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直讲 第五章 香象过河 一蹋到底▪P6

  ..续本文上一页任何境界、不向外攀缘,心意如怨敌一样,既然已了幻化,即不住在幻化中。譬如人遇怨敌一样,不应当与他共处。所以把一切心意完全休去息去,归于寂灭不动直觉净照之地。观离是观知一切虚妄的法相境界,体性都是空的,只要体入皆空--五蕴皆空,一切法皆无,当下就能离虚妄之法。譬如一个人在梦中披枷带锁,醒了以后,已经离开枷锁,不用再离。

  一旦用功到了「得无所离,即除诸幻」。一切可离的、能离的都已经离尽了,唯有那个不可离、不能离的真实存在,到此一切诸幻均已消除殆尽了。这像人在梦中见到自己做梦,并在梦中微有觉意、辗转地感到前境的不对,于是不断觉知,直到完全醒来,所见才真实。

  得无所离有二层意思:第一、因冥契于真觉,真觉是不可离的法性;第二、证到真觉之中,自然没有以上的节节之幻可以拂离。所以荷泽神会说:「妄起即觉,妄灭觉灭;觉妄俱灭,即是真如。」

  下面佛以譬喻说明离幻的道理。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

  就像古代人取火的时候,是拿一段干木头,用木燧来钻。所以是「两木相因」,两根木头相互为因,而起火,当「火出」后又反过来烧「木」,当「木尽」时,「烟灭」然后「灰飞」。

  这个譬喻说明:木依大地,譬圆觉为心之地,所修幻妄的「木段」及能修幻智的木燧,都从圆觉本地中生出。烟譬喻离,灰譬喻遣。所以当木被火烧尽时,从有碍之物质,而归入无碍之微质,然后进一层烟灭、灰飞,遣离至尽,方能完全契入本觉心体。由此可知,幻化生于圆觉妙心,幻化经过数重遣尽,圆觉原来不动。永嘉大师在《永嘉禅宗集》毗婆舍那颂里,非常精辟地论述了幻境幻智的遣离方法:

  夫境非智不了,智非境不生。智生,则了境而生;境了,则智生而了。智生而了,了无所了;了境而生,生无能生。生无能生,虽智而非有;了无所了,虽境而非无。无即不无,有即非有,有无双照,妙悟萧然。如火得薪,弥加炽然。薪喻发智之多境,火比了境之妙智,…如寂无差,境智冥一,万累都泯,妙旨存焉!

  三思此语,可会通佛旨。

  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这里法与喻的幻相合。以幻修幻,也是这样,与上面所讲的离遣之法义与木火的譬喻一样,一切幻化虽灭尽了,却不入断灭,觉性常住不动故。

  幻与觉能同时存在么

  佛说: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普贤菩萨在开头启请时,曾提到作何方便,渐次修习的问题,使令众生永离诸幻。所以佛开示了用心方法后,在这里总结性地答覆了不作方便,亦无渐次,这样才能永离诸幻,也就是会通了提问中的文意。所以只要我们用功时,当下直接了知无论什么境界,都是幻化不实,如见光、见佛、觉得空、感到静等,如能不住在上面起分别进退,不管好坏高低,顿然超越,契入本觉。所以只要「知之是幻,已名为离。但得离幻,即原是觉。更无阶级,渐变为觉。」知为众妙之门,一知便至佛地,因为归入真空妙心,彻底离一切幻境。

  就像人在梦里见到身体生疮,于是问医求药,一旦醒来,即知是梦,还要什么方便医治呢

  因此,已悟之人,觉体现前,如果还去寻找迷时的幻病,而用方便去修持,使之渐离,这就是悟中迷人,也就是把无明幻病当作实法。如果把无明当作实法,那么什么叫幻化呢

  假若执着实有,还是妄计,怎么叫做真修呢

  由此,我们明白修行贵在悟知了幻,当体圆成,不落对待计取上,一心无寄,天然超绝!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佛在最后告诉我们,只要依这样真修无修,真离妙存的方法去用功,不落在方便与渐次上,才能永远地离尽一切诸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佛在上拂尽痕迹,彻了空觉妙行之後,又在这裏以简约的偈文来归纳真行无所的离幻妙道。

  「普贤汝当知」,听到佛说普贤的人应当知道。「一切诸众生」,从文殊大智的毗卢顶上下来的人,从最高的一切如来果境,回归到我们一切众生的因地。让我们实践佛法的人真正明白:「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真性无始无终,无明无始有终,而众生所幻化的无明妄境,并非离真性如来、圆觉妙心之外,真妄不二,迷觉不二,因果不二,一切都是觉心的不同层次的表现。假如了悟觉心,不逐境缘,那么,万法消融,本然自得,何劳修证、讲说

  

  「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打一个譬喻,幻化无明就像虚空里的狂花,是依赖虚空才有幻相的显现,幻心本依真性而幻相无体,所以「空华若复灭,虚空本不动」。一切讲说,所有修行,都是为了消灭空中的狂花--歇下狂心,化除习染,而当幻化尽净之时,虚空本自不动,空明真性湛寂常恒。由此可知:「幻从诸觉生,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幻从何处生

  从本觉心体而生也。幻灭,觉性功德会圆满吗

  是的!因为觉心本不动故,本然常住法位,法身流传五道,法身不染一尘。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应远离幻」,这是佛陀慈悲,反覆教诫我们,时刻不要忘记,应当远离一切幻觉。佛教是智信、是真行、是打破一切幻觉迷情的执着,回归自性家园,显发一切功德妙用的大道;因此,要层层离幻,时时拂迹,念念无住,处处无碍,方得超然自在。

  「诸幻悉皆离」,一切幻妄都完全离尽后,「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就像木料中生起了火,当火烧尽木料时,火自身也熄灭了。

  「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觉悟大道,有渐次与方便么

  绝对没有,因为觉性本具,觉性无边,当你真正打开,顿悟而入,你就当下了知,自心本在自性家园,活泼妙用,路途风光,早已消失无踪无迹了。

  

《圆觉经直讲 第五章 香象过河 一蹋到底》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