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那么说的。
问:请问法师三个问题。(一)外道观空而取空相,虽知诸法空而不自知我空,爱着观空智慧,外道亦知一切法空?
答:外道也知一切法空,但是方法和佛教不同,方法和佛教不一样。就是他也能离欲,能离欲生到色界天上去,他就没有欲了,这也叫做空。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到了无色界天,他能把色空掉。把色空掉的方法,在《释禅波罗蜜》,智者大师有讲,他的方法也是很巧。
那就是一种假想观。因为人周身都有毛孔,他是在第四禅里边修毗钵舍那观,观察身体的毛孔扩大,这个空越来越扩大;扩大到最后,这个人就不见了,他就是这样办法,把这个色空了,修成功了就是空无边处定。后来又不要这个空,修识无边处定;后来又不要这个识,修无所有处定;后来又把无所处定不要了,就成就了非想非非想处定。他就是这样空,和佛教说一切法自性空不同。
问:(二)法师能否再说明修我空观很重要?请解释不能只修法空观的原因。
答:修我空观的重要在那里呢?如果你不修我空观,只修法空观的话,你无始劫来的我见的种子还在。还在的时候,你就会类似外道那样子:一切法都空了、我不空!就类似那样子。
譬如你修定,由欲界定到未到地定,这未到地定有一个现象。什么现象呢?他修、修的,不感觉有这个身体了,这房也没有了,那么不就是灵光独露的境界吗?就是这一念灵明的心在,其他的一切法都空了!那他很容易就想到:「我」是真常的!一切法都是空的。就是这样了嘛!这就和外道是相似了!所以,你只修法空观,就有这个问题。而实在这未到地定还没有到初禅,实在是一种定里面现出一个境界而已,连无生法忍都没得到啊!所以,有的人到那时候:「我就是佛!一切法都是空的,我不是成佛了吗?」所以就会引起很大的误会!这也是因为这个人不多读经论,会有这个问题。
你若修我空观就没有这个问题。修我空观,没有我,就是没有自性,一切法都是因缘所有的;所有的成就的功德也都是自性空的,就能无住。你不修般若的自性空观,很难得圣道的!但是,你能诚意地修定,就会有些境界出现,就会引起误会。所以,不修我空观是有问题,而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阿含经》里面有这个话,而《中观论》上也有这个话、也有这个意思。
问:(三)请解释: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观一切法非常、非无常。
答:是的!修无我观,我们初开始的时候,一定是执着一点,你不执着还不行的。执着是无我,不执着有我,一定是要这个态度。等到修成功,达到那个圣境的时候,我、无我都是分别,我是分别、无我也是分别,也是虚妄分别,都是不可得的。所以到了圣境的第一义谛,是离一切分别相的,无我也是个方便的一句话就是了。所以,我与无我,到那个时候是平等的、是不二的,这才是佛说无我法门的真义!
「观一切法非常、非无常」也是这样意思。最初,我们凡夫要观无常来破执常的颠倒,使令我们警觉一点,努力地修行,所以要观无常。但是,你到了第一义谛的时候,这些都是名言、都是虚妄分别,常也不可得、无常也是不可得的,是这样意思。
问:正修空观的行者,面对逆境、顺境时,应如何处之?
答:这个事情是这样:我们所学习的我空、法空的智慧,这个智慧就可以说是个宝剑。这个剑,古德说:遇见魔就杀魔、遇见佛就杀佛。就是你遇见逆境的时候,也用这个智慧去观察;遇见顺境的时候,也用这个智慧去观察,你这个宗旨是不变的,应该是这样子。
问:请师父略说学佛的经过。曾遇那些困惑?如何去克服?妄念多时如何?
答:这是问我私人的事情,我私人的事情不要说吧!
问:阿弥陀佛!感谢 师父,前日曾看到一首偈语,意思总解说不全,敬请师父开示:「唯愿此身,身如虚空;心齐法界,尽众生性」。谢谢师父!阿弥陀佛。
答:这个偈子要我解释啊。「唯愿此身,身如虚空;心齐法界,尽众生性」,这个偈子,我不知道出在那儿上?当然,我的文学不那么好;但是我认为这个偈子……。
就是:我希望观察这个身体犹如虚空,前两句这样讲好了。观察这个身体犹如虚空,也观察这一念心不可得。这个时候,这个不可得的境界,就是周遍法界,遍一切众生性的。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也是犹如虚空的,就是这样意思。这样子观察,就是无住生心的意思;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而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就是这样意思。
当然,你若能够把自性空的意思学习得很圆满、很深刻,这是很容易观察;如果你自性空没有学好就观不来。我昨天、前天也说过,观察别人是自性空,可能容易;观察自己难!观察自己不容易!但是,我有一天也说了,你到旷野去,还是可以观察自己是空,自己也是空无所有,也并不是难。但是问题就是:你要长时期地思惟才可以,并不能说办不到,不是那样意思。
我曾经说过,譬如说你在一个空旷的地方,你把这个虚空的空相取下来,取在心里面。你要多多地、多用心地取这个空相。取来以后,你到房子里面静坐。静坐的时候,你心里面想:你没有在房子里,是在旷野的地方;你就观察这旷野是空的。你这个身体不在这旷野,身体是在房子里头,而你这时候自己认为你又是在旷野那里,你就观察:这是自性空、无所有,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就正好是这个意思。你最初不妨按照这个次第去思惟,就观上来自己也是空的。
观察这是空的时候,同时你也知道这个身体还是有;只是自性空,身体还是有,就观上来了。观察自己是这样,观别人也是这样子,使令心无所住。假设你真能放下的话,我还很相信:能得无生法忍!这一生就能得无生法忍!尤其是年轻人,我看是很有希望;年纪老了,寿命还有几天,可能来不及;年纪轻的人可能是来得及,有可能的,但是,条件就是你要放下,把尘劳的事情都放下,这应该能办得到:一方面读《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方面修我空观和法空观。
《止观大意(讲于华藏讲堂)》全文阅读结束。