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判斷作爲研究對象,從而認識一事物與它事物共有的特性與共性。以上五個方面合在一起,就構成關于存在現象的知識。
善男子!修行人是通過對事物十個方面的研究,來體認存在的本質或本性的。第一個方面,是把生命現象進行詳細的分類,分類的目的是要把生命現象各方面的特性呈現出來:第二個方面,是如實理解事物的本性,這是指完全按照事物本來所是的樣子去認識事物:第叁個方面是指對感覺、知覺及認識活動主觀方面進行研究;第四個方面是指對感覺知覺及認識活動中的對象方面進行研究:第五個方面是指對自然界的研究:第六個方面是指對各種資生方式的研究:第七個方面是指對各種錯誤認識的研究,這裏所謂的錯誤認識,不僅指那些系統化理論化了的認識,而且指各種與生俱來的先天心理傾向;第八個方面是指對正確思維方法的研究,正確的思維方法就是與真理相應的思維方法:第九個方面是指對染汙生命的研究:第十個方面是指對淨化生命的研究。
原典
慈氏菩薩複白佛言:世尊!修奢摩他毗缽舍那諸菩薩衆,知法知義。雲何知法?雲何知義?
佛千茲氏菩薩曰:善男子!彼諸菩薩,由五種相了知于法:一者知名,二者知句,叁者知文,四者知別,五者知總。雲何爲名?謂于一切染淨法中所立自性,想假施設。雲何爲句?謂即于彼名聚集中,能隨宣說,諸染淨義依持建立。雲何爲文?謂即彼二所依止字。雲何于彼各別了知?謂由各別所緣作意。雲何于彼總合了知?謂由總合所緣作意。如是一切總略爲一,名爲知法,如是名爲菩薩知法。
善男子!彼諸菩薩由十種相,了知于義。一者知盡所有性①,二者知如所有性②,叁者知能取③義,四者知所取④義,五者知建立義,六者知受用義,七者知顛倒義,八者知無倒義,九者知雜染義,十者知清淨義。
注釋
①盡所有性:下文釋爲“諸雜染清淨法中所有一切品別邊際”,即指把生命現象或生命活動進行詳細的分類,分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著眼,其目的在于把事物各方面的特性暴露出來。
②如所有性:如同事物本來所具有的特性,也就是指“存在的本性”,下文從七個方面來顯示存在的本性。
③能取:感覺知覺認識等認知活動中的主觀方面,在感知認識及日常生活中,生命現象中的感覺知覺認識功能能把對象、環境、境界等理解爲工具、手段,取之爲己所用,因此生命現象中的主觀方面被稱爲“能取”。
④所取:感覺知覺及意識活動之對象,它們被生命現象中的主觀方面所統攝,爲之所用,因此被稱作“所取”。
譯文
善男子!現在我們要對以上十個方面作一個更詳細的討論。什麼叫做通過分類顯示事物各方面的特性呢?例如,構成有情生命的五種成分聚集體、六種引發感知覺的物質載體及精神載體以及六種感知活動和認識活動的對象,等等,都屬于這裏所謂的[分類”。
什麼叫做“事物本來所是的本性”呢?它就是指“事物本來的樣子”,指或染汙或淨化的一切存在現象的本質,這個“本質”是事物本來具有的,人的認識活動既沒有在它上面增加什麼,也沒有在它上面減少什麼,所以稱它爲[事物本來所是的樣子”。關于存在的真實本性,我們又可以作出下面七種說明,換句話說,我們可以陳說存在的七種本性。第一,流轉變動中的真實本性,這是說,所有物質的、生理的和心理的事物,其變化發展都既可以上推至無窮的過去、下推至無盡的未來,運動、變化和發展等既無開端又無終結:第二,感知對象及意識對象的真實本性,這是說在感覺知覺及認識中被構造或被當作爲“對象”的東西沒有實體存在,生命現象中的主體主宰及存在現象中的客體實體都只是意識的虛構:第叁,認知活動本身的真實本性,這是說所有認知活動中的認知對象都是主觀認識功能的變現、顯現,認知活動本身是能知與所知、主觀與客觀方面之統一:第四,關于生命現象日常狀態的真實本性,這就是我所說的“苦”這一真理。苦,有逼迫、痛苦義,它是對流轉生命身心拘束不得自由的真實情狀之描述:第五,邪惡行爲的真實本性,這就是我所說的“集”這一真理,集即招集、招致之義,它說明由于心理上的各種邪惡情緒及身心錯誤行爲,從而導致生命痛苦的現實狀態,它是對“苦”的原因之探究:第六,淨化狀態的真實本性,這就是我所說的“滅”這一真理,滅即寂滅之義,它表示痛苦煩惱悉已消除,生命達到自由安樂的境界;第七,由染汙而淨化的修行過程的真實本性,這就是我所說的“道”這一真理,道是道路、方法之義,它指通向真理的道路、也指認識真理的方法。
你們應當知道,根據流轉變動的真實本性、生命日常狀態的真實本性以及邪惡行爲的真實本性,一切生命是完全平等的,這就是說,宇宙世界中的所有世俗生命普遍處于無始無終的流轉變動、煩惱痛苦中,而導致這兩者的根本原因又同樣由于生命自身的邪惡行爲。根據認知對象的真實本性以及認知活動過程的真實本性,一切存在現象是完全平等的,這就是說,它們都是沒有主宰實體的存在,都是認知活動構造的結果。根據淨化狀態的真實本性,一切要求解除生命活動的修行人、參悟生命流轉過程的修行人以及追求最高覺悟的修行人,他們的最終覺悟都是平等的。根據由染汙而淨化的修行過程的真實本性,修行人通過改變自己的世俗思維結構,通過培養心念相續的思維方式和觀照思維方式,由此引發的智慧是完全平等的,它們一無例外地包含了叁個方面,即:聽聞所得的智慧,研究所得的智慧,修行所得的智慧。
什麼叫做感覺知覺以及認識活動中的主觀方面呢?它包括叁個方面,即五種細微物質構成的感覺器官、引發意識功能的深層心識以及心理上的情緒活動等。
什麼叫做感覺、知覺以及認識中的客觀方面呢?它是指感覺、知覺以及意識活動的對象,此外,當感覺、知覺以及認識活動中的主觀方面被思考和認識時,它們也就成了認知活動的對象。
什麼叫做自然界呢?自然界就是指可以容納生命的地方,這就是說,生命現象均以之爲生存和活動的家園:此外,這個被人們稱作自然界的東西,其範圍是極其廣大的:比方說一個村落,成百個、成千個乃至于十萬個這樣的村落,就構成四面環海的一片大陸:成百、成千個乃至于十萬個這樣的大陸就叫做一個贍部洲,成百、成千個乃至于十萬個這樣的贍部洲就組成一個四大洲:成百、成千個乃至于十萬個這樣的四大洲就叫做一個“小千世界”:成百、成千個乃至于十萬個這樣的小千世界就叫做一個“中千世界],成百、成千個乃至于十萬個中千世界就叫做一個…[叁千大千世界”;成百成千乃至于十萬個叁千大千世界就叫做“拘胝”:成百成千乃至于十萬個拘胝就叫做“無數”;成百個、成千個、十萬個無數,乃至于叁千大千世界個無數的塵埃之數目或可與十方上下能容納生命的無窮無盡的自然界之數目相當,你們據此或可了解那宇宙的浩瀚無邊、那生命的浩瀚無邊!
什麼叫做有關資生方式的研究呢?這是說,生命爲了存在和發展,就攝取自然、改變自然、取自然爲己之用,于是自然界中的一些事物以及依據自然界爲基礎改變而成的一些事物就成了有情生命的資生工具,同時,在生命和自然之間,以食物爲紐帶,就形成一個臨界點、一片中間地帶。
什麼叫做錯誤認識呢?這就是指以實體執著爲根本原因從而引發的對存在的一切錯誤的心理傾向、觀念、見解、知識和學說等。
什麼叫做正確的認識呢?正確認識即真理性的認識,它是指透破一切實體執著後的存在之認知。
什麼叫做染汙生命呢?這是指染汙生命真實本性的叁種事物,包括邪惡情緒、生命行爲及生存苦痛等。
什麼叫做淨化生命呢?這是指所有那些能淨化精神結構、幫助生命從染汙性的困境裏擺脫出來的方法。
善男子!你應當明白,以上所說對事物十個方面的認識已經把存在的一切本性呈現出來了。
善男子!盡所有性者,謂諸雜染清淨法中所有一切品別邊際,是名此中盡所有陸 。如五數蘊、六數內處、六數外處,如是一切。
如所有性者,謂即一切染淨法中所有真如,是名此中如所有性。此複七種:一者 流轉真如,謂一切行無先後性;二者相真如,謂一切法補特伽羅無我性,及法無我性 ;叁者了別真如,謂一切行唯是識性;四者安立真如,謂我所說諸苦聖谛;五者邪行真如,謂我所說諸集聖谛;六者清淨真如,謂我所說諸滅聖谛;七者正行真如,謂我所說諸道聖谛。
當知此中由流轉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故,一切有情平等平等;由相真如、了別真如故,一切諸法平等平等;由清淨真如故,一切聲聞菩提、獨覺菩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平等平等;由正行真如故,聽聞正法,緣總境界勝奢摩他毗缽舍那,所攝受慧平等平等。
能取義者,謂內五色處、若心意識及諸心法。
所取義者,謂外六處,又能取義亦所取義。
建立義者,謂器世界于中可得建立一切諸有情界,謂一村田、若百村田、若幹村田、若百千村田,或一大地至海邊際;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贍部洲;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四大洲;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小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中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叁千大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此拘胝①;此百拘胝、此千拘胝、此百千拘胝、或此無數;此百無數、此千無數、此百千無數、或叁千大千世界無數百千微塵量等,于十方面無量無數諸器世界。
受用義者,謂我所說諸有情類,爲受用故,攝受資具。
顛倒義者,謂即于彼能取等義,無常計常,想倒、心倒、見倒,苦計爲樂、不淨計淨、無我計我,想倒、心倒、見倒。
無倒義者,與上相違,能對治彼,應知其相。
雜染…
《解深密經譯注 分別瑜伽品第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