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深密经译注 分别瑜伽品第六▪P11

  ..续本文上一页器世界”,它把整个山河大地变现出来作为知觉对象,以便前六识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构造出一个一个的可感事物来。

  ③种种行相所缘识:犹言“种种行相、种种所缘识”,种种行相,指其认识方式多种多样;种种所缘,指其了别的对象多种多样。这里指第六意识。

  弥勒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曾经说过,在一切邪恶情绪悉已消除,不再退入流转过程的自由生命里,一切感受活动就永远消除了。世尊,您这里指的是哪些种类的感受活动呢?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说:善男子!慨略言之,在净化生命的绝对自由状态里,有两种感受活动被永远消除了。其一是根据身体内感觉器官而来的感受活动,其二是根据外部感觉对象而来的感受活动。

  根据身体内感觉器官而来的感受活动又有以下几个类型:一是根据眼、耳、鼻、舌、身这五样官能而来的感受,二是根据认知功能而来的感受,三是指现实生命中引发的各种感受,四是指现实生命行为将来会在未来生命周期中引发的感受。

  根据外部感知对象而来的感受活动也可以分成四个类型,一是指对自然界的感受活动,二是指对资生事物的感受活动,三是指把自然界和资生事物摄取过来为己所用的感受活动,四是指在摄取一切环境、事物、对象后进一步贪著于它们的感受活动。

  在已经消除邪恶情绪的现实作用、尚未彻底征服心理上的烦恼潜势力、生命已达到相对自由的境界里,未来的感受活动即已消除掉了:由于此时已获得与真理相应的智慧,智慧与外部对象一接触,即会有感受活动发生,它可以包括对自然界的感受,也可以包括对现实生命的感受等等。也可以换个说法,在生命达到相对自由的境界里,依据感觉功能、依据外部对象而引发的所有感受活动都已经消除掉了,只剩下对认知对象的直接感受,这个直接感受是与智慧交融在一起的。当生命由相对自由向绝对自由跃进时,这个“与智慧相应的直接感受”功能也将予以消除。所以我说,在绝对自由的生命状态里就没有任何感受活动了。

  当时,佛陀又赞叹弥勒菩萨说:奸啊,太好了!善男子!你现在已能归依于最圆满的净化教法,你今日的一切提问都集中在净化精神这个主题上。你对“净比生命”的原则已能透彻理解,你对“净化生命”的方法细则也已完全掌握。过去、现在和未来,觉者们已经陈说的、正在陈说的、将来要陈说的道理,都已经在这里了。诸善男子、善女人!你们都应该根据这一净化精神结构的方法勇敢地去投入修行实践。精神改变之路是漫长、曲折的,精神改变的事业是庄严、绚烂的,但是一切修行人都要切切注意,从你们步入修行生活的第一天起,你们就必须以理性和智慧决择出正确的修行方法。

  当时,佛陀想把以上教法的大意用简略的语言概括出来,以便于听众记忆和掌握,就说了下面这些偈颂。他说:

  在假借语言概念成立的净化教法中,如果精神活动不能自我调控、自我改变,那 就破坏了一切的修行道理:如果依据这一圆满教法,遵循它的净化之路,如果他能正确地展开修行,那么他将会获得最高的觉悟。

  有些修行人执著于教法中的某些观念,他把这些观念看成是真理,说:我已经掌握真理了,这些人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弥勒说他们与真理相差得还太遥远,就像大地与天空相隔何啻千里万里!

  世上有些事情能给身家性命带来好处,但为了真理则必须断然抛弃它们:智慧人在无穷无尽的生命绵延里净化著自己,他最终将摆脱一切染污,才能得到圆满的安宁和喜乐的收获。

  如果一个人在陈说真理和接受真理时掺杂著世俗的欲念,那他将永远成为欲念的奴隶!愚钝的人虽然也有机会接触真理教法,但他不懂得净化自己的生命,开拓内在的德性,他仍然贫穷得像四处流浪的乞丐。

  应当放弃各种学理的偏见,应当生起发达进化的志愿,为了救济沦没于苦难中的生命,你应当沿著净化道路去好好修学!

  当时,弥勒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在您这部解析深奥意蕴的教法中,应当如何称呼以上教法呢?我们应当怎样去保护它、奉行它?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说:善男子!以上教法可以称作“最圆满的净化教法”,你应当根据教法的指导,勤勉不懈地去改变自己的精神结构:以净化方法来净化自己,这就是对“净化教法”最好的奉行和保护。

  佛陀在陈说“圆满净化教法”时,与会大众中有六十万众生激发了最高最圆满的觉悟之心:有三十万要求放弃一切生命活动的修行人消除了邪恶情绪的现实作用,并获得直接体认存在本性的认识能力:有十五万要求解除生命活动的修行人彻底消除了生命深层的邪恶势力,达到自由安乐状态;有七万五千个菩萨引发出以净化教法改变精神结构的巨大决心。

  原典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于无余依涅槃界中,一切诸受无余永灭。何等诸受于此永灭?

  善男子!以要言之,有二种受无余永灭。何等为二?一者所依粗重受①,二者彼果境界受②。

  所依粗重受当知有四种:一者有色所依受,二者无色所依受,三者果已成满粗重受,四者果未成满粗重受。果已成满受者,谓现在受;果未成满受者,谓未来因受。

  彼果境界受,亦有四种:一者依持受,二者资具受,三者受用受,四者顾恋受。于有余依涅槃界中,果末成满受一切已灭,领彼对治,明触生受③,领受共有④ ,或复彼果已成满受。又二种受一切已灭,唯现领受明触生受,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时此亦永灭。是故说言,于无余依涅槃界中,一切诸受无余永灭。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告慈氏菩萨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能依止圆满最极清净妙瑜伽道,请问如来。汝于瑜伽已得决定最极善巧,吾已为汝宣说圆满最极清净妙瑜伽道,所有一切过去未来正等觉者,已说当说皆亦如是。诸善男子若善女人,皆应依此勇猛精进,当正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于法假立瑜伽中,若行放逸失大义,

  依止此法及瑜伽,若正修行得大觉。

  见有所得求免离,若谓此见为得法,

  慈氏彼去瑜伽速,譬如大地与虚空。

  利生坚固而不作,悟已勤修利有情,

  智者作此穷劫量,使得最上离染喜。

  若人为欲而说法,彼名舍欲还取欲,

  愚痴得法无价宝,反更游行而乞匈。

  于诤谊杂戏论著,应舍发起上精进,

  为度诸天及世间,于此瑜伽汝当学。

  尔时,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是解深密法门中,当何名此教?我当云何奉持?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此名瑜伽了义之教,于此瑜伽了义之教汝当奉持。

  说此瑜伽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六百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百千声闻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一百五十千声闻诸漏永尽,心得解脱;七十五千菩萨获得广大瑜伽作意。

  注释

  ①所依粗重受:根据身体内感觉器官而来的感受活动。

  ②彼果境界受:根据外部感知对象而来的感受活动。

  ③明触生受:智慧与自然界相接触,产生出与智慧相伴的感受活动。

  ④领受共有:即对自然界的感受活动。

  

  

  

《解深密经译注 分别瑜伽品第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