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涂了,“到底这样对
还是那样对”
即或者憎或者爱,或者自或者他,在裹面翻腾。种子是伏在里面的,是最难破的,做工夫做得好的人才有种子翻出,做得不好的人还不会翻出。种子翻出时,有智慧的人,会把种子荡掉,不受其影响,不跟它走,耐心等待就会过去的。种子已经种在里面了,一定要等待它过来,只管做工夫,有一天种子没有了,没有了是什么境界
特别轻安,特别清净,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我们做工夫碰到种子翻腾不已时,千万不要生退转心,不要发愁,认为自己愈修愈坏了,思想会这样多起来,这实际是好事情,但我们要把种子化掉。若给种子迷住了,就不能得解脱,所以不成佛,并不是眼前的事。大家要知道,眼前的事都摆在那儿了,各种的报、各种的业都已明显摆在那儿了,就是说圣人也要报,虽然他没受,但还要报。最要紧是什么
是种子,里面有无以计数的善恶种子,现在还伏在第八识裏,盖住了本来面目,而修行的人平时不知道,当工夫开始深入时,就逐渐翻了出来。
若真做工夫有大力的人,就把它的所有盖覆一下子掀掉,就好像黑烟一样,一下子冒出来了,很吓人,翻腾得极其厉害。若把裏面的脏物弄清净了,我们就成了圣人。圣人的种子是白净的,我们凡夫的种子是黑暗的,业种是黑的,圣人的种是白净的智慧种子,慈悲种。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洗净这黑的种子,并没有甚么奇特,洗净这种子一定要靠智慧。因为圆觉之性本来具足,所以要靠智慧,没智慧就洗不净,故若我们现在有病,或环境不好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这病,对这环境产生思想,这是由种子来的,产生爱憎自他分别。
“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假若有人做工夫观怨家,对我最坏的人,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没两样地对待,这样子病就会除掉,染种才会化掉。
“於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在一切佛法裹面、自己的宗派、自己的法门,自与他、憎与爱都一样,都要把它化掉,达到不二,不二就是种子和现行都消失了,执著都消失了,这叫不二。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於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於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这里是佛劝诫末世众生想求圆觉,应当发心,诸佛在因地时,都因发大心、解大理、修大行而成大道,我们现在听这《圆觉经》也是因地。由因地发心亦会成道的,但因地要发正,不能发小、不能发偏、不能发邪。如何是正发心呢
“尽於虚空”,要心包太虚空,无边无际,这太虚空是器世界,太虚空里面有一切的众生,
这是第一点,这叫“广大心”。我们知道,心要广大,不能说只度几个人是,要度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
“我皆令入究竟圆觉”,我要使他们入圆觉,虽然我自己没入圆觉,但我知道入圆觉,知道圆觉的性、圆觉的理、圆觉的行、圆觉的境界、圆觉的方便,都知道了,但我要使法界的众生都入究竟圆觉。这是甚么心
这是“第一心”,所有心念里面这是最高最贵的“第一心”,前面发心叫“广大心”。
“於圆觉中无取觉者”,在圆觉中没取觉的人,取就是证,证取。这证取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取觉的人,即无相。无相是甚么心
这是“常心”,真常的心,这心是没变化的,有取必有灭,有取的存在肯定有执著。所以说没取没灭,故叫“常心”。入觉时,我就是圆觉,众生就是圆觉,所以裹面没取的人。”
“除彼、我、人一切诸相,除去我、人等一切相,所有的相都不执著,都去尽。天亲菩萨说:“远离依止身见众生等相故。”无著菩萨也说:“已度我见得自行平等想故,信解自他平等。”这里第四个心“不颠倒心”,没著相,除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相。
“如是发心,不堕邪见”,这样发心永远也不会堕邪见,生生世世总会增进福慧,圆觉道果,这种发心假若念佛一声,别人需要一亿声念,这功德相差悬殊。因智心不同、心的作用不同,所修的法门绝对的不一样,同样的事,如炒菜,别人若以凡夫心去炒,我们以菩提心去炒,这炒菜的功德与人亦不一样,一切境界都会变化的,这心念的变化能起一切变化。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觉汝当知:末世诸众生,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见。
心远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谓作止任灭。亲近无骄慢,
迷离无嗔恨,见种种境界,心当生希有,还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度一切众生,究竟入圆觉。
无彼我人相,当依正智慧,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槃。
佛的偈意说:
普觉菩萨你应当知道,末世众生若想求善知识,应当要求得正见的师父,其心远离二乘的境界;在法中要除去作、止、任、灭的四病,善知识来亲近我们不要生骄慢,善知识与我们疏远亦不生嗔恨。我们在用功当中见到种种境界,心里应生起希有想,对善知识所示现的种种境界,应视作如佛出世一样,不犯戒,不以非律仪而行“戒根”,即是心念要永远保持清净。虽然戒的示现有时不能清净,但心念要永远清净,应当发心度脱一切众生,使其究竟证入圆觉,从广大心到常心都无彼此、我人等的分别相,应当依止正智慧,就能超出邪见,证到觉性的、无上的、圆觉的涅槃境界。
《圆觉经直讲 第十三章 依师离四病 尽化微细惑》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