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空谷的回音 网上答疑选录▪P2

  ..续本文上一页如天台宗的三昧正行一样,放下一切知识,才能交往、听闻、读诵等,一心入定而持,二六时中密绵不断,亲切提斯,逐渐念成一片。第四步,安住一心不乱,开发善根功德,再引导大乘圆理,开显自心净土,圆伏自心烦恼,树立菩萨愿行,则此时一心念佛名号已转为一念空灵无住的智慧观照之一心,随缘弘法利生,事理圆融不二,自他相应不离。则证入实相念佛三昧,随其功行而入菩萨地道,往生实报庄严而分证寂光。

  12、问:九品莲花应在四土中属那一土?

  答:应是凡圣同居土。因为净土法门虽然往生成佛,但随各人根机不同,往生之后,依然有品位差别。上品上生之人,花开见佛悟无生,安住无生定中,即入方便有余土而渐证无生,到第八不动地,再以开显之功德而证入实报庄严土而分证寂光,是已百界作佛,度化自在,最后圆证寂光而圆满佛果。

  13、问:念佛之人临终佛光现前应如何做?

  答:这是净土殊胜之处,是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如能以欣庆心随光而去,必能往生莲邦。

  14、问:见性的人应如何念佛?

  答:应安住本位,以无分别心念佛,念至一念不生时,净土妙德逐渐开显,弥陀光明印入心海。从此证入实报庄严土而行菩萨道,生生世世利益众生,随缘变化,终至圆成佛果。

  15、问:密乘行人应如何念佛?

  答:密乘行人应在上师的指导下,学修观想、持咒、念佛以及破瓦法等,应多阅中阴救度法一书,并可参阅西藏生死书等,应明白临终显境的应用。

  16、问:学密者应如何求学?

  答:应诚心向自己根本上师求法提问,不可向自己上师以外的人求学。看书也应在上师指定的范围内看,否则会有知见的错失。

  17、问:学禅者应如何求学?

  答:应分几个阶段。一、在明理阶段应广学博览,明教言,通禅理,达法义,知用心之道。二、在起疑参究之时,应专一体究,忌向外学及多闻多思,使此心纯一无念,化尽身心与知见,直入性地而彻见。三、见性之后保护安养,时时觉照守住,进而放开自然,逐渐达成一片。四、功夫成片,智慧充满,定力坚固此时可参各宗各派的成就善知识,博通经论,公案、窍诀中极深奥的法旨,真正通达佛教一切法,从而超佛。五、超佛之后,应通世谛,了外道世论也即佛法。六、世谛既通,再入世俗、魔境练心,透一切境界无非妙道,清净平等,本位不移,自在无碍。七、消融痕迹,时人不识,随机变化。大道无方,此时无言无为,妙德无量;无立无破,法界安立;无通无用,大机圆应。参至此,再也无可参,可谓大事已毕。

  18、问:净土宗行人应如何求学?

  答:净土行人在第一阶段应多拜访善知识,多听闻佛法,多阅读佛教入门书籍。在第二阶段应对自己的功课深入了解,向善知识咨问用功的方法,并设法依善知识,消除自己的障碍与违缘。第三阶段在一心专修中,依止已证得念佛三昧的善知识,随时请教指示,引导深入一心不乱。第四阶段则可参学教内各宗各派的大德,以求印开心地,圆融佛法,深契实相,实证净土妙德。第五阶段则自知作活计,无须人指导也。

  19、问:那么不入宗派而在世间法上行菩萨道的行人应如何求学?

  答:入世菩萨先应自度,然后利他,则事业稳妥不易中途退转。应学菩萨戒与一切大乘经论,建立利生计划与契合时代的事业,此中本无定法,或隐或显,不可拘泥,仍须亲近事业有成的大德,以使事业前途无碍。

   菩萨行于世间,其法无量。六度万法,处处示现,故知已非宗教所限,乃包含世间政治、哲学、科学、人文、自然等的一切范围。

  20、问:艺术家应如何在佛教里汲取养份?

  答:艺术家可亲近悟道之士与之对话,可获艺术上超意识的灵感,也可研读经论妙文,形成高远的意境。如能远涉藏地,深入密乘的神秘世界,则可产生神奇的艺术新境地。

  21、问:社会上无信仰的人如想在佛教里得益应如何进行?

  答:如想得到知识的可找法师或佛教学者,得到加持的可找活佛、上师,得到大力的可找真正成就者,得到智慧可亲近禅的行者。如想消灾、治病、平安、吉祥、可多做功德、多行善事。

  五、答是名问

   这里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家乡,我在这里得到了一本《坛经》,从此开始参禅,誓要弄清“本来面目”。我去过一些寺院,但从未亲见过明眼禅师。我参禅是抱着书本参,日里梦里地参。

   我参禅已有八年,长年累月地参,也不知道参出的是禅还是意识法相还是虚理,只觉得抓不到一点实际,如浮在虚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虔诚求师。

   答:参禅的规律是:(1)先明理发心;(2)次起疑直参;(3)如疑情不起,则借法而入;(4)参或修至如痴如呆,内外不顾,绝情绝思之际,忽然而空明现前,此时净尘了然,乐受充满;(5)保持空乐明而不退失,再提本参话头,智破微细空执,此时现前一转,知空者谁?顿然空觉消失,唯一灵明,无内外,非空有,绝对待,而圆明了知,湛然一片;(6)即此肯定,智慧如流,印证佛祖之语,种种公案,了然心目,一切境界皆从明彻心中所显,平等一如,清净无碍,此谓见性。

  附:关于方法

  ① 参话头贵在于无义味语中起疑,抱定死参,现代人有一定的困难 ② 观心,看住心起之处,不管是何念头,只是向里看心的源头,一直观到能所双亡,始知观者是谁。③ 一心持咒,勤苦打坐,于持咒时,不着诸相,蓦直持去,直到根尘脱落,灵知突现之时,一把擒来,方知本来现成。(如心中心法,准提法等均可入道。)

  我想求教一个问题:

  非要抓住点什么才心安,却又抓不住,此偷心为什么不死

   参究时,行到水尽处,没有答案也没有了参究的问题,求解之心也无,此时一念脱落,又灵知不昧,没有了各种困惑,有大踏实感。但没多久烦恼又来了,这要怎么办

   答:一念脱落,灵知不昧,正可肯定承当,但初初打开,其力未充,故宜安养性定,不起分别,时时觉照,保护己灵。于烦恼旧习来时,不住不着,不依不随,只是不管它,自然如水流去,或如蛇自解,又能回到本位中来,此即所谓于本性中不见妄心与烦恼,因不见故,即不落尘劳,清净无碍也。

   因未经明眼知识肯定印可,故心有不安,想抓住什么,如能肯定即此便是,则无心可安!

  六、答皆然问

   看到佛为弥勒菩萨授记:“是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不修禅定,不断烦恼,我说此人必得成佛!”请师解疑。

  答:妙哉斯问!佛为弥勒授无生如如之记,亦为一切众生授此记。因彻见本性时,知性具佛及凡夫。本来无漏故漏不须断;本来禅定故禅无须修,坐烦恼中得大自在,了悟此意,佛魔一如,圆明无碍,是故此人必得成佛!此为向上一着,诸佛秘要也!

  七、答七十老太问:

  问:我是一念佛人,很久就念不动佛号,(处于无念之中)即使是默念,而且(如果一念)喘气都有些困难,如此可有往生?

  答:念佛之人一是不怕死;二是心佛须相应;三是放下身心世界一切诸法,唯有目前一念往生之心;四是在清净心中显现净土妙境;五是临终时融入佛光,更无别念。如此胜行,必端坐莲花,直至成佛矣!

  八、与狮子吼之问答

  学人至诚顶礼宋智明善知识

  颂师偈

  一念顿断文殊剑,万行齐修法普贤。

  低眉便入圆觉海,举足恰示首楞严。

  五浊恶时掀巨浪,中流砥柱望南山。

  仰止巍巍无见顶,伟哉人生天地间!

  见地

  目前无法劈面来,意在目前尘里埋。

  耳目所到皆是道,声色场中观自在。

  觉受

  脚跟一扭乾坤转,浑身上下云气团。

  罡风直灌骷髅眼,迸出日轮红透天。

  修证

  一轮光赫赫,胸中腾烈火。

  念断现本面,无执成解脱。

  内真外亦应,原来他是我。

  脱却烂衣衫,好个赤裸裸。

  随缘识机先,顺逆无不可。

  行住与坐卧,处处得安乐。

  行愿

  剥开尘垢眼,笑傲天地间。

  五浊何所惧,八苦任交煎。

  梦里知是幻,不妨随世转。

  愿将身心碎,尘尘化红莲。

  净明山人答:

  一

  手印引来狮子舞

  转入千圣和光出

  挥剑斩断知见路

  一吼更尽净里尘

  二

  见归无见全体是

  目前无别了然知

  耳目不到道亦空

  自在观音不观观

  三

  觉净非受脚点地

  不分上下更无气

  清风平和徐徐消

  淡入虚明浑无觉

  四

  赤裸过后不识机

  圆明一片位不居

  二六时中恁么去

  天地一合说难似

  五

  行将无愿尘外眼

  不曾浊苦何悲怜

  无梦无幻转亦真

  本具净土自化莲

  九、略说双身法以除疑

   问:西藏佛父佛母修双身的情况,请问什么书上有?是不是不公开的?

   答:双身法乃印度、西藏传统中的一种修法,因为不是一般人的境界,故传承上师均不言之。除非特殊根机,才传此法以令成就--已无贪欲之心;二、已打破男女之相;三、能将身心化空而明体现前;四、已与上师光明相应;五、气脉通畅,明点不漏;六、四喜遍满,空乐不二,达到解脱的成就。否则如非其器又无传承灌顶,贸然行之必入地狱无疑。

   因为根机不够,故大圆满、大手印中,皆以观想替代,亦能达到解脱的目的。

   汉地佛教中没有双身法,故汉人不宜行之,因与文化传统不合也。

   禅宗有透关之说,亦是初关已破;在重关中即境练心,使清净心在一切处均能不染不覆,非真修双身也。

   天地一合,男女一性,因无明贪欲而分男女,形成世间欲乐之相,如能明见自性,打破二见,消融彼此,了断贪欲,则于湛然心海、明朗洁净中本无此事也。

   因为众生有男女之欲深植识田,故密乘以佛父佛母之光明德相来摄持众生,令入空乐解脱,若无男女之心,佛父佛母即消融于自性大圆满中。

   了悟于此,双身之疑顿然而绝,继之在自性中,自然由一合而开双运,所谓空觉双运、空明双运、空乐双运…

《空谷的回音 网上答疑选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