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舍……,你不能说我通达般若,不要六度了;不可能的,它是要具足的。所以般若为智慧,智者就是制止的意思,止就是定的意思,过去参禅人啊坐在哪个地方,止是俗谛啊,止,定在哪个地方,过去我了参过一段时间的禅,走走走,走到一定的时候面前是一片墙壁,参了一定的时候,念我是谁?走走走到最后面是一片墙壁,怎么闯都闯不过去了,其实我那时候就是没有慧,你知道吧?有了慧就过去了,为什么呢?你只要把对立的我消掉了就可以了,因为那个闯不动的墙壁就是我自己啊。我那个铜墙铁壁啊,只要你自己跟它同体你就过去了,但是我老是跟它闯啊闯啊,闯得头破血流也闯不过去。现在很多的禅合子为什么闯不过去?他那个觉跟那个一念之间不能相应,他没有慧的力量。其实你停下来不闯,然后照住自己等待,等待慧现前。一旦慧出来以后呢,你自己照融化了以后,立即跟墙壁同为一体,你就过去了。所以那个时候,整个虚空就粉碎掉了,你本来面目就现前。现在人没有这个耐心,看到铜墙铁壁闯不过去,然后等待一下,哎呀,等的时间太长了,坐不下去了。为什么坐不下去了呢?并不是他没找到,他是没有耐心,没有耐心照,没有耐心观,他把他自己照住,照就是观的力量。你要把它照住,你自己把自己照住,不跟它犟,等待,一直等一直等,有一天你就过去了,这个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熏习,就像我们讲般若智慧一样。你的六度波罗蜜,你不断的住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体里面,不断的等待,不断的等待,你不断的安住在那个地方,你不要想什么东西,六度自然就具足。慢慢慢慢的你就从六度里面过去了。如果你没有耐心,你动不动血液循环,流动啊,激动啊,好像我得到什么东西了,那种激动的状态,然后产生一种感情,情感上的东西,并不是“降伏其心”,是你的心在躁动。我们闻到般若之后,要有一个强烈的等待。所以呢,真正的闻到金刚经以后啊,让自己彻底的调服了,让自己慢慢静等,让自己彻底的安住在降伏其心里面,并不是没有念头。
比如我做香灯师或者我扫地、烧饭,你就像一个打工的一样,你没有般若智慧的念头在那个地方,那你就麻烦了。般若还要,做事情还要做,般若还要相应。你不断的在做,但是般若还在上面住着,一点都不动,一点都不变,万事不变,叫做“断四相,解百非”,一切是非不现前了。四相没有了,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显现,安住在那里。并不是嘴巴上说一下而已啊,并不是打一个信心给我就可以了,是你事实上你的眼睛你的身心产生一个强大的转变,安住在那个法上面,然后自己非常寂静。过去一个祖师在寺庙里面,他一直安住在般若智慧里面,他在庙里住了二十年,人家问他大殿的佛像是什么样子的,他想不起来,因为他二十年之间没有抬起头来看过,二十年他没有抬头看过那个佛像是什么样子的,问他隔壁是什么人,他住了二十年不知道隔壁住的是什么人,他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的,你想一想?那我们闻到这部经典有什么体呢?我们不断的在打妄想,这边在谈般若,那边在谈妄想,跟般若总是不相应。闻思修,闻到般若,思考般若,修般若,都有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闻到就算了,还要思,思是当下的意思,修就是证量的意思。修就是渐次证,证而无证,无证而证,它一直证到头都是在无为里面,无为不动,但是证量也动。比如你住在空调房里面,你不断的在享受空调,刚刚进来的时候心还没降伏住。再过一段时间,慢慢的凉快一点,再过一段时间,心里又冷起来了,再过一段时间,空调要不要无所谓了,达到你自己自然的状态。你想一想,空调变了吗?它的无为体它并没有变,但是你在变啊。这个变的体叫渐,渐而无渐,空调还是一,你受用的还是一,但是你的身体在变。你的身体先是布施圆满了,不生分别了就是布施;持戒圆满了,把你无始以来的习气给除掉了;忍辱圆满了,忍而无忍,得三法忍了,心忍得心欢喜,我慢心已经没有了,法忍一切圆满,一切是圆的不是方的了,对外面的攻击,是非相已经没有了,到了无生法忍的时候,就是没有我没有法了,达到圆融的境界,没有忍了。再修一段时间,就是精进,一直在住着,你心里面跟佛是无二了,你的功德已经慢慢圆满了,空调也圆满了,你跟它已经圆融一体了,你到最后面你想不到这是空调了。先刚刚进来的时候,一看,哦,空调在吹风。到后面听讲法的时候,你还有空调的这种意识吗?啊,原来空调也没有了,我也没有了!到后面就叫精进。精,就是跟法相应故;进,就是在你心中相续故,叫精进。然后禅定现前,定是佛性现前,外不动相为禅,内不动心为定,禅定现前,禅定是以般若为力。到最后面,全是空调了,这个世界就是空调了,空调现一切法,一切法现空调,空调为根,为本。因为空调故,我们产生种种变化,种种变化的德,都来自于空调。所以空调就是世界,世界就是空调,后来就变成一个空调,什么都没有了,就是一个大圆镜智。所以,六度波罗蜜它一定在心中相续出来,都是因为般若的力量。在渐次上面,渐而无渐,无渐而渐,从我们肉眼上可以看得到的,以肉眼人眼能看得到我们相上的变化,肯定会产生变化。如果不产生变化,这个般若肯定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修,要看到我们的变化。所以,大家感觉到自己有变化没有?这个很重要。如果你觉得没有变化,还是那个样子,那就挺麻烦的,不过心中能回忆一下也好。
般若三义:一个是文字般若,就像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文字般若。我们思维阿弥陀佛名号,叫观照般若。禅宗里讲不立文字,不立文字还是文字,他讲“念佛是谁?”这个就是敲门砖,而这个敲门砖就是文字。还要参个念佛是谁啊,找我本来面目啊,这个就是文字。依文字而立,文字是教啊,教是显理、显体。一切文字的目的,比如说桌子,所谓桌子并非桌子,是名为桌子。我讲的这个字,并不是桌子,我讲的桌子是这个桌子。但是呢,我讲的这个桌子从口上说出来,然后你看到这个桌子,我讲的是这个桌子(指桌子),就是讲实相。我不通过讲的话,大家就不知道了。所以呢,我讲是为了显实相。过去讲不立文字,是叫我们不要执着于这个相。还有一个不立文字,最究竟的不立文字,就是你讲话的那个声音里面,文字里面没有文字。比如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自性涅槃和常住涅槃,在自性涅槃的体里面,本身就具足了空有不二的法,一切法皆清净故,清净本体是一不是二。从无为里面讲,法界的本体是清净的,比如谁在说我对不起我,那你就没有般若智慧。因为般若智慧是怎么观察呢?哪个人说我的时候,那个声音是什么?声音无所住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啊。这个声音无所住,它就是清净的,我一观清净之体,那就是般若相应的。就是此心此体,啊,原来跟实相相应的,这个体就是清净的。如果跟实相不相应,那体就是烦恼的。那为什么这件事情会引起你的烦恼?因为跟实相不相应啊。那为什么跟实相不相应呢?你不知道那个实相啊,你不知道那个实相的体啊,你只看到相啊,你只看到那个骂我的体,你没看到骂我的本体还是清净的。如果你观察得非常迅速,我不是讲要思考吗?思,就是对一切事你都含在那个地方。过去人修行啊,一听这个道理,他有强烈的菩提心生出来,知道烦恼就是清净,生死即是涅槃,生灭就是涅槃的自性,了解这个法界都是生灭的,生灭必有自性的清净在,清净一体平等相,一切差别相就是平等相,平等相就是差别相,差别相不离开平等,平等不离开差别。
菩提心就在平等相上面,生死心就在烦恼相上面,那我菩提心生出来了,我勇猛的菩提心生出来了,我立即抓住菩提心,抓住清净体,随时随地都观察,观察诸法之本体,诸法之实相,诸法之清净,诸法之涅槃。你一天到晚住在那个地方,所以我们四威仪要具足,金刚经不管怎么讲,讲法性,如果你四威仪不具足也很难观得到。为什么呢?你扭着腰,你跳着舞,眼睛东看西看的,你怎么跟般若相应呢?你跟妄想相应,你怎么跟般若相应?四大威仪要具足。过去我在东林寺看到一个人,他闻到般若以后呢,他就静下来了,他就克制自己眼睛不能看七尺之外,耳朵听到的声音不断的观察平等之相,然后看到一切实相平等故。因为他心收起来了,他一直走啊走啊,一直走一直走,忍不住想看,他就拉回来,大家试试看,我过去都做过的,我用一天的时间来试验自己。就是用一天的时间,我什么都不做,因为我在东林寺我是最方便不用做事,除了念佛堂念佛之外,其他都是我的时间,除了看书之外就自己行持。我就发心,从清早起来,我眼睛就垂下来,然后一直克制自己,一直看七尺之内,我一直观察,这样一天下来,哇,那个心非常的清净,真的很清净啊!为什么呢?你眼睛不要到处乱看一定会得到清净的,四大威仪具足。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眼睛是半垂呢?眼睛半闭半睁的。他一个眼睛闭下来,半边眼睛看人,是为了发菩提心,半边还是住在禅定之中,我们比丘四大威仪里面有这一条,眼不看七尺之外,跟人在一块讲话的时候不超过七句,不多讲话,用心办道,哪有一天到晚坐在那里聊天聊半天的?过去真正用功办道的人,不会跟人家聊天。特别是女众坐在一块聊个半天,讲啊讲啊,不知道讲什么东西,不讲心里就难过。你为什么不是守在道上面呢?她守不住。她眼睛不看就特别的难过,看惯了;耳朵不听人家讲话,耳朵就特别难过;鼻子要不闻到香味,鼻子就难过;嘴巴要不讲人家是非,嘴巴就难过;身体要不去唱下歌跳下舞,身体就难过;她这个眼耳鼻舌身意就乱了。这个身体乱,关系到我们的心就乱了。心一乱,般若就不会现前。你心住在妄上面,看到一切相皆是虚妄,你老是住在妄上面,那怎么去修道呢?你想一想。因为你心不住在般若啊,你怎么去修行呢?所以这种修行,说难也难,说易又易。所以我们现在大乘的佛教,老是说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随便的过一过就算了。按照金刚经来讲的话,金刚经完全是把握自己的心。但是我们要显出来,了解第一义谛,我们讲的目的,就是要把它显出来,了解它,然后我们知道怎么去修行。在小乘的有余涅槃上面,能观察到诸法之空相,诸法之清净,其实你也住在实相。其实我平时讲法的时候,我已经把实相已经说出来了,我一直在强调,你现在看到所有的东西,它是清净的。一切法里面有二相,有清净相,有差别相。心上的空与法上的空是两回事。你住在涅槃清净里面,有一个清净体,那叫有清净可得的体,那就是阿罗汉的境界。跟实相相应,才能跟阿罗汉相应。你现在看到的清净体是什么?我现在跟你讲叫闻法,闻到什么呢?闻到本体的清净故。如果你不去观照,闻到也没有多大的用。如果你观察到了,就不可思议。
我在东林寺将般若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入定,如何敲木鱼得定,如何念佛得定?
过去一个人烧香,他把香插下去以后就入定了,他一直观察实相就入定了,结果香倒下来烧到自己的头都不知道。功夫用在日常生活中,他可以把功夫用成这个样子。过去我在东林寺的时候,常常入定,敲木鱼敲到最后自己没有人在敲了,不是我在敲木鱼,功夫成片了。我上殿的时候,我一站在那个地方,念念念自己就空掉了,就入定了。站在那个地方,入定了以后呢,一定就是一上午,然后我没办法,我怕干扰别人啊,我直接要进入那种禅定的状态,我就悄悄的退出来,跑到东边文殊殿那边去,一站就是一上午。我并不是用功夫啊,是一种自然定,就进入到定里面,是真正的定,不是克制的,没有什么克制的体,是自己要入定,因为我平时打坐啊,打坐修习惯了,所以常常可以进入到禅定里面去,那你们有没有这种心态呢?不讲你进入禅定,有没有这种心态?或者敲木鱼啊,或者打法器啊,可以进入到甚深禅定?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念,死死的听住阿弥陀佛,然后念念念念,木鱼一停下来,刷的一下自己进入禅定,整个虚空都变成是我的身体,我找不到了,没有我,跟《妙法莲华经》是相应的,山是我,水是我,山河大地都是我,不可思议的境界。也就是说,要用功用到位的话,常常有这种境界出现,但是我自己并没有说自己故意去行,但是我都在日常生活中。后来我还想得这种境界,你有意去做反而得不到。这个东西是靠平时熏习般若智慧,平时跟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种种相应,种种境界一定会现前。但是不是苛求,越求越得不到,但是你无求反而得得到,这是奇怪的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你要跟般若智慧相应,把般若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
《《金刚经》系列开示 12》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