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空谷的回音 与苏州居士对话录▪P4

  ..续本文上一页觉得原来这一切是这么的好啊!你改变了你的自身,同时,你见到人间也是天堂。人间也是净土,是人把自己搞糟的了,把自己困住了。你会有这个体会,原来一切都是好的。那么原来为什么觉得不好呢?哦,原来不明白,没有智慧,我原来没有这样的修养。通过宗教的说理,通过不断的熏陶,经过一种方法的锻炼,我提升了,我心里有天堂,心里面有净土,我再看人间都是天堂,都是净土。没有宗教,你得不到这个,在社会上怎么样的教育,在这方面来讲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是作意的,有影响的,人与人之间都有功利。你有这个在,你去不了这个。而宗教开始时要远离人间那种追求的,它首先要追求一个解脱,追求清净、智慧,追求一种非常美妙的境界。先把你的烦恼、迷执、困惑放下来,当你丢掉了这些之后,你内在就庄严了,就清净了,解脱了。那你的心透明了,不再戴着有色眼镜,不再愤世嫉俗地看问题了,不去斗争。当你学法后的心,再次进入这世界,然后你发现这些都非常美。一切都是很美的,一切都是很真,然后你以大悲心来做人,来利益众生,这个世界改变了。改变不是因宗教,是因为通过宗教而改变,是人通过宗教而改变了自己。改变了自己,就是改变了一切,因为一切都是你自己构成的。你看到好,看到坏,都是你自己。没有你自己,你怎么会知道好和坏呢!因为你庄严,所以世界庄严,你不庄严,世界一塌糊涂。因为你有好口味,所以吃东西才有滋味,你口味不好,吃再好的东西也不好吃。宗教就是使你有好口味、好心情,这就是真正的意义,哈哈!

  在你修行的道路上,你要借一副眼镜给自己戴。佛经,善知识的指导就是眼镜,你眼镜近视看得不远,通过佛法,佛经,通过善知识的指导,这就是眼镜。先借一副眼镜来看看。

  我们不探索与我们无关的东西,探索你的现在。你有什么烦恼,我不知道你有什么烦恼,但你知道自己有什么烦恼。烦恼是从那里来的,当然你问你自己和问别人不一样。问自己是明智的,问别人是无知的,没有智慧的。你希望别人有一种神通或者有一种恩惠,或者有一种特殊的大法,解决你的烦恼,如果别人能解决你现在的这些烦恼,但也解决不了你这一生的烦恼。要用你智慧去认识烦恼的源头是什么,用自己的智慧,方便去解决它,他才可以有自己的功德和修行。你要明白就真受用不尽了。

  在修行上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所归,这样你才会不断地进步。这个找不到,几年很快就会过去。

  二十三、问:请老师给我一些开示,是否不用急于学完一个宗派。

  答:其实对一个宗派,一本佛经的学习,不可能一次到位的,一次到位的概念是虚假的概念,虚假的认识。当你成熟的时候,你的契入虽然不多,但是很深很广,很真实。这是最重要的。所以不急于要学完一个宗派。关键是你在这个宗派里你获得了什么,或者说你会有什么体会。或者说一种机缘使我们进步了,这是最重要。有的人学了很多,几年来没有进步,那么这个法对你而言就没有价值。所以,关键是不要错过目前,错过目前就错过了永远。

  二十四、问:修学的计划与不求而求。

  答:不以计划为计划,不执著于计划,不是说不要计划,零乱的修行是不可取的。在自己的心灵上不落于求,不执著追求。所以《华严经》上讲“善法爱者,诸菩萨求”。但是这个求不是一种执著地求,是自然地向这个方向前进地求,有这个如理的方向,我走向这个方向就是求。

  二十五、问:有为和无为。

  答:你念佛,念而无念,即不作意,不造作,不执取,如是心无所住,无念而念,那么念佛就是无为。有的人说我什么事都不做,什么愿都不发,这不是无为。这是你故意去这样做,这更有为。有意这样做,还是有为法。所以不能在事上去论,要看你的心是有为还是无为。事上是讲不清楚的。

  二十六、问:理论和智慧?

  答:任何一种理论,一种道理,当你看到它的真实意义的时候,才是智慧。你明白了,你的明白就是智慧,然而能够解决问题,增加你的修养、增加你的品味,理论不再存在,理论是讲给别人听的,别人听了你的理论觉得是理论那就是理论,如果别人明白了,那就是智慧,如果别人记住了你的话,啊!你的讲法很好,这就是理论。

  二十七、问:我们看理论的时候,不一定马上变成智慧。

  答:那这就是理论,不是你所需要的。这种理论是别人需要的,是另一类人的需要,或者说不是你目前的需要。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存在理论,因为要说明一个问题,解释一个问题,但是解释的人是用智慧来解释这个问题的,那么,听的人同样也应该以智慧去听,去明白它,那么就超越了理论。

  二十八、问:理论的对与错?

  答:对和错是比较的,如果没有比较就没有对错,所以没有绝对的对和绝对的错。任何的理论都是为了宣扬一种自己的观点或者解释一个问题,所以理论在一个时期可能是对的,另一个时期可能是错的。

  二十九、问:是否一种理论对不同人也会有对有错?

  答:对的。对某些人,这种理论可能是对的,对另一些人可能就不适合了,因此对与错存在着主客的相对关系。但是,作用如何,还要来看这个人实现之后,才可以说,实现这个理论之后得到什么,得到进步,得到了一种美好的东西,这说明了你运用这个理论是对的,医学中的很多理论,如:温热派……等等,能把病治好了的,那么就是对的,不对症,就是错的。这个理论可以是相互关联,但,也存在相互攻击、相互容纳,那都是人在这里起作用的。有地位的人,有自己高见的人,在理论与理论之间起了一些调和或者排斥的作用。

  理论是死的,人是活的,看你是怎样用好这个理论。而当你有智慧的时候,不但佛经是佛法,世法也是佛法。你超越了理论的时候,用你的智慧来看一切问题的时候,一切万法,都是真理的如实呈现。

  三十、问:悟?

  答:所谓的悟,是在他的实践过程中超越了他内在的困惑和束缚,超越了他对外部世界的困惑和束缚。你获得了一种悟,你获得了矛盾的统一,获得了内外的统一,获得了一切实践中的统一,用你悟境的真实的智慧,再观照在你的认知当中,你就超越了理论概念、烦恼执著的束缚,以“无”的心智自自然然地能够体现你的那种作用,是自然的。因为你的悟不是作意来的,不是空白的,悟是在实践当中的,在你忽然而悟,顿然而超,脱落了根尘与对立之后。

  你站在高空中看下界看得很清楚。下界的问题、下界的现象你用高空上的智慧面对它来显现它,你怎么能看不清楚呢!!!

  

  

《空谷的回音 与苏州居士对话录》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