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表示。
「如是三请,终而复始」,这样反复地请了三次。一请显得太轻易,超过三请又太繁琐,一而再,再而三,请求如来作个解答。为什么这样殷切恳求
是为了一切修行的菩萨和末世的众生。因文殊师利菩萨这样的提问,是直接利益到当今我们修行的人,所以说文殊师利菩萨的大智显现,是明白众生需要这样的问题,需要这样的解答,所以是「终而复始」,提了再提,一直提了三次。这样提了以后,「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这个时候,世尊、释迦牟尼佛,就慈悲地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告诉听到这部佛经的所有人: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
「善我!善战」,就是好到极点,就是说你提得非常非常好,非常有作用,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善男子」的善,就是善顺于理性,这是大乘的善。我们现在的善是五戒、十善,凡夫的善,是一种缘起的、差别的、对立的善,而这里的善是顺理性的善。男子意指刚断,就是代表一种非常有智慧,非常干脆的力量,能断一切烦恼,非常锋利,如金刚,这就叫男子。所以佛教中的男与女有些是不完全以性别来分的。假如你能明心见性,开智慧,就是男的,女性也是男的。你如不开智慧,你用世界的感情、欲望来修行佛法,你如果是男性也成了女的。所以佛教的男女是用这样来分的。这里的善男子,是赞叹的意思,就是你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汝等」,不但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代替很多菩萨提出的,因为很多菩萨知道佛的本怀,知道佛的真实,所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能替一切菩萨咨询真义。咨就是提出问题,询就是问如来。询问如来什么
因地法行以及末法一切众生求大乘者,不是邪见,而住持正法,因为我们住着的观念,住着的事相都不是正住持。正住持,应该是住持我们的佛性、法性当中,因为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就是邪见,以声音求我,以执着欲望来求我,以这种的观念来修行,都不是正的住持。住持觉性的大海里面,离开相对攀缘才是正的住持,所以说「不堕邪见」,这说明是正的,符合正道、正见去修行。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这是佛的慈悲允许,允许你提这样的问题,我现在回答你,指示你,而且是劝告你谛听,谛听是什么
仔细地听,用我们的心和所讲的法相应地去听,相应而听,叫谛听。「当为汝说」,只有你认真仔细地谛听,我才对你们说。
「时,文珠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这时候,听到佛的赞许。「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奉佛的教诲非常快活,欢喜从内出,与佛的心愿相应,与文殊师利菩萨的本愿相应,而从内在的喜欢心流露出来。「及诸大众默然而听」,这个时候,大众回光返观,向里面听,因为佛每说一句话,都从法性中流出,听的人用法性听到自己的里面去,所以说「默然而听」。不再有妄想,不再有分别,以直心不听而听。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这是第一个本起因地的问题。佛先呼:「善男子!」即指文殊师利菩萨,及一切法会大众。 「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什么是无上法王
佛成为大道上的究竟圆满,再也没有可以比这更上了。佛不说最高,最高有个执着,只说上面已没有了,这是大圆满,所以是无上。佛王于一切法而自在,故名法王。佛教里所指的王,是讲一个人做自己的主人,认识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圆成自性所有的功德,是不再流落三界里面做奴隶,不再攀缘向外,不再有烦恼,这是自己的主人,这就等于天下之王一样尊贵无上。天下之王,是器世界中的众生福报较大的一类,这是社会因素,但是佛教是心地法王,所以佛叫空王。修行人也一样,要不受外界的影响、不要受到地位的影响、不要受到名声的影响,我们要做自己的皇帝。在这里千万不要误会,因为这个「王」就是我们的心里面的智慧光明、清净安乐,不会被动地受外界的影响,做一个大自由的人,自己里面有一个王国。什么叫王国
里面充满着功德,充满着智慧、方便及一切法门都是具足的,这就是我们里面的心地法王,里面具足我们法的世界、法的圆满。所以,印度曾有个修行人去美国,他是对美国人说:「我是皇帝! 」总统去接了,「哎!你穿得这么破烂,怎么会是一个皇帝呢
」他说:「我是心的皇帝,内心的皇帝,我现在再也没有恐怖,再也没有烦恼,再也没有痛苦,我无论去那里都是安乐、清净,这就是皇帝。」所以,唯识宗把心王分成八个,心所五十一个,八识是心王,这是从法相来说的,这还不是究竟心王,究竟的心王是我们佛性圆满觉悟,达到圆满的解脱,它不再需要世界的任何物质、任何条件,它完全是独立和圆满的,这才称为「法王」。佛是法王,因为佛是「无上法王」,说明佛统领着所有的法,不是统治者,佛是不控制人的,佛也不是用神通去度人、去逼人修行,实际上神通也是自然的,是众生的需要的。佛断什么
断心中的烦恼,我们每个人就是要断心中的烦恼。「有大陀罗尼门」,大陀罗尼,就是总持。陀罗尼有「多字」陀罗尼,很多的言说,很多的方便;有一字陀罗尼,如「阿」字陀罗尼门,「阿」字门叫空门,空摄受一切法,空具足一切法;有「无字」陀罗尼门,没有一个字,无言无说,这是本性。《圆觉经》就是旨归无字的陀罗尼,到这里是无可言表、无可称说、无可分别,是真陀罗尼门。门是以出入为义,或者是能通为义,通过的是门,修行人要找到门。假若你四面是墙壁,找不到门,那么三界牢笼你怎么出得去
怎么会见到外界的晴天,外界这样开阔,我们是关在蒙昧和黑暗中,我们要找到这扇门,所以门是出和入。怎样叫出
出一切染净的法,一切染净的法都是从这里出,无论是染和净都是陀罗尼中出,从佛所生,从佛性所生,所以下面说的「流出一切」等等。清净真如、菩提涅槃都是从这里流出的,以及幻化无明也是从这里流出的,这是个源头。那么怎样叫入
我们一个人了悟这个觉性,我们本来是流浪三界的,是一个游子,在他乡漂泊还没找到家,还不知道自己的家园在那里,那么人就是了悟这个圆觉之家。所以有些祖师说修行是什么
就是回家,回到你自己的家园中去。又我们大家都知道禅宗的牧牛图,最后是「归家稳坐,人牛双亡」;人没有,牛也没有了,最后归于真实的性空,就是回家。所以这入门,就是自己的家门:回家的门找到了,并进去了。所以修行法门叫敲门砖,念佛、持咒、参究、修密、观心等一切法门,都是敲门砖。我们学理就是要知道在那里敲门,了悟这圆觉性,一切体与用及百千万法门都是从这里悟入。犹如下面讲到的圆觉之觉,圆明觉悟,显心清净,乃至遍满等等,都是这样的道理,所以叫入门。佛有这样的门让我们入,这个门不是佛给我们的,是佛指示给我们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门,我们每个人都要走向自己的门,进入自己的门,所谓「登堂人室」。
「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这最高最无上的陀罗尼门,就是圆觉门。我们前面说到圆觉,正是指这个法体,有这个法体,才能显现德用。什么叫德用流出
圆觉是体、是法体,由圆觉体,流出一切清净真如等等。这流出不是另外有一个生出,是显示出;好比镜,镜本来有光,因被尘垢遮住,镜光显不出来;所说流出就是当你修行到空寂时,当你离开妄心分别时,自然会显现,因为是本具的,所以一切清净无漏。有漏就不清净,这里的清净是无漏、没烦恼,这是指我们的真实之性。真者无妄,如者不变。真如是指我们法界的性、圆觉的性,这性是清净之性:水远也不会有生灭变化、永远也不会有虚伪顽妄、永远也不会有污染执着,这真如是五种缘起里面一种真性缘起。如佛教中有爱非爱缘起,人有感情,人有男女等等,五欲的执着,所以会有投胎、轮回,这是爱非爱的缘起,是造业的,是业感缘起。第二种是性空缘起,一切万法本性是空,由空力缘起。第三种缘起是阿赖耶缘起,有执藏、能藏、所藏的作用,所以阿赖耶缘起一切法。第四种缘起是法界差别缘起。第五种就是真如缘起。密宗里有六大种性缘起等等。这里讲缘起的地方很多,但是从究竟佛法来说,真如是体性,但是真如又是假名,是表示我们有个如如不动的体性。天台宗别教说真如是独立的,真如是永远清净的,真如好比月光,我们的无明好比是云,云把月光遮住了,月光显不出来,这是别教说的真如。圆教说的真如是非染非净,它不是独立放在什么地方的,它是法界的性,是永远存在的。但是它与万物合为一体,譬如说一杯开水,放进白糖水就变了,变成水和糖的混合物,合成一体了。你无论如何分都分不出,但是水中有糖味。因此,这里的真如性,就是万物,万物就是真如性,它是没有真如的实体可指,别于真如可说,从它的性来说,它是清净的,为什么
因为它能显现一切功德,但是它包括一切缘起的污染法,众生世界也是由它显现的,因为迷,才显现污染,悟所以显现清净。这里讲的「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能「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说明这理性流出能够造一尊佛,也可以说依这样清净理性悟入以后,能够显现为佛,如不能明悟彻了真如清净的理性,那么你所显现的就永远是污染,虽然说没离开真如,但也是污染,所以说翠竹黄花都是真如佛性,高山流水等一切都是佛性的体现,而不一定是般若的体现,就是这个道理。由于众生不觉悟,所以不见这个真理,悟了一切现成。「善提」,是智慧的果,就是觉悟;「涅槃」,就是寂灭,是没生死的果。所以「菩提、涅槃」是果,「一切清净真如」是理。「及波罗密」是因,因佛不用波罗密,成…
《圆觉经直讲 第四章 太阳圆风与狮子之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