即多,有相與無相哪有差別呢?佛是個多還是個少呢?是一還是異呢
說是一它又多,說多它又是一盆花,哪個是佛哪個不是佛呢?執那個一多又不是,你執那個多一又不是,總是兩邊執著,衆生就是妄執。佛是個什麼呢?是個無住之體,不可以用定相來見佛,佛陀是一念是一體的,在無相之中。化身說法是從哪裏來呢?你說是在有裏面,我們的煩惱痛苦難道是佛嗎?不可以用一來決定于佛,不可以用多來決定于佛,不可以用你的妄識來定相。只要你的妄去了以後呢,全體即露,那個就是不可思議之妙法;也就是現前的體,也就是六祖大師“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體。所以這個一念覺是不可思議的。
剛剛發心的人,還有很多的妄心存在,很難降伏;其實聞到這部金剛經一念就可以去相,你不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可不可以呢?因爲你有這樣的心態,是故佛陀有方便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一相名言,這個名言起什麼作用呢?方便故令我們攝心故。不然的話,我們發無上成佛的心,無衆生可度,無佛可成,空有不二的體當體即顯,你就是佛了。但是我們無始以來習氣太重,有很多執著;佛陀以種種方便來安立,我們的習氣不是一下子能夠放棄的。
打坐時如何思維妄能夠讓真心現前?何謂止觀?舍妄後將會是怎麼樣的狀態?打坐如何能進入一相叁昧、一行叁昧?
剛才講了,我們在一念覺悟的一刹那,這裏的一念其實也是妄心,我們只要存有一念就叫妄心。衆生“但盡凡情,別無聖解”;要把自己的妄情斷盡不要求有聖解,你妄心斷即聖義現前。你坐在這個地方不斷的思維這個妄,一切外緣屏掉,什麼事情也不做,然後就不斷的想,在一切法裏不斷觀察我這個妄,沒有諸法,一切法不在我妄裏面,我就沒有了,這個時候還有你自己啊?這個叫做止觀,知道吧;這個止觀還是個妄念,這種妄念的方便可以見到我們的真心,真心顯露的時候,舍妄很容易。但是你不可能一下子舍妄的,如果一下舍掉,你就證入叁昧了。頓時整個世界是空寂的,這個世界非常輕安。那你的行住坐臥完全可以變樣,真正悟了金剛經,那你就吃飯、穿衣、睡覺,非常的獨立、無私、無事,“斷四相,解百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都沒有了,一切是非都沒有了。此時正所謂“寂照現前”,寂靜妙心,照即湛然;這個世界就變成你的光所照射一樣,一切法與你心相應故,完全是與心法不二的體相應的一種微妙狀態;你不是用識用妄來相應的,完全是用你的心,就是你那個清淨體來顯現的,沒有一個獨立妄見存在的時候,外面一切法給你的清淨體相應的那個一刹那,整個世界都變樣了,從一相叁昧來講,就是你的實相,就是行住坐臥、吃飯穿衣睡覺都是很自在;從一行叁昧來講就是自在體,就是大圓鏡智,你心裏面如如不動,沒有任何妄起的存在,如如不動;自在的體住在你心中。有人住在這邊住寂靜地,視一切萬法猶如牆壁;有人住在那邊與一相叁昧相應,行住坐臥、吃飯穿衣睡覺都相應。
打坐時如何修金剛經?進入諸佛現前叁昧?衆生動念何以如來能悉知?妄念斷爲何即能契入佛性?如何現量獲得妄念斷刹那契入佛性的體驗?
我們修金剛經還是適當找一個空緣,找一個房間,自己在那個地方打坐,把所有的攀緣、妄心斷掉;然後因爲法已經現前了,山河大地虛空都在我們面前,這些東西可以說已經夠多了,能夠在這個體裏面除妄,然後外面的實相與你的心完全相應,中間無妄故;你那個真正的心就顯露出來了。原來這個心就是法身就是報身就是化身;法報化現前的時候,法身就是不可思議的那個體,和你的報身及現前的化身,叁體合一之時的一刹那,你可以進入諸佛現前叁昧。大家坐在房間裏可以觀察一下,以這種心態來觀察,坐在那裏不斷的除妄,觀察到我的妄裏面沒有所看到的一切東西;眼耳鼻舌身意一切皆無。我的妄念裏有色嗎?有聲音嗎?有香味觸法嗎?如果有色,我看到的與你看到的是一還是二呢?如果是一,那我看到的應該就是你看到的;如果是二,難道佛陀的法身能分出二嗎?如果是二,不是有來有去嗎?有來有去還叫如來嗎?無來無去證明我的妄念裏面肯定是沒有色的。同理,也是沒有聲音,沒有香味觸法的;那麼妄念是什麼呢?妄念不是色,如看到房子,房子只有一個,房子不是色;但是我們這麼多人心中所看到的房子,有無量個,這個心中所看到的房子一定是妄念;好好的想一想,如果是一,我看到的一定就是你看到的,我看到的一定能夠印在你心裏面去;因爲你是妄啊,爲什麼諸佛能夠會一切衆生呢?如來能了知一切衆生心是怎麼回事?他沒有妄啊,你看到的都是如來看到的,如來看到的全是你看到的,他是不二故;這個房子能印一切衆生的心。但我們看到這個房子卻不了真相。爲妄所迷。如來和這個房子絕對是不二的。因不二故,所以這個房子印到我們心中去的時候,就是如來印到我們心裏面去。難道如來是二嗎?是叁嗎?我們每個人心裏面都有一個房子的概念,如果你成佛的哪一刹那,那我看到的房子就是你看到的房子,你看到的房子就是我看到的房子,爲什麼呢?衆生動念如來悉知。所以如來能映衆生心,衆生看到的如來都知道,爲什麼呢?如來與法界是不二的,他是一;一能分多相,多相它是一相,一相多相。說多相是每個衆生的妄見,因妄見建立凳子桌子房子等等名相,那都是依我們妄見而顯現的名相;當你會到一的時候都是一如來啊;都是一個體。衆生心中是多體,在佛陀看來是一體;一體能化無量身,無量身是衆生的心在化。當有一天你徹底的妄念沒有的時候,化就沒有了,就變成一體了,但一體又是衆生心中的無量體;那我們得度的體又是什麼呢?你不能取斷見啊。他不度衆生,實際是在度衆生的;他的果德上面是不度衆生的,他的因地上是度衆生的;我們的果德上面成佛了,果上面是沒有度衆生的體,但因地上面還是在度衆生。所以如來以法身現衆生心中,如來度無量衆生,但還是如來一心;所以衆生心就是佛的心,因爲衆生心有差別故,認爲自己的心不是佛心。一旦你斷了妄念的一刹那即可契入你的佛性。
所以你不斷的思維,一刹那時間可以出來,如果你把我話聽懂了,然後你住茅蓬去,你要是閉關,到終南山去住上幾年出來,我保證你會見道的,有不可思議境界出來,你到終南山、五臺山去住茅蓬,摒除萬緣,斷一切妄念,你看看後來是什麼效…
《《金剛經》系列開示 3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