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2▪P4

  ..续本文上一页不真实的,离开相就没有心可得,离开此法没有诸法可得。一本书叫《十不舍》,就是十种不舍法,身不舍,法界不舍,虚空不舍,妻子儿女不舍,一切善不舍,一切恶也不舍,都不舍,舍此法故,没有心,舍心没建立法,法能建立心,因法能悟道啊,以法而建立心,以心来改变法。如果没有法就没有心啊,只有世间法才能集中我们的心,所以世间法没有了,不能离开妻子儿女,不能离开家庭,不能离开寺庙,不能离开做善事,不能离开恶事,不能离开地狱、饿鬼、六道,你离开了这个法界,你就没有心立了,心就立在这个事上面。

  所以呢,我们这个一念的觉性,就立在这个事上面。离开了这个事,就没有心立。所以心是从这个事里出来。但是我们觉悟的那一刹那,对一切法界平等故。但是平等法是在这个相上面。所以我们心在相上面的时候,离开此相哪有心立呢?我们一定要对此相生起信心。所以我们在此世界,不管怎么样做法,跟布施、持戒,与法相应的体。我们要大忍辱,如果跟法相应的一念刹那时间,可以忍辱。忍辱是在一切法里面显现出来。忍辱对于明了的人很简单的事情,有大忍辱有小忍辱,大忍忍于法性,小忍忍于事相。事相上的忍导致于跟法性相应。相上不忍何为大忍呢?在小上面不持戒哪来的大持戒呢?小上不布施,哪来大布施呢?你小小的布施,小布施里面建立大的信心,不可思议的。小上不持戒,大上怎么持根本戒呢?你小上不忍辱,小上不建立忍辱体,怎么在大忍上面建立信心呢?就是一毛端的忍能建立大忍啊。如果这个忍不建立,不可能建立另外的忍。虚妄的忍,不真实的。如果你住在深山老林里面,你一点忍都没有,你骂我我也骂你,如果不愿意布施,一分钱都不愿意施舍给别人。真正的布施是没有情见的布施,有情的布施不是真的布施,跟法相应的那个叫布施,跟法不相应的不叫布施。真正的布施是给跟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跟你有关系的还叫布施吗?你是我的朋友我才布施,你不是我的朋友我不给你布施,布施叫做无缘而布施,没有缘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所以在这个世间很多的地方讲法啊,都要讲缘分,那个不是布施。持戒,没有条件的持戒,不是有好处我就持戒,没有好处我就不持戒了,持戒是顺法顺着佛陀之意,佛陀怎么制,我就怎么持。持戒与法相应故。

  佛陀不在世了,释迦牟尼佛讲法,先是讲小乘法,后来大乘佛教跟净土相应。大乘佛法其实都是精神不灭,菩萨是精神状态,而舍利弗、须菩提这些阿罗汉,那是人的境界。讲大乘佛法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这个导致于我们一个什么好处呢?佛法能长久住世,大乘的佛教才能长住于世,小乘的佛教根本没有办法,为什么印度的佛教不能够长兴于世呢?因为没有大乘的佛教,不能够常住啊,把它灭掉就灭掉了。但是大乘的佛教它精神在,观音菩萨在空中,所以我们求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来,这都是精神世界。所以释迦牟尼佛讲,你不要以为我真的去世了,我在你心想里面,释迦牟尼佛把自己变成是到法界里面去。所以法界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就是法界。所以金刚经里面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就是大乘的思想。如果以色见我,那释迦牟尼佛入灭就没有了,所以小乘的佛教很容易灭掉。大乘的佛教不灭的原因,比如观音菩萨有求必应啊,《观音菩萨普门品》一部经典传承下来,所以传到今天来。如果我们要执着于那个观音菩萨,那就完了。因为观音菩萨走了就走了,就没有了。但是呢,那本书传下来,传到今天,它的精神在,所以菩萨属于是精神法门。

  所以释迦牟尼佛讲法,讲大乘教法就是要流传后世尽未来际,所以大乘佛法是不灭的,小乘佛法一定会灭的。所以释迦牟尼佛讲的一代教法里面,会灭的法是小乘,不会灭的法是大乘,大乘的法是精神,是常住于世的。释迦牟尼佛常住,它永远不会灭的。所以佛法不会灭的,所有的大乘。到中国的大乘佛教,在一本书上面讲,它说末法像法跟正法的差别是对印度讲的,对大乘法里面是没有这样说法。只有印度的小乘教法才有佛法灭亡的现象,有正法时代像法时代和末法时代,这是在释迦牟尼佛原始佛教里说的。但是在大乘佛教里面是永远不会灭的。你想一想,佛和菩萨常住于世,它怎么会灭呢?释迦牟尼佛横遍于十方,怎么会灭呢?所以佛法在大乘佛教里面就不灭了。要灭的释迦牟尼佛当时的原始佛教,在末法时代可能会灭尽的,可能没有了。我们现在这个大乘佛教,永远是正法。如果真正体会了大乘的教法,其实永远是正法。所以在经典上是这样讲的:五百年一正法,五百年一像法,五百年一末法。我们现在是五百年之间,趋于正法。为什么呢?两千五百年,我们是第几个五百年?我们不要把自己认为是在末法时代,其实我们还是安住在正法的体里面。你悟到这个道理,其实就是正法,不要把自己认为是末法。所以呢,大乘的佛教,紧紧记住是不灭的,永远不会灭的。

  阿弥陀佛常在空中说法狮子吼,而令此法久住。《无量寿经》里讲,我以此神力,令此法久住。就是阿弥陀佛久住,阿弥陀佛久住就是金刚经久住,金刚经久住就是华严经久住,就是妙法莲华经久住,因为这些经典是非常通的,是通达的。所以呢,你了解了《无量寿经》,自然会对金刚经有信心,自然跟你的智慧就是一念心是相应的,智慧相应了自然会让金刚经流传于后世。

  忍辱,以小忍而成就大忍。紧紧记住,大忍是法性,小忍是我们的忍相。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精进是对于法上来讲的,精进、禅定、智慧是对法上来讲的,就是对心地来讲的,布施、持戒、忍辱是对身体来讲的。一个人不精进,精进有小精进与大精进,什么叫精进呢?从称法行来讲,精就是般若实相,就是诸法实相,叫一相三昧;什么叫进呢,进就是心,只有心才进,我们心相续叫进,心不相续就不叫进。心能够进入在禅定的体里面,有禅必有定啊,你有禅就遍法界,一相三昧,然后建立一行三昧,就是进。一相三昧与一行三昧相应故,叫做精进,不住相上,不住心上,叫精进,在根本处。一般人在此世界求于善知识,也叫精进;忏悔业障也叫精进;求出离心也叫精进。内心充满了信心,这也叫做精进。你内心中觉得无所谓,叫不精进。你内心中对菩提心没有信心,叫不精进。你内心中很淡然,觉得好淡,过一天算一天,哪还有什么精进可言呢?所以精进与实相相应故。

  所以我们要忏悔业障,要消除我们种种业障。我们有烦恼障、业障、报障。业障就是过去造的业,比如做生意啊、赚钱啊、开车啊,叫业障,这个业障碍了你求菩提心。把这些业全部转过来,我们转不过来,又不能求无上菩提心,又不能对上供诸佛有无上的信心,又不求诸佛给你送来一个善知识,所以我们要求善知识很重要,开显我们的般若智慧。所以你内心中有想求的心,我想开般若智慧这个心,如果你这个心一点都没有,或者以侥幸,就像我出家是父母打我烦恼来出家的,就像一个乞丐无意之中找到一块金子,那个时候我在庙里打坐念佛修行啊,但是没有精进啊,不知道忏悔业障啊,也不知道求善知识啊,也不知道什么叫般若智慧啊,刚刚出家的时候没有这种意识啊。后来一些善知识告诉我,我们要开悟啊,我才想,开悟是什么东西啊?不断在找啊。修行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个东西只能进不能退的。当然每个人出家都不一样,吵架啊,考不上大学啊,病了啊,或者夫妻关系,或者家庭关系,或者是怎么样出家了,可以说大家出家的那个当时都是烦恼之时,不知道怎么出家的。那出家以后呢,隔一段时间觉得很清净,找到这种感觉了,找到一种清净的感觉了,后来知道找善知识了。到后面庙里居室吵架啊,出家人争名夺利啊,赚钱啊,就这样过日子吧,过一天算一天吧,在庙里过起日子起来了。然后求法的念头就没有了,不但不学佛,慢慢就停在那个地方,不肯进步了,那就完了。就像在庙里看庙的,看了一辈子庙,到最后面到哪里去也搞不清楚,对法上面没有进取之心,没有焦急的心,对法上面的思维。所以我们要求善知识。内心中放下自己的我见,跟善知识相应。

  第二个,要忏悔业障。我们有很多的业障,障碍了我们。一个是烦恼障,贪瞋痴慢疑。为什么会有贪心呢,是因为你下过地狱。为什么有瞋心呢,因为你做过饿鬼。你为什么有痴心呢,因为你做过畜生。因为你做过地狱饿鬼畜生啊,所以你一定有贪瞋痴。你不知道你自己有贪瞋痴,在无明之中,你在贪心的时候你还不知道自己在贪,你在恨别人还不知道自己在恨别人,你在痴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在愚痴。所以在贪瞋痴里面迷惑了。所以我们要知道,贪瞋痴就是你无始以来烦恼障。烦恼令我们不能对法生起信心。世间这么多人不学佛的原因,就因为我的贪瞋痴很重,我不去学佛。第二个就是业障,所做的一切事业都属于是你的业障。如果你不能转的话,在此世界我做寺庙也叫业障。业有两种,一个是叫愿业,一个叫流转之业。什么叫大愿之业呢?菩萨见到法身以后,可以转业成为愿业。我们现在是分段生死,是流转之业,你造业障碍你的菩提心,障碍你对法的思维,障碍你求无上道的心。在世间的人,想求菩提心是很难的。可以观察一下,世间的人能随意的发菩提心吗?

  世间的人说忏悔业障,他能够随意的能够忏悔得掉吗?一个常常造业的人,怎么去消这个业呢?说实话只有出家,在社会就要赚钱,要赚钱就没有办法,只能增加你的业障。所以出家为第一道,出家即无事啊,只要你在世间,就有业,你一点办法都没有。讲法,善知识的诱导,法的珍贵处,像金刚经或者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里面有巧妙的方法和手段,令我们圆满,令我们可以忏除业障。你有这个忏除业障的心,你有这个观照,你有这个一行三昧,你就可以解脱。如果你没有一行三昧,没有一行三昧就没有一相三昧,没有一相三昧你就是彻底的凡夫。包括我们信阿弥陀佛,有人讲,我嘴巴上讲信阿弥陀佛,其实我心里面没办法信,山河大地既然是阿弥陀佛的功德,但是我心里面没感受到啊,因为你平时不念阿弥陀佛啊,你心不清净啊,你当然感受不到啊。你天天坐在这个地方拼命打妄想,怎么会感受到当下的清净呢?你当下的清净就得不到啊。一相三昧忘记了,你的一行三昧怎么会现前呢?你想一想,你平时不念阿弥陀佛。如果你平时听了这个法以后,平时多念阿弥陀佛,安住在当下。

  念阿弥陀佛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消除你的妄想,你心清净了,自然法就显现出来。如果你本身心就是狂躁的,你说观察于阿弥陀佛,那怎么可能的事情呢?就像一个人像个机器不停在转,你叫他停下来去观察阿弥陀佛的功德,他哪里有时间呢?他心非常狂躁,像车轮一样,转得不亦乐乎,你叫他去观察阿弥陀佛的功德,那是骗人的。所以世间人要闻般若智慧,到西方极乐世界,一般中品和下品比较多,上品往生的人非常非常的少,你不要以为每个人都能往生到上品,基本上是中品和下品,不能到阿弥陀佛真实处,不了解无量寿无量光,跟阿弥陀佛的法不能相应。就这样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听经不听经无所谓了,金刚经听不听也无所谓了,般若智慧相不相应无所谓了,我就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那只是一个善根而已。但是你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得中品往生,可以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有宫殿随身,但是见不到佛,只有上品才能见佛,上品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上品才是金刚心,上品才是华严经,上品才是妙法莲华经,上品才跟一切实相相应。如果你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就无所谓了。所以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当求上品往生。所以慧律法师讲,他不讲九品往生,我们都是念: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他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上品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家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要称法修行。称法修行一定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相应的,与般若相应的,如法修行。明天我们开讲金刚经,希望大家用心,金刚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有不可思议的威德,不可思议的力量,不可思议的信心。般若智慧是我们的智慧与法界相应的一个真实法,所以大家不要随便的动念头,用心听,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2》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