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诵完每卷,分别唱赞回向发愿。
七卷《法华经》的赞文,分别如下:
◎第一卷赞:
世尊现瑞,弥勒疑详。文殊为众广宣扬,古佛放毫光。三请法王,为演妙莲香。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三称)
◎第二卷赞:
如来喻说,三界为家。火宅门外布三车,诸子竞纷华。长者欣夸,受记果无差。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三称)
◎第三卷赞:
三根普润,弟子蒙恩,化城虚设莫为真。再观智胜因,十六王孙,八面证金身。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三称)
◎第四卷赞:
五百弟子,记证金仙。多宝佛塔涌其前,乐说起根源。为法求贤,听演妙莲诠。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三称)
◎第五卷赞:
曼殊起告,拥护真诠。坚持四法得安然,地涌众多千。阿逸重宣,寿量广无边。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三称)
◎第六卷赞:
弥勒启问,较量经因。六根清净见天真。不轻礼常存。为法燃身,供养净明尊。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三称)
◎第七卷赞:
妙音、观音,救苦寻声。净藏、净眼转邪心。普贤行愿深。四法常钦,万古永为箴。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三称)
在上述每诵完一卷《法华经》,念完每卷的赞文之后,应该做一个简短的回向发愿,这可以根据个人修法华七的本愿而发,也可以作这样的回向:
愿我此生,速开智慧,证菩提道,救度众生。不求余果(或者“往生净土”)。
回向完毕,可以休息片刻,或坐禅一支香,再接着诵经也可以。如果不太习惯坐禅的人,就随便摄心敛念,观照实相即可。但不能整天一次都不坐,可以少坐几次,在不坐的时候可以用“拜经”来代替。“拜经仪式”自行检索,此不多叙。
但就诵经而言,如果不能诵完整部《法华经》的,也可以单独只诵其中的一卷,或者一品二品都行。关于诵经的方法,智者大师有详细而明确的教诲:
一心正念诵《法华经》。但诵有二种人:一具足诵,二不具足诵。具足诵者,行者先已诵《妙经》一部通利,令入道场,可从第一而诵一品二品,或至一卷,行道欲竟,即止诵经。如前称诸佛菩萨名,三自归依竟,还本坐处。若意犹未欲坐禅,更端坐诵经,亦得多少随心斟酌。但四时坐禅,不得全废,事须久坐。若人本不习坐,但欲诵经忏悔,当于行坐之中久诵经疲极可暂敛念,消息竟便即诵经。亦不乖行法,故云不入三昧,但诵持故见上妙色。
二不具足诵者,所谓行者本未曾诵《法华经》,今为行三昧故,当诵〈安乐行〉一品,极令通利,若旋绕时,诵此品若一遍,二三遍,随意多少。若兼诵《法华》余品亦得。但不得诵余经典籍。
夫诵经之法,当使文句分明,音声辨了,不宽不急。系缘经中文句,如对文不异,不得谬误。当次静心,了音声性如空谷响。虽不得音声,而心历历,照诸句义,言词辨了。运此法音,充满法界,供养三宝,普施众生,令入大乘一实境界。37
这里指出了两种读诵经文的方式,具足诵就是指能够诵完整部《法华经》而言,不具足诵则是指选择其中的一卷或者一品来诵,一般是以诵《法华经·安乐行品》而言。但也不是死板的,可以多诵几品也无妨。总之,读诵时的表现和心态才是最关键的。表现就是要“文句分明,音声辨了,不宽不急”。而心态却要宁静明亮,即所谓的:音如空谷回声,无有自性可得;正于无所得时,而能了了分明;无自性空充满十方法界,所有一切皆入一乘实相。
其次,关于正修时打坐的方法。
行者可以利用诵经的空暇,来进行坐禅。如智者大师〈实相正观方法〉中所说:
行者行道诵经竟,当就坐处,入绳床中,齐整衣服,端身正坐,闭眼合口,调和气息,宽放身心。然后敛念正观,观一切法空如实相。若观心无心,则罪福无主,知罪福性空,则一切诸法皆空。如是观时,能破一切生死颠倒,三毒妄想极重恶业,亦无所破。身心清净,念念之中,照了诸法,不受不着细微阴界,以是因缘,得与三昧相应。
行者善观心性,犹如虚空,于毕竟净心中,见一切法门,通达无阂。
观心性空,不得于刹那顷,忆念五欲世事,生邪念心,及与外人言语、论议、放逸、眠卧、戏笑、视色、听声,着诸尘境,起不善、无记、烦恼、杂念,乖《四安乐行》中说。若能如是心心相续,不离实相,不惜身命,为一切众生行忏悔法,是名三七日中真实一心精进修也。38
这里的打坐,就是以“观一切法空如实相”、“观心性空”为手段,以“破一切生死颠倒”、“得与三昧相应”为目的,只有这样努力,才算是真正的一心精进自修法华七。
上述自修法华七的正修方法,是从天台宗修行方法“法华三昧”的修行仪式中,进行洗练选取而成。为了便捷易行起见,就不展开讨论了,行者若想更进一步加深了解,可以在上述所引的文献当中,自行检阅。
3、时间安排
对于有相的修行法华七,在时间上应该有个具体的安排,总的时间就是确定在:七天或者二十一天。起七的第一天,是要经过选择的,如智者大师开示说:
(正入道场三七日修行一心精进)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39
所谓六斋日,是指六个宜行八关斋戒的日子,即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按此六斋日,为四天王视察人间善恶之日,古来皆以农历为准,若月小,只有二十九日,则最后二斋日,当改为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因此,自修法华七的起七之日,就选择在这六个日子当中的某一日即可。但如果工作或者别的重要事情不能脱开,条件不允许在这六斋日开始打七的话,也不妨就按照自己的需要而进行开七,毕竟来说,是以自己实际的修行功夫为首,以了办生死大事为重,更何况在正修的时候,还必须打破时空观念的执著,才能证得“三际平等、十方圆融”的自性清净心。之所以要选择日子,目的就是为了有善神安慰守护,初学的行人能够因此心生欢喜,从而增益善根。如果能够回归自性的话,则“日日是好日”。还选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分的时间,也就是每天的“时间安排”了,修行法华三昧的时候,也有一个时间安排的问题,我们参照这个时间,来安排自修法华七的具体时间。根据张圣慧著《法华三昧之检讨及修学之经过》一文的记载,民国二十四年十月十五(正是六斋日)开始,台宗大德根慧老法师主持法会,进行了法华三昧的修习,其中介绍了“修学时间表”,并注明:“有相三昧与无相三昧同”,其时间安排如下:
上午:二点起身,二点半至三点上殿礼忏,三点至四点半读《法华经》,四点半至五点过早堂,五点半至六点念饭佛,七点至八点坐禅,八点至九点礼忏,九点至十点读《法华经》,十点至十点半开示,十点半至十一点大供,十一点至十二点过午堂及念饭佛,十二点至一点休息。
下午:一点至二点坐禅,二点至三点礼忏,三点至四点读《法华经》,四点至五点养息,五点至六点半坐禅,六点半至七点吃放参,七点至八点礼忏,八点至九点读《法华经》,九点至十点念佛回向、开静。40
这里表明了在修法华三昧的时候,休息的时间是晚上十点钟到次日凌晨二点钟,加上中午午休和下午养息各一小时,总共是六个钟头的休息时间。一天当中,四次礼忏、四次诵经、三次坐禅,还有开示、上供、回向等。那么,现在自修法华七,礼忏、开示、上供等都可以省却了,以诵经为主,以坐禅(拜经)为辅,时间安排如下:
自修法华七时间表:
二点半起身,三点至四点半诵经一卷,四点半至五点半坐禅(观实相,或者拜经),六点过早堂,六点半至八点诵经一卷,八点至九点坐禅,九点至十点半诵经一卷,十一点过午堂,十二点至十三点午休。
十三点至十四点半诵经一卷,十四点半至十五点半坐禅,十五点半至十七点诵经一卷,十七点半放参药食,十八点至十九点半诵经一卷,十九点半至二十点半坐禅,二十点半至二十二点诵经一卷,回向开静。
这样一来,如果是“具足诵者”,一天当中就可以诵完一部七卷的《法华经》,而且速度相当中和,用一个半小时来诵一卷《法华经》,应该可以做到“文句分明,音声辨了,不宽不急”的要求了。而且中间的坐禅观实相,或者拜经消业障,都能够浑为一体,使行者的心不散乱,而能精进到底。
三、注意事项
上述已经把自修法华七的诵经依据、准备工作、正修方法、时间安排等,作了介绍。现在,学人又问:自修法华七都需要注意哪些重点,或者细节?我们还是先来听听佛陀的教导吧!在《法华经》卷五里面,释尊告诉文殊菩萨说:
文殊师利,如来灭后,于末法中,欲说是经,应住安乐行。若口宣说、若读经时,不乐说人及经典过,亦不轻慢诸余法师,不说他人好恶长短。于声闻人亦不称名说其过恶,亦不称名赞叹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乐心故,诸有听者不逆其意,有所难问,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41
这就是告诉我们“应住安乐行”,不要以自己的一厢情愿来衡量他人的好恶长短,就算别人真的有不对的地方,我们也要使内心安住于实相的无相当中,从而远离一切分别执著,自性清净不生不灭,以真性的流露,对待周围的人,自心安乐,而能以大乘佛法为他人解说,无牵无挂,纵横自在。这是首要注意的大事。
接下来,佛陀又对文殊菩萨说:
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萨道…
《关于“自修法华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