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永嘉禅修班讲记之五·调和身心五事——调五事▪P3

  ..续本文上一页互协调。所以督脉主阳,任脉主阴,背属阳,腹属阴,坐在那里腰酸背痛,是肾气不足,包括背后的这一条脊椎、脖子、头顶等等不舒服,一切都是督脉的问题。如果是胸胀、呼吸不畅等状况,则是任脉的问题。

   会阴这个地方用一个比喻,就象一个锅在那里煮东西,人体肾脏蕴含的精、气、血这些关键点,都聚集在会阴上面,坐好以后下面就开始煮。锅煮开了,气血充盈活跃自然调和,然后就可以输送到全身,所以任督二脉打通的人,整个身心都非常愉悦,不会有病。如果打不通,坐禅时东动一下,西动一下,就像锅里煮东西,把锅东端一下,西端一下,这锅里的东西就煮不好了。所以舌尖顶在这里对任督两脉的连通是很重要的,但不能太用劲,否则就上火,让它刚好对上,就象拇指刚好对上一样。

   第二个附加内容:次当闭眼纔令断外光而已。

   眼睛要闭上,但不能闭的太紧,刚刚合上。根据坐禅经验,昏沉较重的人,眼睛可以睁开一点。散乱心重的要把眼睛闭起来。一般情况是看不见外面的东西,但能感觉外面的光。如果眼睛闭的太紧,感觉会黑乎乎的,眯上一点点,基本看不见前面的事物,心就容易收摄。

   接下来是调息。气息如果不调的话,坐下来很难得定。气,就是呼吸。有四种状况:第一种是风;第二种是喘;第三种是气;第四种是息。风喘气息这四种,前面三种都不算调节,只有第四种息才算调节。

   风是什么?用鼻子呼吸,进出有声音,这是风。前几次大家打坐的时候,出入有没有声音?没有声音就比较好。

   第二个是喘,喘是什么?出入结滞不通。我们跑上坡路,跑的气喘嘘嘘的,那个时候就是停滞。打坐时一口气还没有呼完,气已经接不上,只能停一下,然后再继续呼,这个停滞就是喘,就是不通畅。不管是长是短,中间有停止就不行。要把身体里的气全部呼完,要吸就吸够,进进出出中间不能停止,也不能开始慢慢的呼,等下又快快的呼。

   第三个是气,一般的人坐下来,除非行为举动很粗鲁,他的气也就会粗重一点,气粗如牛吧。性格温和的人,气息比较容易调理。气和息这两者,气是什么?感觉有呼吸,出去进来、出去进来。息是什么?没有声音,不停滞,不粗重。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是息相也。这句话要记住。调息的时候,看着自己的息,开始很粗,然后慢慢感觉这个气快没有了,实际上呼吸还是蛮大的,气还是有的,只是你感觉它没有了,这是我们需要调节的。

   调气有三个方法:一者下着安心。二者宽放身体。三者想气遍毛孔出入,通同无障。

   第一个方法:坐禅调气的时候,心想着丹田,不要着意在鼻端、喉咙,或其他什么地方。 第二个方法:身体不要太紧张,太用劲,就好象有条围巾甩在肩膀上,总感到它会滑下去似的,这样就不好,要让整个身心处于轻松自然的状态。第三个方法是调气。要观想全身毛孔放开,不要想在鼻子出入,气会慢慢的、自然的、微细的得到调节。调气以后,还要调息。调息有一个好方法,不打坐的时候去锻练,最好全身放松去散步,感受自己的呼吸很轻柔,甚至脚步踩在地上,一点声音也没有。身体象云团一样,有一种轻灵的感受,这个对坐上的调息是有很大帮助的。在生活中做种种调息之后,呼吸自然会平稳。如果这个息都没有调节好,一上坐,气喘如牛,那你肯定入不了禅定。

   第五是调心:调心者有三义。一入二住三出。初入有二义。进入禅定、住在禅定、出禅定,这三者的心是不一样的。按坐禅的方法来说,入,是打坐时开始用功了,这个心应该怎么调?住,是正在修这个法的时候应该怎么调?出,是从禅定中出来了,这个心应该怎么调?

   初入的时候有两种:一者调伏乱想不令越逸,二者当令沉浮宽急得所。坐禅开始,先要调伏自己的妄想,告诉自己不能再打妄想了,这是很重要的。有些人把每天的念佛、坐禅当成非完成不可的功课,一坐下来,也不管自己是什么心态,坐两个小时就算了,这样是没有意义的,要时刻警觉这个时间是不能打妄想的。建议大家,一开始不要限定时间,能坐多长,就坐多长。进入禅定的方法学会了以后,坐五分钟不打妄想,就有五分钟的定力。这五分钟你进去以后,安住在那里很舒服,五分钟时间到了,应该出定了,就让自己出来。这样慢慢的锻练,每次坐五分钟,时间足够,就不会受干扰。每次都这样,慢慢的把时间加长,如果一天中有一个小时空闲,就坐一个小时,让时间加长,这个调身调心是特别重要的。

   对治昏沉和散乱,时间长了就难以把握。比如坐一个小时,一开始五分钟觉得还可以,十分钟后昏沉、散乱就控制不了,定力不够嘛。所以先五分钟、两分钟,把握自己不昏沉,不散乱,然后在这个阶段让自己身心进入一个宁静的状态,一旦感受到这个状态给身心带来的愉悦,你就已经尝到了禅定的法喜。只要有一分钟尝到这个法喜,在以后在生活中一对比:昏沉半天,打坐两个小时,还不如打坐两分钟,得一分钟的法喜更好。所以要重视质量,只讲数量是不行的。

   现在总结一下!

   第一是调食。不能一吃完饭就打坐,也不能饿着肚子打坐,一般来说最好是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以后再打坐。不饥不饱是最好的状态。

   第二调睡眠,不能恣意的放纵自己,让自己随意的睡觉。但也不能太节约睡眠,影响精神。

   第三是调身,坐在那里没味道、没意思,枯木寒禅,象死人一个,那是很枯涩的。如果是太滑呢?坐在那里胡思乱想,觉得自己气脉开始打通了,师父说任督二脉是可以打通的,然后就有这个气感,从背部、腰部往上走,就用意识引导它上来,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如果用意识去引导气脉,引到一半突然遇到什么事情,或打个妄想,停在那里就会生病。气脉进入大脑停在那里,可能就得神经病,走火入魔呀! 修行是有方法的,不引导气脉,让他自然顺畅,百分之百不会有事情。

   第四是调息,呼吸太滑了,心就散乱,太涩了,那个气会喘。这些都是不对的。这是调息。

   第五是调心,不浮不沉,不要浮在那里,东想西想,也不要停在那里,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知道。一坐下来,什么都不想,可能几分钟就睡着了。所以要管理自己的心,让它不放任自流在正法之外。

   最后补充几点,坐禅的时候,膝盖要包起来,冬天要包厚一点,夏天也要用毛毯包起来,不能光着腿在那里打坐。头顶上的吊扇最好用一个蚊帐,上面再放一块布,这样不会直接吹到头顶,间接的过滤一下。落地扇也不能直接对着吹,可以让它先吹到墙上。冬天腰的后面一定要包起来不能受寒,否则督脉受影响老了以后很容易驼背。所以腰干不直的人,可能肾脏不太好,因为阳气不足会伤腰,背容易驼掉。

   窗户最好打开,在空调里面打坐不是很好,现在城市这么热,没办法,勉勉强强也可以。但要披上一件长袖衫,膝部要盖好,因为空调的冷气,侵入到骨头里很容易得风湿症,关节炎这些病。以前有个法师,年轻时可以打坐10个小时,现在不到60岁,关节炎特别严重,走路都很痛,受不了。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注意。

   坐完以后,手搓热按摩头部,最好时间多一点,按摩四十下,或者三十二下都可以。然后按摩脸部、手臂、腰背,两个膝盖等等。最后把脚放下来,放在蒲团下面不要马上伸直,搓搓,麻痛的地方再按按脚板,慢慢伸直,慢慢站起来,不能马上站起来就走,因为坐在那里脚是直的,站起来就走,很容易拉伤经络。

   下坐以后,全身放松,不要让气堵在那里。特别是用功的人,念佛、入定的方法一旦专注了,下来以后没有按摩,这个气如果停在脑子里面,可能几天都是昏昏沉沉的。我们坐在那里的气血循环,跟平常是不一样的,平常的行住坐卧都是这种状态,这样的循环。如果一盘腿发麻发酸,气血就在这个地方开始慢了堵住了。坐一小时以后,它已经习惯这种循环了,你一站起来,一伸直,腿马上又痛了,因为它还不习惯你伸直的那个循环。把腿放下来以后,让他正常循环再站起来,至少要走一百步以上。

   有些人晚上打坐完以后马上就睡觉,这个睡觉的质量不一定好。一开始也许没感觉,时间久了那个气会阻止血脉流通,本来坐在那里气脉打通了,身体是健康的,结果因为马上睡觉气停在那里阻止了血脉的流通,把身体搞垮了。所以坐禅不好的人,反而把身体搞的很糟糕,这个千万要注意。

   刚刚下坐以后十五分钟以内不要上厕所,我们刚才说锅在那里煮,刚刚煮完,气还没有散发到全身,刚用功下来,应该先活动活动,走一走恢复自然了,再上厕所。大家可以试试看,坐禅坐的好,尿洒出来一定是清澈不会很浊,因为气血流通了。所以要十五分钟以后,才能上厕所,这个要记住。

   在家居士房事以后,一般来说四小时以内最好不要打坐,或者打坐以后,两小时不要行房事。因为这个期间刚刚打坐下来去行房事,身体的气脉会受影响,这个受伤是很厉害的。佛陀很少教在家居士修禅定,为什么呢,因为在家居士有五欲生活,求人天福报比较多,诸位想发心调节身体,在这两个方面要注意。但在两小时或四小时以后,是属于正常的,也不要害怕。

   好了!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阿弥陀佛!

  

  

《永嘉禅修班讲记之五·调和身心五事——调五事》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