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精要耳悦前行引导文▪P3

  ..续本文上一页数、喻。一、因,善行稀故,后得人身者极少。二、数,如说地狱有情似大地尘,饿鬼有情如恒河沙,傍生有情如海酒曲,阿修罗数如漂雪霰,天人有情如善逝指甲缝中尘。三、喻,如龟颈遇入木轭孔等。此乃遍知神通妙观所授也。

  丙三、为修佛法之依处:

  如此得人身者虽然极多,彼中值遇妙法,复次深入获得普慧之因则更难、且稀少,此现量所见也。

  丙四、难再获得:

  难得而获此人身,如乞寻得如意珍宝,故未难再获得也。

  丙五、目的:

  彼之不舍珍惜修行,故为诸法方便精华之要义也。

  

  乙二,寿命无常:

  厌离二因,寿命无常法支分为四:丙一、总括外器世间无常;丙二、别法真实无常;丙三、具有福德者无常;丙四、传授目的,

  丙一、总括外器世间无常:

  如获此暇满人身,而不修妙法,虚度人生,则无意义。总如外器坚硬世间之境,当七火一水时,而趣灭坏无常。内情众生变异生老病死等均为无常法则也。

  丙二、别法真实无常:

  颂云:“已生幻躯终有死亡时,人生寿终如陡山瀑流,死亡因缘不离优与劣。”释云:自己获得人生之身,此如幻躯之相,故易消散。如不修持捷径精要,此生终有死亡之时,故永无超出。犹如屠场之中宰杀牲畜。何故如此,人生寿终如陡山瀑流。譬如牵牲畜往屠场宰杀之行步,日、月、年逐渐缩短,而无增添。粗变异无常,细法则无常而散灭。因死缘极多,生缘稀少,并有四百四十四种疾病及八万邪魔。故此生犹如风中酥油灯。死亡因缘犹如妙欲之骗,劣如遇敌。故离优与劣之外无有众生能脱离也。

  丙三、具有福德者亦无常:

  大觉金刚身与声闻阿罗汉等终皆示现涅槃之相,梵天、帝释、转轮王等亦不能从死处解脱。吾补特伽罗更勿须言,如此讲说也。

  丙四、传授目的:

  此如魔鬼曜突然迎面相撞,因此何时命终无定,应即于当下修习三摩地等。如此修行之时,则有能舍离懈怠与拖延之益也。

  

  乙三、业之因果:

  厌离三因,业因果法分六:自性、类别、界限、轻重、果报、目的也。若寿终之后,神识自然消失,则无有恐惧。但并无此事,于种种业因应受种种果报也。

  丙一、自性者:

  因善恶之业而生起苦乐之果报也。如百业经云:“由此种种业,而现种种相。”如此所说也。

  丙二、类别者:

  善与不善二。不善业有十:杀生、不与取、邪淫即身三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即“语四业;贪心、嗔心、邪见即意三业也。善业为彼反面:即放生、布施、净行、言实、调解争端、说话温雅、谨慎言、知足、慈愍、信解因果也。故此同品十学处与六度等为善业,四罪八邪等为恶业也。

  

  

  丙三、界限者:

  离三毒而起利人之心,则业为善,支分为有漏及无漏。由三毒之心而显损他因等为恶也。

  

  

  丙四、轻重者:

  善与不善发心强弱之故,所生善业分上中下三品,恶业分轻、重、中等也。

  

  

  丙五、果报者:

  支分为四果受报:异熟果之故,三恶趣与三善道及解脱。等流果之故,寿短障碍、长寿等与嗔恨者、慈愍者等也。增上果故,地处成熟,如出生于有荆棘及杂草等地也。士用果故,增长业因,无边流转于轮回之中也。

  丙六、目的:

  为临时能知善恶之取舍,并修持二资粮双运,故获得由空悲无别而证悟二身之因也。

  如此莲花生大士云:“生生世世所作痛苦因,罪障怎会现世得安乐。此生寿命仅为少许月,未来世间之时无量故,来生之界不受任何苦,显乐方便宜作舍及取。“《菩提道次第论》亦云:“下士道为信任因果也。”如是所说。

  

  

  

  乙四、轮回过患:

  厌离四因,观轮回过患者分三:丙一、总说痛苦之自性;丙二、六趣支分种种痛苦;丙三、目的。

  丙一、总说痛苦自性:

  彼一切轮回善恶趣之中,如针尖许之境,均无脱离痛苦之受,帝释之财富亦无有景仰之处。何故如此,因一切轮回现象皆处于根本三苦之中。执受一切所行恶因,故暂时与究竟均处于痛苦之境为行苦者。当前所有安乐刹那均成苦恼为变坏苦者。如癞继以疱、疱继以疮,苦上加苦为苦苦者。

  

  

  丙二、六趣支分种种痛苦:

  三恶趣中,初地狱分为热狱与寒狱。

  一、热狱:总说本狱:如处于匠人所烧热铁之地基、炭火、石火及武器雨之中也。特别于灵雪山(西藏大山脉名)二万由旬之下,如塔层层循次安住。此中,等活地狱者:地基布满刀杖,以手执取,转相击刺,尽皆死亡。尔时空中声言:“汝等复活。”由此瞬间,皆得复活,仍如前斗杀也。黑绳狱者:以火焰铁锯而分解之。诸已断截者无间复合,重受诸苦也。众合狱者:热铁臼之中受重击,皆成碎粉之苦。号叫狱者:于一层炽燃热铁室之中。大号叫狱者:二层铁室之中。炎热狱者:一尖铁叉。极炽燃者:于大铁器中,充满熔铜汁,烹煮无数有情,并受三尖铁叉刺通之剧苦。无间狱者:燃炭堆如大山烧灼,即八热狱也。

  二、寒狱:总说本狱及其周围,皆在雪山寒冰之中,此为八:疱疱裂、 逝吒、 婆、虎虎婆,裂为六分者为裂如青莲,裂为八分者,为裂如红莲,裂为三十六分显现白骨者为裂如大红莲也。此十六及其周围近边狱者:烂尸淖、无滩河、烫煨坑、锋刃原与剑叶林等也。孤独狱于门、柱、炉、绳等即十八地狱。

  饿鬼道具外障者:虽见饮食受用之具,但为众多甲士执杖守护,故无自在受用。具内障者:饮充腹之故,则于火炽燃。具择负障者:饮食变为脓血与蛤蟆也。

  傍生:分为大海中住者与所豢养、未豢养二散居者。此等愚蒙并受躯役、互相食啖之苦也。

  阿修罗者:嫉忌斗争。

  天处者:死缘及转生苦恼之处。

  人趣:生老病死之痛苦中也。

  丙三、目的;

  宜于诸轮回起出离心,获得大觉不还要义也:《安息论》云:“始终流连于剧痛苦中,仍然没有解脱哀悲痛。”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论》中亦云:“中士道为厌离轮回故。”

  如上所述,出离心之讲授终。

  

  

  

  甲三、不共同前行:

  不共同前行分为七:乙一、皈依;乙二、发心;乙三、观诵金刚萨垛;乙四、供曼茶;乙五、上师瑜伽;乙六、遮遣修行障碍,吽字修法;乙七、捷径往生破瓦法。

  乙一、皈依:

  于无道与邪道拯救指引正道为皈依。此支分为四:丙一、皈依境;丙二、补特伽罗;丙三、皈依行相;丙四、学处与目的。

  丙一、皈依境:

  颂云:“畏惧恶趣凄切之险处,皈依最胜依处三宝尊,遍空之际如母众有情,祈请三宝大悲哀摄受。”谓:今人畏惧之恶趣险处,如上所说凄切之景象,为拯救之故,宜皈依真实最胜处,外相三宝,内相三根本尊,密相妙胜三身,故皈依也。

  丙二、补特伽罗:

  外相畏惧恶趣,畏惧轮回、畏惧寂乐即三也;内相欲入密乘也;密相为利根,于坐垫之上欲证大觉果位也。

  丙三、皈依行相:

  颂云:“遍空之际如母众有情,祈请三宝大悲哀摄受”此如上思惟相似,外相为未来获得善道、阿罗汉、佛位之时也。内相为信念不退之故,获得双运金刚持之时也。密相为即生或坐垫之上获得无上大觉果位之时也。

  此如大乘传授,为充满遍空之际,众有情父母之故,而愿获得菩提也。观想自身之前莲垫上,体性为根本上师,其相为乌金莲花生大士。于其周围十方诸佛菩萨眷属等围绕。己右为今生之父,左为母,前为怨敌与魔障二者为首,三界六趣一切有情众生围绕。祈请大悲三宝不舍哀愍摄受故,而起胜解之信心。次其皈依境放射无量虹光,照触自他一切有情,获得清净刹土。最后皈依境化光融人于己,而作回向也。

  

  

  丙四、学处与目的:

  外相为《涅槃经》所讲三所断:不复敬礼世间诸神,不复损恼有情,不与外道为侣共住。上师窍诀之中传授为三所修:宜恭敬佛宝身像碎片,仅有一宇,红黄色形。《摄事分论》中谓三同分:外相依止上师,修持诸法,戴持红黄色衣也。内相诵咒与定期上供。密相修习见修行三。

  暂时获得无量福德,究竟成佛也。

  

  

  

  乙二、发心:

  无上胜宝金刚大乘,为即生成佛捷径精华,诸法基地。爱他(充满虚空有情父母),忆念其恩德而胜己,故修习菩提心。此如颂言:“发心宜为他利故,愿得清净圆满刹。”如是缘故而证义。世俗愿、行二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即从今日随行作依止。此证则分为五:丙一、境;丙二、补特伽罗;丙三、仪轨;丙四、目的;丙五、功德。

  丙一、境:

  外相应具大悲而发菩提心者。内相具三智慧与证悟无我之见者。密相证悟原始智慧者也。

  丙二、补特伽罗:

  外相拯救下道。内相于此之上稍入戏论。密相向往极密法也。

  丙三、仪轨:

  外相前正结三要。前行积资七支供。正行为三所言:一、愿菩提心。二、行菩提心。三、二种共同依止也。结修自他欢喜。学处为愿四无量心,行六度。

  

  

  丙四、目的:

  弥勒菩萨曰:“遮断恶趣道,指引善妙道。”及颂言:“智慧不住轮,慈悲勿住涅。”如是所说。

  

  

  丙五、功德:

  颂言:“发心之福德,若有形色者,充满虚空界,犹当超过之。“此皈依为基地故发心。《菩提道次第论》亦云:“上士道为大乘菩提心等传授。”如是所说也。

  

  

  

  乙三、观诵金刚萨垛:

  清净业障,观诵金刚萨垛法分四:丙一、所净;丙二能净;丙三、正修持诵;丙四、目的与功德,

  丙一、所净:

  无论谁从无始以来迄至于今,所造之三毒烦恼及三门罪障、能所取及所知障等也。

  

《金刚精要耳悦前行引导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