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直讲 第十四章 道场圆加行 三观齐妙功▪P3

  ..续本文上一页、观、还、净,这是很微妙渐进之门。那数门是怎样呼吸

  “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齐头数”,心与呼吸相依,息调和了心就静了,所以了知心中生、住、异、灭的粗细妄念,及本与未,分与齐,头与绪,来龙去脉;数是数量都要知道,里面念头哪里出

  是什么念头

  里面的念头怎么样都看得清清楚楚,一个个念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叫禅那的观,这是相当要紧的。念头一点一点出来都看得清清楚楚,心中了然明白,但明白不起分别,不起执著,不跟念头跑,禅宗是这样做工夫,就是观这个心,观这个心生起的变化,而不跟它走,不起分别,或者参究是谁

  讲话的是谁

  听声音的是谁

  走路的是谁

  这些都是返观。

   “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

  这样周遍四威仪--行、住、坐、卧中,分别这念数都知道,可以数这个念头,一个念头、两个念头,一直数到一万个念头,都不会混乱,这样数,故说“无不了知”。清清楚楚,开始是坐著观修,后来时动中起照,一切清楚,明明了了。“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

  这样渐次地增进,工夫深入而至於微,到后来“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如这茶杯,百千世界一滴雨下来犹如我们前面的茶杯掉下来一样,看得清清楚楚,一点也知道,这是真实境界,那些神通是不奇怪的,这个是真实的觉性的了知,觉性显现,好比大圆镜显现一切万物一样。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前面讲的不是这样的境界,就不应取著。这是三观初首入门方便。

  “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於世。”

  假若末法有这样的众生,这三种观都修,且都圆融无碍,而且能够勤行精进,这样就叫“如来出现於世”。因为如来示现在人世间,其真正的内因是为了劝一切有情修习正道,现在既然三观齐修,那么万行已圆备其中,所以这个人可以称做如来出世。

  再进一步讲,这个人因了悟了本觉离念,就叫做佛出世。前面一章讲到离四病就能证觉而般涅槃,出世与涅槃是相对而立言,可以分作两门来分析:

  一、约实义:(一)、缘起即空的真谛,既不属於出世也不属般涅槃,所以《大涅槃经》说:“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㈡、真如缘起之俗谛,那是念念处处而有如来出现於世--觉即出世,而於念念处处又入涅槃,烦恼尽故。所以《大涅槃经》又说:“菩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道,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这就是念念出世之义。又说:“无有少许处,空无佛身。”即是处处涅槃义义㈢、约第一义谛,即是常住世又常涅槃,因为在第一义谛中,是寂而常照--住世;照而常寂--涅槃。

  二、约对机:有机缘的感招,那么如来在菩提树下而出现,机缘尽了之後,就在双林树间而人涅槃。所以《大涅槃经》中说:“佛子!诸佛如来为令众生生欣乐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生恋慕故,示现涅槃。譬如日出普照净水器中。”因此,佛的出世与涅槃是随机而现。

   “若后未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

  假使以后末世根机特别钝的众生,想求佛道,但因为是大根中的下根--根钝业重,修行观门不得成就。这是因为过去所造的业太重了,应当“重发誓愿,决心欲证,加功励志,忏业断惑”。所以要起希望,不要像一般人认为我们是末法众生,不可能修证大道,不可能开悟见性,只有带业往生的份。的确,净土法门乃是遍摄群机的大法门,但如失去圆觉妙理、禅密诸宗,则净土念佛必流於形式,执著情想,生於懈怠,贪心不歇,世见不消,到了临终神识必昏而难以见佛往生。所以不可执著唯有持名号为念佛,不可执著只有西方为净土,如做为无量净土门中一种特别微妙的行门则可以,而以此反对其他一切法门则罪过弥天,求升反堕了。

  所以佛劝诫根钝众生先要断自他--身心自他与法门自他的憎爱,以及嫉妒心理、谄曲的行为,应当勇猛精进,求胜进的向上之心,方有成就的一日。

  “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这是第三随便互修的观法,所以说三种净观随学一种。因为有人被色相所碍,直接从空静的观照难以成就,所以先观色法如幻,到了如幻观成后,再体现空观,由此静观的奢摩他才得以完成。又有些人执定实有色法,碍於心识之中,难修幻观,先要了知色法的体性本来空无,但又不妨观见圣相而发心,这样才能修成假幻之观。又有些人修中道观难以成就虚灵绝待观,因此,先知假全是空而无有假之相,空全是假而无空之相,空假都不存在了,於是超绝了对待观,这样才成就了寂灭的禅那观。又有些人直接见到心源,才知诸法即是性体,性即是空性;空性又不坏假相而所以即假。或者单单从性而现所以是假,离性没有所现的境相而即是空。这样反复练习,如能契合,即深入观照,直至成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圆觉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

  忏悔无始业。经於三七日,然後正思惟,非彼所闻境,

  毕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静,三摩正忆持,禅那明数门,

  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钝根未成者,

  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佛的偈意说:圆觉菩萨你应当知道,就你所提的问题,我现在指示你,末世一切的众生,他们发心想求无上的菩提大道,首先应当规定一个期限,即八十天、一百天、一百二十天的结期安居。结期之前先修加行。若有境界,如不与圆觉相符合,一定要注意,不可取於邪证。所修的方法有奢摩他--以至静而显性;三摩钵提--以如幻假观而入道;禅那--运用数息方法而成觉,这三种净观如能别别而修,或能遍修而勤习,叫做佛出现於世。那些钝根未得成就的人,应当经常地勤苦忏悔,以期消灭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直到一切障碍消除后,佛性真境就能现前。

  

  

《圆觉经直讲 第十四章 道场圆加行 三观齐妙功》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