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香风谷禅语 中篇▪P3

  ..续本文上一页个问题弄清了,就在见地超越一层了,用禅宗的悟来讲,就是小悟,悟到明体,桶底脱落,见到一念灵光,这是小悟,明白这个。接下去要在一切境界当中,如八风当中做到如梦如幻,了不可得,不住在上面,不受他所动、所影响、所染污,这是第二步。第三步随波逐流就不是如梦如幻了。一切都是道的显现,都是实相,都是微妙的境界,都是佛国净土,那是彻悟的境界。

  五、问:就是所行的全部是佛行,全部按称性来做?

  答:称性而谈,称性示现的。这是真实的境界。在这个地方就不可说,不可说。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自己可以说,没有境界可以说,但是所有的说都是方便,就是对众生说的,自己没有可说。问:你在香风谷"空谷的回音"网站中,"不跟你说"也是这个意思?

  答:是的,就是说对自己来讲无法言说,即使讲也是方便。

  六、问:从"信心铭直指"到"禅与大手印的悟证"是不是全部包括老师结合在一起的没有法门的法门,是不是也包括老师垟山禅的整个?

  答:是的,都是,其实垟山禅也是假名,都是方便,就是我们的心地,都是真实的地方。

  七、 问:老师在网上答疑录中提到学禅者应如何求学,谈到要分七个阶段。第一是明理知用心之道;第二要见性;第三见性之后安养以后打成一片等等。这以后的阶段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来还是融会贯通地一起向上走?

  答:这里面有两种人,有一种人他比较钝,他要跟着师父走,他是一步步来的;另一种人,他领悟力好,他能超越。虽然功夫不是很高,也没有成片,但是他的意境已经达到最高点了,结果他融通了整个步骤。虽然有步骤等于没步骤,他整个都融通了,都在当下。虽然他力量不足、不圆,但他会逐渐去圆,去补足,是这样的两种人。第二种人根机特别利,他的领悟特别透彻,而且做人来讲呢,比较超脱,他不受一些教条的限制。他自己知道有的地方有落处,也有不够的地方,或者有些力量,或者不圆。他知道,但是不放在心上,总有一天会圆的。这就比较超脱,他就不是一个个步骤来了,像天台宗说的圆教圆悟的人,他虽然证破一品无明,但一切都破,整个都破掉了。他悟了某一点,一切都悟的。所以说这个悟和地位不是固定死板的,只是成分的不同。大海的水,他尝到了,他不会说我的水太小了,而是悟到了:我这个水和大海水一样,没有区别,那么他就放心了,总有一天我会融入大海的水。

  八、问:即生成佛与即身成佛的区别?

  答:即生成佛就是这一生成佛,不一定是密宗的,禅宗的或者其它宗派都有可能的,华严讲三生成佛,像见闻生、修证生和成就生,三生不一定是三世,而是三个阶段,先是见闻,见闻生就是悟了,悟了后就是修证,最后一个步骤是证道,那么三生就在一生当中。即生成就指这一生当中,在你从领悟开始一直到成就,叫即生成就,即生成佛。

  那么即身成佛是密宗特殊的方法。它不但要修身心,转业气,开智慧,开发功德,还要转这个身体,转这个身体的气脉、身体里面细胞种子的染污性,把这个身体全部变成光明、光体,变成光体后,那么这个身体就可以起变化,成为报身功德,每个毛孔里面都是光明,都可以显现佛,显现妙用,可以飞身到虚空当中,像米拉日巴一样,这样一种成就叫即身成佛。

  九、问:他是不是修气脉,先打通中脉?

  答:他首先要做到无分别,大手印有显有密。显,主要是悟到空性为主,破习气、烦恼、执着,然后成道的。

  那么如果加一个密,他在无分别的见宗上修定,在当下,修气脉、明点。修气脉这里还有佛祖加持力,修气脉要把人身体里的三脉五轮打通、净化,把身体上的八万多脉全部打通化掉,一切的业气都化净,这个身体的物质,最微细地方,极微细的地方化作光明,这是宇宙里面最细的能量;气,比光明要粗一点,有物质,物质里面有一种气体,物质波、能量波,最细的就是光波,光波静极的就是本性了。本性是无相波,光还是有相波,可以变化的,这个光还有成份不同,有的是外道的光,有的是罗汉的光,有的是菩萨的光,有的就是佛光,成份不一样,佛光更加寂静、殊胜了,称为常寂光。

  十、问:佛有时放光说法,放光说法的时候,每个人都感到光,是不是就知道佛说什么了?

  答:不是。佛放光分两个层次。一个是佛先放光,在三摩地定当中放光,慈悲照耀众生,再说法,这是一种;另一种放光就是说法,那么他放光,一个是无相光,佛在无相光中,众生无念,当下无念,体悟到本性,这是放无相光,这叫常光。一个叫放光,放光可能是眉间、眼睛、手指。如手一指,马上一道光过来,这个光过来,马上心地一开或得到一种加持,这个叫放光。

  佛在世的时候,有的根基好的罗汉,他能看到这个佛光,放光照他们,他们都知道。但有的根基差的,无明烦恼重的,看不到。现在说法的人,有道的人他说法就是放光的。众生根基好,他当下就会得到感应,得到加持。他自己会知道,但不一定能看到这种光,看到这种光是特殊的情况,不多的。

  禅宗讲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不是放有相的光,是无相的光,六根门头在作用处,是一种清净无染的觉性在流露,流露在当下。

  大慧杲禅师在吃饭的时候,他就讲"我正吃饭的时候,这个身体,这一切都是空空的,但又在显现,有即无,当下显现。"这个当下显现就是本来放光,这叫真光,无性无相之光,本来面目彻底显现。禅宗不主张放有相光,有相光一个是在能量上有执着,一个是对众生讲,会住在这个有相光当中,会迷失的,会成为外道。如果没有证到无相光而见到有相光,都会成为外道。

  如果在无相光当中,像密宗,再显现有相的光,那么他会成为妙用,能够显现报身的妙用。像大圆满的虹光法,它就显现妙用,以五光开发五智,达到圆满。它的妥噶法就借这个五光来开发五智的。

  十一、问:转八识成四智,六、七因中转,五、八果地圆。第六识是妙观察智。我们把你讲的天台的"摩诃止观",就在因中转成妙观察智?

  答:对的。

  十二、问:你把摩诃止观介绍给我们也是这个意思?

  答:对的。

  十三、问:第七识是平等性智,禅宗的平等是最彻底的,按禅宗的不二直接下手最简单的修,能不能这样?

  答:也可以这样理解,对的。我们人呢,因为六、七识会造业,第七识是我执,里面有贪着等等染污性,放在里面,它是坚固执着;第六识是分别,了别境界。人一旦有了分别才有了思想,才有作意,来指导这些行为,所以先要转第六识的修观的,第六识这个介尔一念之心,性具三千诸法在这里转,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那么能够在这里面起相应的智慧,转化他的分别、执着,这样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有了妙观察智的人,他的智慧时时现前,就不同于凡夫的造业,但他没圆满成就之前,还不同于圣人的妙用,那么再进一步他以无分别的智,第六识的转变打破第七识的坚固执着,就是我执,打破里面的染污性、执着性和习惯的流注性。我们人有习惯性,打破了我就变成无我,很亲切,里面没有执着,没有染污,一个人的心地达到纯净的境界,纯净的境界之后,第八识里不好的种再也没有进去了,只有以空来化,不执着来化,里面绑着的东西没有,第八识染污的种子,逐渐转净,转一部分就起一部分妙用,前五根所对的五境就起变化。因为五根五境都是第八识的见分和相分的表现。那么第八识里面的种子有能藏、所藏的种子,还有执藏三大功能,那么它的这个种子化掉,因为能的执着和第七识是通的,第六识的智慧能够照彻里面的束缚和执着,把能解放出来,能解放到透彻的时候就是真如妙性。所以第六意识的一种悟其实对真如妙性已经是一种肯定,已经见到了真如本性,但是它里面还有束缚,什么束缚?俱生我执、还有种子、还有习惯性、染污的习性,这些通过六、七识的净化以后,它逐渐净化,第八识转一分,就能够证一分法身,逐渐净化,逐渐入,那么前五根出现的就是妙用,就是功德了,就是大悲的妙用,神通的妙用。整个世界就变化了,变成了光明的世界,清净的世界,就这样转,所以叫六、七因中转,五、八果地圆。

  十四、问:本性清净,一清净一切清净,众生每个人都有佛性,那么都有体、相、用。那每个人说话做事,你都当他念佛、念法、念僧,行不行?

  答:不用这样想,你这个想就是分别,你不能当它是什么,你没有这样的一种想法,也没有想到是善,也没有想到是恶,你没有想,就是显现。就是说显现它的自然性,显现它的实相性,显现它的真实性。但是你这里面没有分别心、没有对错,是非的这种感受和想法,不用把它当作什么,你把众生当作佛,你永远是凡夫。

  (插)噢,我还有个对立面。

  其实在根里面,还深深埋藏着是非善恶,觉得他是恶,那么念佛是善,我要把他当作念佛,恶的把他当作善的,善恶的根还在里面,没有觉得是恶,没有觉得是善,你到一个地方,很污染,很嘈杂,很不好的境界,你没有感觉到,越乱越静,越是污染,你越清净。

  超越的功夫是不可思议的,这是第六意识已经净化了,第七意识也应该净化了。如果不净化, 里面还有习气。就觉得这个人最坏。第六识达到净化还有受,只是智慧到,还没有证量到。智慧到了,明明知道,实际当中还觉得不行,还有这个感受,还有这个感觉,还要转一转,所以第七识全靠转的功夫,转成平等,转成无碍,转成无我。第六识全靠无分别的智慧,他对一切境界无分别,那么第七识就要在这里面转,如果有落处,有第二念,有分别起来了,就靠转,一转的话,第七识就清净一点,转到后来没感受,没有觉得染污了,没有对错是非了,就不用转了,就安住不动了,安住这个道性,第八识逐渐自然净化了,这个时候开始起妙用了。

  十五、问:与人在一起时候听的话,…

《香风谷禅语 中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