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深密经译注 分别瑜伽品第六▪P5

  ..续本文上一页判断作为研究对象,从而认识一事物与它事物共有的特性与共性。以上五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构成关于存在现象的知识。

  善男子!修行人是通过对事物十个方面的研究,来体认存在的本质或本性的。第一个方面,是把生命现象进行详细的分类,分类的目的是要把生命现象各方面的特性呈现出来:第二个方面,是如实理解事物的本性,这是指完全按照事物本来所是的样子去认识事物:第三个方面是指对感觉、知觉及认识活动主观方面进行研究;第四个方面是指对感觉知觉及认识活动中的对象方面进行研究:第五个方面是指对自然界的研究:第六个方面是指对各种资生方式的研究:第七个方面是指对各种错误认识的研究,这里所谓的错误认识,不仅指那些系统化理论化了的认识,而且指各种与生俱来的先天心理倾向;第八个方面是指对正确思维方法的研究,正确的思维方法就是与真理相应的思维方法:第九个方面是指对染污生命的研究:第十个方面是指对净化生命的研究。

  

  原典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诸菩萨众,知法知义。云何知法?云何知义?

  佛千兹氏菩萨曰:善男子!彼诸菩萨,由五种相了知于法:一者知名,二者知句,三者知文,四者知别,五者知总。云何为名?谓于一切染净法中所立自性,想假施设。云何为句?谓即于彼名聚集中,能随宣说,诸染净义依持建立。云何为文?谓即彼二所依止字。云何于彼各别了知?谓由各别所缘作意。云何于彼总合了知?谓由总合所缘作意。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为知法,如是名为菩萨知法。

  善男子!彼诸菩萨由十种相,了知于义。一者知尽所有性①,二者知如所有性②,三者知能取③义,四者知所取④义,五者知建立义,六者知受用义,七者知颠倒义,八者知无倒义,九者知杂染义,十者知清净义。

  

  注释

  ①尽所有性:下文释为“诸杂染清净法中所有一切品别边际”,即指把生命现象或生命活动进行详细的分类,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著眼,其目的在于把事物各方面的特性暴露出来。

  ②如所有性:如同事物本来所具有的特性,也就是指“存在的本性”,下文从七个方面来显示存在的本性。

  ③能取:感觉知觉认识等认知活动中的主观方面,在感知认识及日常生活中,生命现象中的感觉知觉认识功能能把对象、环境、境界等理解为工具、手段,取之为己所用,因此生命现象中的主观方面被称为“能取”。

  ④所取:感觉知觉及意识活动之对象,它们被生命现象中的主观方面所统摄,为之所用,因此被称作“所取”。

  

  译文

  善男子!现在我们要对以上十个方面作一个更详细的讨论。什么叫做通过分类显示事物各方面的特性呢?例如,构成有情生命的五种成分聚集体、六种引发感知觉的物质载体及精神载体以及六种感知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对象,等等,都属于这里所谓的[分类”。

  什么叫做“事物本来所是的本性”呢?它就是指“事物本来的样子”,指或染污或净化的一切存在现象的本质,这个“本质”是事物本来具有的,人的认识活动既没有在它上面增加什么,也没有在它上面减少什么,所以称它为[事物本来所是的样子”。关于存在的真实本性,我们又可以作出下面七种说明,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陈说存在的七种本性。第一,流转变动中的真实本性,这是说,所有物质的、生理的和心理的事物,其变化发展都既可以上推至无穷的过去、下推至无尽的未来,运动、变化和发展等既无开端又无终结:第二,感知对象及意识对象的真实本性,这是说在感觉知觉及认识中被构造或被当作为“对象”的东西没有实体存在,生命现象中的主体主宰及存在现象中的客体实体都只是意识的虚构:第三,认知活动本身的真实本性,这是说所有认知活动中的认知对象都是主观认识功能的变现、显现,认知活动本身是能知与所知、主观与客观方面之统一:第四,关于生命现象日常状态的真实本性,这就是我所说的“苦”这一真理。苦,有逼迫、痛苦义,它是对流转生命身心拘束不得自由的真实情状之描述:第五,邪恶行为的真实本性,这就是我所说的“集”这一真理,集即招集、招致之义,它说明由于心理上的各种邪恶情绪及身心错误行为,从而导致生命痛苦的现实状态,它是对“苦”的原因之探究:第六,净化状态的真实本性,这就是我所说的“灭”这一真理,灭即寂灭之义,它表示痛苦烦恼悉已消除,生命达到自由安乐的境界;第七,由染污而净化的修行过程的真实本性,这就是我所说的“道”这一真理,道是道路、方法之义,它指通向真理的道路、也指认识真理的方法。

  你们应当知道,根据流转变动的真实本性、生命日常状态的真实本性以及邪恶行为的真实本性,一切生命是完全平等的,这就是说,宇宙世界中的所有世俗生命普遍处于无始无终的流转变动、烦恼痛苦中,而导致这两者的根本原因又同样由于生命自身的邪恶行为。根据认知对象的真实本性以及认知活动过程的真实本性,一切存在现象是完全平等的,这就是说,它们都是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都是认知活动构造的结果。根据净化状态的真实本性,一切要求解除生命活动的修行人、参悟生命流转过程的修行人以及追求最高觉悟的修行人,他们的最终觉悟都是平等的。根据由染污而净化的修行过程的真实本性,修行人通过改变自己的世俗思维结构,通过培养心念相续的思维方式和观照思维方式,由此引发的智慧是完全平等的,它们一无例外地包含了三个方面,即:听闻所得的智慧,研究所得的智慧,修行所得的智慧。

  什么叫做感觉知觉以及认识活动中的主观方面呢?它包括三个方面,即五种细微物质构成的感觉器官、引发意识功能的深层心识以及心理上的情绪活动等。

  什么叫做感觉、知觉以及认识中的客观方面呢?它是指感觉、知觉以及意识活动的对象,此外,当感觉、知觉以及认识活动中的主观方面被思考和认识时,它们也就成了认知活动的对象。

  什么叫做自然界呢?自然界就是指可以容纳生命的地方,这就是说,生命现象均以之为生存和活动的家园:此外,这个被人们称作自然界的东西,其范围是极其广大的:比方说一个村落,成百个、成千个乃至于十万个这样的村落,就构成四面环海的一片大陆:成百、成千个乃至于十万个这样的大陆就叫做一个赡部洲,成百、成千个乃至于十万个这样的赡部洲就组成一个四大洲:成百、成千个乃至于十万个这样的四大洲就叫做一个“小千世界”:成百、成千个乃至于十万个这样的小千世界就叫做一个“中千世界],成百、成千个乃至于十万个中千世界就叫做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成百成千乃至于十万个三千大千世界就叫做“拘胝”:成百成千乃至于十万个拘胝就叫做“无数”;成百个、成千个、十万个无数,乃至于三千大千世界个无数的尘埃之数目或可与十方上下能容纳生命的无穷无尽的自然界之数目相当,你们据此或可了解那宇宙的浩瀚无边、那生命的浩瀚无边!

  什么叫做有关资生方式的研究呢?这是说,生命为了存在和发展,就摄取自然、改变自然、取自然为己之用,于是自然界中的一些事物以及依据自然界为基础改变而成的一些事物就成了有情生命的资生工具,同时,在生命和自然之间,以食物为纽带,就形成一个临界点、一片中间地带。

  什么叫做错误认识呢?这就是指以实体执著为根本原因从而引发的对存在的一切错误的心理倾向、观念、见解、知识和学说等。

  什么叫做正确的认识呢?正确认识即真理性的认识,它是指透破一切实体执著后的存在之认知。

  什么叫做染污生命呢?这是指染污生命真实本性的三种事物,包括邪恶情绪、生命行为及生存苦痛等。

  什么叫做净化生命呢?这是指所有那些能净化精神结构、帮助生命从染污性的困境里摆脱出来的方法。

  善男子!你应当明白,以上所说对事物十个方面的认识已经把存在的一切本性呈现出来了。

  善男子!尽所有性者,谓诸杂染清净法中所有一切品别边际,是名此中尽所有陆 。如五数蕴、六数内处、六数外处,如是一切。

  如所有性者,谓即一切染净法中所有真如,是名此中如所有性。此复七种:一者 流转真如,谓一切行无先后性;二者相真如,谓一切法补特伽罗无我性,及法无我性 ;三者了别真如,谓一切行唯是识性;四者安立真如,谓我所说诸苦圣谛;五者邪行真如,谓我所说诸集圣谛;六者清净真如,谓我所说诸灭圣谛;七者正行真如,谓我所说诸道圣谛。

  当知此中由流转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故,一切有情平等平等;由相真如、了别真如故,一切诸法平等平等;由清净真如故,一切声闻菩提、独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平等平等;由正行真如故,听闻正法,缘总境界胜奢摩他毗钵舍那,所摄受慧平等平等。

  能取义者,谓内五色处、若心意识及诸心法。

  所取义者,谓外六处,又能取义亦所取义。

  建立义者,谓器世界于中可得建立一切诸有情界,谓一村田、若百村田、若干村田、若百千村田,或一大地至海边际;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赡部洲;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四大洲;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小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中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三千大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此拘胝①;此百拘胝、此千拘胝、此百千拘胝、或此无数;此百无数、此千无数、此百千无数、或三千大千世界无数百千微尘量等,于十方面无量无数诸器世界。

  受用义者,谓我所说诸有情类,为受用故,摄受资具。

  颠倒义者,谓即于彼能取等义,无常计常,想倒、心倒、见倒,苦计为乐、不净计净、无我计我,想倒、心倒、见倒。

  无倒义者,与上相违,能对治彼,应知其相。

  杂染…

《解深密经译注 分别瑜伽品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