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法身、报身都在南摩阿弥陀佛名号里面。那么,你这个念南摩阿弥陀佛,一个在你自己念南摩阿弥陀佛你获得这个阿弥陀佛名号,你获得这个定。再者说,经过阿弥陀佛名号的开显、观察,重重无尽的止观。比例来讲:世界平等观,现在、过去、未来一念观。就是现在、过去、未来是一念的寿命,证明你的这个心、十方是平等的,现在、过去、未来是一念的,这一念与佛念是不二的。你能观察到这个念的时候,对一切众生的生命,你就此一念观,你自己的寿命跟佛的寿命是不二了,这叫观;你发现这个世界平等了,这叫观;但是这个观跟佛的心是相应的,他这个止观现前,慧与禅相应,就是跟心相应的,智跟定相应,叫做禅定;智慧就是禅定,定就是我们本来的佛性。十法界皆是一个念头,也就是经典上面讲叫正受,三昧,什么叫三昧呢?正就是说眼不贪色耳不贪声,鼻不贪味;眼看一切色平等,耳听一切声平等,鼻闻一切味平等,叫正受;如果你眼睛看到色有分别,……那不叫正受,叫邪受;是烦恼之受;而正受才是智慧,有人达到这种境界,以眼耳鼻舌身意与外面色声香味触法的体已经不起分别了,其实那就是正受;不分别并不是说我不去见他,在分别中不起分别;那叫正受;也就是说在一切色上面,在一切声音上面,在一切香味触法里面,产生正受;你看看,你是不是正受呢?如果跟正受毫无关系,哪这个般若智慧在你心中没有纳受,没有纳受就等于你没有正思维,没有正修,没有正修,闻到了这个体,但是你没有正受,哪不叫智慧;哪叫识用,意识在用;不是心在用;如果你要是心在用,就变成思考了;
大家想一想用这种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观察到我们到底有没有智慧;我们可以观察到智慧应该怎么用?智慧是没有智慧之体,就是个名字方便众生而已;智慧有体有相,体是什么?是其本来面目,即宇宙法界的真相,相是什么?是我们现在的观照,是在我们心中落实,如果不能真正纳受于心,这个智慧就是假智慧;现在人嘴巴上可以说智慧,但是我们的行为上念头上我们这个心里的落实上面,根本就不叫智慧,所以我们往往把这个名字把懂得了一个东西,和你用心会到的这个东西,没有认识到。如上厕所,这里好臭啊,其实你鼻子根本就没有用,为什么?跟慧不相应啊,《佛说大乘金刚经论》里面讲到金刚经的用,如果你把《佛说大乘金刚经论》看一遍,你就明白了。这是文殊菩萨问佛的,此论讲得很清楚:真正通达般若智慧者,六度具足;如果不具足,比方说:眼睛见色耳朵听声你无分别,就等于布施,分别了就不叫布施,你说般若智慧是否具足?如果你跟分别心相应,耳朵听到的声音在你心中有不满的状态,还叫般若智慧吗?般若智慧的实相是这个样子的吗?般若智慧一定要跟我们现前相应,如果不相应,般若智慧就等于白纸一张了,你就变成废用;所以般若智慧有大用,只有用般若智慧,它目的是断我们烦恼;般若智慧是断烦恼的,你要用啊?他的目的是要断我们烦恼啊,要断疑生信吗?断生死之疑吗,生信是生佛的知见吗,如果你不断疑不断生死,还在烦恼里面,什么叫烦恼呢?眼睛贪色,耳朵贪声,心贪清净……不断的贪不断的贪,无小的贪,分别,强烈的分别,哪跟般若智慧怎么相应呢?般若摆在一边,只是用你的分别意识更有劲而已;有人讲:我读了金刚经后可以成佛了,他不用它,六祖大师闻金刚经后,马上起用;用在哪里呢?就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所以他十五年住在猎人队里面,他都是在用;一定要用,断除他这个……念念之间跟六度是相应的。
何谓六度?直心,你的心直接的跟佛心相应,直心就是六度,直心是道场,道场是六度具足的,如果你的直心跟道场相应,而道场是跟六度相应的,如果你直心跟佛心相应,六度自然具足,六度不具足者,不是直心,是歪心;如果跟般若智慧相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说有没有六度在其中,真正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相应的话,六度具足。什么叫应无所住呢?后面会讲到,讲般若它是有这个意识,我们不要意识里面讲;因为经典是把你后面的很多东西,提前的跟它浓缩在一个题目上面,我这样讲你心里面有一个准备,怎么准备呢?千万不要说我听金刚经,我不要顿除烦恼我就可以成佛了,哪是日本净土真宗讲的话,听了金刚经后,你是六度具足的,菩萨道清净心都是具足的,现在只是简单的给你说一下,金刚经般若之意,他一定会令我们生起六度波罗蜜的体,波罗蜜是到彼岸,什么叫此岸?什么叫彼岸?什么叫此国?什么叫彼国?中间没有般若哪来彼此呢?彼此是心啊?所谓彼者就是…也,所谓此者就是…,只是我们的心而已,所以呢西方极乐世界,
你看:十方国土与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叫十方国土呢?十法界,我们的心在十法界里面住,西方极乐世界在西方,我不舍此世界,然后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没有舍此心,就永远不要到彼国去,因为彼世界就在此世界里面,此世界就在彼世界里面,不舍此世界的心就永远达不到彼世界,我们只要转心就可以了,如果你不转心此世界跟彼世界相隔十万亿佛土,如果你心一转,彼世界就是此世界,一弹指就去了;所以呢此世界跟彼世界并不遥远,所以你看“光明无量,照十方故,无所障碍”这里面光明与十方世界,我们现在在光明之中,大家想一想,那我们现在生的人我相从哪里来呢?就是我的世界,但是彼世界是什么样呢?你看我一直强调阿弥陀佛在一切众生心想之中,建立一切众生差别之相,男女老少、长短高低、生老病死、成住坏空,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里面根本就没有我,所以你想这都是阿弥陀佛,这叫生佛想,叫佛见;就是说你生佛见,你心已经转到彼方去了,这个中间有个般若智慧在里面,这个信就是般若智慧,你相信了就永远没有什么地狱饿鬼畜生,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吗?所谓地狱饿鬼畜生无非是我们的心吗?
一念心与世界的关系,为何说我们吃亏在一念上面?一念断痛苦真能无生?此世界种种无非一念所牵,彼世界种种一念即可往吗?
那我们的心是什么呢?我们的心多大?说大尽虚空遍法界,那是法身处,说小就在我们的一念里边;就是我们现在,那我们心有多大呢?就是一念,大千世界一念摄起,这一念断掉这个世界就不存在了,证明我们的心就在这一念之间,大千世界都在这一念之间,它是平等的;我们这一念断什么北京沙河九江南昌啊,(这些东西呢都在我们一念中摄起的),全部不存在了;这个念有多小呢?你一根针都插不进去;那么说我们心里在这个地方,我们这个心呢就是那一念的识非常的小,这一念小但能造无量业障,心外是什么?我们这一念觉念本来是虚妄的,小到最后面就什么都没有了,但是我们还是有这一念的执著,这一念的执著叫我执,但是这个我执有多大呢?非常非常的小,小到什么呢?小到这一念之外全是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此方国土,彼方国土,彼方国土就在我念的一刹那,我们不能往生,就是因为这一念没有断,这一念一断掉,这个世界马上转为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吃亏就吃亏在这个小小的一念上面。你的哪个识就靠这一念,我们流转三界,在地狱饿鬼畜生不管是哪一道,都是在这个念里边,(都是我们的心念与其完全相应后的事情),过去的已经没有了,未来的看不见,痛苦过去了,过去了痛苦就没有了,你回忆的痛苦,不是痛苦还在哪里,是你有个念念着痛苦而已;你这一念断掉了,痛苦也就没有了;你再大的痛苦,癌症或是什么重病,当这一念没有的时候,你会有什么痛苦呢?你只要有此一念在,你癌症啊、儿子孙子啊,便都显现便都存活了。所以种种痛苦都依此念而存,都依此念而续,一念断痛苦无生,你万分的痛苦不也只此一念吗?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争名夺利、吃喝嫖赌、杀盗淫妄,种种事情无非此一念所牵而已,所以为此一念……这一念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它不过是个了不可得的东西,我们为此一念千辛万苦的再做,在劳累,大家想一想菩萨利用这一念在利益众生、成等正觉,我们利用这一念造种种恶业,这一念在微尘中,以后你到了哪个地方,谁能找得到你啊?在这个大千世界里面找到一念针?就象这根针掉到大海里一样,谁能找得到你呢?我们就象哪个一念,我们的生命就是哪一念,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我们的身体都不属于我们所有,一旦离开我们身体你这一念识到哪里去?谁能找得到?你讲!所以为什么说这一念堕到地狱无有出期呢?所以这一念太小了,所以大家这一念令我们造业,而这一念如果超出去了,就是佛的世界了,人家说心外无法,心内也是没有法的,心内有法心外照样有法,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在心内还是在心外呢?我们心一转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念就到西方极乐世界里头了,故此方国土与彼方国土,此岸与彼岸只是一念之间,这一念是智慧啊,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为什么忍辱能达波罗蜜呢?忍辱是此岸,波罗蜜是彼岸,忍辱到彼岸,忍辱就是彼岸,但是我们忍辱为什么不是彼岸呢?因为没有般若,没有诸法空相,没有应无所住,所以一切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没有般若只是人天福报而已,因为这一念摄取的是“我”,而不是彼世界,因为般若就是彼世界,真正的般若才是彼世界,所以没有般若都是外道,如果你不能够通达般若,一切持戒忍辱精进都不能够成佛,但是有了般若以后,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一切功德都能转为佛法,一切法都能转为佛法,所以般若它是重重无尽的,持戒就是忍辱,忍辱就是精进,精进就是禅定,禅定就是布施,布施就是持戒,这是一套的;如果没有般若,持戒就是持戒,忍辱就是忍辱,精进就是精进,禅定就是禅定,每个人的福田都是不一样的,有了般若则相互通达。没有般若相互就不通,不通三界就现前;如果你通了,六度是一体的,所以呢…
《《金刚经》系列开示 1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