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讀懂阿彌陀佛佛心佛願佛德佛力的偉大(釋明燈集述)

  讀懂阿彌陀佛佛心佛願佛德佛力的偉大,就會相信萬修萬人去

  廬山東林寺祖庭 釋明燈集述 (全文6632字)

  修淨土宗念佛生淨土,若能理解接引佛阿彌陀佛的佛心佛願佛德佛力有多麼偉大,就會斷疑生信,強化淨土信願行,早成淨業。

  一、佛心

  《觀經》雲“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衆生。”

  佛心具有大慈悲,不是僅僅度化家親眷屬、同學朋友同事等等有緣之人。對于沒有結過上述緣分的衆生,在佛心中也視同親人,平等攝受、施設度化。

  二、佛願

  1、從四十八大願,看阿彌陀佛在因地有這樣一顆廣大無盡慈悲的心,促使他發出超世大願:第一、國中無叁惡道願。第二、不複更生惡道願。第叁、各得真金色身願你,第四、形色無有有好醜願。第五、生者皆得宿命願。,欲令悉真金色、悉識宿命、第六皆得天眼徹視願。第七、皆得天耳徹聽願。第八皆得知他心念願。第九皆得神足飛行願。第十、不起貪計身見願。第十一、正定必至涅槃願。第十二、光明遍照十方願。第十叁壽命同佛永久願。第十四、聲聞廣多無量願。第十五、壽命修短隨意願。第十六、國中無不善名願。第十七、諸佛稱名贊歎願。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國願。第十九、勤修我皆接引願。第二十、系念必得往生願。第二十一、各具叁十二相願。第二十二、菩薩一生補處願。第二十叁、一時普供諸佛願。第二十四、供具自皆如意願。第二十五、菩薩演一切智願。第二十六、菩薩得金剛身願。第二十七、萬物悉皆殊特願。第二十八、菩薩道樹普見願。第二十九、受經普得智辯願。第叁十、慧辯無有限量願。第叁十一、淨國照見十方願。第叁十二、嚴飾超諸天人願。第叁十四、蒙光觸身獲益願。第叁十四、皆得法忍總持願。第叁十五、信樂永離女身願。第叁十六、勤修必成佛道願。第叁十七、皈依感動天人願。第叁十八、妙服自然在身願。第叁十九、壽樂同于漏盡願。第四十、隨意見諸佛國願。第四十一、聞名諸根具足願。第四十二、悉得清淨解脫願。第四十叁、聞名生出尊貴願。第四十四、修行具足德本願。第四十五、皆得叁昧見佛願。第四十六、自然得聞妙法願。第四十七、即得不退轉地願。第四十八、即得諸忍究竟願。

  2、根本願望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都說“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可見願願都是爲了普度衆生出輪回、生極樂、不退轉乃至成佛果,而他自己的成佛是第二位的。他發願說: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言:“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叁、佛的大願力是強力增上緣

  《無量壽經》第叁段偈頌中間,有第十八願的成就偈頌: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天親菩薩所造《往生論》是這樣闡釋此成就偈頌: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這是不虛作住持的教化。阿彌陀佛的願力來住持一切衆生,讓一切衆生決無空過,因爲阿彌陀佛住持一切世間,所以稱爲阿彌陀佛願力成就。

  願力成就,就是照十方國無所障礙、聞名俱來我刹,阿彌陀佛這種利益的給予就是以名號而發起的。這四句與《無量壽經》的四句話是相應的:“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論主以“觀佛本願力”來引發大家,知道“其佛本願力”所在。“觀佛本願力”,讓大家通過觀察,得知阿彌陀佛的願力。現在我們念佛,若不知佛的願力,那念佛就是沒有功用,就沒有發起利益的方便。

  念佛不知佛的功用,不知佛的光明遍照,不知佛的無量光、無邊光、無礙光、無對光、炎王光、清淨光、歡喜光、智慧光、不斷光、難思光、無稱光乃至超日月光,不知道這種無量光明的給予與加被,沒有力度,念佛無力,不親近不真實,發不起利益所在,所以很多念佛人不能得利益就說:“我念佛不頂用啊”。因爲不知道什麼叫佛的願力,不知道這萬德洪名的萬德所在,雖然也“遇無空過者”,但是不能自知,不能明白的運用,雖然諸佛冥加亦得利益,但不能知。若是阿彌陀佛不是成佛十劫的加被,我們大家無以聽聞阿彌陀佛,無以行持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沒有這個因緣,發不起這種因緣。

  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是佛的本願力的加被。我們無始以來作爲衆生,念念都是貪嗔癡慢疑,哪曾念過佛,若念過佛我們早已覺悟、早已成佛、早已出六道輪回,早已不在這顛倒妄想夢幻無明黑暗之中了,所以我們念佛也是佛念我們,使我們成佛,引發我們念佛,加被我們念佛,若不然我們念的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從哪裏來的?從佛願力加被而來,是佛恩德回施而來。從妄想心中怎麼會生出阿彌陀佛?若認識這種佛的願力的給予,使我們得遇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的給予,若不如是,我們只能念貪嗔癡慢疑。

  很多人學佛不學習佛法,沒有得到佛法的現前利益,但也在佛的光明之中,我們大家無始以來亦在佛的光明之中,但是在無明睡中,雖然佛的光明遍照,就象太陽普照大地,我們還在黑暗中昏睡罷了,無明睡使我們不能得見佛光。我們知道佛力,猶如從夢中醒來,得見太陽的光明是一樣的。這是佛的願力所成就,我們得見光明,要有光明的加被,有佛這種光明給予,方能使我們得見,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亦複如是。

  觀佛本願力,也就是其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在《無量壽經》上說:“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依佛的願力,我們方能聞名,方能發起往生之欲,沒有佛的願力、沒有阿彌陀佛國土,欲往生能生到什麼地方?六道輪回。“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阿彌陀佛的願力使我們聞名。什麼願力?“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沒有佛這個願,佛名我們也聞不到,怎麼能念佛?“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佛的願力使我們往生,使我們生起往生之欲。要知道佛的恩德,不知佛的恩德,念佛無益,真是徒勞之舉,只作遠因。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是佛的願力使我們聞名,是佛的願力使我們生起往生之欲。“皆悉到彼國”,這是佛願力成就所在。佛的願力使我們得到皆悉到彼國的本願力的加被、本願力的給予。阿彌陀佛成佛十劫以來,與一切衆生作依怙,住持教化無量衆生,使無量衆生得以往生極樂世界,乃至我們今天有因緣學習聽聞南無阿彌陀佛這種教化,亦是阿彌陀佛願力加被成就,若不如是,無有因由發起學佛之因緣,這是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這四句偈子與《無量壽經》原譯本(康僧铠譯)四句偈子是相應的,它真正地宣化了《無量壽經》的內涵,是開顯淨土一法心髓所在。《無量壽經》四句偈子,是我們大家學習淨土必須要明白的中心教導,若是學習淨土法門不深知這四句偈子力量與給予,大家學習淨土法門很難得力。“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因爲淨土一法的確可以依這四句偈子來把它展開。

  善導大師是中國淨土宗第二代祖師,遠公之後大家稱他爲光明善導和尚,他講:“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爲增上緣也”。因爲大家不知道淨土法門的真益,所以現在人強執于自己的作業,而不信佛的願力,不信佛的果德,不去依照佛的果德萬德的載負而發起虛妄的自我作業,多受虛妄的傷害,這種傷害給大家帶來很多對淨土法門的誤解。

  淨土法門是一種法,是爲了引發大家,借著佛的願力成就,借著佛的圓滿的加被,迅速得見圓滿的心性功用。

  淨土法門是一個法門,不是我們要辯個是非的因緣,現在很多人學習佛法,就以妄想情計作真作假,而不隨順佛陀的教誨。不隨順佛教,怎麼能發起佛教的法益?衆生各個自以爲是能成就佛法,那佛法早已不名佛法,叫做衆生法。佛教依佛教導來行持,方稱佛教。我們這個時代,所謂的末法,就是大家不依佛教的教誨,自以爲是發起一些虛假的作業。我們的思想,凡夫的習性秉性,無外乎是貪嗔癡慢疑惡見,若不如是,早已成佛了。

  淨土一法“觀佛本願力”與“其佛本願力”,這八句偈子要反複地去對照,《往生論》的四句偈子是爲了解釋《無量壽經》那四句偈子,來開顯淨土一法的根本所依。“觀佛本願力”,也可以用《無量壽經》來解釋它,因爲經論互解。我們學習論,依經來解釋論,依論來學習經典比較方便一些。這“觀佛本願力”是以“聞名欲往生”而發起的“遇無空過者”,它是互解的。

  “其佛本願力”是通過“觀佛本願力”,方能引發這種利益,因爲我們大家很少觀佛的願力,多是觀自己念佛怎麼樣,很少去真正地念佛觀佛、念佛觀佛的願力,多是念佛觀自己的心,觀自己的作業,而不是超越自己作業,不是認識自己的虛妄、打脫自己的虛妄,觀佛的願力因緣比較少一些,觀自己的力比較多一些,空過的人不能說當下沒有,只是未來遠因,當下利益多發不起。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不光在這地方學,下去一定要對它深究,因爲佛法該深究處一定要深究。如實信解,就會消除心中的疑慮,發起真實的法益。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依佛的願力加被,使我們大家得以聞名,使我們大家發起往生之欲。“皆悉到彼國”,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力所顯現的真實願力所在。

  “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是來描述“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能令速滿足”,就是“皆悉到彼國”,因爲能往生彼國,一切願鹹能滿足。滿足,得以不退,不退就是“功德大寶海”。這種教化互相啓發,互相引導。這是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因爲淨土一法與其它法門修持是不一樣的,仗借佛力的方法就是願力成就,打…

《讀懂阿彌陀佛佛心佛願佛德佛力的偉大(釋明燈集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