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经》及《观经四帖疏》要点(下)(释明灯集述)▪P2

  ..续本文上一页陀名号。

  赞供正行:一心赞叹供养阿弥陀佛。

  判定净土法门的「正定业」与「助业」:

  此五正行又分为「正定业」与「助业」二种,也就是前三后一是助业,第四之称名是正定业,大师如是说: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大师又说:自余诸善,悉名杂行。也就是五正行之外的所有修行都名之为「杂行」。杂行是与正行相对而言的,因此约之可说有「五种杂行」,推广之则有无量杂行;无量杂行也叫作「诸善万行」。

  读诵杂行:为往生极乐而读诵净土三经以外的经典。

  观想杂行:为往生极乐而观想极乐净土以外的依正庄严。

  礼拜杂行:为往生极乐而礼拜弥陀以外的诸佛菩萨。

  称名杂行:为往生极乐而称念弥陀以外的诸佛菩萨名号及咒语。

  赞供杂行:为往生极乐而赞叹供养弥陀以外的诸佛菩萨。

  大师说:

  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

  若修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此「往生行相」既有「正杂二行」,便有「二行得失」,其得失有五种,如左:

  「正行五得」:与弥陀亲、近、无间、不用回向、纯。

  「杂行五失」:与弥陀疏、远、有间、必用回向、杂。

  大师于《往生礼赞》言:

  弥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 当知本愿最为强

  又于《般舟赞》言:

  相好弥多八万四 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为余缘光普照 唯觅念佛往生人

  修杂行者难于往生的道理,大师于《法事赞》卷下言:

  极乐无为涅槃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念弥陀专复专」即是「正定业」,亦即大师所说的: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莫要执着自力,要随顺佛愿,乘托佛力。

  详研《观经》内容,并考量其说时因缘,便知《观经》有「从假入真」之「施、开、废」三义,所谓施、开、废即是:

  为实施权(为莲故花)——定散二善

  开权显实(花开莲现)——定散中说念佛

  废权立实(花落莲成)——流通分废定散,立念佛

  「定散」中说念佛之文:

  定善中「第九观」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定善中「第十二观」言:「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散善中「下品上生」言:「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

  又言:「化佛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散善中「下品中生」言:「善知识广赞彼佛光明神力,闻已即生。」

  散善中「下品下生」言:「应称南无阿弥陀佛。」

  〈流通分〉废定散立念佛之文:

  〈流通分〉言:「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又言:「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流通分〉之文,释尊不言「观无量寿佛身」之十三种「定观」,而言「持无量寿佛名」,付瞩「称名念佛」,以此明知释尊之意,目的不在定散二善,而是以定散二善引导圣道门之行人归入净土门,故最后独举《大经》第十八愿所言「乃至十念」之称名念佛(亦即「持无量寿佛名」),是故善导大师解释此文,并作《观经》及一代教法之总结论而言: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亦可知凡《观经》中所说「观想」之利益,亦皆在称名念佛之中,是故善导大师解释「第九观」所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摄取不舍」之益,即是「称名念佛」之益,亦即以「念佛」即是「称名念佛」;除了上面所言「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外,其文尚多,如《观经疏》释「第九真身观」之「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摄取不舍」的经文而言: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义:

  (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二)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三)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

  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此例非一也。

  以上可知:释尊于〈流通分〉所言之「持无量寿佛名」,及善导大师所释之「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文,不只是整部《观经》的结论,也是一代佛法的总结论。故《法事赞》卷上云:「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观念法门》云:敬白一切往生人等:若闻此语,即应声悲雨泪,连劫累劫,粉身碎骨,报谢佛恩。

  

  

《《观经》及《观经四帖疏》要点(下)(释明灯集述)》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