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香风谷禅语 上编▪P10

  ..续本文上一页心中不放,以为有所得,有其实,则知着相。

  理境是为了阐述真理及修行之规律,若理不能显智,则为滞理;事相是具体的人生实践及功德的外显,如住于事相不能起活用,则为着相。

  理尽于心空,故真实之人无理,佛祖之言句亦不留;事至于圆明,一切法无非佛法。

  若不滞理,正说、反说、圆融说、差别说、真实说、方便说皆于无不可说中不见对错,不为自己的理论辨护,而恒点化众生的智眼;若不着相,佛相、魔相、净相、染相、真相、幻相皆不可着,心里不落一尘,能够没有自己的固定的住处,而常示现诸相化导有缘。

  滞理者缠绵,如阴雨绵绵而覆,着相者固执,似山石峥嵘而立。

  若不滞理而圆照诸法,则大智圆活;若不着相而妙用事缘,则大悲无尽。

  佛法深妙,若于心中有所得,滞于一端,必护己意而起诤,也必见他人之错而现态度,不能真平等待人也。

  希大众能大智圆活而朗照;大悲方便而利众,共同庄严香风谷。

  

  

  附:永明禅师《唯心诀》一百二十种邪宗见解

  永明禅师在《唯心诀》中,为避免禅修者的偏差,特举出一百二十种邪宗见解,兹列如下:

  或舍离而保持偏正;或绝分而甘处尘劳;或认妄而谬附邪宗;或执权而劳修渐行;或认位高推于极圣;或积德望满于三祗;不知全体现前,犹希妙悟,岂觉从来具足,仍待功成;不入圆常,终成轮转,只为昧于性德,罔辨真宗,舍觉循尘,弃本就末;挂有无之魔罥,投一异之邪林;宰割真空,分罗法性,依尘生灭,随境有无,执断迷常骤缘遗性,谬兴知解,错倒修行:

  一、 或和神养气而保自然;

  二、 或苦质摧形而为至道;

  三、 或很无著而椿立前境;

  四、 或求静虑而伏捺妄心;

  五、 或刳情灭法以凝空;

  六、 或附影缘尘而抱相;

  七、 或丧灵源之真照;

  八、 或殒佛法之正因;

  九、 或绝识凝神,受报于无情之地;

  十、 或澄心泯色,住果于八难之天;

  十一、 或著有而守乾城;

  十二、 或拨无而同兔角;

  十三、 或绝见而居暗室;

  十四、 或立照而存所知;

  十五、 或认有觉是真佛之形;

  十六、 或效无知同木石之类;

  十七、 或执妄同究竟之果,如即泥是瓶;

  十八、 或忘缘趣解脱之门,似拨波求水;

  十九、 或外骋而妄兴梦事;

  二十、 或内守而端居抱愚;

  二十一、 或宗一而物象同如;

  二十二、 或见异而各立法界;

  二十三、 或守愚痴,无分别而为大道;

  二十四、 或尚空见,排善恶而作真修;

  二十五、 或解不思议性作顽空;

  二十六、 或体真善妙色为实有;

  二十七、 或沈机绝想,同有漏之天;

  二十八、 或觉观思维,堕情量之域;

  二十九、 或不穷妄性,作冥初之解;

  三十、 或昧于幻体,立空无之宗;

  三十一、 或认影而为真;

  三十二、 或执妄而求实;

  三十三、 或认见闻性为活物,

  三十四、 或指幻化境作无情;

  三十五、 或起意而乖寂知;

  三十六、 或断念而亏佛用;

  三十七、 或迷性功德,而起色心之见;

  三十八、 或据毕竟空,而生断灭之心;

  三十九、 或执大理而顿弃庄严;

  四十、 或迷泅说而一向造作;

  四十一、 或据体离缘而坚我执;

  四十二、 或亡泯一切而守己愚;

  四十三、 或定人法自尔而堕无因;

  四十四、 或执境智和合而生共见;

  四十五、 或执心境混杂乱能所之法;

  四十六、 或著分别真俗缚智障之愚;

  四十七、 或守一如不变而堕常;

  四十八、 或定四相所迁而沈断;

  四十九、 或执无修而祛圣位;

  五十、 或言有证而背天真;

  五十一、 或耽依正而随世轮回;

  五十二、 或厌生死而丧真解脱;

  五十三、 或迷真空而崇因著果;

  五十四、 或昧实际而欣佛厌魔;

  五十五、 或著随宜所说而守语为真;

  五十六、 或失音声实相而离言求默;

  五十七、 或宗教乘而毁自性之定;

  五十八、 或弘禅观而斥了义之诠;

  五十九、 或斗奇特而但顾出身,俄沈识海;

  六十、 或作净洁而推求玄密,返堕阴城;

  六十一、 或起殊胜知解,而剜肉为疮;

  六十二、 或住本那清净,而执药成病;

  六十三、 或寻文探义而饮客水;

  六十四、 或守静居闲而坐法尘;

  六十五、 或起有得心,谈无相大乘;

  六十六、 或运图度想,探物外玄旨;

  六十七、 或废说起绝言之见;

  六十八、 或存诠招执指之讥;

  六十九、 或认动用,而处生灭根源;

  七十、 或专记忆,而住识想边际;

  七十一、 或安排失圆觉之性;

  七十二、 或纵任亏入道之门;

  七十三、 或起身心精进,而滞有为;

  七十四、 或守任真无事,而沈慧缚;

  七十五、 或专系念勤思而失于正受;

  七十六、 或效无碍自在而放舍修行;

  七十七、 或随结使而恃本性空;

  七十八、 或执缠盖而妄加除断;

  七十九、 或保重而生法爱;

  八十、 或轻慢而毁佛因;

  八十一、 或进求而乖本心;

  八十二、 或退堕而成放逸;

  八十三、 或语证相违而亏实地;

  八十四、 或体用各队而乖佛乘;

  八十五、 或守寂而住空,失大悲之性;

  八十六、 或泯缘而厌假,违法尔之门;

  八十七、 或著我见而昧人空;

  八十八、 或迷现量而坚法执;

  八十九、 或解不兼信而滋邪见;

  九十、 或信不兼解而长无明;

  九十一、 或云人是而法非;

  九十二、 或称境深而智浅;

  九十三、 或取而迷法性;

  九十四、 或舍而乖即真;

  九十五、 或离而违因;

  九十六、 或即而忘果;

  九十七、 或非而谤实;

  九十八、 或是而毁权;

  九十九、 或恶无明而背不动智门;

  百、 或憎异境而坏法性三昧;

  百一、 或据同理而起增上慢;

  百二、 或贬别相而破方便门;

  百三、 或是菩提而谤正*轮;

  百四、 或非众生而毁真佛体;

  百五、 或著本智而非权慧;

  百六、 或迷正宗而执化门;

  百七、 或滞理溺无为之;

  百八、 或执事投虚幻之网;

  百九、 或绝边泯迹违双照之门;

  百十、 或保正存中失方便之意;

  百十一、 或定慧偏爱习,焦烂道芽;

  百十二、 或行愿孤兴,沈埋佛种;

  百十三、 或作无作行,修有为菩提;

  百十四、 或著无著心,学相似般若;

  百十五、 或趣净相而迷垢实性;

  百十六、 或住正位而失自本空;

  百十七、 或立无相观而障翳真如;

  百十八、 或起了知心,而违背法性;

  百十九、 或守真诠而生语见,服甘露而早终,

  百二十、 或敦圆理而起著心,饮醍醐而成毒;

  已上略标一百二十种邪宗见解,并是迷宗背旨,失湛乖真,捏目生花,迷头认影。

  

  见师

  某禅人入藏见仁波切,心中无见无求,全然地顶礼、安坐,于直显中契入彼身语意与自性光明的不二加持中,顿融一片,寂寂朗朗,如如不动,于是得自性大圆满的灌顶,始知禅密无别,亦明传承与道力的不思议。

  

  

《香风谷禅语 上编》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