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读懂阿弥陀佛佛心佛愿佛德佛力的伟大(释明灯集述)

  读懂阿弥陀佛佛心佛愿佛德佛力的伟大,就会相信万修万人去

  庐山东林寺祖庭 释明灯集述 (全文6632字)

  修净土宗念佛生净土,若能理解接引佛阿弥陀佛的佛心佛愿佛德佛力有多么伟大,就会断疑生信,强化净土信愿行,早成净业。

  一、佛心

  《观经》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佛心具有大慈悲,不是仅仅度化家亲眷属、同学朋友同事等等有缘之人。对于没有结过上述缘分的众生,在佛心中也视同亲人,平等摄受、施设度化。

  二、佛愿

  1、从四十八大愿,看阿弥陀佛在因地有这样一颗广大无尽慈悲的心,促使他发出超世大愿:第一、国中无三恶道愿。第二、不复更生恶道愿。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你,第四、形色无有有好丑愿。第五、生者皆得宿命愿。,欲令悉真金色、悉识宿命、第六皆得天眼彻视愿。第七、皆得天耳彻听愿。第八皆得知他心念愿。第九皆得神足飞行愿。第十、不起贪计身见愿。第十一、正定必至涅槃愿。第十二、光明遍照十方愿。第十三寿命同佛永久愿。第十四、声闻广多无量愿。第十五、寿命修短随意愿。第十六、国中无不善名愿。第十七、诸佛称名赞叹愿。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国愿。第十九、勤修我皆接引愿。第二十、系念必得往生愿。第二十一、各具三十二相愿。第二十二、菩萨一生补处愿。第二十三、一时普供诸佛愿。第二十四、供具自皆如意愿。第二十五、菩萨演一切智愿。第二十六、菩萨得金刚身愿。第二十七、万物悉皆殊特愿。第二十八、菩萨道树普见愿。第二十九、受经普得智辩愿。第三十、慧辩无有限量愿。第三十一、净国照见十方愿。第三十二、严饰超诸天人愿。第三十四、蒙光触身获益愿。第三十四、皆得法忍总持愿。第三十五、信乐永离女身愿。第三十六、勤修必成佛道愿。第三十七、皈依感动天人愿。第三十八、妙服自然在身愿。第三十九、寿乐同于漏尽愿。第四十、随意见诸佛国愿。第四十一、闻名诸根具足愿。第四十二、悉得清净解脱愿。第四十三、闻名生出尊贵愿。第四十四、修行具足德本愿。第四十五、皆得三昧见佛愿。第四十六、自然得闻妙法愿。第四十七、即得不退转地愿。第四十八、即得诸忍究竟愿。

  2、根本愿望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都说“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可见愿愿都是为了普度众生出轮回、生极乐、不退转乃至成佛果,而他自己的成佛是第二位的。他发愿说: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三、佛的大愿力是强力增上缘

  《无量寿经》第三段偈颂中间,有第十八愿的成就偈颂: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天亲菩萨所造《往生论》是这样阐释此成就偈颂: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这是不虚作住持的教化。阿弥陀佛的愿力来住持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决无空过,因为阿弥陀佛住持一切世间,所以称为阿弥陀佛愿力成就。

  愿力成就,就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闻名俱来我刹,阿弥陀佛这种利益的给予就是以名号而发起的。这四句与《无量寿经》的四句话是相应的:“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论主以“观佛本愿力”来引发大家,知道“其佛本愿力”所在。“观佛本愿力”,让大家通过观察,得知阿弥陀佛的愿力。现在我们念佛,若不知佛的愿力,那念佛就是没有功用,就没有发起利益的方便。

  念佛不知佛的功用,不知佛的光明遍照,不知佛的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炎王光、清净光、欢喜光、智慧光、不断光、难思光、无称光乃至超日月光,不知道这种无量光明的给予与加被,没有力度,念佛无力,不亲近不真实,发不起利益所在,所以很多念佛人不能得利益就说:“我念佛不顶用啊”。因为不知道什么叫佛的愿力,不知道这万德洪名的万德所在,虽然也“遇无空过者”,但是不能自知,不能明白的运用,虽然诸佛冥加亦得利益,但不能知。若是阿弥陀佛不是成佛十劫的加被,我们大家无以听闻阿弥陀佛,无以行持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没有这个因缘,发不起这种因缘。

  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是佛的本愿力的加被。我们无始以来作为众生,念念都是贪嗔痴慢疑,哪曾念过佛,若念过佛我们早已觉悟、早已成佛、早已出六道轮回,早已不在这颠倒妄想梦幻无明黑暗之中了,所以我们念佛也是佛念我们,使我们成佛,引发我们念佛,加被我们念佛,若不然我们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从佛愿力加被而来,是佛恩德回施而来。从妄想心中怎么会生出阿弥陀佛?若认识这种佛的愿力的给予,使我们得遇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的给予,若不如是,我们只能念贪嗔痴慢疑。

  很多人学佛不学习佛法,没有得到佛法的现前利益,但也在佛的光明之中,我们大家无始以来亦在佛的光明之中,但是在无明睡中,虽然佛的光明遍照,就象太阳普照大地,我们还在黑暗中昏睡罢了,无明睡使我们不能得见佛光。我们知道佛力,犹如从梦中醒来,得见太阳的光明是一样的。这是佛的愿力所成就,我们得见光明,要有光明的加被,有佛这种光明给予,方能使我们得见,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亦复如是。

  观佛本愿力,也就是其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在《无量寿经》上说:“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依佛的愿力,我们方能闻名,方能发起往生之欲,没有佛的愿力、没有阿弥陀佛国土,欲往生能生到什么地方?六道轮回。“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阿弥陀佛的愿力使我们闻名。什么愿力?“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没有佛这个愿,佛名我们也闻不到,怎么能念佛?“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佛的愿力使我们往生,使我们生起往生之欲。要知道佛的恩德,不知佛的恩德,念佛无益,真是徒劳之举,只作远因。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是佛的愿力使我们闻名,是佛的愿力使我们生起往生之欲。“皆悉到彼国”,这是佛愿力成就所在。佛的愿力使我们得到皆悉到彼国的本愿力的加被、本愿力的给予。阿弥陀佛成佛十劫以来,与一切众生作依怙,住持教化无量众生,使无量众生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乃至我们今天有因缘学习听闻南无阿弥陀佛这种教化,亦是阿弥陀佛愿力加被成就,若不如是,无有因由发起学佛之因缘,这是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这四句偈子与《无量寿经》原译本(康僧铠译)四句偈子是相应的,它真正地宣化了《无量寿经》的内涵,是开显净土一法心髓所在。《无量寿经》四句偈子,是我们大家学习净土必须要明白的中心教导,若是学习净土法门不深知这四句偈子力量与给予,大家学习净土法门很难得力。“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因为净土一法的确可以依这四句偈子来把它展开。

  善导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二代祖师,远公之后大家称他为光明善导和尚,他讲:“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因为大家不知道净土法门的真益,所以现在人强执于自己的作业,而不信佛的愿力,不信佛的果德,不去依照佛的果德万德的载负而发起虚妄的自我作业,多受虚妄的伤害,这种伤害给大家带来很多对净土法门的误解。

  净土法门是一种法,是为了引发大家,借着佛的愿力成就,借着佛的圆满的加被,迅速得见圆满的心性功用。

  净土法门是一个法门,不是我们要辩个是非的因缘,现在很多人学习佛法,就以妄想情计作真作假,而不随顺佛陀的教诲。不随顺佛教,怎么能发起佛教的法益?众生各个自以为是能成就佛法,那佛法早已不名佛法,叫做众生法。佛教依佛教导来行持,方称佛教。我们这个时代,所谓的末法,就是大家不依佛教的教诲,自以为是发起一些虚假的作业。我们的思想,凡夫的习性秉性,无外乎是贪嗔痴慢疑恶见,若不如是,早已成佛了。

  净土一法“观佛本愿力”与“其佛本愿力”,这八句偈子要反复地去对照,《往生论》的四句偈子是为了解释《无量寿经》那四句偈子,来开显净土一法的根本所依。“观佛本愿力”,也可以用《无量寿经》来解释它,因为经论互解。我们学习论,依经来解释论,依论来学习经典比较方便一些。这“观佛本愿力”是以“闻名欲往生”而发起的“遇无空过者”,它是互解的。

  “其佛本愿力”是通过“观佛本愿力”,方能引发这种利益,因为我们大家很少观佛的愿力,多是观自己念佛怎么样,很少去真正地念佛观佛、念佛观佛的愿力,多是念佛观自己的心,观自己的作业,而不是超越自己作业,不是认识自己的虚妄、打脱自己的虚妄,观佛的愿力因缘比较少一些,观自己的力比较多一些,空过的人不能说当下没有,只是未来远因,当下利益多发不起。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不光在这地方学,下去一定要对它深究,因为佛法该深究处一定要深究。如实信解,就会消除心中的疑虑,发起真实的法益。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依佛的愿力加被,使我们大家得以闻名,使我们大家发起往生之欲。“皆悉到彼国”,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力所显现的真实愿力所在。

  “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是来描述“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能令速满足”,就是“皆悉到彼国”,因为能往生彼国,一切愿咸能满足。满足,得以不退,不退就是“功德大宝海”。这种教化互相启发,互相引导。这是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因为净土一法与其它法门修持是不一样的,仗借佛力的方法就是愿力成就,打…

《读懂阿弥陀佛佛心佛愿佛德佛力的伟大(释明灯集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